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专题03 诗歌鉴赏选择题(导学案)-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三)选择题【真题体验】(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 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 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方法指导】解答古代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细读选项,依据常见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

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

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

选择题常见设误点设误一:重点词句含义理解(2022全国乙卷)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

古诗文鉴赏导学案一、啥是古诗文鉴赏?嘿,你知道古诗文鉴赏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吗?就好比你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那些诗人、词人就站在你面前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他多孤独啊,只能和月亮、影子一起喝酒。

这就是古诗文鉴赏的魅力,能让你感受到古人的情绪,就像你和他们是老朋友一样。

二、为啥要学古诗文鉴赏?你可能会想,学这个有啥用啊?这就大错特错喽!古诗文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藏着无尽的智慧。

你想想,要是你能理解古人的想法,那你就像拥有了一个超级大脑。

就像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难道不震撼你吗?学会鉴赏古诗文,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伟大灵魂的大门。

三、导学案的第一个宝藏:字词理解在古诗文鉴赏的导学案里,字词理解可是个关键。

这就像拼图,每个字词都是一块小拼图。

要是一块拼错了,整个画面就不对了。

就拿“停车坐爱枫林晚”里的“坐”来说吧,它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你要是不懂这个,那对这句诗的理解可就差远了。

所以啊,一定要把字词这块基石打牢。

四、意象——古诗文中的神秘密码意象可神奇了,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密码。

你知道“柳树”在古诗文中常常代表着离别吗?就像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青青的柳树,就暗示着朋友即将分离。

你要是掌握了这些意象,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古诗文世界的钥匙,多酷啊!五、鉴赏诗歌的韵律美诗歌的韵律美就像音乐一样动听。

你听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写得简直绝了。

那种韵律,就像你在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你在鉴赏古诗文的时候,可不能忽略了这一点。

要是忽略了,就像吃饺子没蘸醋,总觉得少了点啥。

六、了解作者背景很重要你要是想真正读懂一首古诗文,就得了解作者的背景。

这就像你要了解你的朋友一样。

比如说辛弃疾,他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他的很多词都充满了这种壮志豪情。

诗歌导学案4

诗歌导学案4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40课前预习案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⑴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

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瀑布联句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⑵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叫作用典。

例如: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画图省识春风面),尽管国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人生悲剧——抒发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剧。

⑶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

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再如: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添乡愁。

“不尽长江滚滚来”,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的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

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的感慨。

⑸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例如: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导学案【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规定有两个考点是针对古代诗歌鉴赏的,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我们发现诗歌鉴赏命题有很多共同点。

在进行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明确考纲规定,引导学生通过近几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把握命题的共同点,积累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开展有效复习。

【关键词】诗歌鉴赏考点阐释复习目标重点难点方法指导【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7-011 考点阐释(i)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为d级。

2 复习目标2.1明确考点内容,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

2.2了解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

2.3感悟诗歌鉴赏应积累的基础知识。

2.4感悟鉴赏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技巧。

3 重难点3.1重点熟悉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3.2难点从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问答模式、详解,感悟解题技巧。

4 方法指导自主阅读资料,独立解答07—12高考诗歌鉴赏题,总结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5 学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一课时展示。

6 直击湖北高考6.1链接201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导学案-2-炼字式

诗歌鉴赏导学案-2-炼字式

主备人:温长军审核:于春霞谭世珺时间:2010年11月12日一、学习目标:掌握炼字型(分析“诗眼”型)诗歌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答题模式。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突破策略:主要通过方法归纳——尝试高考——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三、预习内容1.你认为下面两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晴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2.请替诗人分别选两个字填在空白处。

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A)春泪,无力蔷薇(B)晓枝。

A:盈、化、惜、酝、没、溢、迎、含、悔、怜、滴、拾、隐B:依、绝、垂、扶、抚、浮、醉、念、恋、倚、红、卧、缀四、课前检测:提问诗歌鉴赏一般思路。

五、导入新课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其中有两句是:他对“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建议将其中一个字改一下,这样更合诗意。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对,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句?如果考试出现对这些“字”的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六、知识梳理㈠“诗眼”概念过渡:“诗眼”是种比喻的说法,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熟练使用“诗眼”去鉴赏古诗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诗歌导学案3

诗歌导学案3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39课前预习案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

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导学案

一、诗歌鉴赏专题——如何读懂诗歌切入点一看标题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是解读诗作主旨的重要切入点。

为什么要读标题?标题有哪些作用呢?练习: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劳停驿》欧阳修(2015湖北)《月圆》杜甫(2015安徽)《雨过至城西苏家》黄庭坚(2015天津)《秋夜纪怀》陆游(2015福建)《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2015江苏)《醉翁操》苏轼(2015北京)《桃夭》诗经(2014湖南)《残春旅舍》韩偓(2015全国2)《含山店梦觉作》韦庄(2014全国2)《春日秦国怀古》周朴(2011全国)《咏山泉》储光羲(2011山东)《春日忆李白》杜甫(2011江苏)《晓至湖上》历鹗(2011福建)《清明》黄庭坚(2011江西)《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2011四川)《月》杜甫(2009广东)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看,这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切入点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拓展训练2:(09四川)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指导学案1-2复习教案第二节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
..通过“五看”读透诗意的方法★★★
2、熟悉
..诗歌常见的情感类型、意象含义、艺术手法★★
3、了解
..诗歌赏析常见的考点类型及答题要求★
●学习过程
一、独立预习
(一)请学习通过“五看”读透诗意的方法
“五看”法——看题目
..揣摩情感;
..弄清背景与字词;看意象
..预估内容;看作者
..回顾风格;看注释
看议论句抒情句
......确定主题
(二)请熟悉以下有关诗歌赏析的文体常识
解题四部曲:第一步: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
第二步:析——析题目、析末两句、析出主题
第三步:审——审清题意、审清考点
第四步:答——规范答题
常见考点二:赏析艺术手法(1、炼字 2、赏析某句或全诗的艺术手法)
资料补充:《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广泛。

解读步骤及结果:
二、课后巩固
目的:1、熟悉解读诗歌的各种诀窍;2、熟悉诗歌赏析的考点;3、规范诗歌赏析的答题语言
1、《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作“望”好不好?(考点:赏析之炼字)
答:
2、请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妙处。

(考点:赏析)答:
3、请读课后附录古诗《无题》,说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的妙处。

答:
4、附录古诗《登飞来峰》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

末两句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一脉相承。

请你说说王安石这两句诗歌的妙处所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