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详细)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考试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考试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考试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以下是关于中医骨伤科学的详细介绍。

1. 骨伤科学的定义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专业学科,它研究人体骨骼系统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法,包括骨折、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脊柱病变等。

2. 骨伤科学的特点中医骨伤科学的特点是“以病为本,以证治疗”。

骨伤科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常见的外伤性损伤,也包括顽固性疾病。

中医骨伤科学治疗方法独特,具有整体观念和生态观念,不仅强调疾病治疗,还注重健康保健,强调预防保健。

3. 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通过望病即望病人的体表,手脚等部位的体征表现,可以得出部分疾病的诊断和较为准确的诊断方向。

通过闻病即听病人叙述病情,从而了解病人的主观感受和具体症状,帮助医生确定病情和临床诊断。

通过问病即医生向病人询问病情,包括病史、病程、症状、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获得更加具体的病史和情况。

最后通过切病即医生用各种手段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以了解局部的情况,并通过患者体表的形态、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变化,判断病情,协助诊断。

4. 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学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等。

针灸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消除疲劳、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等作用。

推拿也可以对病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艾灸则可借助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刺激皮下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组织恢复。

中药则是将药物治理方式、草本注入到病部或病人体内,以药物疗法清除病原、促进身体恢复。

5. 骨伤科学的预防预防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养生保健、预防措施和安全技巧等。

中医骨伤科学不仅要求治疗疾病,更要注重预防疾病,通过饮食调理、定期锻炼、生活情趣等方法,调整身体机能,保持健康。

同时,还需要避免意外伤害,在运动中加强安全技巧,保护关键部位,减少骨伤风险。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2023年学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2023年学习资料

第三章-临床检查-·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第二节骨病的症状体征-·第三节四诊-·第四节骨与关 检查方法-·第五节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损伤的症状体征-一、全身情况-严重损失之后,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停聚积瘀-化热,或因血容 减少等原因导致全身症状的出-现。-二、局部症状体征-一一般症状体征-●-1、疼痛;2、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与-空虚5、弹性固定
内因-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的变化而致损伤的-因素。损伤都有各种-年龄-不同的内在因素和一-· 质-定的发病规律。《素-·解剖结构-问评热病论》指出:-·先天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病理 素-虚。”人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损伤的-职业工种-发生发展是内外因素-·七情内伤-综合作用 结果。
第三节-损伤的病机-在外伤的论治过程中,均应从整体观念加-以分析,既要辨治局部皮肉筋骨的损伤, 又要对外伤引起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的病理生理变化加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损伤 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1、皮肉筋骨病机-·2、气血津液病机-·3、脏腑经络病机
望-舌-象-舌质-正常情况下,舌质为淡红色。-1、舌淡白气血虚弱,或阳气不足而兼有-寒象。-2 舌红、绛主热,多见于里热实证、感-染发热和创伤:也可见于阴虚。-3、舌青紫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 。
舌苔-1舌苔少或无苔表示脾胃虚弱;厚白而滑为损伤伴有寒湿或-寒痰等兼症:厚白而腻为湿浊,薄白而 燥为寒邪化热-津液不足;厚白而干燥表示湿邪化燥:白如积粉可见于损-伤感染、热毒内蕴之症。-2舌 厚腻为湿浊内盛,舌苔愈厚则邪愈重。苔由薄增厚为-病进:由厚减薄为病退。舌红光剥无苔,属胃气虚弱 阴-液耗伤,多见于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3黄苔一般主热症、主里症、如创伤感染,瘀血化热时多见。 邪热侵扰脏腑,导致白苔转黄,尤其是脾胃有热;薄黄而-干,为热邪伤津;黄腻为湿热;老黄为实热积聚 淡黄润-表示湿重热轻;黄白相兼表示由寒化热,由表人里。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涉及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起源于古代,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域之一。

它研究骨骼、肌肉、关节等外部结构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中医骨伤科学以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一门系统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学问。

中医骨伤科学包括了骨科和外科两个方向。

骨科主要是用于治疗与骨骼、关节、肌肉、腱、韧带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如骨折、脱臼、关节半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外科则主要是针对与皮肤、软组织、血管、神经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如创伤、疮疡、瘢痕、痈肿等。

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是望诊,包括看伤口的位置、大小、深度、血肿、皮肤颜色等。

此外,还可以观察病人的姿势、行走、站立以及肌肉、关节活动是否正常等。

第二是闻诊,骨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增温、出血,以及软组织的酸痛、压痛等刺激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医生可以通过闻声来判断伤势是否严重。

第三是问诊,医生会询问病人的伤情、伤后症状及感觉以及病史等,来了解病情的具体情况。

最后是切诊,中医医生通过手指摸压原发性发病部位和相关的穴位,看其按压痛不痛、发热和肿块等情况,有助于确诊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灸、推拿、拔罐、膏敷、贴药、熏灸等等。

其中,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两种重要手段。

针灸是利用特定的针具,刺穿人体特定的部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是用手按摩、揉捏、拿捏、搓摩等手法,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解除疼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和熏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上的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贴药和膏敷则是将中药制作成膏剂或贴剂,贴在伤处,以达到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中医骨伤科学与西医骨科学的区别在于它的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课件

动静结合:动静 结合,促进气血 运行,增强体质
预防为主:注重 预防,预防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身心并重:注重 心理调适,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 促进康复
保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遵循中医理论, 注重整体观念
结合现代医学, 采用中西医结
合的方法
注重预防,加强 日常保健
注重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
注重运动锻炼, 增强体质
教材建设:编写适合不同层 次学生的教材,包括基础理 论、临床实践等
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 节,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

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高教师的教学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THANK YOU
汇报人:XX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功能锻炼,增强肌肉力 量,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体 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 食方案,促进骨伤愈合和 身体康复
05
中医骨伤科学典型 病例分析
骨折的病例分析
骨折类型:开 放性骨折、闭 合性骨折、粉 碎性骨折等
骨折部位:四 肢、脊柱、颅 骨等
骨折原因:外 伤、疾病、骨 质疏松等
0 3
现状:中医骨 伤科学在现代 医学中占有重 要地位,广泛 应用于临床治 疗和科学研究 中
0 4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
阴阳五行:认为人体阴阳五行 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五行
失调是疾病的根源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 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
基础理论:中 医骨伤科学的 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
临床实践:骨 伤科疾病的诊 断、治疗和康 复
技能培训:骨 伤科手术、手 法治疗、针灸 等技能训练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科的检查、治疗是建立于科学基础上的一门艺术,其在医学体系中是最能看得见,摸得着,得其法者可立竿见影。

——尚天裕概念: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肌肉骨骼系统(Musculosketelal System)或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的一门临床学科。

本学科涉及到全身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损伤。

重点为脊柱、四肢的肌肉、骨骼、关节的病变。

机械性损伤:1.急性暴力损伤,如:骨折、脱位,肌肉、韧带损伤等。

2.慢性应力劳损,如:腰肌劳损,肌肉筋膜炎,滑囊炎等。

畸形:①先天畸形:因遗传或发育过程中所致,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脊椎侧弯等。

②后天畸形:因外伤或病理原因所致,如:骨折畸形愈合,小儿麻痹等。

退行性病变:因老年性退化产生的骨质增生颈椎病,退生性骨关节病。

感染:因细菌、病毒感染所致;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骨结核等。

非特异性炎症:因免疫系统病变所致e.g.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

内分泌疾病:因内分泌系统激素代谢异常所致e.g.肢端肥大病,呆小病等。

肿瘤:骨骼、肌肉的良、恶性肿瘤。

神经性疾病:因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e.g.各种痉挛或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麻痹。

姿势与运动1.头前倾颈伸肌无力;项韧带劳损、钙化;园背;颈椎变直或反张2.驼背姿势性脊柱后凸畸形;脊柱骨软骨病;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营养后凸畸形;强直性脊椎炎;骨质疏松3.漏斗胸胸前壁向内凹陷呈漏斗状的胸壁异常现象,是胸壁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型。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

漏斗胸有时会因为压迫到心脏,而造成心脏输出之血流量降低、运动能力不足。

呼吸时会限制胸部扩张,使肺功能降低心理上也可能因为前胸凹陷,不敢露出上身,许多户外活动裹足不前4.鸡胸先天发育异常;营养不良;继发于胸腔内的疾病5.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肋骨的斜度变小,其与脊柱的夹角常大于45度;肋间隙增宽且饱满。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解读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解读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解读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分支领域,专门研究和治疗与骨伤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本文将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进行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医学领域。

一、中医骨伤科的概述中医骨伤科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医诊断技法和中药治疗方法,针对骨骼和关节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学认为,骨伤疾病多由于气血不通、筋骨失和等内因导致。

因此,中医骨伤科着重于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以促进自愈能力的恢复。

二、中医骨伤科的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主要采用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体态、舌质等,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

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主诉和脉搏声音,获取更详细的病情信息。

问诊是医生与患者进行对话,了解病情发展的过程和其他相关疾病史。

最后,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患处,探测疾病症状和体征。

三、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采用中药治疗、按摩疗法和针灸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中医骨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壮筋健骨等作用的中药,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和修复过程。

此外,按摩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骨伤治疗中,通过按摩患处,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以促进自愈能力的恢复。

四、中医骨伤科与西医骨科的区别中医骨伤科与西医骨科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医骨伤科更强调全身气血的调整和阴阳平衡的恢复,注重治疗的整体性。

而西医骨科则更注重通过手术或物理治疗等方法解决特定的骨伤问题,注重症状的直接改善。

五、中医骨伤科的应用范围中医骨伤科广泛应用于各种与骨伤相关的疾病和损伤的治疗。

例如骨折、关节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等骨伤问题都可以通过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的康复。

此外,中医骨伤科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慢性骨伤问题。

六、中医骨伤科的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骨伤科治疗时,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恢复。

中医骨伤科普

中医骨伤科普

中医骨伤科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骨伤科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医学科,主要研究和治疗各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创伤和疼痛。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医骨伤学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

中医骨伤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理论基础中医骨伤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骨骼和关节是由经络贯穿,并受到脏腑气血的调控。

骨骼关节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阻滞、痰湿痰热等病因引起的。

治疗骨伤病症需要根据病因病机,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疗法,调和阴阳五行,恢复正常的脏腑气血运行。

二、常见疾病中医骨伤科主要治疗各种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如骨折、脱位、关节疼痛、骨质增生等。

关节疼痛是中医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中医骨伤科治疗关节疼痛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达到镇痛、消炎、促进软组织修复等效果。

三、治疗方法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和运动疗法等。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疗法之一,通过在穴位用针刺激来调节气血,恢复经络畅通,达到疼痛缓解、活血化瘀的效果。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调理筋骨,舒筋活络。

中药疗法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活血化瘀、调气止痛的方剂。

运动疗法也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促进软组织修复。

四、预防保健中医骨伤科强调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认为“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做到“饮食有节、心情愉快、适度运动、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

定期进行中医推拿、针灸保健也是预防骨伤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深具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骨伤疾病的治疗。

在现代社会,中医骨伤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示例: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各种骨折、脱位、肌肉损伤等骨伤问题。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骨伤科患者的日常管理与教育
病情监测
用药指导
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生活护理
心理疏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避免过度劳 累和不良姿势,预防疾病复发。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 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后期康复治疗
在骨折愈合后,针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如理疗、按摩、 针灸等,促进肢体功能全面恢复。
05 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及防 治
骨折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原则
1 2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骨折和 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完全 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诊断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 CT等)来综合判断。
骨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原则
01
骨病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分为感染性骨病、代谢性骨病、退行性骨病
和肿瘤性骨病等。
02
诊断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03
治疗原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感染、调整代谢、改善
退行性病变和抗肿瘤等,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和外用,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观察伤处外形
02
有无畸形、肿胀、瘀血、破损等,初步判断损伤性质和程度。
观察伤者步态、姿势
03
判断是否有骨折、脱位或筋伤等。
闻诊在中医骨伤科中的应用
01
02
03
听骨擦音
骨折时,两骨折端相互摩 擦发出的声音,可判断骨 折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医伤科发展简史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已产生的外科手术器械为()。

A. 曲针B. 小针刀C. 铍针D. 砭镰E. 刀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的是( )。

A.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B.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C.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D.《吕氏春秋》E.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外伤科名医( )A. 神农B.黄帝C.伏羲D.扁鹊E.俞跗4、首次记载髋关节脱臼分为前后脱臼两类的是( )A.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B.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C. 宋慈《洗冤集录》D.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E.王肯堂《证治准绳》(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1、古代人创造的下列疗法是:(1)古代人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2)古代人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A. 热熨疗法 B .按摩疗法 C.外用药物疗法 D.导引疗法 E.手术疗法2、下列有代表性的专著是:(1)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是()。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C. 《诸病源候论》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E.《伤寒论》3、下列诊治方法的最早记载是:(1)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伤痉”(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2)世界上最早记载应用水银(水银膏)治疗外伤感染的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C.《阴阳脉死候》D.《周礼·天官》E.《肘后救卒方》4、我国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是:(1)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

(2)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是()。

A. 《五十二病方》B. 《黄帝内经》C. 《诸病源候论》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E.《伤寒论》(三)D型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西汉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诊藉”记录了两例完整的伤科病案是()。

A. 堕马致伤B. 金镞致伤C. 举重致伤D. 跌仆致伤E. 蹉跌致伤2、明·薛已在《正体类要》的突出贡献是哪两项?( )A. 气血学说B. 引经药C. 用药歌D. 三焦辩证E. 平补法(四)X型题 (在每小题5个以上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大括号内)1、原始社会古代人己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 )。

A. 曲针B.金属刀C.骨针D.石镰E.砭刀F.锯2、《礼记》对损伤的诊断主要采用下列哪些方法?( )。

A.祝 B.视 C.审 D.察 E.瞻 F.抚3、周代有了医政的设制和医疗分科,医生分为如下几种( )。

A.食医B.疾医C.疡医D.兽医E.巫医F.牙医4.《礼记·月令》将损伤分成下列类型( )。

A. 跌B.伤C.创D.厥E.折F.断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空格内)1、中医骨伤科古属___、___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____等。

2、《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______专著,首次记载了____关节脱臼,提出损伤按____________治疗的方案。

3、1958年,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___ __、___ ___等虚心学习各地中医正骨经验,总结出新的正骨八大手法。

4、损伤是指人体受到_____________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___,及其所带来的_____________的反应。

5、原始人在______和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的______疗法。

6、汉代著名外伤科医家华佗擅长_________,发明了______,施行于剖腹术、刮骨术,还创立了______,运用于骨伤疾病的康复。

三、问答题1、清·吴谦《医学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的正骨八法内容是什么?2、何谓伤科学?及其意义?3、试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对骨伤科的贡献?4、《肘后救卒方》一书的作者是谁?该书的主要成就有那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折疡金镞伤科2. 骨伤科髋早中晚三期3. 方先之尚天裕苏绍三4.外界各种创伤因素破坏局部和全身5.烘火取暖烤炙食物热熨6.外伤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二、选择题(一)A型题1.D 2.A 3.E 4.B(二)B型题1.(1)B (2)D 2.(1)C (2)D 3.(1)B (2)B 4.(1)B (2)E(三)X型题1.CDE 2. BCDE 3.ABCD 4.BCEF(四)D型题1.A、C 2. A、E三、问答题1.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的正骨八法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2.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总结了一套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相度损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的理论也作了进一步的阐发;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还介绍了杉树皮夹板固定方法;对内伤症治疗,采用“七步”治疗法;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所载方50首,药139味,包括内服及煎洗、填疮、敷贴等外用方剂,体现了伤科内外兼治的整体观。

4.晋·葛洪,1、世界上最早记载了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对腹部创伤肠断裂采用桑白皮线进行肠缝合术;4、记载了颅脑损伤、大动脉创伤出血等危重症的救治方法。

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有一患者长时间步行引起第2跖骨骨折,问病因是何种外力?()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E、拼力岔气2、损伤内因与下列因素关系十分密切()A、年龄体质解剖结构B、直接暴力C、间接暴力 D肌肉收缩力 E、外感六淫(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1、损伤病机与下述机体结构的关系:(1)在伤科疾患中最为多见的是什么损伤?()(2)损伤病机的核心内容是损伤与什么的关系?()A、皮肉筋骨B、气血C、津液D、脏腑E、经络2、下列病症属何病机:(1)损伤后,肿胀青紫,痛有定处,痛处局限,有明显的压痛点者,属何病机?()(2)损伤后,外无肿形,痛无定处,痛处广泛,体表无明显压痛点者,属何病机()A、气滞B、气虚C、气逆D、血瘀E、血虚(三)D型题(在每小题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以下疾患属于损伤的是()。

A、骨肿瘤B、骨疽C、骨折D、狂犬病E、脱位2、伤后日久出现肢体疲乏,肌肉消瘦等病症,应注意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A、肝B、胆C、脾D、胃E、肾3、下列损伤中按受伤时间分类的是()A、内伤B、慢性损伤C、陈伤D、闭合伤E、新伤4、在骨折与腰痛的治疗中,要有整体观点,必须注意与下列哪两脏关系?()A、脾B、肾C、心D、肝E、肺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空格内)1、按致伤因素的性质种类分类,可将损伤分为、、三类。

2、损伤内因除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外,与、、等内在因素关系十分密。

3、皮肉筋骨的损伤,在伤科疾患中最为多见,一般分为、、三种。

4、损伤外因主要系,但与及等有密切关系。

5、伤血的病理现象主要有、、三种。

三、问答题1、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是什么?2、为什么说“恶血必归于肝”?3、如何理解“气伤痛,形伤肿”?4、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5、何谓外伤和内伤?两者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D2、A(二)B型题1、(1)A (2)B2、(1)D (2)A(三)D型题1、CE2、CD3、CE4、BD二、填空题1、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2、年龄体质解剖结构3、伤皮肉伤筋伤骨4、外力伤害外感六淫邪毒感染5、血瘀血虚血热三、简答题1、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等虚心学习著名中医苏绍三正骨经验,博采各地中医骨科之长,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编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活动与固定结合)“筋骨并重”(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同样重视)、“内外兼治”(外治法与内用药,局部与全身相兼治疗)、“医患合作”(医生与患者相互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使骨折治疗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

”元·张洁古《活法机要》发挥了《内经》“恶血”学说,提出“夫从高坠下,恶血留内,不分十二经络,医人俱作风中肝经,留于胁下,以中风疗之。

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所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

”所以,凡跌打损伤之证,有恶血(即瘀血,指离经之血而留于体内者)留内者,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因肝主血,败血凝滞,从其所属,故必归于肝。

又如跌仆闪挫迸伤的疼痛多发生在胁肋少腹部位,是因为肝在胁下,肝经起于大趾,循少腹,布两胁的缘故。

而且,肝藏血主筋,肝血充盈,筋得所养;肝血不足,筋的功能就会发生异常。

因此说,“恶血必归于肝”。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伤痛,形伤肿”又说“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李中梓的注解是:“气喜宣通,气伤则壅闭不通,故痛;形为质象,形伤则稽留而不化,故肿。

”气本无形,故郁滞则气聚,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气机不通之处,即伤病所在之处,必出现胀闷疼痛。

形伤肿即指瘀血造成肿胀而言。

血有形,形伤肿;瘀血留滞,局部出现肿胀。

马莳注解说:“然其为肿为痛,复有相因之机,先有是痛而后肿者,盖以气先受伤而亦受伤,谓之气伤形也;先有肿而后为痛者,盖以形先受伤,而气亦受伤,谓之形伤气也。

形非气不充,气非形不生,形气相为依附,而病之相因者又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