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乳果糖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乳果糖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赛溶解 性能优于紫杉醇 , 比紫杉醇更容 易被 细胞摄取且在 它
联合使用 2 种药 , 抗肿瘤 作用可 以加强 和互 补 , 具有 协同作
用 。 8例 C 例 ,R 1 , P 9例 总有效率达 5 %, 8 具有较好 的疗效 。 良反应 主 不
(. 1 ) 5 + . 个月 , 2 9 9 男 8例 , 2 女 2例 ,- 2 6个月 2 7例 . 2个 月 1
用药 1 , 周 在用药 3 , d 停药 2 7 圾 d 周后观察大便次数 . 性状
及 不 良反 应 。
2例, 3 对照组 3 0例 , 均月龄 (. 1 ) 平 61 . 个月 , 1 , 1 ±6 男 9例 女 1 例 ,- 个 月 l , l 26 7例 ~ 2月 l 例 。两组病程均大于 i 3 个月 , 平 均病程 (.+ .) 1 - 4 个月 。观察组平均排便时问为( .+ .) . 80 31O7 d对 照组为( . 07 d 32 .) 。两组年龄 、 别 、 ± 性 病程 、 病情差异均无 统计
23 停药 2周 后 两组 大 便 随 访 情 况 :观察 组 显 效 1 . 5例
(0 , 3%)有效 l 例(4 , 7 3%)无效 1 例 (6 , 8 3%)对照组显效 3 例
(0 , 1%)有效 6例 (0 , 2 %)无效 2 例 (0 , 1 7%)两组显效 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43 P 00 ) ) .,< .5 。 2 不 良反应 : 5例 患儿 出现稀便 , . 4 有 于服药 2 4d出现 ,  ̄ 剂
[] 邹小 智, 2 何志刚.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 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 癌 3 6
例临床 观察. 实用癌症杂志 , 0 , ( ) 18 19 2 82 2 :8 ~ 8 . 0 3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水道 。
与排空 , 调节粪便质地 , 建立正 常 的排 便规 律及排 便行 为及 去
除病 因等 。F C治疗应分 为基础治 疗 。和药 物治疗 等 ¨ 。, 。
治疗 方案和治疗 方法的确定应 根据患儿 具体情况的个体化。
31 F . C的基础治疗 由于引起 F c病 因很 多 , 每位患 儿 的情 况差别很大 , 以不能采用 同一“ 所 处方 ” 。某 些情况下应 以药物 治疗 为先导 , 同时强化基础 治疗 , 建立正常排 便反射 , F 待 C症 状解 除后 , 则应逐渐将药物减量至停药 , 以基础治疗 维持 , 可获 得满意持久疗 效。( ) 1 排便 习惯 训练对治疗 及预 防 F C至关重
1 诊

功能性便秘指不是 由器质 性 因素引起 的便秘 。根据 罗马 Ⅲ分类标准 , 功能性便秘 与功 能性粪便 滞 留难 以区分 , 而统称 为功能性 便 秘 。d J 功 能性 便 秘 的发 生 率 大 致 为 0 3 ~ ,L .% 8O , . % 占儿科 门诊患儿 的 3 一5 , % % 占儿科 消化 门诊 的 2 %。 5 2% 一 0 8 5 %便 秘儿 童有家族 史 , 发病年龄 高峰为 2~ 4岁 。大
( 宁河县 中医医院, 天津 宁河 3 10 ) 0 50
【 摘要 】 小儿功 能性便秘 (ucoacntao i cir ,C 虽为非危及 生命的 疾病 , 因其发 病率 高, Fntn sptn n hd nF ) i l o i i le 但 直接 影
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身心健康 、 会心理发 育、 社 并造成 患儿及 家长心理 负担。 常见 的病 因有 : 盆底 肌协调 障碍 ; 门 内括 肛
约肌 功能障碍 ; 精神心理 障碍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 基础 治疗” 药物 治疗, 有“ 和 药物 治疗 是 以选择适合 儿童 的解除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儿童功能性便秘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儿童功能性便秘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儿童功能性便秘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儿童功能性便秘概述 (3)1. 定义与发病机制 (4)2. 临床表现及诊断 (4)三、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5)1. 胃肠激素 (6)(1)胃动素 (7)(2)胆囊收缩素 (8)(3)血管活性肠肽 (9)(4)其他胃肠激素 (10)2. 神经系统调节 (11)(1)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12)(2)中枢神经系统调节 (13)(3)神经递质与神经肽的作用 (14)3. 肠道微生物影响 (15)四、儿童功能性便秘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研究现状 (15)1. 胃肠激素失衡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关系 (17)2. 神经系统调节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 (18)3. 肠道微生物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影响研究 (19)五、治疗策略及进展 (20)1. 药物治疗进展与应用现状 (22)(1)泻剂及益生菌类药物的应用 (23)(2)促动力药物及胃肠调节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趋势 (24)2.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与实践效果评价 (25)一、内容综述儿童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神经心理因素以及胃肠运动功能异常等。

关于儿童功能性便秘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胃肠运动调节因子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调节因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信号分子等,它们通过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影响肠道运动、分泌和感知等功能。

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过程中,这些调节因子的异常变化可能是导致症状出现的重要原因。

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胃肠运动调节因子的异常,某些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肠道动力和排便功能。

神经递质在肠道感知和排便过程中的作用也受到关注,其异常可能导致排便障碍。

细胞信号分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理解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胃肠运动调节因子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机制逐渐明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基础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基础研究进展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o f s mo o t h mu s c l e ,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 l e v e l o f i n t e s t i n a l n e u r o t r a n s mi t t e r s a n d h o r mo n e s . Th e s t u d y a l s o p u t
f o r w a r d d i r e c t i o n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e s .
【 Ke y wo r d s 】 F u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t 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 a t i o n ; T C M t r e a t me n t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 s u c h a s r e g u l a t i n g t h e e n t e r i c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 a f f e c t i n g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c e l l s o f C a j a l , i mp r o v i n g mo r p h o l o g y
【 摘要 】 功能性便秘是严重影 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

定优势。随着现代神经 胃肠病学 的发展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文通
过文献分析 , 概括 了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 的作用机制 , 如调控肠神经系统 、 影响C a j a l 间质细胞 、 改善平滑 肌的形态和功能 、 调节肠神经递质和激素含量等 , 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

《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临床观察》

《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临床观察》一、引言功能性便秘(食积型)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积肠道等导致大便干结难排。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和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出现此类病症。

因此,有效缓解和预防功能性便秘是当前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临床研究针对此现象,提出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近一年内收治的食积型功能性便秘患儿共计XX例,年龄在X-X岁之间,所有患儿均符合食积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在接受饮食调节、生活行为调整等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穴位贴敷和乳果糖的联合治疗。

穴位贴敷选择腹部经络和关键穴位进行敷贴,每日一次;乳果糖按医嘱服用,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剂量。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三、结果1. 临床效果经过X周的治疗后,观察发现大部分患儿的大便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排便频率增加,排便困难程度减轻。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其中,XX%的患儿达到治愈标准,即大便性状正常、排便无困难。

2. 不良反应在观察期间,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微皮肤过敏反应,但症状轻微且未影响治疗进程。

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

四、讨论本临床观察显示,穴位贴敷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食积型)具有较好的疗效。

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乳果糖则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和软化粪便来达到通便的效果。

两者联合使用,既发挥了中药的调理作用,又利用了西药通便的快速效果,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通过饮食调节和生活行为调整等辅助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苍术方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研究

苍术方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研究

苍术方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研究王爱丽; 李瑞婷; 张月萍【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9【总页数】3页(P1199-1201)【关键词】功能性便秘; 苍术方; 乳果糖; 便秘症状积分; 疗效; 儿童【作者】王爱丽; 李瑞婷; 张月萍【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西安71003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5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便秘,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据文献报道,FC全球发病率为3%[1],而最近一项Meta分析显示,国内儿童FC总患病率为6.0%[2]。

儿童便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加重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降低生活质量,且有25%的便秘患儿到成人阶段会罹患其他消化系统疾病[3],因此应积极干预。

目前儿童FC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容积性泻剂(如小麦纤维素颗粒)和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和乳果糖),存在的不足是服药时间长(一般为4周),停药易复发[4]。

中医药治疗儿童FC有其独特的优势[5-6],在缓解便秘症状的同时,还能改善患儿厌食挑食、性急易怒、睡眠不安等症状。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中药复方苍术方治疗儿童FC,并与乳果糖口服液对照,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儿科的82例FC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18个月至8岁2个月,病程3个月至3年。

根据患儿和家长意愿将纳入的FC患儿分为苍术方组和乳果糖组。

苍术方组44例,3例失访;乳果糖组38例,2例失访。

苍术方组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3±1.72)岁,病程(14.43±10.22)个月,乳果糖组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6±1.77)岁,病程(13.89±8.9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排便次数少、少便意、粪质坚硬、排便 困难
➢ 结肠通过时间延长(不透X线标志物法)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
排便费力、量少、排不尽感或下坠感、便意多(有时便 意少—感觉阈值↑) 指诊检查直肠内泥样粪便或软粪块 结肠通过时间多正常(多数不透X线标志物在直肠内)
规律性排便
按社会生活规律排便,已有自控能力 (如部分学龄前及学龄儿排便) 排便场合不适宜时可推迟排便,通过大 脑皮层指令加强脊髓性耻骨直肠环肌 及外括约肌收缩 清除肛窦内粪便, 并推回直肠前倾角以上 清除便意 (忍便) 。
排便相关因素
结肠运动 肛门直肠角“阀门”作用 粪便性质:液状粪汁12h达结肠,24h水分吸收 后排出。如48h尚未排出则形成不可塑形的硬便, 如球形—(在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时间过长)、 条形硬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
因素,可确诊为FC。

肛门、直肠解剖学
排便动力学
结肠功能
吸收水分、某些电解质、短链脂肪酸、 细菌代谢产物
缓慢地将内容物向远端推送 将粪便贮存于远端结肠
集团运动将肠内容物快速向远端推送 并产生便意。
结肠动力变化
结肠巨大移行性收缩与便意产生相关
结肠巨大移行性收缩晨起时发生率最高
24h结肠动力记录表明集团性运动 6Am—4pm明 显增多 推进性运动在夜间及睡眠时减少,晨起及进食 后增加
Ⅲ级 1次/周,X线平片显示大的粪块阴影 Ⅳ级 1-2次/月,腹胀、X线检查—继发性巨
乙状结肠及巨直肠征
便秘分级
症状
评分
排便次数
>1/d
1
1/d
2
1/2d
3
2-3次/w
4
1/W
5
<1/W
6
排便困难

1
偶有
2
常有
3
常有并非常严重 4
症状
评分
排便不尽感

1
偶有
2
常有
3
经常有
4
排便疼痛

1
偶有
2
常有
3
经常有 4
结肠内容物通过时间有性别差异(成年男性30h、女 性40h) 禁食时近端结肠通过率 > 中段结肠 脂类食物可引起近端结肠传递收缩、加快结肠通过 时间 食物及其气味可引起乙状结肠和直肠集团运动引起 便意——“胃结肠反射” 情绪紧张时(交感N张力过高)可延长结肠通过时间 (如旅行时经常便秘)
直肠动力学
(1)每周排便≤2次; (2)每周至少有一次大便失禁; (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
关的姿势;
(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的病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大块的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的病史;
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 至少一次。
Bristol 大便分级
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W连续或间断 出现以上2项或2项以上症状诊为慢性 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如同时除 外肠道或全身性器质性病因及药物性
小儿功能性便秘诊断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Funcotional constipation, FC)系儿 童常见“病”,以往在诊断治疗方面纯属“经验 性”,但儿科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对FC的诊断、 处理经常感到棘手,其原因在于对FC胃肠动力学改 变缺乏全面认识。而FC对儿童及其家长带来一些痛 苦和烦恼,同时影响儿童生活质量。客观要求儿科 临床医师必须从胃肠动力学去了解和解释FC的病因、 病理生理及其临床分型,在此基础上制定FC的分层、 分级的诊治流程。
正常儿平均 6±1分 FC平均 8±3分 出口梗阻平均 15±4分
FC对小儿影响
过量有害物吸收 -“胃肠功能紊乱” (吲哚、粪臭素
甲烷、酚、氨)
食欲不振 腹胀
嗳气 虚恭增多
口苦
大脑功能
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 思维迟钝 睡眠障碍 烦躁
FC 临床分型: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stipation ,STC)
小儿功能性便秘
(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发病率: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 3%-5%
占小儿胃肠病门诊 10%—20%
FC占小儿便秘
95%以上
小儿FC诊断标准
1.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G7) 新生儿至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
(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 (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一次失禁发作; (3)有大便潴留的病史;
FC病因
❖膳食结构不合理
蛋白质过多 碳水化合物不足 缺少膳食纤维(谷、豆、
水果、蔬菜)
❖缺乏正规排便习惯训练(DHP)
❖肠菌群失调(肠腔内PH >7)
❖肠动力障碍
结肠推动力缺乏 功能性出口梗阻
FC 临床表现
(Levine) 便秘程度: I级 大便干结、肛检有粪块、<2天排便1次
Ⅱ级 1-2次/周,腹部触诊及肛检有“大”粪 块
直肠功能
保持排便节制,短时内储留粪便
控制正常排便 初级中枢——腰骶脊髓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随意控制
小儿排便反射规律——复杂的生理 活动,受NS调控
反射性排便—分次排便,有排便反射时 即刻排出 不受控制(如婴儿排便)
意识性排便—属自由控制的随意排便 (如幼儿及学龄儿),但不选择时间、 地点、场合
混合型便秘(MIX)兼有 STC 及 OOC 特点
FC 鉴别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 (临床特点、钡灌肠、肛门直肠测压) 乙状结肠冗长症(腹部X线平片、钡灌肠) 先天性隐性脊柱裂排便功能异常(骶尾部X线平片) 小左结肠综合征(腹部X线平片、钡灌肠) 慢性假性肠梗阻(腹部X线平片、钡灌肠)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T3、T4、TSH)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Ca↑、PTH↑) 糖尿病(血糖、尿糖、结肠动力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型(腹部X线平片、钡灌肠)
(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 (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 (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经堵塞过厕所
伴发的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 粪便的排出,伴随症状可以很快消失。
2.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H3a) 年龄至少为4岁的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
并且不符合IBS的诊断标准:
OOC 型病因
直肠前突(rectocele,RC)
小儿发生率:
病因、病理:
临床 表现: 诊 断:
占排便障碍 79% (143/180)Murty
国内报告
62% ( 90/145)
成年女性多见
直肠阴道隔松弛→直肠前壁向阴道方向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