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发蒙

合集下载

古今对联书籍大全

古今对联书籍大全

古今对联书籍大全本文整理分享古今对联书籍大全,帮助联友查找对联相关的学习材料。

对联产生的时代,最迟在南北朝,对联的书籍最早出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语对》、《语丽》、《法宝联璧》三种书,可以说这类类书的开创之作”。

到明朝时,各类对联均已出现,具有相当数量,形成若干分支,并开始出现较早的专门联书,如《斋醮对联》、《玉堂巧对》、《唐诗联选》等,清朝以后更是各种对联书籍蜂拥而出,逐渐积累形成了今天的大家看到的古今对联书籍大全,内容涵盖广泛值得收藏。

下面是繁体字网收集的古对联类书籍大全:清以前前对联书籍:编珠隋·杜公瞻清·高士奇补注,梁章钜《巧对录》存目九经对语唐·佚名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经史事对唐·佚名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笔语类对(应用类对)唐·丰稔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韵对唐·高测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燕公事对唐·佚名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左传类对赋宋·毛友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国朝韵对宋·佚名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春秋经传类对赋宋·徐晋卿清·高士奇注,抄本职官事对宋·佚名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仁途经史类对宋·释道蒙见《宋史·艺文志六》存目北边备对宋·程大昌联语宋·朱熹附于《朱子全集》姝珠(姬侍类偶)宋·周守忠辑明天启本,附于《快书》第八册声律发蒙元·祝明元皇庆二年(1313)阳平书院刻本宫闺组韵元·陈玔梁章钜《巧对录》存目对类元·佚名明刻本对制谈经明·杜泾纂刻本声律启蒙明·崔铣崔士棨增补,在《崔洹野集》声律发蒙明·崔铣崔士棨增补,在《崔洹野集》古今巧对明·崔铣崔士棨增补,在《崔洹野集》中麓山人拙对明·李开先明嘉靖本中麓山人续对明·李开先明嘉靖本联句明·林兆恩附于《林子全书》唐诗联选明·王子承辑明万历庚申(1620)刻本谢华启秀明·杨慎存目群书丽句明·杨慎辑明新安程氏刻本玉堂巧对明·钱德范附于《解人颐》金声巧联明·冯梦龙编收入《增补批点图像燕居笔记》注释启蒙对偶明·佚名存目注释启蒙对偶续编明·佚名存目锦囊诗对故事集明·佚名明刻本锦囊诗对故事集续编明·佚名明刻本训蒙骈句明·司守谦明刻本芸桂堂摘名公诗联谱郭博文汇辑明或清刻本罔措斋对联担当清康熙本斋谯对联明·袁炜、夏言晚清抄本希望,雅言整理的古今对联书籍大全能够对热爱对联文化的联友有所帮助,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对联文化,支持对联文化。

兰茂的“声律发蒙”和“韵略易通”

兰茂的“声律发蒙”和“韵略易通”

作者: 万揆一
出版物刊名: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题词: 韵略易通;声律;兰茂;云南;学龄儿童;音韵;明代前期;初学者;青年时期;人物志
摘要: <正> 兰茂(公元1397~1476年),字廷秀,号止庵。

是明代前期云南的著名学者。

他对医药、文学、戏剧、经史、音韵甚至军事,都有着广博的知识或精深的造诣。

在这篇短文中,打算简介一下他关于声律和音韵的两部著作——“声律发蒙”和“韵略易通”。

旧时,学龄儿童就开始学习作诗。

旧诗严格讲究声律。

因此,浅近易懂、切合实际、便于初学的指导书籍,必不可少。

但是,当时在地处边陲的云南,这方面的书还几乎是一个空白。

还在青年时期,“年十六,史书过目成诵”(明李中溪“云南通志”卷十一“人物志·乡贤传”)的兰茂即有鉴于此。

经过反复研究、结合初学者的具体情况,他把我国。

中國古代的聲律啓蒙讀物:《聲律發蒙》及其他

中國古代的聲律啓蒙讀物:《聲律發蒙》及其他

中國古代的聲律啓蒙讀物:《聲律發蒙》及其他
張健
【期刊名称】《岭南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中國古代詩學、理論批評偏於形而上,而介紹作詩法(也即How to)類書籍則顯得形而下,故而爲當代研究者所忽視。

實際上,後者在古代所起作用不容低估。

本文關注聲律啓蒙讀物《聲律發蒙》一書,對其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考辨。

首先明確其書作者是元人祝明,而《聲律發蒙解注》是明初王暹爲《聲律發蒙》而作。

本文發現祝明原本《聲律發蒙》二卷本尚存,與題明唐居子編《對類正宗》、涂時相刊本《聲律發蒙》相對勘,可知其間流變情形。

而潘瑛續祝明《聲律發蒙》,延續了祝明所開創的體例,在明清兩代影響甚廣。

而聲律啓蒙讀物又與作對相結合,承襲劉勰《文心雕龍·麗辭》篇的思想,教導作詩者既掌握聲律,又具備作對的基本技巧和原則,遂令詩人5出,其書功績不可抹煞。

【总页数】24页(P169-192)
【作者】張健
【作者单位】[1]香港中文大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佈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 [J], ;
2.聲成文,謂之音——倚聲填詞中的音律與聲律問題 [J], 施議對
3.聲成文,謂之音——倚聲填詞中的音律與聲律問題 [J], 施議對
4.20世紀中國啟蒙的缺陷——再讀康德《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 [J], 鄧曉芒
5.中國駢文的聲律 [J], 林德威;劉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声律发蒙

声律发蒙

声律发蒙兰茂叙昔苏长公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盖高风亮节卓立于当世,斯流风余韵昭著于来兹,古今人未尝不相及也。

考滇南杨林兰先生者,自幼闭户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世,惟以诗酒琴棋自娱性天,风月自适。

使其出而有为,当与刘诚意、宋景濂后先继美,树丰功而赞伟业,何自甘蠖屈为也。

殆孟子所谓天民者也,必世主之见求,方出就而有为,是莘野南阳待聘之意也。

先生文甚夥,奈明末屡经兵燹,残缺不全,传写多讹。

惟《发蒙》一书,切于幼学,吟诵之下,恍觉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庙堂经济,如在目前。

学者童而习之,便不至白首茫然也。

夫地以人名,人以地限,纵有博学奇才,湮没无从表见者,不可胜道,先生之《发蒙》虽云小技,即一斑以窥全豹,而先生生平亦借此略见其大概矣。

昔人谓李邺侯披一品衣,不改神仙丰度,今观先生文,言言珠玑,句句琳琅,是又以经纶雷雨之才,而具神仙丰度者也。

嗟乎!庙堂草野,出处虽有二致;兼善独善,显晦原归一途。

先生虽不仕于当时,其永传于后世也,苏子之言,不于此信不诬也哉!乾隆辛酉元日翰林院编修督学云南使者乌程孙人龙题书。

序声律发蒙,为塾师课童蒙之本,所在皆有其书。

南海谭叔裕言曾见有元人板本,与今坊本相同,则其由来已久。

余见乌程孙端人学使所刊嵩明兰止庵茂本,其用韵以东钟山寒合部,似遵洪武正韵,殆于元人旧帙有所增损也。

此外又见有所谓对类对歌者、蒙习对歌者、启蒙韵学者,或题为汤若士显祖,为李九我廷机,为昆明程云九振鹏,章句繁简略殊,属辞无不沿袭,则又辗转增损,意或坊肆为之而托名诸人也与。

剑川赵藩。

一东钟天对日,雨对风。

九夏对三冬。

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

杨柳池塘风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

天高地迥,水阔山重。

云深雾暝,露重霜浓。

月楼三弄笛,烟寺五更钟。

画阁晴春帘卷翠,玉堂清夜烛摇红。

诗酒琴棋,功名外清闲富贵;风花雪月,笑谈间散淡疏慵。

碧天云,沧海月。

玉井冰,瑶池雪。

心地圆明,性天澄澈。

树正影无偏,源清流自洁。

睡爱珊瑚枕面凹,醉嫌琥珀杯心凸。

经典咏流传1-8集古诗文

经典咏流传1-8集古诗文

经典咏流传1-8集古诗文XXX《经典咏流传》诗文——第一集1、明日歌——XXX(明)【原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

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作者】XXX(1461-1504)明朝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

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XXX太祖武肃XXX(liú)以后。

XXX三年进士第一,XXX修撰,三年告归。

诗文以敏捷见长,有名一时,其著作的《嫡歌》流传甚广。

著有《鹤滩集》。

2、临江仙——XXX(明)【原文】《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滔滔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豪杰。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落日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XXX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滔滔长江向东流,不再转头,多少豪杰像翻飞的浪花般消失。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要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同伙罕见见了面,痛快的痛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骚动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作者】XXX(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XXX、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朝著名文学家,明朝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XXX之子。

XXX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XXX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声律启蒙》与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与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与声律启蒙前辈诗人李汝伦先生曾对我说,教人作诗,应该从《声律启蒙》《龙文鞭影》这些传统的蒙学书开始。

怹讲这话是十多年前,当时我对怹的说法并没有十分真切的体悟。

但教了十多年诗,现在再回头看,不得不佩服李老的卓识。

要做出一顿可口的饭菜,厨子的烹饪水平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也往往会被顾客忽视的,是先得有好的食材。

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却必须先要有诗料,它们就是你所掌握的词汇。

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词库,词库是庞巨宽绰还是狭小逼仄,是偏于典雅还是流于俚俗,决定了作出来的诗词是渊雅典重还是浅俗无聊。

常见初学诗词者,小心翼翼地凑出符合声律要求的句子,但这些句子普遍缺乏诗的神采,语言欠锤炼,句子显呆板,不生动,无张力,甚至有少数人写的,即使按照口语的标准来说,也是完全不通的句子。

这些不通的句子,完全是由于词汇量匮乏,为了就合声律,只好生造出完全不通的词语所致。

不是所有的词语都能当诗料,原则上只有美的、典雅的词汇,才能成为诗料。

更细致一点说,甚至有不少词汇,用在诗里就合适,用在词里却显得重了、浊了。

我们有时会说某位作家是“以诗为词”,就是因为他不懂得诗与词在“用料”上的不同,拿诗的词汇来填词。

这就像是川菜师傅来做大煮干丝,顺手就往里面加了花椒辣子,总也做不出淮扬菜的鲜甜。

中国诗歌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猪”字是不入诗词的。

乾隆皇帝写了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毫无美感,成为文人的笑谈。

(《木兰辞》里有“磨刀霍霍向猪羊”,那是因为《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不是诗的主流。

)生活中大多数的新词,尤其是带有一定时代色彩的政治化的词汇,都是不宜入诗的。

像谭嗣同写过“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喀私德”是英文caste的音译,指印度的种姓,“巴力门”则是英文parliament(议会),这两个词在清末都曾盛行一时,但请问这样写出来的是诗吗?汉语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语言,无论写诗作文都要注意,凡是双音节的词,也就是两个字组成的词,都不许生造,都必须符合语言习惯。

元代诗歌入门读物的类型与诗学功能

元代诗歌入门读物的类型与诗学功能

诗歌入门读物,即专业指导初学者学诗的书籍、作品。

元代此类读物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如《声律发蒙》《对类》等蒙学教材;二是元代编撰的大量诗格、诗法类作品,如《诗法家数》《木天禁语》《诗学禁脔》《诗法源流》《诗家一指》《诗法正宗眼藏》等,这些作品概括、总结诗歌写作经验,阐释基本的诗学命题和范畴,可以视为具有概论性质的诗学著作;三是元代编撰的韵书和诗学类书,如《韵府群玉》《诗苑丛珠》《新编增广事联诗学大成》《联新事备诗学大成》《诗学集成押韵渊海》《诗词赋通用对类赛大成》《南北通用事笺字解九十五门对属指蒙》《新编类增吟料诗学集成》《重刊增广门类换易新联诗学拦江网》等,这些书籍以其分门纂类的形式,可以作为学诗的辅助工具书;四是元代选编的一些诗歌选集,尤其是唐诗选集以及批点本,如《唐诗鼓吹》《杜诗学》《唐音》《赘笺唐诗绝句选》《古乐府》《范德机批选李白、杜甫诗》等,这些选本可为学诗提供参考范本。

从适用对象的角度来看,这类读物既可以用于儿童诗歌启蒙,也可以用于成人学习诗歌,并指导其创作。

从施用场合来看,这类读物在元代可用于学校、家庭等各类场合。

它们在诗歌教习过程中亦有不同的作用,承担着古人获得诗学知识和构建诗学体系的不同功能。

考察元代诗歌入门读物的类型及其功能对于清晰认识中国古代诗学的样态及其在诗学体系构架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而相关问题目前学界却鲜有关注。

a“诗歌教育环境与元代诗学的多向展开”(2023YQNQD001),文学博士。

a 张健《中国古代的声律启蒙读物:〈声律发蒙〉及其他》一文论及《声律发蒙》等一类押韵书在韵书诗学化方面的贡献。

张健《元代诗法校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王奎光《元代诗法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也涉及元代诗法作品的整体性格法理论,然对其具体的诗学功能未予论说。

元代诗歌选集的诗学价值所论颇多,但就其具体的诗学功能论述较少。

至于诗歌启蒙读物研究,如郭雅君《诗歌类蒙养教材的教育价值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张承凤《古代诗歌启蒙教育的工具性探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等更于其诗学功能处未置一词。

今人文学修养不够,从学生时代学的古诗词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今人文学修养不够,从学生时代学的古诗词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今人文学修养不够,从学生时代学的古诗词或许可以看出端倪最近因“南京大屠杀”的课文内容修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

在前几年就发生过好几次对语文课文的删改,涉及了不少古诗词。

那么古时候孩子们的古诗词学哪些?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一去二三里》邵雍(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画》王维(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红字几句咱们课本上可能没有《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发蒙(编著:明·杨林兰)声律发蒙叙昔苏长公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盖高风亮节卓立于当世,斯流风余韵昭著于来兹,古今人未尝不相及也。

考滇南杨林兰先生者,自幼闭户潜修,读书好道,不求闻达于当世,惟以诗酒琴棋自娱性天,风月自适。

使其出而有为,当与刘诚意、宋景濂后先继美,树丰功而赞伟业,何自甘蠖屈为也。

殆孟子所谓天民者也,必世主之见求,方出就而有为,是莘野南阳待聘之意也。

先生文甚夥,奈明末屡经兵燹,残缺不全,传写多讹。

惟《发蒙》一书,切于幼学,吟诵之下,恍觉景物山川,皆成佳趣;庙堂经济,如在目前。

学者童而习之,便不至白首茫然也。

夫地以人名,人以地限,纵有博学奇才,湮没无从表见者,不可胜道,先生之《发蒙》虽云小技,即一斑以窥全豹,而先生生平亦借此略见其大概矣。

昔人谓李邺侯披一品衣,不改神仙丰度,今观先生文,言言珠玑,句句琳琅,是又以经纶雷雨之才,而具神仙丰度者也。

嗟乎!庙堂草野,出处虽有二致;兼善独善,显晦原归一途。

先生虽不仕于当时,其永传于后世也,苏子之言,不于此信不诬也哉!乾隆辛酉元日翰林院编修督学云南使者乌程孙人龙题书。

序声律发蒙,为塾师课童蒙之本,所在皆有其书。

南海谭叔裕言曾见有元人板本,与今坊本相同,则其由来已久。

余见乌程孙端人学使所刊嵩明兰止庵茂本,其用韵以东钟山寒合部,似遵洪武正韵,殆于元人旧帙有所增损也。

此外又见有所谓对类对歌者、蒙习对歌者、启蒙韵学者,或题为汤若士显祖,为李九我廷机,为昆明程云九振鹏,章句繁简略殊,展辞无不沿袭,则又辗转增损,意或坊肆为之而托名诸人也与。

剑川赵藩。

一东钟天对日,雨对风。

九夏对三冬。

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

杨柳池塘风淡淡,梨花院落月溶溶。

天高地迥,水阔山重。

云深雾暝,露重霜浓。

月楼三弄角,烟寺五更钟。

画阁晴春帘卷翠,玉堂清夜烛摇红。

诗酒琴棋,功名外清闲富贵;风花雪月,笑谈间散淡疏慵。

碧天云,沧海月。

玉井冰,瑶池雪。

心地圆明,性天澄澈。

树正影无偏,源清流自洁。

睡爱珊瑚枕面凹,醉嫌琥珀杯心凸。

星拱北,斗柄东。

探虎穴,步蟾宫。

日乌月兔,风虎云龙。

皓齿歌金缕,红妆捧玉钟。

风弄竹声金琐碎,月移花影玉玲珑。

天水相涵,单舸撑来明镜里;云山掩映,群鸦飞入画图中。

步蟾宫:晋卻诜举贤良对策列最优,自谓“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故后称登科为折桂。

由于传说月宫有桂树、蟾蜍,故又称登第者为步蟾宫。

日乌月兔:旧时称日为金乌,月为玉兔。

风虎云龙:《易》:“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

”后以风虎云龙指明君贤臣的意气相投。

金缕:曲调名。

宋梅尧臣《一日曲》诗:“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琐碎:琐屑、零碎。

唐韩愈《城南联句》诗:“竹影金琐碎,泉音玉淙琤。

”二支思经对史,赋对诗。

礼义对文辞。

聪明联睿智,孝友对仁慈。

苏武不降心似铁,潘安未老鬓如丝。

芳春永夏,美景良时。

鸾交凤友,燕子莺儿。

游蜂粘柳絮,戏蝶绕花枝。

兰苑春风香旖旎,竹轩秋月影参差。

花馆嘲风,展放愁眉开笑口;梅窗映雪,频呵冻手捻吟髭。

览圣经,观贤传。

入金门,朝玉殿。

去佞除奸,褒贤赏善。

龙墀拜宠恩,凤阁陪佳宴。

禄俸难酬父母恩,功名务遂男儿愿。

闲评论,细寻思。

堪笑乐,莫嗟咨。

香焚宝鼎,酒泛瑶卮。

笔扫龙蛇字,胸藏锦绣词。

烟锁柳眉颦浅黛,露垂花脸婉凝脂。

骥困盐车,逢伯乐方能识也;鲋潜辙水,遇庄周未必怜之。

∙苏武: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畔放羊十九年,持节不降。

潘安:晋潘岳,字安仁,中年出现白发,人称潘鬓。

金门:金马门之省称。

古代皇宫及官署门外铸有铜马,故金马门作为官署的代称。

龙蛇:形容草书笔势。

骥困盐车:《战国策·楚策》:“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鲋潜辙水:《庄子·外物》载,庄周见涸辙中的鲋鱼的一段对话。

庄子欲救鲋鱼,但鲋鱼对庄周并不感恩。

三齐微宽对窄,显对微。

远近对高低。

珠宫联贝阙,柳岸对桃溪。

芳草平铺调马地,绿杨低罩养鱼池。

黄花烂漫,红叶芳菲。

烟霞隐隐,雾雨霏霏。

窗前飞野马,瓮里出醯鸡。

说破春愁双紫燕,唤回午梦一黄鹂。

路有他歧,可以南而可以北;水无定性,决诸东而决诸西。

品鸾箫,敲象板。

玛瑙盘,玻璃盏。

罢酒停歌,挥毫授简。

神鬼助吟魂,龙蛇惊醉眼。

罗绮香飘紫陌春,管弦声断青楼晚。

花间饮,月下归。

朱户掩,翠帘垂。

银釭闪闪,玉漏迟迟。

清霜芦雁宿,细雨竹鸡啼。

天上月悬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

知足称贤,疏广上书言老矣;折腰受辱,陶潜解印赋归兮。

∙醯鸡:小虫名。

《庄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

”疏广上书:疏广,汉代东海兰陵人,字仲翁。

宣帝时为太傅,兄子疏受同时为少傅,在位五岁,俱谢病免归里。

四车鱼清对浊,智对愚。

达士对名儒。

公羊对司马,五羖对三闾。

舌底谈锋今古事,胸中学海圣贤书。

看花驻马,踏雪骑驴。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莼鲈思故里,花坞爱吾庐。

治国有材详对策,资身无术滥吹竽。

望气登楼,雷焕得双龙之剑;负材题柱,相如乘驷马之车。

刎颈交,忘年友。

试春茶,尝社酒。

玉骨冰肌,锦心绣口。

春田举桔槔,晚塞鸣刁斗。

王公堂下植三槐,陶令门前栽五柳。

金孔雀,玉蟾蜍。

摇麈尾,卷虾须。

峨冠博带,广袖长裾。

醉凭青玉案,闲卧碧纱橱。

三径黄花霜傅粉,一庭芳草露垂珠。

渭水持竿,龟卜暗符熊罴兆;丰城埋剑,龙光直射斗牛墟。

公羊:复姓。

旧题《春秋公羊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作。

司马:指司马迁。

羖:五羖大夫,指春秋时秦国大夫百里奚。

传说百里奚从秦国逃到苑,被楚人拘留,秦穆公知道后,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回,并授以国政,称五羖大夫。

(见《史记·秦本纪》)羖,黑色羊。

三闾:战国时楚国屈原任三闾大夫。

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比喻方法不对,劳而无功。

详对策:《汉书·董仲舒传》:“仲舒以贤良对策。

”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此为“滥竽充数”之典故。

竽,一种簧管乐器。

登楼望气:《太平御览》引《雷焕别传》:“晋司空张华夜见异气起牛斗,华问焕见之乎?焕曰:此谓宝剑气。

”又《晋书·张华传》载:雷焕掘吴狱所得二宝剑,后堕水,变成两龙。

负材题柱:《华阳国志·蜀志》:“(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杜酒:杜康酒。

桔槔:古代农村提水工具。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荀悦云:“刁斗,小铃,如宫中传夜铃也。

”植三槐:《宋史·王旦传》载,王旦父祐在庭院中亲手种植槐树三株,说:“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

”时称三槐王氏。

栽五柳:《晋书·陶潜传》:“陶潜以宅旁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渭水持竿:商末姜尚未遇文王前,在渭水垂钓。

丰城埋剑:见上“登楼望气”注。

五模糊多对少,有对无。

浅淡对萧疏。

金猊联铁马,绿蚁对青蚨。

满地落花红不扫,沿阶芳草绿休锄。

闲中景物,静里工夫。

围棋看画,舞剑投壶。

翠袖擎鹦鹉,朱唇唱鹧鸪。

两岸绿杨丝袅娜,一汀红蓼锦模糊。

天上长虹,仿佛青袍缠锦带;云边新月,蓬松乌髻插银梳。

大夫松,君子竹。

北苑茶,东篱菊。

李白桃红,橙青橘绿。

春风透酒楼,夜雨围棋屋。

花径泥香燕子忙,莲塘水暖鸳鸯浴。

三都赋,八阵图。

新礼乐,旧规模。

九畴八卦,二典三谟。

霜晨闻画角,雪夜拥红炉。

晓雨桑中鸣布谷,春风花里叫鶗鹕。

茅屋朱门两树花,一般开谢;秦宫汉苑千年草,几度荣枯。

绿蚁: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

也作酒的代称。

青蚨:本为昆虫名。

晋代干宝《搜神记》载,以青蚨血涂钱,皆复飞归。

后因称钱曰青蚨。

投壶:古人宴会时的一种游戏。

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以箭矢投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酒。

大夫松:《史记·泰始皇本纪》:“(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

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松树)为五大夫。

”君子竹:阳明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

有四是者,而以君子称,不愧于其名。

”三都赋:西晋诗人左思有名作《三都赋》,相传构思十年写成,显名一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

八阵图:古代作战时的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九畴:传说夏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

八卦:《周易》中的八种符号,相传为伏羲所作。

二典:《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三谟:《尚书》中的《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鶗鹕:即杜鹃鸟。

六皆来山对水,济对淮。

赤壁对朱崖。

钱塘对剑阁,铁瓮对铜台。

遣使催花游上苑,求仙采药到蓬莱。

笙歌舞榭,灯火书斋。

风檐霜瓦,月殿云阶。

好花脂粉态,乔木栋梁材。

柳絮随风沾绿草,花钿经雨贴苍苔。

落叶声干,都被晚风收拾去;疏影梅瘦,却教明月送将来。

雀舌茶,鸡心枣。

举子槐,王孙草。

银箭催更,铜壶报晓。

白日等闲过,青春容易老。

韦贤务教不储金,子罕守廉何用宝。

诗遣兴,酒开怀。

歌韵转,笑颜开。

梅须柳眼,杏脸桃腮。

赏花排绮宴,斗草赌金钗。

棋为手寒呵子落,衣缘肌瘦缩纱裁。

松老菊黄,陶令辞官归故里;水流花谢,刘郎觅路到天台。

遣使催花:《镜花缘》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记述武则天遣使催花的故事。

求仙采药:秦始皇派徐福到东瀛访求长生不老药,由山东之蓬莱入海上。

雀舌茶:嫩茶芽。

唐代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鸡心枣:枣名,形似鸡心。

举子槐:古代科举考试,多在秋季举行,所谓“秋闱”,故俗语云:“槐花黄,举子忙。

”王孙草:王孙,草名。

又名牡蒙、黄孙、黄昏、旱藕,供药用。

又黄耆也名王孙。

唐王维《送别》诗:“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不储金:《汉书·韦贤传》: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

薨后,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守廉:《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献玉于子罕,子罕不受,曰:‘我以不贪为宝。

”到天台: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两仙女,被邀至家中。

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

后重入天台山访女,踪迹渺然。

七真文寒对暑,夜对晨。

白昼对黄昏。

雕栏联玉砌,画阁对朱门。

霜惨猿声悲夜月,风高雁阵贴秋云。

痴仙癖鬼,酒圣诗神。

孤舟适楚,匹马经秦。

一春花过眼,千里客消魂。

解剑当渔杨柳岸,停骖问酒杏花村。

窗外梧桐,夜雨滴醒鸳枕梦;路傍桃李,春风吹逐马蹄尘。

嵩山高,蜀水濁。

子母瓜,君臣药。

潘令闲居,温公独乐。

歌吟白玉堂,谈笑清油幕。

明月清风庾亮楼,落霞秋水滕王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