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概述
2.便秘的分类与中医症候
3.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内容
4.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应用与意义
正文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概述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排出不畅或间隔时间过长。

在我国,便秘的中医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对便秘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

本文将对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进行简要介绍。

便秘的分类与中医症候
便秘从中医角度可分为实证便秘和虚证便秘。

实证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腹痛等,常见于急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虚证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排出无力、便后乏力、便秘不畅等,常见于慢性便秘和老年性便秘。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内容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便情况:包括大便的次数、质地、颜色、气味等;
2.排便感觉:包括排便是否费力、是否伴有疼痛、腹部不适等;
3.伴随症状:包括口干、口臭、头晕、乏力等症状;
4.舌象和脉象:观察舌质、舌苔、脉搏等,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脏腑
功能状况。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应用与意义
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便秘症状,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通过评分表,医生可以判断便秘的类型、病位、病性和病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评分表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便秘中医症候评分表是便秘中医治疗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

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席作武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擅长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经验丰富。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席作武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

一、辨证施治席作武教授指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便秘多属于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病机。

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席作武教授会根据其具体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调理席作武教授认为,中药调理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非常重要。

他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这些中药方剂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改善便秘情况。

三、针灸治疗除了中药调理外,席作武教授还会采用针灸治疗来帮助功能性便秘患者。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在针灸治疗中,席作武教授常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五、生活方式调整席作武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会建议患者适量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他也会指导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健康。

六、心理疏导席作武教授指出,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病因和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疏导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也非常重要。

他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他还会介绍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瑜伽、冥想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席作武教授的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而著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他的临证经验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广大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小儿便秘很多时候是小儿的发育消化系统不完善,或是饮食结构不正确导致的。

小儿便秘有很多种情况,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辩证施治。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小儿便秘中药方剂,希望能帮到你。

小儿便秘中药方剂一、治则小儿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两天以上一次,排便困难,可伴少腹胀急、神疲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临床要注意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排便困难。

病位在大肠,病机在脾和肝。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故粪便的排出与大肠功能关系密切。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论》曰:“小儿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

”二、辨证论治1、食积便秘(1)主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2)治则消积导滞、清热化湿。

方剂:导滞丸加减。

(3)常用药枳实、神曲、山楂、黄连、黄芩、茯苓、大黄(后下)、泽泻、白术等。

伤于面食:加用莱菔子;伤于谷食:重用神曲;伤乳食:加麦芽。

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食积化热:加连翘、胡黄连;腹胀满:加木香、鸡内金。

2、燥热便秘(1)主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治则清热、润肠、通便。

方剂:麻子仁丸加减。

(3)常用药大黄(后下)、麻仁、枳实、厚朴、杏仁、白芍、蜂蜜(冲)。

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加生地、沙参或麦冬;大便干结坚硬者:加芒硝;肺热肺燥下移大肠者:加黄芩、知母、瓜蒌仁;腹胀痛者,加木香、槟榔、白芍。

3、气滞便秘(1)主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闷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治则疏肝理气、导滞通便。

方剂:六磨汤加减。

(3)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后下)、大黄(后下)、槟榔、枳实。

胸胁胀闷痛甚者:加香附、川楝子;腹胀攻痛者:加白芍、元胡;嗳气不除者:加旋复花、代赭石;恶心呕吐:去槟榔,加半夏、生姜、陈皮;气郁日久化火:口苦咽干者:加栀子、龙胆草等:虫积阻滞气机者:重用槟榔,并加雷丸、使君子等。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YANG Dandan;MA Tingjian;ZHAO Zhenguo;Wang Huilan;HOUPanfei;GONG Weixing【摘要】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推拿按摩、中药灌肠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12【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功能性便秘;中医药疗法;综述【作者】YANG Dandan;MA Tingjian;ZHAO Zhenguo;Wang Huilan;HOU Panfei;GONG Weix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以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且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constipation,IBS-C)的诊断标准[1]。

功能性便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常可引起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并可在结肠癌、心血管疾病、肝性脑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功能性便秘属中医“便秘”等范畴,也称“大便难”“大便燥结”“后不利”。

中医学认为,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肺、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与西医西药相比,中医在治疗便秘的同时,还可改善调整胃肠功能及患者的体质状况。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目前西医学对于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而中医学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处理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和处理
tet l19 ,8 (up )1 r n m ,9 112 sp1 :— . o e
气于脾 胃而后 强。若脾 胃一 亏 , 众体 皆无 以受气 , 则 日渐赢 弱
矣 。是方 也 , 人参 、 扁豆 、 草 , 甘 味之 甘者 也 ; 白术 、 茯苓 、 山药 、
[] 2萧树 东, . 主编 消化 系疾病基础 与临床进展 [ ]上海科 学技 M.
赵 春 梅 关 键 词 : 儿 ; 能 性 便 秘 ; 疗 患 功 治
中图分类号 :4 22 R 4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6 99 2 1)1 0 1 2 10 —0r (oO 1 —01 —0 7 以碳酸饮料等代替饮水 , 分摄人不足等均可引起便秘 。 水
功能性便秘 ( m t nl osptn C 占小儿 便秘 的 9 % i i i i f coa cnt ao ,F ) 0 以上 。小儿 F C虽不是危及生命 的疾 病 , 但影 响患儿生活 质量 , 并造成 息儿 及家长的心理负担 , 因此患儿 在诊断 明确之后 应立 即开始 治疗 。其 诊断标准主要为大便 次数减少 、 排便 困难 和大
M L 量 减 少 , I 量 增 加 , 参 苓 自术 散 可 能 通 过 调 节 M L T含 VP含 而 T 分 泌 增 多 及 抑 制 VP分 泌 , 而 通 过 M L调 节 在 F I 进 T D功 能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 变 F 的 紊 乱 状 态 , 复 正 常 生 理状 态 。 改 I ) 恢 参苓 白术 散 通 过 健 脾 化 湿 , 气 和 胃等 作 用 改 善 F 理 D患 者
f 患者的上腹 痛或不适早 饱等症 状。参效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献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便秘(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诊断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排便时间延长,严重者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便次少于3次/周,粪便干燥坚硬。

(2)重者大便困难,干燥如栗,有排便不尽感,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便时肛裂出血等症,长期依赖开塞露等药。

(3)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新生儿/幼儿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

(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粪便的最大直径曾堵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

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
年龄至少为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1)每周排便≤2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

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每周发作至少1次。

(二)证候诊断
1.实证
(1)肠道实热证:大便干结;口干口臭。

腹中胀满或痛;五心烦热;小便短赤;脉滑数;舌红苔黄厚或燥。

(2)肠道气滞证: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腹满胀痛。

肠鸣矢气;嗳气或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纳食减少;舌苔白厚、脉弦。

2.虚证
(1)脾胃虚弱证: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便后乏力;面色萎黄或无华;神疲懒言、肢倦乏力;舌淡苔薄白。

脉虚弱。

(2)阴虚肠燥证:大便干结,便如羊粪;口干少津。

形体消瘦;心悸怔忡;两颧红赤、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3)脾肾阳虚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眩晕耳鸣;舌淡苔白厚。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道实热证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
(1)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厚朴、枳实等。

(2)麻子仁丸加减。

麻仁、芍药、杏仁等。

中成药:三黄片、麻子仁丸等。

2.肠道气滞证
治法:顺气导滞通便。

推荐方药:
(1)六磨汤加减。

木香、乌药、枳实、槟榔等。

(2)枳实导滞丸加减。

大黄、枳实、神曲、黄连等。

中成药:木香顺气丸、枳实导滞丸等。

3. 脾胃虚弱证
治法:益气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
(1)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当归、芒硝等。

(2)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白扁豆、当归、火麻仁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等。

4.阴虚肠燥证
治法:滋阴养血通便。

推荐方药:
(1)润肠丸加减。

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枳壳、肉苁蓉等。

(2)四物汤加减。

当归、生地、芍药、川芎等。

中成药:润肠丸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通便。

推荐方药:
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苁蓉、火麻仁、仙灵脾、升麻、枳壳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主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便秘的首选穴位。

2.随症加减:
(1)肠道实热:加曲池、合谷。

(2)肠道气滞:加支沟、太冲。

(3)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

(4)阴虚肠燥:加关元、三阴交。

(5)脾肾阳虚:加石关、大钟、照海。

(三)推拿治疗
1.主穴:手部取穴:补脾、清胃、清大肠各200~300次,按揉搏阳池5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腹部取穴:天枢、中脘、顺时针摩腹。

2.随证加减:
(1)肠道实热:加上巨虚、大肠腧。

(2)肠道气滞:加气海、承山。

(3)脾胃虚弱:加三阴交、大横。

(4)阴虚肠燥:加阴陵泉、气海俞。

()5脾肾阳虚:加关元、大赫。

(四)其他治疗
中药经皮离子导入仪通过皮肤靶向定位给药,把中药直接渗透作用于关元、中脘等部位。

(五)耳穴
取穴: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
实证者加:肺、肝、胆、心
虚证者加:以脾、胃、肾、肾上腺
(六)自制膏剂穴位敷贴疗法
实证:
通便散神阙穴贴敷:大黄30g、芒硝20g,炒莱菔子15g,芦荟30g,焙干、研面、过细筛,分20份,每取一份,以香油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以脐部,贴敷贴固定。

每天1次,每次4~6小时。

5天为一疗程,胶布过敏者以绷带缠裹。

虚证:
通便膏贴敷神阙穴:熟地、当归、火麻仁、郁李仁各30g研面,以香油或植物油调成膏状,敷以脐部,以敷贴固定。

每天1次,每次4~6小时。

5天为一疗程,胶布过敏者以绷带缠裹。

(七)中药保留灌肠:
对于口服药物困难,或便秘较重者可采取口服中药予保留灌肠。

(八)护理调摄:生活习惯、饮食指导。

(九)健康教育:心理指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断。

1.治愈:大便通畅,质地适中,每日1次。

2.显效:大便质地明显改善,排便时间较前缩短2/3,1~2天1次。

3.有效:大便略干,排便时间较前缩短1/3,大便2天1次。

4.无效:大便干结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疗效观察时间应在二月以上,注意排除随访期间的混杂因素,同时在进行疗效比较的时候要考虑中医药干预的饮食因素影响。

2.疗效评价在强调大便干结缓解的同时,还包括对大便质地的观察。

3.在疾病疗效评价的同时,宜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防治小儿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