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爱》ppt-课件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7《兼爱》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兼爱》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本探究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乱起不相爱”,并分类做具体阐述。 2.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 明确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
思考探究(第三段)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中心论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 论证方法:
①假设论证。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 从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 “则天下治”的 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 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与其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 唯有“兼爱”才可治乱的观点。 ②对比论证。与第2段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第四段 原 文: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 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 墨 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劝:鼓 励 ②交相:互相 ③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 第 二 单 元 —
第二课时
素养目标
1.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 2.了解语言风格
例如: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 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 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2)范读:录音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自读:学生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文本探究
【思考5】《兼爱》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 结构的层次感, ②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
走进墨子 >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期国初期宋国
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墨
家学派的创始人。

7 《兼爱》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7 《兼爱》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叁 活动三: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2、阅读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兼爱》,并结合读过的孟子、墨
子的文章,试从气势、文采、逻辑三个方面对二人的论辩风格加以比较并
赏析。
人物
气势
文采
逻辑
孟子
锋芒毕露, 大气磅礴
明白晓畅, 富于文采
逻辑有缺
墨子
平心静气, 耐心陈说
简朴平实, 朴拙不饰
逻辑学研究第一人
逻辑严谨
墨家的理想王国 ——
壹 活动一:初识墨子及思想
1、走进墨子时代
墨子生活在先秦那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 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 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 世风骨及救世精神。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 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作业 随笔:请就“‘仁爱’与‘兼爱’哪个更 普适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发表你的看法。
3.阅读课后学习提示第二段。 联系相关时代背景,思考墨子为何这样表达。
• 和儒道两家的散文相比,尤其和孟子、庄子的文章对比,《墨子》直言 不讳,通俗易懂,有一说一。作者总是把一种观念、一种逻辑贯穿到底, 绝不旁生枝节。不但用语特别浅显,还唯恐说不清楚,往往正面说一遍, 反面又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再总结。
• 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 • 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的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 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 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
肆 活动四:感受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伟大人格力量。

7.《兼爱》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7.《兼爱》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理解文意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
偷窃和劫夺财务的人

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
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卿大夫 的封地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
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
纷乱之事 全都在这里
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理解文意
译文: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什 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 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 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 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 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 家得利。天下混乱的事,都具备在这里了。
研读第一段
1、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开篇指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2、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 自起,则不能治。 文章开篇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 产生的根源。起笔振起文势,先声夺人,发人深省。
研读第四段
1、第四段讲了什么内容?
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合作探究
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
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 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 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 互相攻伐,逐层递进,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 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 归纳论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 基础知识。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者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兼爱》经典PPT课件

《兼爱》经典PPT课件
表手法
作品中常常运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 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03
《兼爱》的影响与意义
对后世的影响
01
02
03
推动思想解放
倡导兼爱思想,反对等级 制度和礼教束缚,为后世 思想家提供了新的思考维 度。
促进社会变革
兼爱思想强调人人平等, 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变革。
丰富中华文化
兼爱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 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倡导和谐共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 学习兼爱思想,尊重他人 、关爱他人,促进社会和 谐共处。
重视道德建设
兼爱思想强调道德修养, 有助于现代社会加强道德 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追求公平正义
兼爱思想提倡公平正义, 有助于现代社会追求公平 正义,消除社会不公。
作品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墨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呼吁人们互相关爱 、和平共处。
作品评价
作为墨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兼爱》思想深邃、语言 简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它不仅影响 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也对世界思想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2
信仰奋斗不息。
反面人物
作品中也会有反面人物出 现,他们通常自私、冷酷 、贪婪,与主人公形成鲜
明对比。
普通人形象
作品中也描绘了一些普通 人形象,他们通常善良、 朴实、勇敢,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
艺术特色
叙事结构
作品通常采用严谨的叙事结构,情节紧凑 、逻辑清晰,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语言特色
作品中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生动有力, 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

《墨子》选读《兼爱》ppt课件

《墨子》选读《兼爱》ppt课件

墨子的兼爱思想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他认为只有通过 普遍的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 意义,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
重要启示。
讨论
《墨子》选读《兼爱》所体现 的墨子思想主张是否符合当时
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否适用于不 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
传承优秀文化
《兼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 宝,传承和发扬《兼爱》思想对于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 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讨论
结论
通过对《墨子》选读《兼爱》的深入 研究,可以得出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 无差别等级观念,强调爱的普遍性和 超越性,并强调“非攻”和“兴天下
之利”的具体实践。
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重视个人修养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社会的治乱。而墨子则更注重实用主义,强调个人的实际能 力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政治观念不同
儒家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强调社会 秩序和等级。而墨子则主张"兼爱"和"非攻",强调人人平等, 反对强权和暴力。
如何将墨子的兼爱思想与现代 价值观念相结合,实现社会共
同进步?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尚需深入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具体实践和影响。 需要进一步探讨墨子的兼爱思想与现代社会民主、平等和人权观念的内在联系。
需要深入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和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调社会和谐
在国家治理方面,《兼爱》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主张消除纷 争与战乱,为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 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7《兼爱》课件(共34张PPT).ppt

7《兼爱》课件(共34张PPT).ppt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 相恶wù则乱。
故子墨子日不可以不劝 爱人者,此也。
第一个“恶” :怎 么
→第二、三个“恶”:动词,
憎恨,讨厌
劝:鼓励 则:就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
子的尊称
研读第四段:
中心句: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P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总结得出中心论点:兼爱治天下
【文章论证结构】
的理想色彩。
课前预习检查一一第一段
以……为:把……作为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 也 ,
治:治理;事:事务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 攻 。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 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 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室:家
异室以利其室。贼 爱其身,不爱 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
窃:偷窃
利:使……得利 “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 “贼”2:动词,伤害
家:卿大夫的封地
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 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

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
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墨子所说的“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 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
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
文本研读
2.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不同?
入则孝,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一一孔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一孟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一一孟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一一墨子 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一孟子《尽心上》

《兼爱》ppt课件

《兼爱》ppt课件

观点的阐释过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性本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兼爱》,你觉得哪一篇的论证更有力?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否正确或最优——与其他观点比较 论据是否契合观点或典型 论证是否能推出论点或丰富
历经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尊为正宗,墨家思想日益衰微,“兼爱” 思想可以说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实 现,请立足“兼爱”内涵,尝试分析“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 现的原因有哪些?
圣人……者也:判断句,圣人 是……的人。 所自起:所兴起的原因。 焉:于是。
譬之如……然:这就像……一样。 攻:坚治疗。 弗能:不能。 何独不然:何尝不是这样?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 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 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 之所谓乱也。
恶施不孝:怎么做出不孝(的事)呢?恶,相当 于“何”,怎么。施,实行,做出。 亡:同“无”。 有:同“又”。 若此:像这样。
文意疏通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 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恶得:怎么能够。 禁恶:禁绝仇恨。 劝爱:勉励亲爱。 交相:相互。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其室:他自己的家。 异室:别人的家。 贼:动词,伤害。
相乱家:互相侵扰封地。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内全都在这里。
具(完备、齐全)
文意疏通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 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 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犹有盗贼乎?故视人 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yòu)亡。犹有大 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 ,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 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 下治。

《兼爱》ppt课件

《兼爱》ppt课件

(2)相同之处:①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二者都显出了爱 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在主张人人 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弱上显然是相通的。 ②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 想都产生在春秋战国社会动乱时期,他们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 争的理想。
(第2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 考查 )乱之所自起。当 (同“尝”,尝试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互相亲爱、友好)。臣子之不孝 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使……受损失 )父而自利;弟 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 谓乱也。虽( 即使 )父之不慈( 慈爱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 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 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 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者,亦然。盗爱其室 ( 家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
3.多义实词
词语 贼

例句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故贼人以利其身 焉能攻之
诸侯之相攻国者 术业有专攻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群起而攻之
释义项(或用法) 劫夺财物 残害 治疗 攻打 研究 磨,雕琢 指责,抨击
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 恶 物或恶之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何,怎么 憎恶,仇恨
厌恶 羞耻
4.词类活用
附 积累卡片
1.通假字
词语 当 亡
例句 当察乱何自起 故不孝不慈亡
解析 同“尝”,尝试 同“无”,没有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大夫各爱其家
相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的区别 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
我更爱中国人;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我更爱我的父母。 儒家的“礼”也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 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 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 的。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 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你爹 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 贤能,你爹是你的长辈,是你的亲人。(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 墨家对此予以了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 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再者,你爹 对你来说不是比陌生人要亲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可以不还礼 了?难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讲礼,亲人反而可以不讲礼了? 这样的礼不是颠倒的吗?
兼兼 爱爱
《墨子》
《墨子》
“三分文章七分读”
合作探究
1.本文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事例论证
2.墨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兼相爱,交互利”?
上以为政,下以为行,即正君之行。
3.谈谈 “兼相爱,交相利” 给你生活的启迪。
不能为了一己的私利而损害别人的利益。比如在自 习课上旁若无人的大声谈论,在宿舍同学就寝后打 电话,为了求快,打饭或看病时插队等,这些人就 属于那种只知自爱而不知道相爱的人,人应该从只 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 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出一个“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和谐氛围。
拓展延伸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 张“兼爱”,二者有何异同?
同:两种主张都有要关爱别人的意思。
异:儒家强调要有亲疏卑尊之分的“仁 爱”,更具人性化和可行性。
墨家的“兼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 关爱,在阶级社会虽难实现,却为天下提出最 纯粹最无私的爱的理想。
关于爱的名言:
1.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2.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 雨果 3.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 罗兰 4.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 梵高 5.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 便可以少犯错误。—— 巴金 6.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
在地震发生 十余小时后,一 位满脸是血的 北川男孩——3 岁的郎铮从废 墟中被救出。 就在武警官兵 准备把他转移 到安全地带时, 他艰难地举起 还能动弹的右 手,虚弱而又标 准地敬了一个 少先队队礼。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