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的特点.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3、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
评价任务:1、识记新闻知识,理解消息特点。
2、诵读全文,体会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感受文中流露的自豪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入新闻知识。
二、了解新闻相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1.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2.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消息,即是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传播性。
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
(三)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即“五个W加一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五)新闻结构: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将内容作由主到次的组织,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3.深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激发创作灵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精神品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经历。但在这一环节,我意识到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文章背景,明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渡长江的历史意义。
2.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如:滩、岸、硝、烟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并背诵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历史背景:教师需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精神品质:通过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军威远扬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军威远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成为永恒的记忆。
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无疑是其中极为耀眼的篇章。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战火纷飞,山河破碎。
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渴望着和平与解放。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三十万大军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毅然踏上了南渡长江的征程。
长江,这条奔腾不息的巨龙,自古以来就是天险。
宽阔的江面,湍急的水流,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然而,英勇的战士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他们心中燃烧着信念的火焰,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出征之前,战士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精心策划战略,反复研讨作战方案,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物资的筹备、武器的检查、战士们的训练,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终于,那个决定性的时刻来临了。
战旗飘扬,军号嘹亮,三十万大军如钢铁洪流一般,向着长江南岸挺进。
江面上,战船穿梭,浪花飞溅。
战士们的呐喊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直达胜利的彼岸。
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顽强。
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向前。
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有的战士为了保护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忠诚与担当。
每一艘战船都承载着希望,每一位战士都怀揣着梦想。
他们知道,自己的行动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关系着人民的未来。
在他们心中,没有退缩,只有前进;没有畏惧,只有勇敢。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三十万大军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胜利南渡长江。
这一胜利,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又如同一股春风,吹走了人们心中的阴霾。
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这一刻,所有的苦难都化作了喜悦的泪水,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这一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它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它让敌人闻风丧胆,明白了正义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军威远扬,这四个字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课文详解及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历史教科书上的重要课文。
以下是对该课文的详解及教案。
课文详解:这篇课文讲述了南渡长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1. 时代背景:南渡长江发生在南宋时期,此时金朝已经建立,南方的宋朝势力受到金朝的逼迫。
2. 声名远扬:作者开篇介绍了宋高宗时期,忠臣岳飞所建立的军队,战绩斐然,声名远扬。
3. 三十万大军:金军攻打宋朝,宋高宗下令出动三十万大军,准备南渡长江,与金军进行决战。
4. 空前艰险:课文描述了南渡长江的艰险,包括长江的险要之处、水势湍急、船只稀少等。
5. 岳飞的智谋:为了顺利南渡长江,岳飞采取了多种智谋。
比如,修建木排、设立烽燧、计划地点和时间等。
6. 胜利结果:经过艰苦的战斗,宋军最终胜利南渡长江,并且与金军展开了决战。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宋时期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2. 了解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做出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 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事件;3. 探讨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采取的智谋和战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以问题导入,如“你知道南渡长江这一历史事件吗?为什么南渡长江具有重要的意义?”2. 学习与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了解岳飞在南渡长江中所采取的智谋和战略;-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南渡长江的胜利结果及意义。
3. 辅助材料(补充教学内容):- 展示岳飞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对岳飞的形象有更直观的了解;- 展示南渡长江现场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历史人物在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讨论不同历史人物的贡献。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民心所向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民心所向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总有一些时刻被永远铭记。
那是 1949 年 4 月 21 日,我三十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胜利南渡长江。
这一壮举,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局势,更深深触动了广大民众的心弦,因为这是民心所向,是正义的胜利进军。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长期的战乱让大地满目疮痍,百姓们渴望着和平,盼望着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让人民的希望一次次落空。
经济的崩溃,社会的动荡,使得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胜利,都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行动。
在渡江之前,解放军做了充分的准备。
从战略部署到战术安排,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策划。
战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念,抱着必胜的决心,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当战斗的枪声响起,江面上千帆竞发,波涛汹涌。
英勇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向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无畏的精神,让敌人胆寒,让人民敬仰。
在这场战斗中,人民群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是解放军最坚强的后盾。
在前线,有百姓自愿为战士们当向导,指引着前进的道路;在后方,有群众积极为军队筹集物资,保障后勤供应。
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三十万大军才能在长江上势如破竹,取得胜利。
民心向背,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国民党军队虽然拥有精良的装备,但他们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他们的腐败、贪婪和对人民的压迫,让人民对他们深恶痛绝。
而人民解放军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的利益而战。
因此,当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这场胜利,对于全国的解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打破了国民党妄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解放军前进的幻想,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随着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解放的区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民迎来了新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两
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
方
面
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军,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是同一事件, 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 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 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 速地让人们了解。
文体常识
新闻: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 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信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 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用来揭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导语之后,消息的主干, 集中叙述事件、表明观点、关键所在。
• 要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看标题 •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消息的内容,看导语 •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看主体
品味语言
品 新闻语言的共性特点:准确、简明、形象。 味 语 言
品味语言
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和“大约”用词准确。“已”是“已经”,表明 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 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1.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 2.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反衬了我军的英 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文章语言非常凝练,第四句的描写有无必要? 有什么表达效果?
• 从全文的角度来看,这一句的描写很 有必要,它从我方的角度补充展现了战斗 的情况(前一句是从敌方的角度来写的), 全面表现了第一天的战斗。文字虽少,内 容却很丰富,同时也暗示了战局发展必定 是我军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如何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渡江大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渡江大胜《渡江大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这一场伟大的渡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胜利。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刻,长江天堑,波涛汹涌。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长江之险,负隅顽抗,阻止人民解放军的前进脚步。
然而,正义之师是不可阻挡的,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早已厉兵秣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渡江作战前,我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准备。
战士们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熟练掌握了渡江作战的技能和战术。
同时,后方的人民群众也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这种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成为了胜利的坚实基础。
渡江的那一天,江面上风高浪急,但战士们的斗志却更加高昂。
随着一声令下,一艘艘战船如离弦之箭,向着对岸疾驰而去。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战士们毫不畏惧,奋勇向前。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在渡江过程中,我军遭遇了敌人的顽强抵抗。
敌人的炮火不断袭来,江面上水柱冲天。
但是,我军战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一次次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有的战船被击中,但战士们迅速抢修,继续前进;有的战士受伤,但依然坚守岗位,为了胜利不惜牺牲一切。
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成功登上了对岸。
战士们迅速展开攻势,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
敌人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慑,纷纷溃败。
我军乘胜追击,迅速扩大战果。
这场渡江战役的胜利,意义重大。
它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为解放全中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让人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在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战士的鲜血和汗水。
他们用生命和忠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激情与豪迈。
它让我们明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团结和勇敢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军威赫赫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军威赫赫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
而那“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壮举,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人民在苦难中挣扎,国家在危机中飘摇。
然而,正义的力量从未放弃抗争,从未停止为了自由和尊严而战。
就在这一片混沌之中,我三十万大军挺身而出,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踏上了南渡长江的征程。
长江,这条奔腾不息的巨龙,自古以来就是天险。
宽阔的江面,湍急的水流,加之敌人的重重封锁,使得渡江之路充满了艰险。
但我们的大军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眼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心中怀揣着对人民的承诺。
战前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战士们日夜操练,熟悉作战方案,检查武器装备。
后勤保障部门全力筹备物资,确保每一位战士都能吃饱穿暖,有足够的力量投入战斗。
情报人员穿梭于敌阵之间,获取关键信息,为作战指挥提供准确的依据。
终于,渡江的时刻来临了。
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一艘艘战船如离弦之箭,向着长江南岸疾驰而去。
江面上波涛汹涌,子弹如雨,但战士们毫不畏惧。
他们有的奋力划桨,有的持枪射击,有的高呼口号,士气高昂。
敌人的炮火疯狂地倾泻而来,不断有战船被击中,有战士倒下。
但更多的战士前赴后继,填补空缺,继续前进。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突破敌人的防线,胜利南渡长江!在激烈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英雄。
有年轻的战士,为了保护战友,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在关键时刻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带领部队突破重围;有勇敢的船夫,不顾个人安危,驾驶战船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三十万大军终于成功南渡长江。
这一胜利,如同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世界。
它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后续的战斗开辟了道路,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他们为自己的子弟兵感到骄傲,为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9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补课详细资料
1、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日积月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背景
1949年4月,国共双方分别派出周恩来好张治中一行人在北京进行和谈,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解放军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上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1日,由邓小平指挥在长江发起总攻,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三、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是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毛泽东诗词手书》等
四、重点字音
芜湖(wú)督战(dū)荻港(dí)溃退(kuì)
诸城(zhū)要塞(sài )泄气(xiè)歼灭(jiān )
锐不可当(dāng )摧枯拉朽(kū)
五、有关新闻的知识
1、新闻的定义: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典型报告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真、快、准)
六、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芜湖、安庆线南渡长江,直取对岸,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情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七、.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消息的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
地点:安庆、芜湖之间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
战役。
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八、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九、作业
1、新闻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篇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
2、消息是______、______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3、消息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______为主,也可适当做些______,还可穿插适当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1、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
2、迅速、简要
3、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十、拓展
欣赏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