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规划方案

绿心总规
对绿心总规及相关文件政策进行研究
相关规划
对比株洲市已批相关规划, 确定与总规有冲突地块。 现状建设情况 对绿心总规,尤其有冲突地块 分专项进行研究。并提出调整原则。 对绿心总规分区进行评估
GIS分析
重金属污染分布情 况
绿心总规评估
绿心总规调整
对绿心总规进行调整
指标校核
对调整方案进行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1.2 相关政策与规划解读
相关政策解读
1.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2012.11.30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明确了三区可开发建设的项目: •禁建区--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土地整理、公益设施建设、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 •限建区--禁建区允许开发项目、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村镇建设 •控建区--无污染项目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株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Regulatory plan of green core in ZHUZHOU
总规调整
1.1 项目概况 1.2 相关规划与政策解读 1.3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评估 1.4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株洲片区调整 1.5 相关指标校核
Plan and design institution of ZHUZHOU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3.07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

但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特点,从而达到理解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内容;掌握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经济特点、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交通网络等情况。

2.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状况。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城市群的内部差异与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图,以便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数据:收集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便进行分析。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和案例。

4.小组讨论:提前分组,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株潭城市群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案例: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合集

【地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案例: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合集

再见
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构成 了一个相对紧凑的城市群,现代 化的交通运输更是加强了三市之 间的联系。近些年来,这三个城 市加强一体建设,注重避免特大 城市常见的“城市病”,把各自 的长处整合成城市群的发展优势。
电信部门一体化建设
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 0731,三市之间通话按市内标 准而不是按长途电话标准收费, 为市民节省话费。
旅游部门一体化建设
把三市的观光旅游项目整合起来,构建 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旅游圈。
马王堆汉墓
橘子洲
株洲炎帝广场
毛泽东故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部门一体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在三市之间 开行城际公共汽车,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环保部门一体化建设合集
湘江流经三市市区,从上游 到下游依次是株洲、湘潭和长沙, 要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 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

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对策——以雨花区跳马镇为例丁 咚 周 敏 中共长沙市雨花区委党校摘要: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跳马镇作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绿心”保护区域面积大、任务重。

2015年跳马镇从长沙县划入了雨花区,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然而因绿心规划严格、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薄弱其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文章从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入手分析,提出了跳马镇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心;跳马镇;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78-022015年初,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跳马镇行政区划由长沙县划入雨花区,成为了雨花区唯一的乡镇,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起点。

2017年跳马镇的常住人口为74526人、财政收入7600万元、财政支出14701万元;全镇以花卉苗木为主打的农业产值近12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4.545亿元;年接待旅游人次65万人,旅游收入6000万元;规模企业营业收入32771.6万元、规模企业税收952万元。

然而,跳马镇与雨花区其他街道相比,规划建设起点偏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瓶颈。

同时,跳马位于长株潭绿心保护的核心区域,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跳马镇区位优势的提升和绿心保护规划的实施,绿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如何求得平衡,是跳马发展的现实两难困境。

一、目前跳马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一)发展定位不统一:省、市、区三级对跳马镇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跳马镇特殊的地理位置、积淀的发展基础使得其承载了不同维度、各有侧重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

湖南省级层面强调对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其中跳马镇总面积的97.13%划为生态绿心保护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78.41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90.12平方公里,控制建设区仅为3.406平方公里。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考察报告石嘴山市发改委(2010年4月12日)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首个全国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并批准实施。

为学习借鉴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3月24日—30日,市发改委田生宇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学习考察。

考察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深切地感觉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两型社会”建设起步早、定位准、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给考察组一行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

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州)、(湘)潭为基础,包括周边市县的“3+5”城市群。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

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

长沙市又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现辖五区一市四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46.5万。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人均GDP 达到5662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4482元,农民占人均纯收入的47.5%。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

主客观分析长株潭一体化优势与劣势长株潭成为中国珠三角,带动了中国内部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长株潭——3+5的城市化构想,在《中部蓝皮书》指出,湖南“3+5”城市群是以长株潭复合城市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组成的城市群,也称广义长株潭城市群。

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不单单是长沙一个城市的目标,而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空间战略布局之后的战略要求之一。

长沙的区位条件也决定了自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但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在做好、做大、做强自身的基础上,整合邻近的株洲和湘潭,形成大长沙都市区。

从而使“长沙”真正成为“3+5”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战略空间,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过千万级的组团式、生态型、国际化的大都市。

2005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

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个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核心增长极功能初步发挥、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显雏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融城”效应日益显著。

再此特从主客观优劣势两方面分析长株潭一体化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主观自我优势第一,我们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

城市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上海、北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单中心城市群,这种城市群很难避免大城市的难题,不能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很难创造宜居环境。

后来创造了由海牙等2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网络城市。

构成网络城市的目的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

如果这么多的城市构成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城市群,它就能够跟伦敦、巴黎、纽约竞争。

长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优势,长株潭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网络城市,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应该比当中心的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

第二,这三个城市都是老工业基地。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生态建设构想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生态建设构想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委 、省政府关于长株潭 “ 两型社会”
2 长株 潭城 市群 “ 绿心 区” 生态背

21 分布 现 状 . 昭山 、凤形 山 、虎 形 山 、仰 天 湖 、 东 风 水 库 、红
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 以及市 委、市政府 的科 学决策 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确立 以长沙、株洲 、
长株潭城市群 绿 心 区” 生态建设构想 “
陈 国强
( 湘潭市林业局 ,湖南 湘潭 4 1o ) 1 1o

要: 本文针对长株潭城 市群 “ 绿心区” 的现状以及 所存在 的问题 ,构建 了以 昭山风景 区为 中心 的 “ 心” 区 绿
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 持续发展等理论 ,运用生 物、物理 、化学 、管理及其 他相关学科 的理论 与技术 ,通过林业 、水 利、农业等 综合措施对脆 弱生态 环境和退 化生态环 境进行保 护、 治理 、恢复 与重建 的工作…。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建设 的核心 ,对某一 区域 、领域进行生态建设的关键就是
长株潭城市群 “ 心区”位于湘中东北 部、湘 江 绿 中游的湘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 1 5 l。5 ,北纬 。8一l30 1 1 2 。l 80 72 _2。6。湘潭 与长沙、株洲构成 湖南省政 治、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 “ 金三角”地带 ,距离长沙市区、
枯竭型工矿 区,长期 以来 ,承受着初级资 源输 出和生
域 “ 一心 、一带 、多廊 道、多斑块” 的生态建设框架 ,提 出了 “ 绿心区” 湘江风光 带建设、大昭 山和金 霞山森林
公 园保 护 建 设 、城 区产 业 结 构调 整 、空 间生 态布 局 优 化 、 加 强 人 居 环 境 建设 、 受损 生 态 区 恢 复 与 主 要 污 染 源 治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城乡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建立适应弹性发 展的空间平台,着眼近期发展,充分展望远期发展。
• 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处理好
ppt课件
规划背景
2、城市群概况
• 从1980年代开始,湖南致力于长 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了许多富 有成效的探索,被称为“中国第一个 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 例”。
• 经过多年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 市群成为了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 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1.8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16元, 为全省的1.8倍。它以占全省13.3%的 土地、19.5%的人口,实现了占全省 37.9%的GDP、46.5%的固定资产投 资、42.8%的社会消费品总额、 64.4%的外贸出口。
出口(亿美元)
14.3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7445
入(元)
农民人均 纯收入(元) 2822
35.8
1038
38
12.2
85.7
40.4
86.5
25.5
1.20倍 11604
1.28倍 4348
42.2
58.9 67.3 68.3 1.22倍
1.39倍
1204.8
15.8 49 34.7 12992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作业——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ppt课件
目录
区位与交通 1
资源条件
2
产业分析
3
核心区规划 1 统筹发展战略 2 支撑体系规划 3
参考文献 1
附件
2
一、规划背景
二、区位竞争力分析
三、战略定位与目标 四、规划内容
六、附录
五、总结
ppt课件
1 区位分析 2 城市群概况 3 战略意义 4 指导思想与原则 1 战略定位 2 发展策略 3 发展目标
28088
13.3
28088 13.3
1138 53.5 312
30.8
2410.8
37
2818
37.6
30.2
148.7
37.6
181.6 38.2
29.3
1193
46.6
1503
46.4
社 会 消 费 品 零 售 总 额 489 (亿元) 实际 利用外资 (亿美 元)2.6
进出口 (亿美元)
21.5
6199
42.5
60.9 66.6 68.2 1.24倍
1.58倍
ppt课件
规划背景
3、战略意义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重要城市群和国家老工业基地,正处于工 业化中期阶段,兼具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征。加快长株 潭城市群发展,既关系到湖南自身发展,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 需要,是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实践。
• 株洲市: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 沙市东南面,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湖南 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辖荷塘、芦淞、天元、石峰 四区,株洲、攸县、茶陵、炎陵四县和醴陵市, 全市土地总面积11262km2,市区面积537km2, 2004年建成区面积69.6km2。
• 湘潭市: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长沙市西南面 ,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辖岳塘、雨湖二区 ,湘潭县和湘乡市、韶山市,全市土地总面积 5006km2,市区面积280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 67.5km2。
ppt课件
规划背景
长株潭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表
项目
人口(万人)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GDP(亿元) 一般预算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00年长株潭
2005年长株潭
2006年长株潭
总量
占全省% 总量

占全省% 总量
占全省%
1238 28088
18.9
1289.5
19.2
1301.5 19.2
13.3
ppt课件
规划背景
• 长沙市: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处 于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部,是全省政治、经济 、文化、科教、信息的中心,长江中游地区重要 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辖芙蓉、天心 、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长沙、望城、宁乡三 县和浏阳市一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1819km2,市 区面积554km2,2004年建成区面积140km2。
ppt课件
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
• 长株潭城市群东部、南部、西部的山区,是城市群的绿色生态屏障和 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 大。长株潭城市群中北部的盆地平原地区(包括长株潭三市市区及其周 边紧密联系地区)是现状人口、城镇和经济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是城 市群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拥有城市群承东起西、连南接北的交通要道, 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少,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分析 2 城市群概况 3 战略意义 4 指导思想与原则
ppt课件
1、区位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 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 潭三市。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株潭 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 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 合部,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件优越,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 市群资源,具备建设区域性中 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 区位优势。
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能 够为全国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示范,为中 部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积累 经验,可以为全国探索区域发展 新模式做贡献。
ppt课件
规划背景
4、指导思想与原则
4.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 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 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带 动实现富民强省、赶超跨越,为推动全国的体制改革、科学发展提供示 范,积累经验。
ppt课件
规划背景
4.2基本原则 • 改革创新的原则。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探索科学的轨道,为规划体制
的改革创新搭建科学的平台。在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资源节约和环境 友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 走出新路子。
• 服务发展的原则。为加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教育、科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