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在上海苏州河的北岸,现在仍屹立着一栋弹痕斑斑的建筑,无言地述说着当年抗日将士们的英勇壮烈。

它就是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26日,为了掩护国民党八十八师和其它部队向西撤退,谢晋元带领400多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奉命据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他们浴血奋战4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童子军杨慧敏给将士送旗

01

苏州河对面当时是英美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谢晋元于10月31日撤出仓库。

刚接到通知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因为他早已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后经再三劝说,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到英租界。

但随后英租界在日军的威胁下,解除了壮士们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送到了租界西部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02

在租界内,谢晋元仍然没有放松部队操练,依旧组织大家出操、训练。每天早上,孤军还会升国旗。

这些行为让租界守军很不自在,他们怕惹来日本人。

一天早晨,趁着孤军升旗时,英国人指使全副武装的白俄雇佣军来抢国旗,还开枪打死了四个保护国旗的战士。

当时,谢晋元给蒋介石写信,想继续抗战杀敌,得到的回复却是要忍耐。可想而知,谢晋元他们是多么的愤懑和压抑。

但谢晋元依然每天带着手下的士兵,对着没有国旗的旗杆升旗、行礼。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

后来4名叛徒被租界审判处死。

谢团长没有在战场上牺牲,却死在了卑鄙的叛徒手中!

后来,谢团长的遗体被安葬在孤军营宿舍门前的小花园内。

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少将。25万上海市民纷纷含泪到孤军营为谢晋元送葬。

0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正式对英美宣战,上海的日军占领了租界。

日军接管拘留营后,先后将330余名孤军官兵押到月浦、龙华做苦

力。1942年4月,被关入老虎桥俘虏营。

孤军遭到百般折磨。

有一次12名士兵越狱逃跑,跑到南京中华门时被抓,被日军当场残忍刺死。

1942年8月,70名孤军士兵被抽调到南京东郊孝陵卫日军战地士官学校做工。之后,有人通过没通电的铁丝网逃脱,有的还参加了新四军。

1942年底,敌人又从老虎桥俘虏营中派出100多人(包括孤军营代团长雷雄),去安徽芜湖裕溪口装卸淮南煤矿的煤炭。

1943年春节前一天下午,收工时他们举行了暴动,抢了敌人的机枪、子弹逃了出去。雷雄等29人逃到一个叫桃花乡的新四军驻地,受到了新四军的热烈欢迎,最后分两批回到了重庆。也有些人在逃跑过程中被发现,没能逃脱牢笼。

还有一批被押到了印尼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被强迫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住岩洞、吃瓜薯。很多人在繁重的劳役中病死累死,尸体被草草埋于深山。

04

抗战胜利后,各地幸存孤军纷纷来到上海。

当时国民党想让孤军将士打内战,被拒绝后,只给他们发了一点救济金。孤军战士流落街头。

凌维诚

孤军们的遭遇引起了居住在上海的谢团长的遗孀凌维诚的关心,她四处奔走,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社会各界关心流落在上海的孤军们的工作问题。

凌维诚对儿子谢继民说:

“你父亲虽然牺牲了,但全国人民都纪念他;而许多人牺牲了,不仅默默无闻,甚至尸骨无存,比我们惨多了。苦就苦了这些孤军士兵啊,他们在战场上卖命,在租界被囚,在日军战俘营做苦力,九死一生地盼到战争结束,却连生活都无着落!”“我作为团长夫人,一定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否则你父亲在天之灵也会不安的。”

在凌女士的帮助下,1947年3月市政府同意将大达码头交给孤军管理,让孤军们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同时又组织了四行孤军工业服务社,孤军们自食其力,还有的孤军找到了当门卫、车夫、街头清洁工、铁路警察等工作。

抗战胜利后,仍被关在老虎桥俘虏营的80名孤军也获得了自由。

此时,幸存的孤军有100多人。

05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孤军回到家乡务农,也有的参加了工作。

2005年抗战胜利60年时,91岁的孤军战士杨养正已经双目失明,他重返四行仓库。

杨养正军官证照片

杨养正老人当时所在连的连长是上官志标,他的儿子上官百成也从台湾飞到了上海。

当年兵痞刺杀添谢晋元时,为了营救谢团长,上官志标被敌人砍了6刀。上官百成在谢晋元塑像前,展示了上官志标受伤时候穿的衣服,

上面留有鲜血和刀砍的痕迹。

杨老这次重返故地,抱着团长谢晋元的塑像痛哭不已。他也见到了谢晋元团长的后人———谢继民。

三人共同唱起了《八百壮士歌》。

2010年12月16日杨养正逝世,享年96岁,是“八百壮士”中最后一位去世的。

(完整word版)“八百壮士”与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探源

“八百壮士”与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探源 中国教育报(顾寅生) 在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扩建初期,学校汇聚了立志为共和国工业化献身的大批青年才俊,培养出平均年龄在27.5岁的800多位年轻教师。这支队伍艰苦创业,硕果累累,积淀了哈工大人坚持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坚持科学精神的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对国家、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这些大学精神的深厚底蕴。这支队伍被老校长李昌昵称为“八百壮士”。在祖国的东北名城哈尔滨市坐落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年来,哈工大以学科全面、人才济济、成果丰盛而享誉海内外。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苏“蜜月期”结束后,哈尔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地域优势逐渐消退。尽管多年来地方政府在办学上给哈工大以很大的支持,但是位置偏远、气候寒冷、地方经济在转制过程中遭遇困难等不利条件客观存在。然而,多年来哈工大却在以稳健的势头持续发展。 哈工大1984年入选国家“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所院校,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13所院校之一,1999年位列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几十年来,出自哈工大的两院院士有70余位,各地高校领导第一把手一百多位,副校长、副书记一百多位。在国人引以为豪的祖国航天事业中,有哈工大毕业生近万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五”发射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的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栾恩杰,“神五”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三垂一远”模式的提出者李元正和试验大队大队长许达哲,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设计师刘竹生,KM6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神六”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神六”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空间光学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家骐,“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马兴瑞,“神舟”飞船分系统指挥于登云,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庄逢辰,“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孙敬良……都是哈工大的校友。 每当有人问询哈工大发展的动因时,学校领导的回答都是:“哈工大的发展主要靠‘人和’,靠我们内部薪火相传的强劲的凝聚力、旺盛的生命力与蓬勃向上的奋进力,我们称之为‘哈工大精神’。只要‘哈工大精神’世代相传,哈工大就会永葆青春。” 提起“哈工大精神”,还要从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说起。 一 “壮士”,在人们的印象里一般理解为在战场上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的勇士。“壮士”与大学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在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扩建初期,

一个真实关于狼的感人故事

一个真实关于狼的感人故事 导读:一个真实的关于狼的感人故事,公狼为了母狼和幼崽,追击猎人,公狼被猎人打死前,咬断了狼崽的喉管,咬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凄惨的故事中看出狼的精神。 一个真实关于狼的感人故事 老猎人死了,老猎人的儿子刚上阵了,这个年轻的猎人生性胆小,今天,他头一次去打猎。 他离开了木屋,蹑手蹑脚的向丛林走去。运气不错,遇到了一只麋鹿,年轻的猎人举起猎枪,瞄准了麋鹿,毕竟是头一次使用猎枪,年轻的猎人经验不足,没有把猎枪后端抵在肩膀上,猎枪由于后坐力的反冲,枪口偏了,打向左边的小树丛中,不料,“呯”的一声后,树丛中传来一声惨叫,溅起一朵血花,受惊的麋鹿很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年轻的猎人举起猎枪,向那个被打中的奇怪的草丛走去,走到草丛跟前,只见地上有一摊血,草丛中隐隐约约看见血还从什么东西上缓缓流下了,年轻的猎人脚都软了,平生第一次见到血,不知道出于什么的反应,年轻的猎人发狂地向草丛中开枪扫射。

几声巨响后,年轻的猎人小心翼翼地扒开草丛查看,原来是一只黄皮狼,狼身中数枪,已经毙命,显然,此狼与年轻的猎人看中了同一目标。 嚯!瞎猫碰上死耗子!年轻的猎人十分高兴,他拎起黄皮狼的尾巴,把它倒立起来,观察一下肚皮,是只母狼,倒是不错,正当年轻的猎人拖着母狼要回去的时候,从旁边的灌木丛中传出了“呜呜”的叫声,年轻的猎人一惊,是不是公狼来复仇了? 年轻的猎人转身去看,呼,是一只小黄狼,年轻的猎人明白了,母狼是来训练自己的孩子的,小黄狼看见了年轻的猎人,急忙掉头想跑,被年轻的猎人大跨步追了上来,一把抓住了后腿,倒提起来,小黄狼连忙闭眼吐舌头装死。 年轻的猎人听父亲讲多了,大部分动物都会装死,他坏笑了一下,向四周望了一下,怎么不见其它幼狼?可能都死了吧,一般母狼不会这么偏心,关训练一只幼狼。年轻的猎人哼着小调,向木屋走去。 走进木屋,年轻的猎人把母狼的尸体放在门口,把幼狼放在凳子下面,幼狼刚一接触地面就马上“活”了过来,到处奔窜,年轻的猎人捏着幼狼的耳朵把它提了起来,看了看肚皮,是只公狼崽。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_1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 导语:动物和人们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在人类的世界中,已发生许多动物与人类的感人故事。那么关于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_动物报恩真实感人故事灵狐报恩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

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级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_动物报恩真实感人故事老人20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整天陪伴他的是儿女们为了给他解闷抱来的一只狗,刚到家时只有一岁多。从此,这只狗成了老人最亲密的“朋友”,两人不仅每日相伴,而且还同吃同住,有什么好吃的,老人准会分出一半给狗,而这只狗也确实忠实于自己的主人,不管老人去哪,它都一步不离地跟着。一晃近20年过去了,老人已近耄耋,狗也成了老狗,儿女们听父亲嘱咐过,如果自己不在了,一定要善待这只老狗。 不久前,老人因病去世,从他走那天起,这只狗就再也没吃过一口东西,每天趴在主人的床上,一动不动地,任凭面前摆着什么好东西,也坚决一口不吃。老人的儿女决定带狗去墓地看看。于是,在父亲烧纸的时候,家人带着这只狗一起来到了墓地,没想到的是,在围着主人的墓地绕了两圈后,这只狗竟然一头扎进了旁边的河里,再也没出来。 动物也有情感;动物也有真心;动物也像人!狗,到底是被主人赋予了人性?还是本性如此?我看到了忠诚,看到了善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困守孤军营时,被日军将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2014年8月29日,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1称呼由来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革命军决定全线西撤,命令第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当月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地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2历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师长,著名长腿将军孙元良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据青年历史学家们考证,当时坚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于顾及到早期伤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强营700余人),也出于“凑整数”和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故号称800。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必死之地防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毫无遮掩,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同情。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当时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进攻的时候,顾忌误伤到租界,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将士们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其间公共租界的民众隔河摇旗呐喊,甚至渡河送去慰问品。各国媒体现场报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使命后,本来就无路可退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全部落入敌手。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暗杀,不幸牺牲,其余战士被日军押解至战俘营。(参见“谢晋元”、“四行仓库”词条)

报恩典故

报恩典故 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7,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8,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9,慈乌反哺 释义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10,蛇雀之报: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杨宝幼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救之养百余日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相报,并云当使

电影《八百壮士》观后感

观电影《八百壮士》有感 这是一部悲壮的电影。从头到尾的全部剧情,包括胜利、团聚,在我看来都是悲剧。 该片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480青年军官,固守四行仓库,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 日本觊觎中国、挑衅中国。中国人被日本人凌虐,中国民不聊生。中国奋起反抗,发起抗日战争。这是中国人民该有的血性。但是,我认为如果是盲目为抗战献身,这是极度不理性、极度可悲、极度浪费的。 我欣赏片中林青霞所饰演的童子军角色。年纪轻轻的她有思想有抱负,宁可违背父亲的意愿都要参军,为救当时陷在水深火热中的上海军民。军队希望她只身带国旗到八百壮士固守的四行仓库,她毫无怨言,即口答应。然后她会反身叮嘱其他童子军伙伴要照顾好她的父母。 而片中主角谢晋元却为了自己的荣誉感,放弃撤退的机会。他说,军人的使命是绝对服从命令,而他自己却瞒着大家准备悄悄留在仓库,以死报国。 在我看来,他此举是愚昧的。难道他自己自愿就死,成为四行仓库的忠贞不渝的守护者,就能解放四行仓库、解救上海民众了吗?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为了扶稳国旗就要轻易得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生命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的用处之重。如果把生命献在战场上,以一命换百命,那么这是一条可歌可泣的生命。但若只是把生命花在一个毫无生命价值的国旗上,虽说高升的国旗能激励民心、是一种信仰,但这种信仰较生命而言真的用处很大吗?以现有的性命去换取以后不确定的性命真的值得吗? 中国最不缺的是人,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生命可以花在不值得的地方。就像谢晋元的朋友所说:现在还死的不是时候,**还需要你去抛头颅洒热血。与其幻想着能把生命的光辉发得更大更远,为何不把现在仅有的资源落在实处。 或许谢晋元是一位浪漫主义家,愿意为了信仰去牺牲自己。但与他的那些拼死守着枪杆子过桥“没有枪就没有人”的部下们相比,“吃着国家的饭苟且而活,然后为国家再打一仗”感觉比就义赴死要更伟大些。

一只跛狼的传奇故事_传奇故事

一只跛狼的传奇故事 一只跛狼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生命的奋斗史,一篇我很喜欢的纪录片。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它是一只非洲狼,不知为何,一出生它的一条腿就比其他三条短了一截。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这是致命的缺陷。当摄制组发现这只跛狼时,断言它将活不过童年。也许正是这种不幸,激发了摄制组的兴趣,他们决定跟踪拍摄跛狼的生命历程。 在哺乳期,这只跛狼就呈现出生存的艰难。它总是落后于兄弟姐妹抢得母亲的乳头,甚至有时候只能等兄弟姐妹饱餐之后,才能在母亲早已干瘪的乳房上费力地吮吸一阵子。 狼的哺乳期一般只有三个月,哺乳期的竞争还算不上激烈。三个月后,悠哉的食物来源只要是父母亲捕杀回来的野兔、羚羊等动物,这时,小跛狼的生存面临了更大的危机。当母亲从外面叼回食物,它的兄弟姐妹们箭一般一拥而上,大快朵颐,等它上前,几乎连插针的缝隙都没有了。小跛狼通常是等别人享受完盛宴之后,才能去捡拾那些剩下的骨头和皮毛,他的母亲对他的处境始终视而不见。在动物界,母亲从来不偏爱袒护某个子女,哪怕它弱小得继续帮助。这是自

然法则之一,只有最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对整个种群才有利。也许,对于这只可怜的跛狼来说,它接下来的命运就是饿死。 但事情总有例外,在经历无数次挨饿的痛苦后,小跛狼有一天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那天,当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食物时,它愤怒地咬住一只争抢者的后腿,使劲的往外拖。受袭者一声尖叫,退出了争抢的队伍,小跛狼立即坚定的插了进去。那天,它第一次饱餐了一顿。此后,这种犀利的抢食方式,让小跛狼受益匪浅,它最终成功成长为一只成年狼。 狼是群居动物,它们共同捕食、共同享受战果,但千万不要以为狼群是共产主义社会。在群体中,贡献最小者,通常会被同伴逐出狼群的领地,成为流浪狼,其结果将是死路一条。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弱小者会削弱整体的战斗力,不利于整个种群的发展壮大,甚至会拖垮整个狼群。要想在群体中继续生存下去,跛狼必须成为捕食能手,最起码不能拖大家的后腿。这对一只先天残疾的狼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一切再次出乎预料,成年后的跛狼在捕食活动中表现不俗,尽管它的速度略逊于同伴,但它的敏锐力和耐力比同伴更强。它总能最先发现攻击的对象,并第一个冲上去。更可贵的是,它能以惊人的持久力追击猎物。有时候,眼看猎物就要逃脱狼群的围剿,它任坚持

狼孩真实故事

狼孩真实故事 根据历史记载,在世界上确实是有着狼孩的出现的,狼孩也是世界十大兽孩中最为出名的,他们是被狼抚养长大的,一起看看看狼孩的故事吧! 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来的人类幼童。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和其他被野兽抚育的幼童又统称为野孩。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的主持人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可能有一个关键期(发音系统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神经通路,以后要重新改变,非常困难)。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人们还发现过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绵羊所哺育的小孩。他们也和狼孩一样,具有抚育过他们的野兽的那些生活习性。20世纪70年代,印度又发现

关于报恩的寓言故事

关于报恩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如能巧妙运用于课堂中,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听说和写作能力,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关于报恩的寓言故事。 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在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多亏鸽子的救助啊!”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哎呀!好痛!啊!”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 使得鸽子逃过一劫,并且蚂蚁也报答了鸽子的救命之恩。 关于报恩的寓言故事2:老鼠报恩一天,狮子在树下睡觉。狮子睡得正香,一只老鼠从旁边经过,不小心,小尾巴碰到了狮子的胡子。狮子醒了,非常生气,他一下子把老鼠捉住了。 “你这个坏家伙,竟敢吵醒我!”说着,狮子就要动手捏死老鼠。 “饶了我吧,”老鼠请求说,“也许有一天,我能帮上你的忙呢!” 狮子大笑:“你这只老鼠,怎么会帮得上我的忙?”那天狮子的心情很好,他看见老鼠可怜巴巴的样子,觉得很好玩,就抬起爪子放走了老

鼠。 不久,狮子被一个猎人抓住了,捆在了一棵树上。第二天猎人就会杀死狮子。 狮子拼命地叫啊,叫啊,但是没有谁敢来帮他。是啊,连森林之王都被抓住了,谁还可以救他呢? 谁知道,老鼠听到了狮子的叫喊声,她偷偷地跑到树后,咬断了绳子,救了狮子。 狮子非常惭愧,也很感激。面对感激的狮子,老鼠说:“你当时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你相信了吧?” 关于报恩的寓言故事3:狮子与报恩的老鼠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在他的周围爬上爬下,很快吵醒了狮子,狮子很生气,一把抓住了老鼠。 “饶了我吧,”老鼠请求说,“也许有一天我能帮上你的忙呢。”狮子觉得很好笑,他想:“这只小老鼠怎么能帮上我的忙?”但他还是抬起爪子放他走了。 不久,狮子被陷阱困住了。猎人们想将活狮子献给国王,就把他捆在一棵大树上,然后去找马车。 这时,老鼠路过这里,看到了绝望中的狮子。他走过去,很快啃断了绳索,说:“我虽小,可是我也能帮上你的忙。” 寓意: 有些朋友也许平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有可能在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提供巨大的帮助。

寻访西充八百壮士的唯一辛存者

寻访西充八百壮士的唯一辛存者 《南充地方革命斗争史》记载,1937年10月1日,800余名西充热血男儿背负家乡父老厚望,肩扛“为民先锋”、“抗战到底”两面旗帜,告别亲人,开赴抗日战场第一线。他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史称西充八百壮士。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战死沙场,以身殉国。幸存下来并返回西充的,只有一人......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7月上旬的一天下午,本报记者几经辗转,在西充县城一间普通民房里,拜会了当年八百壮士中唯一的辛存者李宏毅老人。 89岁高龄的李老现住西充县生资公司宿舍。虽然年岁已高,又身患癌症,但他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步伐矫健。一见面他就说,托共产党的福啊,现在国家每月给1400元生活费,医药费也实报实销;我天天锻炼身体、整理文史资料,真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啊。 一位老人就是一部历史。随着采访的深入,李宏毅老人带着我们,走进了60多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抗日热潮涌动山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

抗敌后援会”。 占山场小学教员李献琛、杨益滋,车龙场小学教员王超等人,在场镇乡村昼夜奔波,到处张贴标语。漫画,还用说唱、表演等方式动员抗日。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西充有志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 1937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十九日),占山逢场。联保主住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有红纸告示:“上峰通知,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杨益滋在戏楼边搭了个凳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秭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人们连买卖也不做了,听演讲的人将戏楼围得水泄不通。 农历八月二十日,是占山古佛庙会。西充龙泉场何老二等率领安乐院学生来街上演文明戏,观众人山人海。当演到日本兵拿着刀向中国妇女劈去时,人属中愤怒地连续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不当亡奴” “古佛会”成了抗日动员会,当天就有10多名青年报名参加义勇壮丁队。第二天,龙泉场人何注江(中共地下党员)也来赶庙会,动员人们说:“出川抗日,是青年报国立功的好机公。各党派联合抗日,一定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哈工大八百壮士

哈工大八百壮士

什么是“八百壮士”? 在哈工大,人们习惯上用“八百壮士”这样的称呼来形容过去和现在对这所大学做出贡献的教师们。马祖光就是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的代表。提起“壮士”人们往往会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记起“壮士”所共有的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情怀。 今天,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哈工大有一支以八百壮士著称的师资队伍,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八百壮士”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一称呼的由来。 “八百壮士”是如何产生的? “八百壮士”产生于哈工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工大历任校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珍惜人才。成立于1920年的哈工大,知道1949年仍然是中长铁路隶属下的一所小型技术高校,绝大部分是俄罗斯学生,教师几乎全部是俄国人,1949年5月,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兼任哈工大校长,揭开了哈工大校史的新一页。为了扭转哈工大缺少高水平中国籍教师的现象,当年7月,冯仲云就赴当时刚解放的上海聘请教师,从此开始了这支队伍的建设。冯仲云校长经常请内地来的教师到他家中吃便饭;陈康白校长专注于引进人才,时任副校长的高铁为单身教师找对象,主持集体婚礼;爱才如命的李昌校长更是唯才是举,主张“打着灯笼找人才” 到1957年,哈工大的教师队伍已经发展到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他们承担了全校的教学任务,其中与部分人开始科学研究,挑起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大梁。这批年轻的师资队伍,成为哈工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处于对这只队伍的自豪,时任哈工大校长的李昌盛赞这只队伍为“八百壮士”。 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三代“八百壮士”与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这样描述“八百壮士的”: 三代“八百壮士”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心血,奠定了哈工大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 1956年,按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由各省派来学习的优秀青年教师及首届研究生、本科生经出国培训回来任教的人员,构成了哈工大第一代师资主体,总数约为800人,这些人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所以有“八百壮士”之称。在他们手中,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仪、动力、土建、工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体系建立起来了。 1958年,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哈工大走上民转军新阶段。学校抽调一批教师来开辟新领域;精选在校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兄弟院校代培,成规模的有两批近800人,逐渐形成了哈工大第二代“八百壮士”。哈工大后来居上,跃上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在上海苏州河的北岸,现在仍屹立着一栋弹痕斑斑的建筑,无言地述说着当年抗日将士们的英勇壮烈。 它就是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26日,为了掩护国民党八十八师和其它部队向西撤退,谢晋元带领400多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奉命据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他们浴血奋战4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童子军杨慧敏给将士送旗 01 苏州河对面当时是英美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谢晋元于10月31日撤出仓库。 刚接到通知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因为他早已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后经再三劝说,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到英租界。 但随后英租界在日军的威胁下,解除了壮士们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送到了租界西部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02 在租界内,谢晋元仍然没有放松部队操练,依旧组织大家出操、训练。每天早上,孤军还会升国旗。 这些行为让租界守军很不自在,他们怕惹来日本人。 一天早晨,趁着孤军升旗时,英国人指使全副武装的白俄雇佣军来抢国旗,还开枪打死了四个保护国旗的战士。

当时,谢晋元给蒋介石写信,想继续抗战杀敌,得到的回复却是要忍耐。可想而知,谢晋元他们是多么的愤懑和压抑。 但谢晋元依然每天带着手下的士兵,对着没有国旗的旗杆升旗、行礼。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 后来4名叛徒被租界审判处死。 谢团长没有在战场上牺牲,却死在了卑鄙的叛徒手中! 后来,谢团长的遗体被安葬在孤军营宿舍门前的小花园内。 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少将。25万上海市民纷纷含泪到孤军营为谢晋元送葬。 0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正式对英美宣战,上海的日军占领了租界。 日军接管拘留营后,先后将330余名孤军官兵押到月浦、龙华做苦

一只跛狼的奋斗_哲理故事

一只跛狼的奋斗_哲理故事 这是一个生命的奋斗史,一篇我很喜欢的纪录片。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它是一只非洲狼,不知为何,一出生它的一条腿就比其他三条短了一截。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这是致命的缺陷。当摄制组发现这只跛狼时,断言它将活不过童年。也许正是这种不幸,激发了摄制组的兴趣,他们决定跟踪拍摄跛狼的生命历程。 在哺乳期,这只跛狼就呈现出生存的艰难。它总是落后于兄弟姐妹抢得母亲的乳头,甚至有时候只能等兄弟姐妹饱餐之后,才能在母亲早已干瘪的乳房上费力地吮吸一阵子。 狼的哺乳期一般只有三个月,哺乳期的竞争还算不上激烈。三个月后,悠哉的食物来源只要是父母亲捕杀回来的野兔、羚羊等动物,这时,小跛狼的生存面临了更大的危机。当母亲从外面叼回食物,它的兄弟姐妹们箭一般一拥而上,大快朵颐,等它上前,几乎连插针的缝隙都没有了。小跛狼通常是等别人享受完盛宴之后,才能去捡拾那些剩下的骨头和皮毛,他的母亲对他的处境始终视而不见。在动物界,母亲从来不偏爱袒护某个子女,哪怕它弱小得继续帮助。这是自然法则之一,只有最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对整个种群才有利。也许,对于这只可怜的跛狼来说,它接下来的命运就是饿死。 但事情总有例外,在经历无数次挨饿的痛苦后,小跛狼有一天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那天,当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食物时,它愤怒地咬住一只争抢者的后腿,使劲的往外拖。受袭者一声尖叫,退出了争抢的队伍,小跛狼立即坚定的插了进去。那天,它第一次饱餐了一顿。此后,这种犀利的抢食方式,让小跛狼受益匪浅,它最终成功成长为一只成年狼。 狼是群居动物,它们共同捕食、共同享受战果,但千万不要以为狼群是共产主义社会。在群体中,贡献最小者,通常会被同伴逐出狼群的领地,成为流浪狼,其结果将是死路一条。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弱小者会削弱整体的战斗力,不利于整个种群的发展壮大,甚至会拖垮整个狼群。要想在群体中继续生存下去,跛狼必须成为捕食能手,最起码不能拖大家的后腿。这对一只先天残疾的狼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一切再次出乎预料,成年后的跛狼在捕食活动中表现不俗,尽管它的速度略逊于同伴,但它的敏锐力和耐力比同伴更强。它总能最先发现攻击的对象,并第一个冲上去。更可贵的是,它能以惊人的持久力追击猎物。有时候,眼看猎物就要逃脱狼群的围剿,它任坚持追击,独自与猎物决斗,它曾多次被黄牛高高挑起,重重摔倒后又迅速爬起与对手相搏。常常在他的最后坚持下,整个狼群或得了更多的战利品。 跛狼不是集体中最优秀的,但它是最尽力、最拼命的,它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这让它在狼群中获得了同伴的敬重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更让人欣喜的是,它还获得了一只母狼的青睐,它们最后结成伴侣,并育有6只幼崽。 一只被人类早早判了"死刑"的跛狼,最后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它还赢得了地位、爱情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着实让我们值得学习这只跛狼的精神。

哈工大八百壮士

什么是“八百壮士” 在哈工大,人们习惯上用“八百壮士”这样的称呼来形容过去和现在对这所大学做出贡献的教师们。马祖光就是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的代表。提起“壮士”人们往往会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记起“壮士”所共有的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情怀。 今天,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很多人都知道哈工大有一支以八百壮士著称的师资队伍,然而却鲜有人知道“八百壮士”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这一称呼的由来。 “八百壮士”是如何产生的 “八百壮士”产生于哈工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工大历任校领导都十分重视人才、珍惜人才。成立于1920年的哈工大,知道1949年仍然是中长铁路隶属下的一所小型技术高校,绝大部分是俄罗斯学生,教师几乎全部是俄国人,1949年5月,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兼任哈工大校长,揭开了哈工大校史的新一页。为了扭转哈工大缺少高水平中国籍教师的现象,当年7月,冯仲云就赴当时刚解放的上海聘请教师,从此开始了这支队伍的建设。冯仲云校长经常请内地来的教师到他家中吃便饭;陈康白校长专注于引进人才,时任副校长的高铁为单身教师找对象,主持集体婚礼;爱才如命的李昌校长更是唯才是举,主张“打着灯笼找人才” 到1957年,哈工大的教师队伍已经发展到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岁,他们承担了全校的教学任务,其中与部分人开始科学研究,挑起了学校教学、科研的大梁。这批年轻的师资队伍,成为哈工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处于对这只队伍的自豪,时任哈工大校长的李昌盛赞这只队伍为“八百壮士”。 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三代“八百壮士”与哈工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这样描述“八百壮士的”: 三代“八百壮士”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用自己的心血,奠定了哈工大国内一流大学的地位。 1956年,按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由各省派来学习的优秀青年教师及首届研究生、本科生经出国培训回来任教的人员,构成了哈工大第一代师资主体,总数约为800人,这些人年轻有为,风华正茂,所以有“八百壮士”之称。在他们手中,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仪、动力、土建、工程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体系建立起来了。 1958年,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哈工大走上民转军新阶段。学校抽调一批教师来开辟新领域;精选在校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兄弟院校代培,成规模的有两批近800人,逐渐形成了哈工大第二代“八百壮士”。哈工大后来居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哈工大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校领导亲自挂帅,抓住学科

放生狐狸报恩记——唐山大地震中真实故事

放生狐狸报恩记——唐山大地震中真实故事 到唐山出差,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他把钓的鱼存养在一口缸里,这口缸则放在搭建的简易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

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和呱呱鸣叫声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紧急事情却无法说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唐山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震塌…… 直到现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端地说: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最近见到很多虐待动物者,于心不忍特转此文,望互相转述,善待生灵。)

优秀作文 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何日能魂归故里-精品

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何日能魂归故里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前不久偶尔从网上看到小荷作文网里这么多优秀作品,使我受益非浅。我是一名 小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将:张治中将军的儿子张一纯老先生,和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女士。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已经看不到那段腥风血雨 的历史,在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我采访的同龄 小朋友中,很少有同学知道这段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寒假开始了,请同学们走进我 们的论坛来讨论:我们小朋友应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我在2019年9月3日采访上海“四行仓库”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写的新 闻报道,曾经发表在05年9月5日的央视论坛上,随后在国内多家报刊上转载。衷心 希望我的同龄人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有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觉得没有内容可写。 中国的近代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民族苦难史,里面有写不完的故事…… 谢晋元和八百壮士何日能魂归故里?抗日战争结束 整整60年了。 1937年8月1 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开展了中国抗战 史上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战斗历时三月余,杀伤日军6万余人,后终因敌 强我弱大场防线被突破,守军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率领部 队掩护主力转移。于10月26日进驻上海四行仓库誓死固守,激战四昼夜杀敌二百余人,伤敌无数。震惊了日本和世界,同时也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在中华民族 抵御外敌和倭寇的入侵,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谢晋元团长和八百壮士的英雄壮举,永留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我们后辈深深地怀念他,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谢晋元团长和八百壮士当年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地方“四行仓库”现在怎么样了? 2019年9月3日,笔者前往位于上海西藏北路光复西路的四行仓库采访。走近一 樘不大的门里,(其实是个过道),谢晋元团长的半身铜像仍然像几年前一样孤独地 放在门口。 整栋仓库里有多家公司在里面办公和堆放着大量的货物,有一家家具店在这里经营,仓库的外墙上挂着零乱不堪的日产空调……。 我们坐电梯上7楼的“四行仓库”图片陈列室。 7楼,走出电梯,昏暗的灯光下,不仔细看还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四行仓库阻截战”的纪念地!推开一樘近一米宽的门,大约20平米的夹塑彩钢搭出的临时房,谢团 长的半身铜像放在中间,上面放着毛主席书写的“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题词,房 间的左面有两个够一个人进出的门洞,走进里厅,是一个近50平米的房间,里面放着

一只狼的故事

一只狼的故事 绵阳东辰一小5.1班孙屹寒 指导老师鲜芬 “啊---------”一天半夜,森林里传来一只狼的哀嚎。一只狼痛苦地捂着自己的嘴,它明白,自己的蛀牙又开始“发威”了。应为爱吃糖,又不讲卫生,而且重来都没有刷过牙,牙痛已经是第N次发作了。 这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厉害,疼痛就好比满清十大极刑一样,所有的牙就像根基腐烂的大树一样摇摇晃晃了起来。 “看来,我需要牙医把这些蛀牙拔掉了”。狼想着。但是,森林里是没有牙医的。于是,狼顶着月亮出发了。天快要亮的时候,狼找到了牙医诊所。 “咚咚咚”“谁呀?”牙医揉着惺忪的睡眼起来开门。天不亮就被吵醒,他满脸的不高兴。“大夫,是我”狼张开大嘴,露出自己满嘴的蛀牙。牙医刚开了门,“咚-------”的一声,门就被关上了,差点把尖嘴巴拍成扁嘴巴。 “大夫,我是来拔牙的。”狼在外面捂着嘴说。“我看你是狼给人拜年,没按好心。”牙医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以前,狼登门拜访,一向都是为了尝尝鲜,也难怪牙医不相信它。 这时,警笛声响起,原来是牙医报警了。狼只好无奈的回到了森林里。 狼躲在一棵大树下大口大口地喘气。啊-------蛀牙实在是让狼疼得受不了,它恨不得一头撞死在树上得到解脱。怎样才能把这些该死的

蛀牙拔掉呢? 这时候,小红帽唱着歌走了过来。在狼的视野中。平时在狼眼中的美味大餐,现在成了它心中的天使,也许她能帮助自己。 狼跳到了小红帽的面前。“你好,小红帽,你去哪里呀?”狼捂着嘴说。果然,小红帽也礼貌地回话“你好,狼,我去外婆家,她住在森林里最老的那棵榕树下。” “那个……小红帽,我的牙痛,你能帮我把蛀牙拔掉吗?”狼请求道。“那------我试试。”看它那么痛苦,好心的小红帽同意了。 狼把嘴张得大大的,小红帽把头伸进狼的嘴巴里。小红帽忍住嘴里的臭气,数起它的蛀牙来。不得了,狼的嘴里几乎有一半的牙坏掉了。 就在这时,一个巡警路过,看见一幕惊险场景:一个小女孩把头伸进一只狼的嘴巴里!巡警心里燃烧起熊熊的正义之火,拿起警棍冲了过去,对着狼的头狠狠地来了一下子。 咚!狼一瞬间看见了满天星星,眼前物体通通变成了双倍。“你这家伙,又来害人了!”巡警掏出手铐,准备把狼抓走。小红帽不高兴了,“警察叔叔,你这是干吗?这只狼是找我看牙呢,你可不要滥用职权!”“小红帽呀,这家伙最喜欢花言巧语,你可不要上当呀。”巡警说。 趁着巡警和小红帽争执的时机,狼赶紧拖着发晕的脑袋逃走了。 好不容易遇到个肯帮忙的小女孩,却被巡警搅乱了。看来,只能再次向小红帽求助了。小红帽不是说去她外婆家吗?那我去外婆家等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docx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1938年10月26日,纠缠了三个来月的淞沪会战,以虽败尤荣而全线溃退,蒋介石一声令下;所有守军全部撒向沪西。为使在上海市区内的军、政、后等机关、指挥部也能安全撒离上海,蒋介石下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命88师一定要死守上海市区。顾祝同想了一下后,打电话给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说;委员长的意思要你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孙元良将军思虑了一下说;顾上将,这两三个月来,我师前后补充了五次兵员,眼下部队中新、老兵各占五成左右,新兵虽然也一样忠勇爱国,但没有时间练习,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我们孤立地守在这里,激战开始后,干部伤亡、粮弹不继、联络隔绝、在组织解体的情况下,任由日军疯狂屠杀,一个师啊,何况这样死的并不光荣。顾上将,这是实际情况,我不同意。顾祝同听了,沉吟片刻后说;那么留下一个团,你看怎么样?孙元良想到这死守命令来自最高统帅部,顾祝同也一定有其难处,现巳让步了,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在电话里答应了顾祝同留下一个团的意见。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孙元良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公布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并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师部的名义命令;524团1营为骨干力量,组成一个加强营,由524团团副谢晋元字;中民中校统一指挥。军官们散去后,孙元良看着谢晋元说;中民老弟,日后我是无法帮助你了,这座四行仓库就交给你了,这里粮弹储藏很多,有800包粮食,饮水也有储存,四行仓库易守难攻,希望你能坚持到撒退令下来的一

天,好好打吧。四行仓库早先是由省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一个储蓄仓库,这座六层楼高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物,全长120米,宽15米,位于苏州河西面,它的西边与北边是中国地界,此时巳被日军占领,它的东边是公共租界,它的南面隔着苏州河对面也是公共租界。当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这里是唯一一块由中国军队守卫的净土。蒋介石盯着它,上海市民也盯着它,国际各国也在盯着它,有它在,上海就不算沦陷。谢晋元接守了四行仓库后,立即指挥官兵用仓库内储存的物资与沙包,将底楼的门窗全部封死,2楼以上的门窗堵塞一半,以利于投弹、射击。为了警戒并最大限度地消灭日军,谢晋元亲自把握了一支敢死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构筑起沙袋工事,以阻击日军偷袭。27日早晨,天色还灰蒙蒙时,日军大摇大摆地在重炮与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行仓库进行了首次进攻。日军虽然全面包围了四行仓库,却也明白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面对这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军的坦克冲不垮坚固的工事,虽然有飞机,但是不敢胡乱投弹轰炸,惟恐误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都不敢施放,这里东、南面都是租界地盘,日军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了。四行仓库内的中国守军任凭日军的炮火乱轰乱炸,该修工事的修工事,该睡觉的就睡觉,全然没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里面。二小时后日军无奈地结束了第一次的攻击。下午二点,日军派来了大批援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在楼上窗口观察敌情,当日军接近到四、五十米时,谢晋元当即下令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