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之炼字 导学案(无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3)炼字导学案(无答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李仕才【考纲说明】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1.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2.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3.激发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熟读诗歌。
2.结合“典型剖析”及“实战真题”,掌握诗歌炼字题作答的一般方法,学会规范作答。
【典例剖析】炼字:诗人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时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在遣词造句时对词语进行精细锤炼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以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五言诗多炼第三字,七言诗多炼第五字(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等)。
在赏析炼字时我们要注意揣摩词语的特定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1)炼字的词性角度:关照动词、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㈡设问方式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示例1】(2008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宋诗,完成题目。
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示例2】(2011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⑴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有的考生把“卷”“吼”两个词都看作拟人修辞就错了。
因为,“比拟”修辞包括“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人的动作特征和思想感情)和“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或把抽象的情感当作具体的事物来写,赋予物的基本特征)。
诗歌鉴赏之炼字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学案一、什么是炼字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二、什么样的字值得“炼”(1)不是动词的动词(特殊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2)动词(形象、生动、准确、巧妙、新颖)“红杏枝头春意闹”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叠音妙用的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
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颜色渲染的词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6)拟声形象的词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
三、炼字题解题思路:字义+三点(1)字义:字义,词性突出了它所修饰的对象的……特点。
(2)三点:WHAT:画面HOW:手法WHY:感情(3)炼字答题模板:“×”字是____的意思,突出了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手法,描绘出一幅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的感情。
(最全的方式)【例】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问】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练字类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型的答题模式一、高考典题感知1、(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庸诗。
完成问题。
残春旅舍旅舍戌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成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意归净城,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执朝瞽待眼明。
[注]①(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它相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问题: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①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②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③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2、(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问题: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湿,衣服沾湿,迷,迷失了归路。
②爽风夜露沾湿了衣服,行云书卷,沙溪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③描绘出一副夜间泛舟归来的清幽静逸的画面。
二、炼字解题规律(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哪个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地艺术效果。
(二)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高中阅读指导】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高中阅读指导】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
考纲也把这点列为重要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考情研究。
1、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语言风格。
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08就有5个省份对炼字直接命题。
其中全国卷一、二都设题了。
2、提问方式:(1)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处。
(4)本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那么如何鉴赏诗歌所炼之字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两首诗,去发现思考角度。
三、寻找赏析思考方向。
1、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试析“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的“燃”字妙处。
参考答案:“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
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炼字题导学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炼字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考查方式及答题步骤2、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一、找一找诗句中哪些字用得好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7、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总结炼字规律1、从词性上来说,诗人炼字时常会在和上下功夫,当然也有炼2、从位置上来说,五言诗多集中,七言诗多集中在。
四、“炼字”题的提问方式1、请对某句中的“X”字作简要赏析。
(或请赏析某句中“X”字的表达效果。
)2、此诗某句中的“X”字,有的版本作“X”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X”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5、对诗中的“X”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五、答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步骤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六、通过高考典型例题掌握答题步骤(2014湖北卷)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七、训练与巩固1、(2014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3、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古代诗歌复习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教案)湖南湘乡东山学校刘京玉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的高考考查内容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鉴赏诗歌语言”考查的类型:(一)炼字类: (1)评炼字(2)析诗眼(二)语句类: 品语句(关键词)(三)作品类: 析风格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之传神动人。
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今天我们就是着重来学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二、提问方式(一)、补充概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炼字”常见题型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C 、请赏析某字的妙处。
三、高考真题典型实例:(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炼字”导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一.高考链接(2016年天津卷)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2015·湖北)劳停驿欧阳修(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2014湖北卷)早发罗邺(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赵执信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3分)【2008全国卷Ⅰ】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⑴第三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 总结命题规律三新课讲解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步骤一)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结:任务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练习。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中“引”字用的妙,为什么?(4分)(步骤一)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诗歌鉴赏---炼字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总结诗句中所炼字的词性特点及表达效果。
2.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3.通过反馈训练和能力提升检测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掌握情况。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学习难点:通过反馈训练和能力提升检测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掌握情况。
【知识链接】考纲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语言高考考查三个方面:①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②炼字③炼句。
2.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设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④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⑤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法指导】预习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请找出下列诗句中用的传神的字,标出词性,分析其效果。
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二.合作探究1.(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6分)2.归纳诗歌鉴赏炼字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三.反馈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夜宴左氏庄杜甫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①。
注:①杜甫曾漫游吴越四年,江南水乡的秀美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请找出颔联中用的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分析其妙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的炼字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古典诗歌的炼字技巧,掌握诗歌炼字的设题方式和解题思路,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2、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审美体验诗歌的炼字之妙,逐步掌握诗歌语言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3、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古典文化,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景法、探究法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传说有一天, 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 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你认为他们哪个加得妙?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①,
②,
③,
(附答案:①‘摇’‘映’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②但‘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③而“扶”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
2、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
(抢答:说说下面诗句中哪些字词用得最妙?)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山青花欲燃
④大漠孤烟直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总结规律: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
三、核心知识建构
诗眼:一句之眼: 重点找动词,活用词(使动.意动.被动)
一篇之眼: 统摄全篇,关乎主旨
词性:动词: 化静为动,生动形象
形容词: 凸显特点,描摹传神
副词: 活跃情韵,化板滞流畅
数量词: 或夸张或写实,引人联想
叠词: 增加音韵美,声色美
四、常见设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
5、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五、初练后小结解题思路
1、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落”字之妙?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湿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案:①“落”,“下落、降落”;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
化静为动,给人以动的形象;③写出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
2、小结解题思路:
①解释该字词的含义。
(释词义)
②运用哪种手法体现的景物特征。
(描图景)
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析效果)
④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感情)
六、练一练,我能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5分)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
1、整体把握:
诗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人论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两句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叙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点作答:释词义→描图景→析效果→ 表感情
①“入”表(),“摩”是()的意思,描写了( )的情景;
②“入”表现出( ) ,“摩”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山的( );
③表现了作者( )之情。
七、提升训练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明】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
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
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1、整体把握:
前两句实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虚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范答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词义)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图景)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效果)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感情)
八、总结板书:
①解释该字词的含义。
(释词义)
②运用哪种手法体现的景物特征。
(描图景)
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析效果)
④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感情)
九、布置作业: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
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
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注】畬[shē]: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
攒[zǎn] )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
明,请作简要分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