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3.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等。
能力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
3.认识封建剥削阶级的豪华奢侈生活和封建贵族家庭的等级、礼规的某些侧面。
4.鉴赏《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及形成性格特点的社会原因。
5.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教学重点1.着重了解曹雪芹及我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
2.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3.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
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3.点拨教学法。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4.对比教学法。
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预习案1. 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2.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基本知识。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一、解题1.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习目标】一、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理解:1.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2.了解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三、运用: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而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自主检测】一、走近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二、基础知识1.正字音敕造()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宫绦()瞋视()茗碗()懵懂()憨顽()纨袴()敛声屏气()2.读文本(1)试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2)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3)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4)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5)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知识点拨】一、课文节选部分在全书中地位: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主要人物大多登台亮;3.宝黛初会并互有好感。
二、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一地位显赫的封建家族的典型环境:1.宏伟的外观2.讲究的布局3.华贵的陈设4.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自主探究】一、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二、有人说“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有时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往往每一循环都能使认识深入一步。
【自主探究】一.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原卷版

第2.3课《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2.以贾政住处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通过“穿越时空”情景任务的创作尝试,了解创作背景,走进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与表现能力。
【重点难点】1.欣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从宝黛初会看宝黛的爱情悲剧。
2.以贾政住处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预习素材”,完成下列练习。
1.文学常识曹雪芹,名霑,字_______,号_________,清代卓越的小说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_________。
2.《红楼梦》《红楼梦》原名____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阜盛()敕造()台矶()贾赦()姊妹()呜咽()绾着()盘螭()錾银()忖度()宫绦()翠幄()酒觚()盥手()黼黻()瞋()视纨袴()蹙眉()罥()烟两靥()攒珠髻()(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②()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试着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形象。
2、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尝试学习鉴赏。
【重点难点】
深入研究文本,抓住细节描写,分析林黛玉的性格形象。
【学法指导】
自学法,批注法,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第四代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
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
【《林黛玉进贾府》高校课堂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熟悉写作背景,了解前五回对《红楼梦》全书的序幕作用。
2.通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双环描写,培养学生鉴赏古典小说细节的能力。
3. 欣赏人物形象,学习小说中优秀的人物描写技巧。
4.通过相关材料加深对人物形象整体的了解,达到对小说主旨的基本掌握。
【学习重点】欣赏人物形象,学习小说中优秀的人物描写技巧。
以赏析王熙凤、林黛玉和贾宝玉为重点,了解人物描写技巧。
【学前导引】众所周知,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及吴承恩的《西游记》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精神瑰宝。
其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成就最高,那么这部小说的过人之处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第一奇书呢?现在我们就借《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一探其中的玄机。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落没】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官职。
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颙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魄,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事态炎凉。
南山藏傲骨,偾事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
身前身后漫评量,君试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啼啼笑笑的千古文章,千古文章。
”曹雪芹与贾宝玉的一生都是盛极而衰,不由引出曹雪芹是否就是贾宝玉的原型之问。
【书稿之谜】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无从知晓,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而后30回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
到了18世纪末,高颚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为什么高鹗可以续写后40回呢?【全书序幕】小说的前五回,可说是小说的纲目,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知识与技能】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借鉴运用。
【过程与方法】仔细咀嚼、品味、揣摩、探究语言,品读课文精彩选段,体会其中调动多种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善求美。
二、学法指导1、“贴着人物写” (沈从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2、言为心声,相由心生,心从境升3、“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
“圈点”指在需要评论的地方圈点,做些符号。
“批评”指对所读内容作番评论,评论的内容可以是字词或句段,也可以是人物、情节、环境。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人物进行点评,同学们可以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
评点法举例:怎么评点人物呢?评点时要注意什么呢?我们看看著名作家王蒙对课文中人物的评点。
(原文)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评点)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
现在请大家根据评点法,结合下列探究题,对课文中写到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内容进行评点。
合作探究要求:全班四个共分成8组(前面的为甲1组,后部分为乙1组,甲2、乙2类推),每组确认一位组长,给组员分工并综合组员的思考成果,讨论后共同完善问题。
每两组合作一部分内容,甲组派名代表板书和讲解、补充本组探究的问题;乙组对结论进行点评和补充。
甲组要求板书简明大方,讲解精辟到位;乙组要求点评甲组的板书讲解是否正确,提出质疑或帮助完善。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课文一开篇就告诉我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课文如何刻划这些特点,请概括相关内容?(二)作者用不同人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学习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学习导引】1、关于背景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括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爱情故事,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学习了解这个开篇可以理解选文中宝黛初会时的心理活动。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了一个简明的“人物清单”。
第三回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2、关于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供应等任务,并为皇帝耳目,负有探听江南一带社会动向、随时奏报的政治使命。
曹寅的母亲曾是康熙的乳母。
所以,曹家与清朝皇室有特殊关系。
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康熙死,雍正继位,皇室内部倾轧激烈。
曹家因事受到牵连,落职抄家,从此败落不振。
到写《红楼梦》时(乾隆时代),已经靠卖画和朋友接济勉强度日,生活十分困苦。
他生于繁华,卒于零落,这一不寻常的经历,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林黛玉进贾府-优质导学案(教师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3.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认识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导学】1.中国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的《》,的《》,的《》。
2.了解作者和《红楼梦》(1)曹雪芹简介:曹雪芹(1715—1763),名,字,号,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性格上形成了叛逆的特征,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红楼梦》概况:《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的历史发展趋势。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所续。
3.红楼梦诗词填空:(1)一个是,一个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枉凝眉》(2),红消香断有谁怜?——《葬花词》【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横线的汉字注音:阜盛()蹲着()敕造()呜咽()宮绦()嫡亲()驯骡()()內帏()懵懂()瞋视()杜撰()忖度()穿红着绿()敛声屏气()孽根祸胎()2.根据拼音写汉字:不足之zhâng放dàn无礼轩jùn壮丽纳hǎn wǎn着guàn手bâi 懒guāi张wánkùniâ障duànrùhān顽两yâ3.给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含义:(1)形容:(2)风流:(3)风骚:(4)便宜:(5)可怜:【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2.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第一部分(1)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学生版)三维目标1.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理清故事情节。
2.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研读教材《名著导读•红楼梦》,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熟悉前五回的内容。
3.看人物关系一览表,初步了解《红楼梦》中主要人物。
4.看贾府结构图,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使用时间及说明1、阅读“知识链接”中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情节,画出对贾母院、贾赦居处、贾政居处环境作描写的句子。
3、用20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用1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要求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研读教材《名著导读•红楼梦》。
用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方法,提要钩玄,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本书的目的;认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作品的深邃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
2、走近作家,知人论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早年过着奢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生活在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从而对社会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走近作品,宏观感知《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它的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刚。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课文标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阜.盛()绾.着()内帏.()盥.沐()两靥.()忖.度()嗔.视()茗.碗()懵.懂()憨.顽()纨绔.()敛声屏.气()2、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厮:纳罕:敛声屏气:憨顽:懵懂:潦倒:纨绔:膏粱:3、读课文,首要探究课文文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题如眼睛,由文题可以知道文章大概内容。
你从文题“林黛玉进贾府”可以提出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请你写出来。
4、下面是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从图中找出选段中对应的人物及他们的关系。
贾敷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珍——贾蓉(宁国府)贾敬(秦可卿)贾惜春贾琏——巧姐贾赦(王熙凤)贾迎春贾珠——贾兰(李纨)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政贾元春(荣国府)(王夫人)贾宝玉贾探春贾敏——林黛玉(林如海)见贾母:敕造宁国府大门→荣国府(从西角门进)→垂花门→(进门,拜见贾母、见过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大家送至)穿堂前→垂花门(与邢夫人一起去见贾赦)见贾赦:出西角门→出荣国府正门进宁国府→入一黑油大门中(即东角门)→至仪门前→贾赦院内见贾政:出东角门→过荣国府正门→西角门(进入荣国府)→过东西穿堂,向南大厅之后, 仪门内大院落→贾政院内见凤姐: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与王夫人一起) →凤姐院内再见贾母:穿过东西穿堂→贾母后院→从后房门进入贾母院内课堂探究案一、小组合作,分析探讨下列问题。
1、“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读罢课文,你觉得有哪些不同?见到的景不同:(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见到的人不同(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思考:作者着笔描写贾府环境的作用有哪些?课堂检测1、林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看到“荣禧堂”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副对联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用来反映富贵人家的奢华。
B、用来炫耀朱门大族的财富。
C、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用来显示官僚贵族的权势与财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B.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2、鉴赏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使用时间及说明1、10分钟完成导学案。
2、从文中画出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作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句子。
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师点拨。
3、5分钟完成自测训练。
课堂探究案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
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试据此填写下面的表格。
详写:略写:实写:虚写:单独写:群体写:(实和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艺作品在写到较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二、作者为什么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这么多人物出场?三、试以王熙凤为例,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鉴赏王熙凤的性格,思考下列问题。
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从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出什么来?3、贾母是怎样戏谑王熙凤的?说明了什么?4、王熙凤对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5、王熙凤为黛玉流了眼泪,该如何看待?6、思维提升:王熙凤形象总结:独立完成自测题:一、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①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⑤⑥⑧C.②⑤⑧D.⑦⑧【相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
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
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
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
”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
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
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
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
”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大拍无形”啊!.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鉴赏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使用时间及说明1、10分钟课前完成导学案。
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师点拨。
3、5分钟完成自测训练。
课堂探究案一、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二、王熙凤和贾宝玉同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场有什么不同?作者介绍这两个人物各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三、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知识点拨】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相关描写揣摩身份性格。
(基本方法)2、由身份性格去分析理解人物的言行举止。
有时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往往每一循环都能使认识深入一步。
自测练习,巩固落实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