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名家书法作品集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3.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6.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鉴赏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1、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
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
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简介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2.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
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
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新书风。
书法初学褚遂良,兼得二王和初唐四大家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筋骨层的“颜体”新风貌。
笔法上大大加强腕力的作用,笔画上清劲丰肥,竖笔多相向,结构庄重正大,笔致圆转深厚,布局充实茂密。
整体上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
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
这博大精深的书法成就与他正直的人品也不无关联。
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元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稿》。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包括但不限于:
1.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代表
作之一,其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风格平和自然,是书法史上的经典
之作。
2. 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真卿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书法风格雄浑
有力,气势磅礴,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之一。
3.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柳公权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书法风格俊逸
挺拔,骨力矫健,是唐代楷书的代表之一。
4.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代
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豪放豁达,气势磅礴,是宋代行书的代表之一。
5. 米芾的《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潇洒飘逸,神韵十足,是宋代行书的代表之一。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书法经典作品的一部分,这些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
上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

《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等。
黄庭坚
风格特点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 格雄健奇崛,笔力苍劲,线条挺拔。他的字 形偏长,结构严谨,章法多变,气势磅礴。
代表作品
《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 等。
米芾
风格特点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格 潇洒飘逸,笔法灵动,墨色变化丰富。他的 字形偏瘦,结构奇特,章法多变,意境深远 。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秀逸清 丽,笔法婉约含蓄。
详细描述
董其昌的书法深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师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行笔婉约,线条含蓄,字形秀丽,结构巧妙。在章法上,他注重整体 布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秀逸、清丽的美感。
祝允明
总结词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豪放不 羁,笔法雄浑有力。
总结词
邓文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见 长,风格古朴、典雅,被誉为“元代隶书之冠”。
详细描述
邓文原的隶书作品《离骚经》是其代表作之一,笔法古 拙自然,气韵高古,展现出典雅的艺术风格。他的行书 作品《洛神赋》则以端庄秀丽、清雅脱俗著称,是元代 行书的又一代表作品。
07
明代书法名家
文征明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number {01}
目 录
• 秦代书法名家 • 汉代书法名家 • 魏晋书法名家 • 唐代书法名家 • 宋代书法名家 • 元代书法名家 • 明代书法名家
01
秦代书法名家
李斯
书法风格
李斯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线 条流畅,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共⼆⼗⼋⾏,三百⼆⼗四字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岁时经⽗亲传授笔法论,“语以⼤纲,即有所悟”。
他⼩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的⾼度。
与两汉、西晋相⽐,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书遒劲⾃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引⼊⼀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曾留下形形⾊⾊的传说,有的甚⾄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草书⼜被世⼈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七帖》、⼩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孙。
其⼦⽞之,善草书;凝之,⼯草⾪;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书;焕之,善⾏草书;献之,则称“⼩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凝、操、徽、涣之四⼦书,与⼦敬书俱传,皆得家范,⽽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孙绵延,王⽒⼀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庆将家藏⼗⼀代祖⾄曾祖⼆⼗⼋⼈书迹⼗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中国历代100位名人名家书法精品欣赏

中国历代100位名人名家书法精品欣赏东晋王羲之《远官贴》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西晋陆机《平复帖》东晋王羲之《丧乱帖》东晋王献之《中秋帖》晋王珣《伯远帖》东晋谢安《中郎帖》南齐王僧虔《万岁通天帖》唐欧阳询《季鹰帖》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唐颜真卿《刘中使帖》唐柳公权《草书蒙诏帖》唐李阳冰《小篆城隍庙碑》唐孙过庭《书谱》(局部)唐孙过庭《千字文》(局部)唐李世民《温泉铭》(局部)唐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碑额)唐陆柬之《文赋》(局部)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唐李白《上阳台帖》唐贺知章《草书孝经》(局部)唐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唐怀素《草书自叙帖》(局部)怀素《自叙帖》局部唐杜牧《张好好诗》五代杨凝式《韭花帖》五代徐铉《今有私诚帖》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北宋苏轼《次辩才韵诗帖》北宋《苏轼太虚诗帖》北宋黄庭坚《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晚年杰作《诸上座帖》北宋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北宋米芾《蜀素帖》北宋米芾《粮院帖》北宋米芾《淡墨秋山诗帖》北宋蔡襄《虹县帖》北宋蔡襄《离都帖》宋代吴琚《急足帖》宋代陆游跋《北齐校书图》宋代陆游行书《尊眷帖》南宋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南宋赵佶《闰中秋月》南宋赵佶《秾芳诗》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局部)北宋李建中《土母帖》北宋欧阳修《致端明侍读尺牍》范仲淹北宋秦观《摩诘辋川图跋》北宋蔡京《节夫帖》南宋米友仁《动止持福帖》北宋林逋《松扇五诗卷》(局部)南宋岳飞《书谢眺诗》(局部)南宋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秦桧书法《深心帖》南宋陆游《怀成都诗卷》南宋范成大《雪晴帖》元赵孟頫《秋深帖》(局部)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局部)元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卷》元鲜于枢《杜诗魏将军歌》元康里夔夔《述张旭笔法卷》(局部)明祝枝山《前后赤壁赋》(局部)明祝允明草书《云江记》明文征明明宋濂王洗《烟江叠嶂图跋》明唐寅《落花诗》明唐寅《自诗词》明朱元璋《大军帖》明徐渭行书《花卉图卷题诗》明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局部)明黄道周《孝敬定本》(局部)明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明董其昌《草书手札》明释担当草书扇面明吴承恩《扇面七言律诗》明米万钟《草书扇面》明倪元璐《行书尺牍》陈洪绶《行草尺牍》明明于谦题公中塔图文徽明明王守仁《铜陵观铁船歌》明解缙《自书诗》清傅山《草书七言诗轴》清查士标《行书送友人诗扇》清邓石如《隶书论书立轴》清康熙《草书八言联》清雍正《行书夏日泛舟轴》清乾隆《御书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清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清八大山人《行书题画诗》清蒲松龄《聊斋诗存》(局部)清金农《漆书汲古处和四言联》。
书法名家的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
![书法名家的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7e93d2a22af90242a995e528.png)
书法名家的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 在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极为的灿烂,在不同的时代,都出现了非常著名的书法名家,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吧。
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涌现大批书法家受到了人们的景仰,他们的作品备受书法爱好者的喜欢和收藏,那哪些作品值得我们去收藏呢?古代着名的书法家有那一些呢?王羲之(321-379):东晋。
字逸少,山东琅玡人。
其书法成就卓越,有“书圣”之称。
王献之(344-388):字子敬,羲之第七子。
正、行、草、隶各体皆能,与其父并称“二王”。
王珣(350-401):字元林,琅玡人,官至尚书仆射。
善行草。
羊欣(370-442):南朝宋。
字敬元,山东人。
沈约评其隶书:献之之后,可以独步。
薄绍之:南朝宋。
宋敬叔,安徽丹阳人。
书学王献之,风骨秀异,行草倜傥。
王增虔(426-485):南朝齐。
山东人,羲之四世族孙。
善正、行书,丰厚淳朴而有气骨。
贝义渊:南朝梁。
浙江吴兴人。
其书精严遒劲,笔势流动。
郑道昭(?-516):北朝北魏。
字僖伯,开封人。
其书笔力雄健,结字宽博。
智永:隋初。
王羲之七世孙,浙江绍兴为僧。
勤学苦练,继承祖法,闻名当时。
丁道护:隋代。
官至襄阳祭酒。
善正书,方严遒劲。
欧阳询(557-641):唐初。
字信长,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
楷书最工,世称“欧体”,代表了初唐书风。
虞世南(558-638):唐初。
字伯施,余姚人。
承智永亲授,工行草、正书,外柔风刚,自成一格。
褚遂良(596-659):唐代。
杭州人,官至中书令。
其正书卓绝,行草婉畅,自成一家。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
其独好王羲之书法,以行书为最工。
颜昭甫:唐代。
字周卿,陕西西安人。
善篆、籀、草、隶各体。
李灵夔:唐高祖第十九子,封鲁王,历官五州刺史。
书法以善草隶知名。
陆柬之:唐代。
吴县人,虞世南之甥,官至着作郎。
其书行、隶,自成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鉴赏,我们能从他们的书法作品当中学到什么样的书法艺术技巧呢?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古代书法名家作品欣赏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1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2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3古代书法名家作品图片4古代书法名家各自的字的特点1、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以其冠绝古今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星空中最耀眼的辰星。
他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代许多著名的书家几乎无不深受其遗泽。
2、王献之(344-386)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
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
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
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
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
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
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
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
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
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
《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
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
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
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
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1254-1322)赵孟?\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
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
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赵孟书法作品12、文徵明(1470—1559)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
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
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明史·文苑传》)。
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
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
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
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15、徐渭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
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
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
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
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
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