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抱箍施工工艺优化

柱抱箍施工工艺优化
柱抱箍施工工艺优化

槽钢抱箍施工工艺优化

【摘要】

传统建筑工程中的框架柱模板安装工艺,主要采用钢管外抱箍进行加固,内部使用对拉螺杆固定钢管,此种加固方法工序繁琐、消耗大量周转材料,且浇筑成型后外观不理想。尤其是对于较大截面的框架柱,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向压力很大,因此造成钢管外抱箍用量很大,且与之配套需安装大量扣件,工序繁琐,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对拉螺杆用量较大,使得混凝土表面洞眼多,需要后期拆模以后修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构工程观感质量,因此为保证柱砼的成型尺寸和观感,对传统模板加固体系加以了改进。

【关键词】

变形控制、工序繁琐、表面观感

1概述

型钢柱抱箍工艺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为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混凝土质量特别是外部观感、降低成本,经过反复试验,决定改变常规的钢管外抱箍配合对拉螺杆穿心加固方法,提供一种大截面框架柱抱箍模板加固方法,采用槽钢抱箍加固法,以达到工艺改进的效果。

2、工艺原理

首先选用大小适中的槽钢,利用其强度,刚度大于普通钢管的特点及力学性能,有效抵抗大截面柱的混凝土侧压力,从而控制扰度变形,并且可以摈弃外置对拉螺杆,避免对拉螺杆穿心造成的柱截面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紧固杆与槽钢侧壁形成的受力体系有效替代了扣件加固的反复工序,并且减少了扣件滑移出现的爆模现象。

3、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设计模板配置并编号堆放槽钢抱箍加工柱轴线、标高引测柱模板安装质量检查

主要实施步骤为:

1、模板设计:

根据图纸统计柱子型号、数量、尺寸、高度,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

同的构件的替代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的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板的替代流向与位置;

绘图与验算: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最终确定经济合理的胶合板、木楞、槽钢、对拉杆的型号、规格尺寸、间距,合格后绘制模板设计,之后根据模板设计图进行模板割锯,并分规格位置进行编号堆放。

2、槽钢抱箍加工:

确定槽钢长度并用气割法进行下料,槽钢长度>柱截面长或宽+2X胶合板厚度+2X槽钢截面高度,槽钢内焊接钢筋内支撑,增加其刚度。(图1)

(图1)

槽钢端部对拉杆位置焊接定型螺母,用以固定对拉杆。(图2)

(图2)

槽钢另一端部位置开孔,用以固定插销,孔中心间距为5公分。(图3)

(图3)

紧固杆制作:选用设计直径的螺杆焊接手柄杆,其手柄杆长度约35公分,

螺杆长度约35公分,采用圆盘切割机下料,根据螺母进行套丝。(图4)

(图4)

3柱轴线、标高引测

弹好柱子的轴线、模板边线或模板控制线,将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在置模过程中采用红外线投线仪控制柱子垂直度,在置模完成后采用线坠测量垂直度误差。

4柱模根部处理

为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在模板承垫底部的模板内边线位置,用1: 3水泥砂浆准确找平,对外柱的外边根部,根据标高线设置模板承垫木方,与砂浆上口交圈,同时将柱根部的建筑垃圾清扫干净;

5柱模板安装

柱模可以单块就位拼装也可以单片预拼装,将胶合板四周用双面胶带粘贴,表面刷好脱模剂,开始按编号组拼模板;要求模板尽量为整块,减少拼缝,同时拼缝要严密。

钢管作内楞,间距按要求设置,其长度要求超过接头上下的槽钢位置,之后按计算要求安装槽钢柱抱箍,首先将抱箍进行定位,之后以插销将抱箍一头固定,再使用对拉杆从槽钢抱箍另一头进行紧固,将其固定。(图5)

(图5)

6质量检查

检查柱筋保护层,对不合规范处要求上道工序调整;检查预埋件、预留洞、水电管线是否施工完毕,做好工序移交工作。

【工艺特点】

此工艺充分利用了槽钢的刚度和强度,有效控制框架柱截面变形,避免了穿心对拉螺杆贯穿构件形成的洞眼对建筑观感质量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错胎、涨模、漏浆等质量通病的产生,同时减少了扣件用量,所有措施材料均可以重复利,节约了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工序简易,提高劳动效率,加快进度。不仅有效缩短工期、提高质量、节约成本,而且工艺简单,实用可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