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阅读答案
规矩是生命的防线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理解答案

规矩是生命的防线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理解答案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做人做事都得遵守规矩。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阅读理解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韩青①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術。
”事实上就是这样。
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
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
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
②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
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
显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
③《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时,下令任何人不得踩踏,违者斩,可自己的马却受惊踏入其中,于是他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却带头去破坏它,又怎能让三军执行呢?”说罢,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古人割须割发都是一种刑罚,而他自刑,全军震动,也使军队纪律更严明。
如果他带头不守规矩,那么他就不可能打下自己的江山,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④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从此与此人绝交。
他作为功臣,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行至景深处,不畏挑战时》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行至景深处,不畏挑战时》含答案阅读《行至景深处,不畏挑战时》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至景深处,不畏挑战时①人生之路,常有风雨,向上前行,终达峰顶。
只有经历风雨洗礼,勇敢地掌上高峰迎接挑战,才能领略雨后彩虹的壮美,吟赏绝顶风光的无限。
纵然心中有诗意,处处皆风景,但唯有行至景深处,我们才能见识天地之广阔,万物之浩渺。
②不畏挑战,需在困顿中执着坚守。
“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擘,你会发现尼采此言不虚。
唐代王昌龄两次被贬,几经浮沉,但一片冰心,始终为民;宋代黄庭坚被贬黔州,生活艰苦,仍兴办教育,广写诗文;明代王阳明流放贵州,尝尽辛酸,却开坛布道,恩泽后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面对艰难困苦,他们都不弃初心,不改志士风骨,坚守文化之魂。
他们点亮的精神之光亦穿越时空,闪耀至今。
③______。
囿于一方,浅可见底的池塘总是静谧无波,而吞纳百川,浩浩汤汤的江河终年激越。
固然,任谁都希望安逸舒适,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正如傅雷所说:“人的一生充满高潮和低潮,只有庸碌之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在2021年第一次出征世界大赛,因其参加的单项比赛均未晋级决赛,故只能在看台上观战,他戏称自己是“看台观战选手”。
此后的他苦练泳技,不骄不躁,把每个薄弱点练上几百遍、几千遍。
三年后,19岁的他终获“四冠王”“亚洲飞鱼”的称号。
从“看台观战选手”到“四冠王”,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是竞技体育对他的召唤,是他点燃自我、勇往直前的信念,更是他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决心。
④不畏挑战,需在平凡中不懈追求。
当今有不少年轻人好高骛远,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或对前途迷茫,对眼前该做的事无所适从。
而青年教师黄灯却在日常平凡的教学中,思考当下教育问题,不畏挑战行且知。
她将目光聚焦普通本科学生这一庞大却很少有人关注的群体。
五年里,她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跋山涉水、横跨南北,进行家访。
浙江省义乌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文字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卷语文试卷温馨提示:全卷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3分),共13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守”字在中国文化中意蕴丰富,影响深远。
请参加以“守”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
专题一:明君子涵养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
(14分)在七下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有幸遇到了诸多守正守节之人。
守民族大义,树时代楷模。
有为民族核事业①jū(▲)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在古代典②jí(▲)中▲(填一成语,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地寻找救济民族的文化药方的闻一多,有对③bǔ(▲)育我们民族母亲河深情赞颂的光未然等。
守高尚节操,立道德标杆。
如巾帼不让须眉的木兰,奔赴沙场坚定从容,“万里赴戎机,④▲”(《木兰诗》);如安贫乐道的刘禹锡,不愿被世间俗事打扰,“⑤▲,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如洁身自好的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倚,“⑥▲,▲”(《爱莲说》);如忧民爱国的陆游,面对困境坚信“⑦▲,▲”(《游山西村》);再如辞官归家的龚自珍,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⑧▲,▲”(《己亥杂诗》)。
读这些守正守节之人的故事吧,让他们滋养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学会对美好品格的坚守。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①jū(▲)躬尽瘁②典jí(▲)③bǔ(▲)育(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1分)▲(填一成语,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3)根据语境,在空白④—⑧加线处填写古诗文。
(8分)(4)文中画线句子中词的词性和短语的类型描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七下的语文学习”是偏正短语,“在”是介词,“的”是助词。
B.“有幸遇到”是偏正短语,“有幸”是副词,“遇到”是动词。
C.“守正守节”是并列短语,“之”是代词,“守”是动词。
2.很多“心”字旁的汉字可概括坚守者的优秀品质。
守住底线阅读理解 底线冯骥才阅读答案

守住底线阅读理解底线冯骥才阅读答案冯骥才《大度读人》阅读答案大度读人冯骥才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
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
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
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
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
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7题。
(15分)规矩是生命的防线韩青①钱穆先生在他的文章《做人的规矩》中曾写道:“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術。
”事实上就是这样。
一个人要是没有约束和监督,他的动物性随时随地都会迸发出来,进而伤及他人、他物。
所以,孟子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其实,这样说还不够深刻,应该说:没有规矩,就难以成人。
而所谓规矩,就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底线,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原本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原本能实现的理想就会被搁浅,不一而足。
②因此,每个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规矩,并且要在它管辖的范围内做事、做人。
这就像火车一样,必须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才能拥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和目标,一旦脱离了自己的轨道,结果就不言而喻。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生活要有诗和远方,而一个不懂规矩的人,在抵达诗和远方之前就出事了,甚至永远跟未来美好的一切诀别了。
显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规矩就是对自己的保护、尊重和升华。
③《三国志》中记载: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时,下令任何人不得踩踏,违者斩,可自己的马却受惊踏入其中,于是他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却带头去破坏它,又怎能让三军执行呢?”说罢,拔出宝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古人割须割发都是一种刑罚,而他自刑,全军震动,也使军队纪律更严明。
如果他带头不守规矩,那么他就不可能打下自己的江山,也不可能成为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④说实话,好规矩的确能成就人,而将它化作具体行动的人,品格得过硬。
《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西汉大臣张安世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他非常生气,认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耶”!从此与此人绝交。
他作为功臣,虽食邑万户,却仍穿夫人亲自纺织的布衣,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不望私谢”之举了。
可见,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超然物外,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要。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83高线与底线(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183期)主题:高线与底线【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做人要时时以“高线”来要求自我,不断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也有人认为,生活中一味高标,会疏离社会与人群,“水至清则无鱼”,无助于事业的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以“高线与底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一】高线与底线人生道路上,高线与底线如同两个相对的极端。
有人认为,做人要时时以“高线”来要求自我,不断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过于追求高标准可能会疏离社会与人群,无助于事业的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我看来,高线和底线是需要平衡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高线”的意义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常常需要不断进步才能保持竞争力。
追求高标准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和动力,使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
同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品操行,我们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然而,在追求高标准时也要注意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如果我们过分追求完美和卓越,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压力过大、身心俱疲甚至失去自我。
此外,在追求高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
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进步而忽视了团队合作和社交关系,那么即使再高超的个人能力也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相对于“高线”,底线则是一种基本准则和底限。
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底线,不容跨越。
底线代表着道德、法律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不论是个人行为还是职业道德,都应该有一条明确的底线。
只有守住这条底线,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信誉。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底线。
广东近三年中考议论文阅读

②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坚定,是我们心灵的 长城。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 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 就长住大梅山,并在那里传法。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 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 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 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 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 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 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正是坚定,使他赢得 了声誉,否则,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答案: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 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 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 路,甚至是不归路。
二、(2017 年广东卷)
人生三病
张培锋
①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其
中很多话,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深些,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值得深思 的。
⑤痴心则是愚蠢的根源。有些人怕别人说自己无知,总是 装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的样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无知、 愚蠢的表现。孔子说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知道自己不知道,那才是智慧。何以故?天下之事,我 们知道的总是少数,不知道的总是多数,故而求知的过程是无 止境的。知道自己无知,才可能开启智慧之门,忌讳说自己无 知,恰恰证明自己的无知、愚蠢。
⑤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数理逻辑的角度,用数量看待人 生的幸福指数。例如,一天之中,有两件开心的事,却有四件 拂心的事,是否我这一天的幸福指数是负二呢?非也。换一个 角度,拂心的事,往往能助人成长,甚至比开心的事对人的帮
做人做事要有底线名言警句

做人做事要有底线名言警句有:
1.做人要有底线,做事要有原则。
2.人生在世,有可为有可不为。
3.守住底线,方能保全自己。
4.做事不做人,永远做不成事;做人不立德,永远做不成人!
5.做人可以有些计较,但别过分。
6.不要做什么好人去委屈自己,有些事就该坚守底线,坚持原则,
后悔没说出的话,不存在不开口的下一次。
7.人很矛盾,可以为了一个底线坚守数年,可是一旦这个底线松
动一次,那就彻底崩溃了。
8.说话的底线一力图说真话;不能说真话,则保持沉默;无权保
持沉默而不得不说假话时,不应伤害他人。
9.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他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
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10.为爱而容忍,为自己而坚守底线,这才是做人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1-22题。
(共7分)
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
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
可见,这里所谓“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
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
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的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
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
【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
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
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
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
21.阅读文章②-⑤段,梳理论证过程并填空。
(3分)
正面论证: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提出中心论点:①②
反面论证:③
22.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4分)
不恰当的论据是,(填序号即可)原因
参考答案:
21.答案示例:①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②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③没有底线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危害)。
评分标准:共3分。
每空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2.答案示例:乙(1分)本段的分论点是: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
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
(3分)
评分标准:共4分。
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