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对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一、强调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上,试图揭示人们是如何获取、存储、加工和使用信息的。
它不再仅仅关注外部行为的观察和描述,而是深入探究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思维机制。
例如,在研究记忆时,认知心理学不仅关注人们能够记住多少信息,还会研究信息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方式。
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些信息容易被记住,而有些则容易被遗忘。
这种对内部心理过程的强调,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局限性,为教育、临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二、信息加工观点认知心理学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待人的认知活动。
它将人的认知系统比作计算机,认为信息在人的认知系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加工步骤,从输入、编码、存储到提取和输出。
就像计算机处理数据一样,人的大脑也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转换和整合。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视觉信息会被大脑接收并进行初步的处理,然后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最终形成对该物体的认知。
这种信息加工的观点为研究认知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使得研究者能够更系统地分析和解释各种认知现象。
三、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各种变量,观察和测量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认知反应。
例如,在研究注意力的分配时,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让被试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并通过测量被试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来评估其注意力的分配能力。
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精确的量化数据,有助于验证和发展认知理论。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实验环境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推广性。
四、与多学科交叉融合认知心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1. 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思维、学习、记忆、感知和决策等认知过
程的学科,旨在揭示大脑如何从外界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
决策。
它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
2. 研究内容
(1)学习和记忆
认知心理学探究人类如何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将其存储在长期记忆中。
研究注意力、编码、存储和刻意练习等诸多因素对学习和记忆过程的
影响。
(2)语言和思维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成为探究人类思维的一个
关键问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语言知识的获得、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过程,以及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3)视觉和感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视觉和感知过程,旨在揭示大脑如何处理来自外部世界的视觉信息,并且识别和区分不同的视觉刺激。
(4)决策和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研究大脑如何进行决策和问题解决,探究人类如何选择行动并做出最优决策的原理。
3. 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广告宣传效果的评估、教育方案的制定等。
同时,认知心理学还在不断地为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了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
嘿,你知道啥是认知心理学不?认知心理学啊,就像是我们大脑里
的一场奇妙冒险!比如说吧,你看到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你的眼睛把
这个信息传给大脑,这就是认知的开始呀!(就像你看到喜欢的东西
会眼睛放光一样。
)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就是我们怎么去感知、注意、记忆、思考、解决
问题等等这些超级神奇的过程。
它可不是干巴巴的理论哦,它和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呢!想象一下,你在人群中一下子就认出了你的好朋友,这就是认知在起作用啦!(这不就跟你在一堆玩具里能迅速找到
你最喜欢的那个一样嘛。
)
咱就说记忆吧,那可太重要了!你能记住小时候的趣事,能记住重
要的电话号码,这都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呀!(就好比你有个超
级大的记忆宝库,里面装着各种宝贝。
)老师上课讲的知识,你能记
住并在考试的时候写出来,这也是认知的功劳呢!
还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难题的时候,你会绞尽脑汁去想
办法,这就是认知在努力工作呀!(就像你玩拼图,努力把那些碎片
拼成一幅完整的画。
)
认知心理学就像是打开我们大脑神秘之门的钥匙,让我们能更好地
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它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这样做。
哎呀,真的是太有趣啦!(难道你不想知道自己脑袋里都在发生着什么奇妙的事情吗?)
总之呢,认知心理学是一门超级有意思的学科,它让我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呀!。
认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各种理论1. 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认知过程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处理和应用信息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1 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从感觉器官获得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包括注意、记忆和推理等步骤,最终形成认知的输出。
2.2 模型心理学理论模型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人类思维中的模型构建和模式识别过程。
在这种理论中,人类的思维被认为是基于内部的模型和模式进行的。
通过比对和匹配模型和模式,人们能够理解和解决问题。
2.3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理论。
它关注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由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抽象思维。
2.4 网络理论网络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框架,它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基于网络结构进行的。
这种网络由许多概念和知识元素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关联和连接进行交互。
网络理论帮助解释了人类思维中的联想、记忆和概念形成等过程。
2.5 心理计量理论心理计量理论主要研究人类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它关注如何准确地衡量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
心理计量理论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帮助研究者评估和量化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3. 总结认知心理学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
信息处理理论、模型心理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网络理论和心理计量理论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理论。
通过研究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涉及人类的感知、记忆、思考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这门学科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
究人类思维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研究、语言、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它试图了解人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信息,以及思维对行为的影响。
一些认知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包括:注意和集中;记忆和遗忘;
知觉和认知;语言和沟通;情绪和决策;推理和问题解决。
通过实验研究和观察,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外界的事物,如何记忆和提取信息,如何使用语言进行思考,以及如何解决
问题。
它还关注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在许多领域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
在教育领域,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在心理健康领域,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处理认知障碍和认知失调。
在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它可以提供关于人类与技术交互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运作方式,揭示了人脑的奥秘,并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7.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
使用加法反应时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是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Newell和Simon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感受器接收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
信息加工系统都以符号结构来标志其输人和输出。
记忆可以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
加工器包含3个因素:(1)一组基本信息过程,如制作和销毁符号,制作新的符号结构和复制、改变已有的符号结构,以符号或符号结构来标志外部刺激并依据符号结构作出反应,以及贮存符号结构,进行辨别、比较等;(2)短时记忆,它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人和输出的符号结构;(3)解说器,它将基本信息过程和短时记忆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
对基本信息过程系列的规则的说明即构成程序,它是信息加工系统的行为的机制。
这也是解说器名称的由来。
信息加工系统的上述功能也可概括为输人、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照Newell和Simon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出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这样,以符号操纵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就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目的性行为。
这种系统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法。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就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得一种分支.它主要研究人得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得认知心理学得主流观点就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就是已给对输入得信息进行某些操作得过程单元,而反应则就是由这个阶段得操作产生得.认知心理得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瞧作类似计算机得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得知识与知识结构对人得行为与当前得认知活动有决定性得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得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与“计算机模拟与类比”。
我认为核心得五个概念分别就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就是又因视觉与听觉得不同分为图像记忆与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得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就是刻意得,可以使您控制加工,也可以就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得激活长时储存得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与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得工作记忆理论:我们得即时记忆就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得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她认知任务得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与操纵相关得信息,Craik与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得原因得分析与她们得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得持久性就是加工水平得直接函数.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得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得加工.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得神奇数字“7”,Atkinson与Shiffrin得模型,.记忆多模型系统得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得时候更加清晰得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得使用记忆方法,而不就是笨拙得“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得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得以有趣得方式理解外语单词得含义,加深她们对外语学习得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麻省理工学院(MIT),讨论会1967年——Ulric 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意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拒绝语言获得的行为主义途径,而强调心理过程20世纪50年代末期,人类记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
行为主义的术语很难解释记忆现象皮亚杰(Jean Piaget)建构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儿童如何发展对概念的鉴别艾宾浩斯遗忘实验信息加工途径(Information-Processing Approach)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包含两个重要成分心理过程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内部表征(Internal Representations):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与神经科学模型(Neuroscience Model)Bruce & Young (1986) 的面孔识别的信息加工模型Haxby等人(2000)的人类面孔知觉的分布式神经系统模型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脑损伤病人研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简称PET扫描)-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大脑在其最活跃的区域能量需求最大。
结果,这些活跃区域的血流戏剧性地增加。
使用PET扫描技术,通过测量血流模式,能够得到脑活动图-可用来研究注意、表象和阅读等认知过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fMRI)-强但无害的磁场穿过被试的头部。
fMRI扫描仪采集来自某些分子的射线,这些分子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只需5秒钟便能作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
与PET扫描相比,fMRI能产生更加高度细致的图像,同时费用更低-允许研究者为认知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提供更精细的说明事件相关脑电位(Event-Related Brain Potential, 简称ERP)单细胞记录技术平行分布加工途径(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Approach)James McClelland & David Rumelhart, 1986认知过程可以从网络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网络把象神经元一样的单元联结在一起又叫做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神经元之间存在许多联系。
这个联系的模式类似于许多精细的网络许多认知过程不能定位在一个特定的针尖大小的脑部位。
相反,特定认知过程的神经活动似乎分布在大脑的某一个区域许多认知过程基于平行操作,而不是序列操作-如语言:句法结构和语义-跨语言差别Marcus Taft: “Rewrite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作为特定认知行为基础的神经活动,典型地分布在一个相对广泛的大脑皮层区域,而不是限制在一个单一的、象针尖一样小的部位。
这些神经活动部位称作节点。
节点是互相联系的当一个节点达到一个关键的激活水平时,它能影响另一个与之相联的节点。
可能激活它,也可能抑制它当两个节点同时激活时,两个节点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这样,学习被定义成联系的加强如果信息不完全或有错误,人们仍然能完成大多数认知过程知觉1. 知觉的概念:刺激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体验Registering the information that arrives at our eyes and ears, Placing some sort of interpretation on that information2. 视觉模式识别:-模式匹配模型(Template-Matching Models):视网膜接受的图像和大脑中的模版进行比较。
(容错率低,所以不符合人类识别的灵活性)-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s):原型是一类相关对象或模式的最佳猜测 (抽象的、理想化的) 示例, 它集成了形式或模式的所有最典型 (最常观察到) 特征。
一种模式的高度代表性不需要精确的、相同的匹配;允许有细微变化。
我们似乎能够形成原型, 即使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与原型完全匹配的样本-区别性特征模型(Distinctive-Features Models):模式的特征和存储的特征进行比较(而不是像前两者一样匹配整体)(刺激被认为是元素特征 (例如, 水平线、垂直线或对角线和曲线) 的组合,通过特征分析进行模式识别)-- 由于功能更简单, 因此更容易看到系统如何尝试纠正模板模型造成的各种困难;可以指定对模式最关键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用要素而不是更大的模式将减少所需模板的数量(相同的特性往往发生在许多模式)-混战场模型(Pandemonium Model)--全局优先效应:-特征理论的生理和神经证据:视觉皮层中的大多数细胞只对特定方向的线段做出反应feature detectors (特征觉察器), receptive field (感受野)-What and Where Pathways:大脑皮层中用于处理同一刺激的不同方面的神经通路--"what" 通路从枕叶的初级视觉皮层下降到颞叶, 主要负责处理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身份--"where" 的路径从枕叶上升到顶叶, 并负责处理位置和运动信息-计算途径(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Perception)Biederman--成分识别理论(Recognition-by-components theory)(自下而上):将三维物体分解为多个小的几何子。
只要能感知到构成客体的部分几何子,我们就可以识别出客体。
(自然物体的辨认要通过物体分析为其成分来进行,只要一组为数不多的基本组成成分,再加上组成成分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结构描述,就可以区分多数的自然物体。
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是几何子,如立方体、圆柱、漏斗等,这些几何子通过分析2D影像中如共线性,对称性等非偶然特性所界定出来的。
且每个几何子都可以有四个数字来进行编码标识:边缘、对称性、伸展性、轴。
)成分修复原则--简洁律/相似律/熟悉律/物理规律/语义规律--基于经验的可塑性3.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刺激驱动或数据驱动-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知识、期望-许多认知过程都同时依赖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庞作幻像(The Ponzo Illusion):汇行线提供的深度提示--Muller-Lyer Illusion:隐含的深度提示--Relative Size Illusion:相对于周围圆的中心圆的大小会影响对中心圆大小的感知--Fraser Illusion:方向性错觉--物体感知-组织的格式塔原则-面孔知觉(Face Perception)--倒置效应(Inversion effects):特定面部加工的标记,和用于调查是什么使面部识别特殊的工具Thatcher effect:在正常状态下的明显变化却在倒置状态下变得不明显(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也表现出了撒切尔效应)(可能是倒置时面部感知机制中断)一些术语:大小恒常性注意-受控加工和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并行的, 涉及非常熟悉的项目--受控加工是串行的, 涉及困难的任务或不熟悉的项目--选择性和分度注意的自动和可控加工-为什么需要注意--我们的精神资源和我们可以集中精神资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注意力是将有限的精神资源集中在特定时刻最突出的信息和认知过程上的一种手段--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 增加了我们对有趣的刺激做出快速、准确反应的可能性--注意力也为其他认知过程铺平了道路, 如感知、记忆和语言理解(关注->记忆)-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有意识注意的好处--监测我们与环境的互动, 保持我们对自己适应现状的认识--把我们的过去 (记忆) 和现在 (感觉) 联系起来, 给我们一种经验的连续性感, 这甚至--可能成为个人认同的基础--根据监测和过去记忆与现在感觉之间的联系提供的信息, 控制和规划我们未来的行动-preconsciousness processing--可用于认知加工但目前不在有意识(conscious awareness)层面的信息存在于pre 意识层面--预先意识到的信息包括存储的记忆和感觉, 这些记忆和感觉在给定的时间没有被使用, 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被召唤-研究意识之外的事物--启动(Priming):通过事先提出相同或类似的刺激, 促进了某些刺激的处理--即使启动刺激是以不允许它进入有意识的(conscious awareness)方式出现的, 也会发生启动:强度太低;太 "嘈杂" 的背景;太短, 无法在意识中注册-有意识的注意力的三个主要功能:--信号检测:检测特定刺激的出现;包括警惕和搜索--选择性关注:选择关注一些刺激和忽视其他(鸡尾酒派对)--分散的注意力:分配可用的注意力资源, 以协调一次多个任务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 (Posner, 1993)--20世纪50、60年代:人类作业,把人看成单一通道加工器--20世纪70、80年代:注意研究开始带有认知的色彩;内部表征、自动和控制过程、集中和分散注意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生物学、神经心理学病人和计算-选择性注意的三个经典理论--过滤器理论(Filter Theory, Broadbent, 1958)---在双耳分听过程中,感觉信息 (例如, 男性与女性的声音, 音调与文字) 可能会被无人看管的耳朵注意到;但需要更高的感知过程 (德语与英语单词) 的信息不会---早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 Treisman, 1960):选择性注意力涉及三个阶段---我们预先分析了刺激的物理性质,这个过程是在所有传入的感官刺激上并行进行的。
对于显示目标属性的刺激, 信号将传递到下一阶段;对于不显示这些特性的刺激, 只有被削弱的刺激版本才会被传递出去。
---我们分析给定的刺激是否有一种模式, 如语音或音乐。
对于显示目标模式的刺激, 信号传递到下一阶段;对于不显示目标模式的刺激, 只传递被削弱的版本---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进入这个阶段的刺激上。
我们按顺序评估传入的消息, 为选定的刺激消息分配适当的含义。
衰减而不是过滤;"越来越安静"->鸡尾酒会效果(字典单元)--晚期选择模型(Late-Selection Model, Deutsch & Deutsch, 1963)---进入和被忽略的输入由感知系统等价地处理, 并达到语义编码和分析的阶段,只有重要的输入才能带来反应-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否加工到语义水平:GSR(皮肤电反应)表明可以-选择性关注的关注资源理论:认为人们有固定数量的关注, 他们可以选择根据任务需要来分配;当竞争的任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时, 人们比在相同的方式中更善于分散注意力;至少一些注意力资源可能是特定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