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环境问题
2025年全球环境问题与资源保护详解

2025年全球环境问题与资源保护详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即将步入 2025 年。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环境问题却日益严峻,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从大气环境来看,温室气体的排放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了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极端气候事件。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空气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
水资源的问题同样严峻。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十分有限,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水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导致水质恶化,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资源方面,过度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在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得土地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土壤肥力下降,生态功能受损。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使得土地资源变得更加紧张,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威胁着粮食安全。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全球环境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
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森林的砍伐、湿地的填埋、非法捕猎和采集等行为,使得生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影响着生态平衡,也削弱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如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资源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全球生态变化热点问题演讲20分钟

全球生态变化热点问题演讲20分钟1. 全球生态变化的现状全球生态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气候变化、森林退化、干旱、沙漠化、海洋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类和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2.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首先要提及的是气候变化,它是当前全球生态变化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度持续上升,引发了特殊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风暴等。
这些特殊天气事件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3. 森林退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其次要关注的是森林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是由于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非法盗伐等原因,全球森林面临严重威胁。
森林的退化不仅导致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水源减少,还导致了许多珍惜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灭绝,给生态系统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4.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与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是全球生态变化不容忽视的问题。
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和废气,严重污染了土壤、空气和水源,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许多国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资源的再生和再利用变得更加困难。
5. 解决全球生态变化的路径和策略在面对全球生态变化的挑战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加强碳汇的保护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
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都是解决全球生态变化问题的长期路径。
6. 个人观点和结语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家园而发挥作用。
我们不能只是袖手旁观,而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采取积极的、可持续的行动来应对全球生态变化的挑战。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找到解决全球生态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摘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原因首先是人口压力过大。
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其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

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人类面临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环境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首先,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在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人类活动主导的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因此,环境保护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此外,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因为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其次,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还在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和严重的极端天气事件等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强化气候适应能力,减少对灾害的脆弱性。
例如,保护沿海湿地和栖息地,可以减轻飓风和海啸对沿海城市的破坏;改善水资源管理,减少干旱地区的水危机;加强城市规划,减少洪涝带来的损失。
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社会的抵御能力,减少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此外,环境保护还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经济意义。
传统的高碳经济模式在长期发展下会产生负面影响,如能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
而转向低碳经济模式,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就业岗位。
通过投资清洁能源、环境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绿色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还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环境保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还在于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同行动。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制定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可以提高全球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共同责任感。
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辩论辩题

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
这些影响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对其他生物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其次,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包括工业排放、森林砍伐、过度捕捞等。
因此,我们有责任采取行动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工作,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也有助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最后,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正如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减排目标,共享清洁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就有望找到解决之道,保护地球家园。
反方观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一些减排措施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例如,限制工业排放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竞争力;推广清洁能源可能需要巨额投资,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就业减少、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其次,一些减排措施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公平。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的碳排放额来实现经济发展。
因此,一些减排协议可能会让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不利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但国际社会的合作并不总是顺利的。
各国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利益的差异,导致在减排协议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分歧。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全球行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给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带来威胁。
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减少、干旱和风暴的风险增加。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供应不稳定、农作物减产,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伤害人类的生计和健康,还加剧了贫困、冲突和人口流动等社会问题。
其次,全球行动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治理至关重要。
各国之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都具有全球性的外部性。
即使某个国家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但其他国家没有跟进,那么环境问题可能仍然无法得到解决。
因此,全球行动的紧迫性在于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制定和执行减排目标,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以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治理。
除此之外,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行动还涉及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和经济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限制未来的经济增长空间。
相反,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可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因此,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行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各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国际合作和多边机制,加强全球治理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大能源转型和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推动全球社会的环保责任和气候行动。
总之,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给环境和经济带来威胁。
全球环境的变化

全球环境的变化
全球环境的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环境污染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这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措施。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简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这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干旱、飓风等。
气候变化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同时,国际社会也通过《巴黎协定》等多边机制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严重问题。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家庭燃煤等活动释放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臭氧等。
这些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为改善空气质量,许多城市采取了限制车辆行驶、加强工业排放控制等措施。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也是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3.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导致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据统计,世界上有超过10亿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而许多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包括改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重要的水源地等。
4. 土壤退化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壤退化的问题。
包括土地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等,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产力减弱,并可能引发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为保护土壤资源,需要推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方式。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轮作和有机农业等措施,有助于减缓土壤退化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环境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急迫的环境问题, 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并与碳氮磷硫等元素循环紧密相关。
河流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前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方面, 全球和区域氮元素循环的变化日趋严重]。
氮是陆地和海洋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元素, 人类活动的3 种主要方式:即农业生产、人口增长和燃烧排放已严重干扰了氮循环。
研究表明: 人类活动每年已影响到10×1012mo l 的氮转化量, 大致相当于全球每年的细菌固氮量。
氮循环的不平衡还将影响其他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其中之一就是会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固定量。
当前在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 更加注重人类活动加速氮循环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上, 这些环境问题包括从淡水生态系统的酸化, 到近海水体的富营养化, 从全球变化]到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的
减少等等。
因此, 全球和区域氮负荷增加已成为关键的科学问题, 共同的认识更倾向于把流域- 河流- 海湾系统作为整体, 来研究氮的输入、迁移、转化、循环和输出的规律。
如SCO PE (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 1998~2001 年的科学规划中列出了“氮的循环和转化”, “陆地- 海洋营养盐流动”等, 并特别建议联合国环境议程(UN EP) 将下面3 个问题作为21 世纪重点环境问题加以关注]: (1)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特别强调营养盐的循环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2) 区域和全球氮超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问题。
由于过量施肥和工业排放所导致的氮超载对水环境产生富营养化和赤潮; 对大气环境产生烟雾和温室效应; 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 化学定时炸弹, 农田氮化肥的大量施用, 使得土壤氮过量累积并导致氮从土壤向水体流失, 产生富营养化, 这是土壤化学定时炸弹的典型例证。
IGBP 的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 海陆相互作用等核心项目中都把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为主要的内容, 并特别强调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耦合作用。
近几年, HELCOM (赫尔辛基委员会) 对波罗的海周围国家的农业面源氮污染与水体环境保护关系中开展了大量的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长江流域面积为中国面积的19% , 人口约316×108 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工农业生产总值占中国40% 以上,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江年径流量占中国总径流量的1ö3, 丰富的径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盐(氮磷硅等)。
近30 年来, 长江流域经济
迅速发展, 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排入长江的污染物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 中国是
农业大国, 是化学肥料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 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 加上城市污染物
的排放, 使长江干流污染物的含量成倍增加, 结果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迅速发展, 湖泊
水华, 海洋赤潮, 水库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越来越大, 东海近岸区域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如舟山海域污染问题严重, 无机氮与无机磷的含量在舟山渔场已超标1 倍, 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近年赤潮频发。
长江流域许多河湖和近海水体的水质, 均因氮等营养盐污染问题不能
解决正陷入困境。
因此, 长江流域、河口和近海水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 解决该地区的环境问题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本地区范围。
中国环境远景目标规划把水污染控制作为主要实施内容, 并且到2010 年解决主要流域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和近海赤潮问题等。
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长江流域近30 年(1968~1997 年) 来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及其对长江溶解态无机氮输送的影响。
长江流域氮输入量与世界其他流域比较(kg N year- 1 hm- 2)
Tab13Compar ison of N inputs between the Changj iang Bas in and
other major r iver bas in s in the world
氮肥固氮量沉降氮量氮输入总量
长江流域3 35110 6180 18120 60110
密西西比流域3 3 (M ississipp i basin) 18140 10160 6120 22120
亚马逊流域(Amazon basin) 0163 ö1111 1174
波罗的海流域(Baltic Sea) 17130 0127 4179 22160
北海流域(No rth Sea) 59160 0105 10190 70140
3 长江流域数值为1997 年值; 3 3 世界其它流域数值来自Galloway 等人1
这是普莫区域概况
普莫雍错(90°13′-90°33′E, 28°30′-28°38′N; 2004 年测得湖面海拔5030m)位于羊卓雍错以南, 喜马拉雅山北坡一个山间盆地内. 湖面面积290.0km2, 集水面积1232.9km2, 补给系数为4.2, 发育系数1.56.注入普莫雍错的主要河流有4 条(图1), 其中从西岸注入的加曲河流最大, 占全部入湖总流量的77%左右. 湖区属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半干旱气候, 年均温2-4℃, 年降水量300mm 左右.湖泊的东南部有一条经人工改造过的出湖河流, 高湖面时湖水经此河流入卡洞加曲注入羊卓雍错.加曲源头有大量的现代冰川和一些面积不等的冰川湖分布, 冰雪融水径流较丰. 本研究调查表明, 湖泊西侧加曲河口处有一水下三角洲. 水深2.6-2.7m 处, 水色发生明显变化, 由类似加曲河水的浑浊转为微浑的浅绿色. 水深
3.5-8m 处的陡坡是河口三角洲的前缘.在地层分区上, 本区位于喜马拉雅北区, 拉轨岗日分区, 上三叠统涅如群(T3ny). 上部是硅质砂岩、细沙岩、长石石英砂岩和深灰色板岩, 常夹硅质岩、灰岩, 板岩含菱铁质和砂质结核及黄铁矿细粒, 厚度3750m. 下部以深灰色页岩为主, 含砂质结核, 厚320m[11]. 受第四纪冰川活动影响, 冰碛物广布中.以下月份不同所
测得离子浓度
5 参考文献
[1] 朱立平, 鞠建廷, 王君波等. 湖芯沉积物揭示的末次冰消开始时期普莫雍错湖区环境变化. 第四纪研究, 2006, 26(5):
772-780.
[2] 王苏民, 窦鸿身. 中国湖泊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1-22, 83, 405.
[3] John DL. Study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water. Alexandria, VA: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U.S. Geological Survey, US Water-Supply Paper, 1985: 2254.
[4] Stallard RF, Edmond JM. Geochemistry of Amazon. 2 The influence of geology and weathering environment on the dissolved
load. J Geophys Res, 1983, 88: 9671-9688[ 1] 唐景春, 孙青, 王如刚, 等. 堆肥过程中腐殖酸的生成演化及应
用研究进展[ J]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 32( 5) : 73-77.
[ 2] 李鸿江, 赵由才, 柴晓利, 等. 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垃圾渗滤液出水中的水溶性有机物[ J]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30( 11) : 4-8.
[ 3] 王治喜, 屈明. 溶解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活性影响的研究概况J ] . 中国农业通报, 2005, 21( 12) : 388- 392.
[ 4] IKEYAA K, YAM AMOTO S, WAT ANABE A. Semiquan tit ative GC/ MS an alys is of therm ochemolysis pr odu ct s of soil humicacids w ith various degrees of humi ficat ion[ J] . Organic Geochemis tr y, 2004, 35( 5) : 58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