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孔乙己》,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2. 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性格、命运、社会地位等。

3.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 鉴赏法: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命运和社会背景,讨论社会问题。

4. 鉴赏: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 学生能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4. 学生能鉴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

难点:1. 理解孔乙己复杂性格背后的社会原因。

2. 鉴赏鲁迅先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

3.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参考资料:鲁迅生平和作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文本细读: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要语句和段落。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根源。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主题,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笑”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出作者。

(2)简单介绍《孔乙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既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又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

(2)分小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__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理解__的主题思想。

2、难点:理解__的语言特色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关键、理解__的语言特色,学会分析人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这是在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矗立的一尊铜像,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说是谁?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是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鲁迅(只要是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点均可)。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__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解题__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课文,注重分析。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对重点词汇、成语、典故的讲解,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强调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以及《孔乙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描写,阐述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分析、评价等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社会背景理解: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阅读策略: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概括、分析、评价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孔乙己》这篇课文,包括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释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蓄、深刻的语句,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必要的铺垫。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4、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孔乙己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孔乙己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从图片或视频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孔乙己的形象。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一些容易读错、写错和理解有误的字词,如“羼”“蘸”“阔绰”等。

3、整体感知请学生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孔乙己的出场、经历和结局。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线索,明确小说的叙事结构。

4、人物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这些性格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善良、迂腐、自欺欺人、穷困潦倒等特点,并结合社会背景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孔乙己》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课文分析:了解《孔乙己》的背景故事和情节发展。

2.文本解读:深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

3.主题探究:探讨《孔乙己》所表达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价值观思考:讨论孔乙己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文学鉴赏:欣赏《孔乙己》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步骤:1.导入:呈现《孔乙己》的书名和作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课文分析: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背景故事和情节发展,让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5.价值观思考:通过学生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文本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孔乙己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孔乙己》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孔乙己的形象、故事和语言,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内容和思想。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孔乙己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五、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书面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阅读报告,评价学生对《孔乙己》的文本解读和价值观思考能力。

3.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准备一份包含《孔乙己》的课件,用来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文本解读。

2.参考资料: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便于深入了解《孔乙己》的背景和思想。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孔乙己》,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同情。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关系。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乙己》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兴趣。

4.2 讲解故事背景介绍《孔乙己》创作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4.3 分析人物关系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4.4 欣赏文学风格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5 探讨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1.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3. 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人物,写一篇人物分析稿,不少于600字。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主题思想的理解。

5. 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以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6.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阅读量、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6.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孔乙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教和自我小结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2、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很远,因此,学习本文时,选取教学的切入口显得非常重要。

在反复阅读文本时,我就在脑中思考这样的问题:孔乙已家中还有没有别人?孔乙已的家庭情况怎样?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插叙中适当进行交代?不交代了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反复分析和思考,我觉得作者不交代有些内容,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给读者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正因为如此,我便根据学生熟悉填写个人简历表的实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也来替孔乙已填写个人简历,,其目的通过填写孔乙已的个人简历表,让学生加深自己对孔乙已个人情况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去思考孔乙已的悲剧的根源,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凉薄和病态”。

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认识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并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四、教学重点:
紧扣孔乙已个人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六、教学准备:
1)准备音乐《二泉映月》,2)印制孔乙已个人档案表。

七、教学时数:一教时
八、教学过程:
课前放音乐《二月映月》,渲染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沉浸到音乐声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从中去体会和想象。

(一)、导入:文学巨匠鲁迅,在谈到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时说:“凡是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要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便提倡文艺无能运动了。

”因此他的小说,多取材于来自于病态的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

孔乙已是鲁迅揭示病态社会中的一个不幸的人,以孔乙已这三个字命名的一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欢喜的一篇小说,那么它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好小说,竟然能连鲁迅先生都喜欢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走近孔乙已,了解孔乙已,从而更好地来理解认识这篇小说复杂的情感内涵(板书课题:孔乙已)。

(二)、初读课文,了解、认识孔乙已(自学阶段)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标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标出节码,读后根据自己的初步印象,说说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第二遍课文,填写孔乙已档案表,深入思考,谈谈自己对孔乙已进一步的认识,说说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将下表发放给学生)
(三)、探究:根据填表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孔乙已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孔乙已这一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自教阶段)。

1、孔乙已档案上的有些材料为什么不详?
2、孔乙已是惯偷吗?他为什么要去偷?他偷的是一些什么东西?这说明了什么?
3、他的认罪态度如何?可最终腿被打折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4、孔乙已的个人遭遇为什么能给酒客和掌柜带来“快乐”?这“快乐”说明了什么?孔乙已的最后结局给你带来什么感想和思考?
(四)、感悟: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已是个热衷于功名,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却又善良诚实的可笑可怜、可有可无的多余人。

他的悲惨遭遇,给人既产生同情之感,又有许多教育和警醒的作用,为了能让后人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当时社会的冷酷,老师想给孔乙已塑一个像,请你帮老师做个参谋,说说选用文章的哪一个片断比较好,并能说说选这一片断的理由,以便能打动老师,采用你的方案(自学自教提高阶段)。

(五)、归纳小结阶段:找一二名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的所学所思所得。

(六)、课后作业:根据《孔乙已》这篇小说内容所描写的孔乙已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点去展开合理的想象,主要描写孔乙已离开咸亨酒店以后的情况。

要求要突出人物的形象,要
能深化原作品的主题,想象要合理。

字数在六百字左右。

教学反思:
《孔乙已》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生活现实很遥远,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理解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成了教者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

孔乙已是一个可怜的人儿,可怜在:他没有名字,他没有家庭,他没有人关爱,他没有生活来源;更可怜在:人们不知道他来自从何方,也不知道他已经走向何方。

在那样的社会,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爱,没有亲情,没有友情……
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这一点,明白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呢?我想到了我们平时了解一个人,必须认真地看一个人的档案。

那么,我们能否从孔乙已的档案上入手来了解孔乙已呢?虽然他没有档案,但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给他编写档案。

可我们编写什么内容比较好呢?也就是说,我们编写什么内容,能更好让学生来了解孔乙已,认识孔乙已,从而更好懂得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

于是,我紧紧围绕“能让学生看到什么?能让学生明白什么?能让学生理解什么?”这一中心,设计了孔乙已的档案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在填写孔乙已的档案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孔乙已,了解孔乙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孔乙已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千百万穷苦人儿的悲剧,孔乙已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代表。

我们了解他,认识他,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那个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

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孔乙已》这篇文章主题的反映,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于是,我又想到了能否设计一个雕塑,来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呢?在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即组织学生帮老师选孔乙已的生活片断,来给孔乙已塑像,目的是通过这个塑像,让人家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这篇作品的深刻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