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态度教案精品

诗歌鉴赏之情感看法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检测,查找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方法:检测法教学内容:测试仿真模拟题(四)(除作文外全部试题)总结:参与考试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存在问题:第三、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套题的训练,能够提升答题速度,熟识高考题型,学习应用答题技巧答题,进而提高成果。

2、与时发觉学生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1、在讲解过程中,留意答题技巧的灌输,教会学生审题答题。

2、关注高考学问点的链接,让学生积累应试学问。

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成果总结,试题分析。

师生活动:老师分析成果与试题难易度。

(2分钟)二、讲解第一题《艺术与仿照自然》。

(10分钟)1、主客体颠倒2、逻辑不当、强加因果。

师生活动: 1、老师公布答案。

2、学生找到答案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句子,并找出错误所在。

3、师生共同总结本题考察点。

三、讲解古诗鉴赏题《柳梢青》、1、回顾古诗鉴赏题的解题步骤。

题目作者注释正文意象意境情感手法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老师补充:问题:1、依据注释,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信息?2、疏通整首诗的诗意。

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探讨完成以上问题。

(6分钟)3、老师提问,板书重点。

(4分钟)3、解决8题。

此次在写法上采纳了那些手法?请至少答出两种,请简要赏析。

师生活动:1、师生共同疏通诗意(2分钟)2、老师和学生共同回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手法。

(4分钟)3、老师指定学生答题,与时订正问题。

(4分钟)4、老师归纳答题步骤。

(2分钟)4、解决9题。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6分)师生活动:老师指定学生分析回答。

(4分钟)三、好用类文本阅读。

1、旧知回顾:好用类文本要读懂什么?(1分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影响?什么贡献?2、解题《侯伯宇:一个高级学问分子的风骨》(2分钟)师生活动:指定学生回答从题目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你在读文章时要关注那些信息?3、解决试题。

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导学案

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导学案

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复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基本特征与命题规律。

2.分析讨论,掌握思想情感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3.激情投入,感受中华古诗词“诗言志”的特有魅力。

【预习路线图】1.认真阅读预习案,边读边用笔勾画....重点语句,写下自己的疑问。

2.本学案限时20分钟,探究案前三题要求独立完成(不翻阅任何资料书........),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A 、B 层同学合作讨论★题,★C 选作。

【课前预习案】一、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二、命题规律1、常见题型①分析某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②分析某段(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③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④比较两首诗的情感⑤概括思想内容,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命题倾向结合近几年高考考题来看,①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结合考查的题型越来越多,比如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修辞、炼字等结合起来考查。

考查的是思想情感,但要同时考虑到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些方面。

②所谓“评价”实际上主要是指理解。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实际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作者为人处世、作品写作背景以及对词句的认识把握。

【课内探究案】一、2013年安徽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思想情感完成版

思想情感完成版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导学案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分类●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二、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一)由“点”及“面”断情感第一步:看标题(标题有可能揭示类型、内容、情感)第二步:看作者、注释、小序(知人论世)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完整word版)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导学案

(完整word版)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导学案

2019届高考古诗词鉴赏“鉴赏思想感情”答题指导【考点阐释】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目标】能正确品出诗词所含的思想感情。

能使用适当的方法鉴赏诗歌感情。

【高考真题演练】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2007年山东卷)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2005天津卷)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 ⑴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清江:这里指赣江。

⑵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⑶长安:此借指汴京(今开封市)。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心头的这“一番滋味”是什么样的滋味?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何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标题明诗歌类别2.看作者明写作背景3.看注解明疑点难点4.看意象明思想内容5.看尾句明诗歌主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

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导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学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审题、解题思路、答题步骤一、高考真题导入1、(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述。

(3分)2、(201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问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二、解题规律及方法(一)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诗歌的“XX”句、“XX联”“XX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结合诗人的情感,印证前人的评价。

4、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5、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思想感情导学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思想感情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004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019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题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2.能够结合文本分析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自主学习:(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写景诗:因景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描绘景物来抒发感慨。

2、咏物诗: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的高尚情操;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3、思乡诗: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4、边塞诗: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情;厌恶战争,揭批统治者,思念家乡亲人。

5、怀古诗:缅怀、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吟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6、感怀诗:怀才不遇,爱国情怀不得重用;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伤春悲秋。

7、山水诗:不满现实,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8、送别诗: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9、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

10、闺怨诗:易逝青春的哀怨,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1、悼亡诗:通过追忆往昔,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诗歌中思想情感的分析要求:1、能够分析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会分析景中情中国古诗最重要的内容是景情,所谓分析鉴赏,主要是能分析景物中包含的情感。

分析景中情,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即“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相反性,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2019高考诗歌鉴赏词句情感题导学案

2019高考诗歌鉴赏词句情感题导学案

2019高考诗歌鉴赏词句情感题导学案一、【高考真题再现】(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点评】诗歌选择题选项设置上有了变化,原来是具体句子词语的理解、手法的运用。

今年基本侧重整体理解。

【答案】(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点评】本题是对词句情感的考查。

二、常见提问方式1、赏析第X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诗人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4、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请简析。

三、答题模式诗句的生动翻译,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无技巧不答)诗句表达的情感。

四、【应用体验】(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问题。

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诗歌鉴赏情感导学案 学生版

诗歌鉴赏情感导学案  学生版

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2.掌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具体方法;3.熟练掌握本考点的解题技巧。

【学习重点与难点】掌握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具体方法;熟练掌握本考点的解题技巧。

【课前导学】一、阅读并掌握《一本》P292~293相关内容。

三、完成下面的练习。

1. 【10江苏卷,有改动】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离别后的孤寂与感伤。

2. 【1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3.请结合上述两首诗,尝试概括感知诗歌思想感情的一般方法。

(请试着用整齐的短语概括)明题材、抓诗眼(蕴含情感的关键词)、知背景(知人论世,借助注释)、析典故、品意象、悟意境。

【课中导学】一、考向探究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典例分析【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导学案一、高考真题导入1、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2017年新课标3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案】14.CD15.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2015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问题: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3、(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问题: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述。

(3分)【答案】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忙中偷闲的快乐。

二、解题规律及方法(一)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诗歌的“XX”句、“XX联”“XX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3、结合诗人的情感,印证前人的评价。

4、比较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5、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归类高考即将来临,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更准确与简洁的记忆,特对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有关诗歌的内容与感情进行了精缩。

思家之诗:离家日久,思乡情深,有家难回,归家无期,盼望团圆,孤独寂寞,烦闷无奈,。

送别之诗:离愁之浓,相思之继,关心之切,友情之深,孤独寂寞,感慨深沉。

贬谪之诗:昔景优美,今景凄凉,沧桑悲痛,离京情伤,来日无望,一步三顾,人生无常。

闲赋之诗:景幽气和,闲适平淡,内心愤闷,壮志难酬,报国无望,不同流合污。

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尘世庸俗,内心惆怅,归隐心切,官场黑暗。

已隐之诗:风景优美,风习朴厚,从容赏景,乐于民谈,乐于劳动,远离红尘,平和情趣。

思人之诗:离别日久,渴望团圆,时间特定,独立某地,久望无人,孤独寂寞,思苦景凄,望眼欲穿。

遭遇之诗:人生无常,人生易(已)逝,韶华将逝,怀才不遇,壮志难(未)酬,寄情山水,情苦心怨,旷达豪放,沉郁悲怆。

爱国之诗:收复中原,知音难觅,难赋心情,渴望战场,韶华已逝,人生已老,岁月磋跎,壮志难酬,矢志不渝诗歌分类鉴赏知识汇总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三)答题方法:(1)划题审题:抓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2)按部就答:1、点出诗中人物的情感2、指出表达式情感的特点(手法)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表达情感。

(3)联系原诗(四)答题步骤1、先点出作者情感。

2、指出表达情感的特点、手法。

(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3、诗中具体通过什么内容(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诗歌的事物、景物、诗歌内容概括、描述、翻译等)【注意】(1)若是简要概括情感,只需依次列出情感要点即可(2)规范答题常用格式:1、抒发了------情感2、表达了------追求3、反映了------社会现实4、流露了------倾向5、表现了------情趣6、发出了------感慨、寄托了------情怀8、袒露了------心迹(3)怎么问,就怎么答,即:问情感,先答出情感,再简析。

表现手法不明确时,只需答出情感,结合原句,作内容上的分析。

【应试技巧点拨】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培养扎实基本功。

平时复习中只有广泛阅读和积累古诗词,培养诗词鉴赏扎实的基本功,考场上才能快速悟得所考诗词中的真谛,准确地理解原作的精髓,提高答题准确率。

对于“鉴赏诗歌情感内容”这一考点,要多积累各类诗歌常见情感主旨,为高考做充分的准备。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掌握答题方法。

历年高考诗词鉴赏中的“鉴赏诗歌情感内容”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诗词鉴赏“鉴赏诗歌情感内容”类试题的考查频率和选材热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目,可了解一些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掌握常规的出题角度,在备考中加以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效率。

3.掌握要领,科学审读诗歌。

知人论世,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如《破阵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理解和挖掘“序”与“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如姜夔的《扬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有的试题中有注释,这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三、演练真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2016年高考江苏卷)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2、【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3、(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鵷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