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8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
)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总学分170学分,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四、学生毕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修满的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才能毕业。
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用剂量;2.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3.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4.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5.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7.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9.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11.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以下是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新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管理、研究、流通、教育、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岗位的中药学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岗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及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药学专业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安全性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新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管理、研究、流通、教育、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岗位。
专业知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临床中药学、方剂学、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波谱解析、物理化学、药理学等。
专业能力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开展中药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2)具有从事中药生产、加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生产工作的能力;(3)具有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技能的应用能力;(4)具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5)具有中药新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本专业学制基本为四年,最长学制为七年。
学生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
(2)专业基础课:包括临床中药学、方剂学、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中药学培养方案范文

中药学培养方案范文中药学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涉及中草药的种植、鉴别、质量控制、提取、制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为了培养学生系统的中药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制定了中药学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中药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药学人才。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扎实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熟练掌握中药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独立完成中草药的种植、鉴别、提取、制备等实验工作;3.具备全面的中药质量控制能力,能了解中草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有效保障药品的质量;4.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进行中草药的新药开发和创新研究;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员合作,共同完成中药学研究和开发项目。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中药学基础》、《中药鉴定学》、《中草药生态学》、《中药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系统地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专业课程《中药提取工艺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配方学》、《中药鉴别学进阶》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深入了解中药学的各个领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3)实验课程《中药学实习》、《中药学实验》、《中药学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实践环节(1)中草药采摘实习安排学生到草药种植园实习,亲自参与中药材的采摘和加工过程,了解中药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
(2)中药鉴定实验在实验室设置中药的鉴定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鉴定仪器和规范操作流程,准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中药制剂制备实践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习中药的制剂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炮制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创新实践(1)中药新药开发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 中药学专业代码:620302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三年,专科四、职业面向(一)服务面向表1 本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一览表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医药卫药学类农业(01);药学技术人员(2-05-06);中药材生执业中药生大类(6203) 医药制造业中药材种植(5-01-02-05);产;师;(62) (27);采购人员(4-01-01);中药调剂;中药炮制工批发业(51);销售人员(4-01-02);中药购销;(中级);零售业(52);中药饮片加工人员药学咨询与药物制剂工仓储业(59);(6-12-02);服务;(中级)。
专业技术服其他医药制造人员中药制药;务业(74)。
(6-12-99)。
中药质检。
(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2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重要程度1 中药调剂1-1 中药鉴定1-1-1 能鉴定根茎类中药 4.8 1-1-2 能鉴定茎木类中药 4.11-1-3 能鉴定皮类类中药 3.81-1-4 能鉴定叶类中药 4.01-1-5 能鉴定花类中药 3.71-1-1 能鉴定果实种子类中药 3.11-1-6 能鉴定全草类中药 4.31-1-7 能鉴定藻类菌类中药 4.11-1-8 能鉴定动物类中药 3.51-1-9 能鉴定其他类中药 3.51-1-10 能鉴定矿物类中药 3.21-1-11 掌握中药饮片质量监控方法 3.4 1-2 中药处方审核1-2-1 能说出常见中药处方的正名及常用名 4.11-2-2 能正确中药处方应付 4.81-2-3 能对处方进行审核-完整性、用量 4.21-2-4 能查找处方中配伍禁忌 4.3 1-3 中药处方调配1-3-1 能正确调配处方 4.91-3-2 能正确书写用药标签 2.11-4-1 能判断处方用药的合理性4.2 1-4-2 快速核对中药、标签书写是否与处方相符 3.9 1-4 中药处方复核1-4-3 能判断中药的用法用量是否正确4.2 1-5-1 能正确向病人讲解中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4.1 1-5 中药用药交代 1-5-2 能正确地想病人讲解中成药的用法和注意事项3.6 1-6 特殊中药 管理及调配 1-6-1 会贵细中药管理,会毒性中药管理,会麻醉中 药管理及调配操作流程4.2 1-7-1 书写完整性分析3.7 1-7-2 用药合理性分析4.3 1-7 中药处方分析1-7-3 中药用法用量分析3.3 1-8-1 熟悉中药斗谱编排4.1 1-8 中药上架 1-8-2 按类分放、先进先出、批号管理3.6 1-9-1 会中药汤剂的煎煮程序2.3 1-9 中药汤剂 煎煮1-9-2 掌握特殊煎煮方法 3.9 1-10-1 掌握中成药的功效3.1 1-10-2 掌握中成药的调剂4.3 1-10-3 知道流通分装标识和记录2.11-10 中成药调剂1-10-4 按类分放、先进先出、批号管理2.3 2-1-1 熟悉制剂配制配制环境要求3.6 2-1-2 会分析制剂处方,了解各单味作用和配伍关系4.1 2-1-3 能够按照制剂配制操作过程配制制剂3.4 2-1-4 会操作相关设备,会使用各种测量仪器4.3 2-1-5 知道并会做好配制前的准备工作 3.9 2-1-6 能够按照配制操作规程进行清场 4.0 2-1-7 掌握各种消毒灭菌方法 4.2 2-1-8 会进行物料平衡计算 4.0 2-1-9 会返工处理3.6 2-1-10 会进行洁净区相关物件的处理3.6 2-1 制剂配制管理2-1-11 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机构中药物制 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药典、药品管理法)4.4 2-2-1 熟悉分析化学基础理论4.3 2-2-2 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 3.7 2-2-3 对对常见制剂进行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和显微 鉴别4.5 2-2-4 会进行重金属、砷盐、农残等一般杂质检查和特殊杂质检查,会做微生物限度检查,会做无菌检查、 会做热原检查)4.92-2-5 会对各种中药剂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4.6 2-2-6 会配制各种试剂、试液、能配制并标定滴定液 4.4 2-2-7 会对留样观察制剂进行分析 4.3 2-2 中药制剂检测2-2-8 会写检验记录、报告4.4 2-3-1 熟悉物料管理流程3.4 2-3-2 熟悉物料保管条件,会对不同物理合理存放 3.6 2-3-3 会做物料保管账目3.6 2-3-4 能按照生产计划请领物料3.4 2-3 物料管理 2-3-5 熟悉物料的基本性能,会判断物料是否合格 (物料验收,流转)4.1 2 制 剂 配制 2-4 设备管理 2-4-1 能够正确操作使用设备4.12-4-2 能识别设备维护要领,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3.5 2-5-1 能遵守各项卫生制度(人员卫生、设备卫生、 工艺卫生、环境卫生)4.3 2-5 卫生管理2-5-2 会按操作规程做好设备、地面、墙面、台面等 的清洁工作,会做人员、衣、帽等的清洁工作 4.0 2-6-1 会保管制剂成品 3.6 2-6-2 会做成品出入库记录3.8 2-6 使用管理2-6-3 了解出现质量问题后的药品召回制度 3.8 2-7-1 知道需要记录的环节 3.62-7 记录填写2-7-2 会做记录并归档保存3.6 3-1-1 会审核处方合理性(分析中药配伍作用、审核 配伍禁忌、识别不合理用药、分析用药诊断是否相符、识别剧毒药物)4.93-1 医嘱审核 3-1-2 会使用电脑完成日常工作程序 3.7 3-2-1 能正确调配中药 4.6 3-2-2 能核对所调配中药 4.5 3-2 中药调配3-2-3 能按品种剂量分类3.9 3-3-1 会使用常见的提取分离技术4.6 3-3-2 会对糖和苷类进行提取分离 4 3-3-3 会对醌类进行提取分离 4 3-3-4 会对香豆素类进行提取分离 4 3-3-5 会对黄酮类进行提取分离4 3-3-6 会对苯丙素和香豆素类进行提取分离 4 3-3-7 会对萜类和挥发油进行提取分离 3.7 3-3-8 会对皂苷类进行提取分离4 3-3-9 会对鞣质类及其他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4 3-3-10 会对生物碱类进行提取分离 4 3-3 中药成分提取3-3-11 会进行中药化学成分预实验3.8 3-4-1 会应用灭菌技术 4 3-4-2 会应用过滤技术 3 3-4-3 会应用干燥技术 3.2 3-4-4 会应用浸提与精制技术 4 3-4-5 会应用粉碎、过筛、混合技术 3.3 3-4-6 会制备液体制剂4 3-4-7 会制备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和散剂 4 3-4-8 会制备丸剂 4 3-4-9 会制备栓剂、注射剂4 3 制 剂 生产3-4 制剂设备 3-4-10 会制备气雾剂、透皮给药制剂、膜剂33-4-11 会制备控释、缓释和靶向制剂 23-4-12 会维护中药制剂的稳定性3 3-5-1 会根据消耗领用中药 3.3 3-5-2 会进行中药的账目管理3.6 3-5-3 会存储、保管、养护中药,宝库保管贵重中药 和剧毒中药4 3-5 中药保管3-5-4 会做中药盘点3.7 3-6-1 了解洁净工作原理,会操作洁净台3.73-6-2 知道清洁消毒方法、清洁消毒周期、会做洁净 室的清洁工作4.1 3-6 洁净室维护3-6-3 会清洁洁净工作服 3.2 3-7 药物发送 3-7-1 能准确及时发送药物并做好记录 3.9 3-8-1 会和医生、护士沟通 3.9 3-8 临床中药学服务3-8-2 能处理简单的不合理用药4.2 4-1 中药功效 与方剂运用的基础知识学习4-1-1 能熟知常用中药药性、功效,辨识对错 4.24-1-2 能熟知基本方剂的组成与功效,辨识对错4.1 4-2-1 会操作简单的中药服务相关软件 3.5 4-2 计算机应用4-2-2 会操作常见软件3.4 4-3-1 能进行药物咨询,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3.5 4-3-2 学会对不同对象提供中药服务 3.4 4-3 中药学服务方法4-3-3 会应对药学服务中的投诉3.7 4-4-1 能解读有关检验检查数据3.7 4-4-2 了解各类常见病的中西诊断和中成药药物治疗方法3.8 4-4-3 能应对常见中药中毒解救 3.9 4-4 临床中药知识学习4-4-4 能合理使用中药和中成药4.2 4-5-1 能解读中药说明书 4.1 4-5-2 能多渠道获得中药产品信息 3.7 4-5-3 具备对中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0 4-5-4 会填写中药药历3.2 4-5-5 会使用多种工具进行药物咨询 3.9 4-5-6 会中药处方点评4.1 4-5-7 会判断常用中药配伍禁忌,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4.1 4 中 药 学服务 4-5 中药信息收集分析应用4-5-8 会对中药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维护和更新3.05 中 5-1 中药药理 5-1-1 了解新老中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流程(检索方法、 3.7毒理的研究 制定标准)5-2-1 熟悉样品前处理的方法,熟悉试剂的性能、性 状、能够配制所需试剂、熟悉各种试剂的储存方法 3.7 5-2-2 掌握样品分析成分的化学特性,熟悉临床常见 检测的品种和方法3.7 5-2 中药不良反应的检测及仪器分析5-2-3 掌握各种分析仪器性能,会对各种常用分析仪器进行校准,质量控制;会操作浓度检测所涉及的各 种仪器3.65-3-1 会操作 word 、Excel 等文档3.65-3-2 能正确出具检测报告,会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3 5-3 出具检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后续维护5-3-3 熟悉并能执行浓度检测仪器,保养制度3.8 5-4-1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监督报告制度 3.8 5-4-2 熟悉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3.8 5-4 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学习5-4-3 能判断不良反应类型及严重程度3.8 5-5-1 能收集和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4 5-5-2 能分析各种药物相互作用机制3.8 5-5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收集、分析5-5-3 会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3.7 5-6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5-6-1 了解不良反应上报系统操作流程 3.7 药 安 全 应用5-7 药品不良 反应通报5-7-1 了解不良反应通报流程及具体填报方法 3.6 6-1-1 掌握中药炮制的国家级质量标准 4.5 6-1 中药炮制质量标准6-1-2 掌握中药炮制的省、部级质量标准4.4 6-2 炮制前处 理6-2-1 掌握非药用部位的分离与清除 3.8 6-3 杂质清除 6-3-1 会清除药物的杂质3.6 6-4-1 掌握常用软化处理的办法4.2 6-4-2 掌握药材切制的方法和片型 4.3 6-4 饮片制备6-4-3 熟悉切制相关机械的操作3.5 6-5-1 掌握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3.4 6-5-2 会判断火候4.1 6-5-3 会炒、炙药材 3.8 6-5-4 会煅制药材3.5 6-5-5 会用蒸、煮、燀法炮制药材 3.9 6-5-6 会用复制法及其他方法炮制药材 3.8 6 饮 片 生产6-5 中药饮片炮制6-5-7 会判断炮制后的成品质量4.2 7-1-1 首营品种和企业管理 4.3 7 药 品 经 7-1 药品采购 7-1-2 价格管理 3.7 营 与7-1-3 合同管理4.07-1-4 供货单位管理 3.9 7-1-5 药品流量分析 4.3 7-1-6 库存管理 3.6 7-1-7 应付账管理3.4 7-2-1 市场调查与开发 3.8 7-2-2 销售目标制定4.3 7-2-3 产品促销推广 4.0 7-2-4 销售进度跟进 4.3 7-2-5 销售结果的总结与评价 4.1 7-2-6 库存控制与管理 3.8 7-2-7 终端维护 3.4 7-2-8 应收账管理 4.4 7-2 药品销售7-2-9 药品零售4.17-3-1 药品的来源验收(能根据药品外观对药品质量 进行初步判断;能核对入库药品数量、规格、包装、批号等)4.3 7-3 药品验收入库7-3-2 药品入库上架 4.0 7-4-1 知道药品保管的温湿度条件 4.3 7-4 药品在库保管养护 7-4-2 知道药品的有效期管理 4.1 7-5-1 知道哪些中药容易霉变、虫蛀等 3.8 7-5-2 会判断是否已变质3.4 7-5-3 知道中药保存的温、湿度要求 3.8 7-5-4 能识记中药存储条件、摆放要求4.3 7-5-5 知道中药分装、各种包装材料要求 3.6 7-5-6 知道毒性中药材的保管 3.4 7-5 中药养护7-5-7 能识记特殊管理药品储存方法4.4 7-6-1 药品的出库复核 3.9 7-6-2 药品的配送服务 4.3 管理 7-6 药品出库 7-6-3 药品的退换货3.9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良好的 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
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系统的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能够从事中药研究、生产、检验、流通、使用、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具备在中药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扎实基础。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学习理解XX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尊重生命,诚实守信,依法工作,正视医学伦理,把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发现、制造、合理使用中药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秉承“乐道济世”的校训,重视用药对象的个人信仰、人文背景与价值观念的差异,能够考虑用药对象的利益并发挥中药的最大效益。
热爱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知识要求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
掌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对中药研究、生产及质量评价的意义。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用药基本规律。
掌握中药生产过程、中药检验及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掌握药事管理法律和法规,熟悉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
掌握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熟悉中药储藏、保管、养护的基本知识。
熟悉中药学类专业的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
(三)技能要求1.具有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解决中药生产与应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2.具有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国内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具有阅读中医药传统文献和使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文献的能力。
3.具有运用中医药思维,表达、传承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并修、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宽广的医药专业知识和管理实践能力,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掌握中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从事中药鉴别、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及中药商品经营等工作;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三年(实行弹性学制)。
(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专)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学生在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总在校时间(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三、职业面向表1中药学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四、培养规格(一)能力要求(1)通用能力①英语应用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并理解中等语言难度的医学专业文章;借助工具书把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英文文献译成汉语,能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②计算机应用能力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较为熟练地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和传送信息的基本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些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能编写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能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③就业创业能力获取求职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求职答辩能力;签订劳动合同的能力;④社交能力交往与组织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
(2)专业能力①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药学、基础化学、药品市场营销、药事管理知识和基础理论。
②能够掌握中药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应用等)。
③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基础及临床诊疗过程,常用药物的用药知识。
④具有独立完成中药药市场划分、预测、分析、管理能力。
⑤具有设计和策划医药广告的能力。
⑥具有中药的质量管理与药品质量监控的能力。
⑦具有中药基本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意识。
(二)知识要求①学习医学、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药事管理、药品市场营销、外语、计算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导语:中药学作为一门探讨中药药理、药物发现与开发、药物质量控制及中药临床应用的学科,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中药学专业,并根据行业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探讨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学科的内涵和培养重点。
一、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概述作为一门医学相关学科,中药学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实习实训四个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药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等;还需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如中药鉴别、提取、制剂制备等;学生还需要培养科研能力,如能够进行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学生需要通过实习实训来熟悉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临床素养。
二、深度探讨中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1. 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中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中药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逐渐深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学习中,不仅仅要注重教材的学习,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关注当前中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2. 实践技能:中药学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鉴别、提取、分离纯化等技能,通过实验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还需要学习中药制剂制备的过程,如丸剂、颗粒剂等,以便将来能够进行药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
3. 科研能力:中药学专业的科研能力是培养中药学人才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积累科研经验,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4. 实习实训:中药学专业的实习实训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可以与临床医生和药师紧密合作,观察和参与医疗过程,提高自己的临床素养和实践能力。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医学专业代码1007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201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宽广扎实的以药学、化学、生物学与医学基础为支撑的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药物(特别是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教育等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理解技术伦理和个人价值取向;(2)具备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备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等相关学科基本技能;(4)能够从事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流通、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工作;(5)能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创新创业、跨专业领域的工作。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1.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掌握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技能、方法、技术;3.具备药物生产、药品质量控制、药物管理与安全使用的基本能力;4.具备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创新创业、跨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
5.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药学职业道德。
6.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卫生习惯,拥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具备技术伦理学知识,能够认识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加以判断和自我约束。
三、支撑学科支撑本专业的一级学科: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支撑本专业的二级学科: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化学、药剂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
四、毕业学分要求五、专业核心课程1. 药物化学(48课时,3学分)7. 天然药物化学(32课时,2学分)2. 药理学(48课时,3学分)8. 有机化学(96课时,6学分)3. 药物分析(48课时,3学分)9. 生物化学(64课时,4学分)4. 药剂学(48课时,3学分)10. 有机化学实验(96课时,3学分)5.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48课时,3学分)11. 生物化学实验(32课时,1学分)6. 生药学(32课时,2学分)六、专业特色课程1. 海洋药物学(32课时,2学分)2. 糖药物学(32课时,2学分)3. 海洋学III与海洋学实习(2周,2学分)七、实践环节(一)必修实践环节:(46学分)1. 大学物理实验(48课时,1.5学分)11. 生药学实验(32课时,1学分)2. 无机化学实验(48课时,1.5学分)12. 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32课时,1学分)3. 分析化学实验(64课时,2学分)13. 药剂学实验(32课时,1学分)4. 有机化学实验(96课时,3学分)14. 药物分析实验(32课时,1学分)5. 物理化学实验(48课时,1.5学分)15.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32课时,1学分)6. 生物化学实验(32课时,1学分)16. 药学综合设计实验(80课时,2.5学分)7.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32课时,1学分)17. C程序设计(32课时,1学分)8.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32课时,1学分)18. 专业实习(2周,2学分)9. 药物化学实验(32课时,1学分)19. 毕业论文(12周,12学分)10. 药理学实验(32课时,1学分)20. 创新创业教育(64课时,2学分)21. 军事训练(2周,1学分)22. 体育I-IV(128课时,4学分)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课时,2学分)(二)选修实践环节(可以二选一,可以不选,但不可以全选)1. 海洋学Ⅲ与海洋学实习(2周,2学分)2. GMP实习(2周,2学分)八、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一)公共基础及通识教育层面(二)专业教育层面十、有关说明1.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为非课程学分,其申请和认定按照《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海大教字[2013]132号)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2016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801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中药学应用型高级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医药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中医院校等部门从事中药研究、
生产、检验、经营管理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
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中药专门人才。
)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药事管理与法规及临
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三、专业学制及修读学分规定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总学分170学分,各模块不低于要求的相应最低学分。
四、学生毕业要求
毕业生必须修满的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及实践性教学环
节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才能毕业。
本科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时,专业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常用剂量;
2 •掌握中药品种鉴定、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 •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能;
4 •掌握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5.掌握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7. 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8.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
9. 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10.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 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毕业生知识及能力要求表述,建立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五、授予学位
达到《南阳理工学院学院普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
的毕业生,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中药学、药学、中医学。
七、核心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分析、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鉴定
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
八、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系矩阵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十、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教学进程表
学期教学活动安排情况
(一)周数分配表
(二)时间安排表
注:教学
课程结构与学分比例
—17—
课程设置总表(一)
课程设置总表(二)
课程设置总表(三)
课程设置总表(四)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十二、培养方案审核表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核表
教学指导
委员会
意见
委员会主任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