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设计?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设计?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设计?介绍“探究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发现,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实践。

原则以下是“探究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1. 学生主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和分享发现来推动研究。

2. 实践导向: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真实的经验,这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合作研究: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4. 基于问题: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5. 多元评价:评价方法不仅限于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还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评估。

设计步骤以下是“探究式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1. 建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挑战。

2. 理解问题:学生通过研究、阅读和讨论来深入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3. 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并思考其可能的实施方法。

4. 实践探索: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5. 分享和总结: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并进行总结讨论。

6. 评价成果:教师以及学生相互评估,评价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成果,反思并改进。

效果“探究式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研究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效果。

此外,“探究式教学”设计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需求。

结论“探究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探究式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设计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从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详细设计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学习环境;教学策略1. 引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探究式学习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教学内容设计初中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应遵循课程标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发现图形的内在规律。

3. 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是探究式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实验器材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4. 教学策略设计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扮演好指导者、协助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确立探究主题;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解答疑问、提供建议等;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 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是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习动机。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态度情感等方面。

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二

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二

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二是一种面向学生探究的教学设计方案。

它是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进行设计的。

本文将从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概念、意义、实施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探究式教学设计是指以启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通过问题引领、探究发问、自主构建知识,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创新和合作能力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启发式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思考得出结论,最终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教师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设计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辩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问题导入、明确任务、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展示反思。

具体步骤如下:1. 问题导入这一步是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师提问“你知道地球的构成是什么吗?”或展示相关地理数据,让同学们自行分析数据,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明确任务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明确任务,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说明书、实验设计、论文阅读等方式,来告诉学生学习任务的目的和任务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被分成小组,展开讨论。

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避免同学间的争吵。

通过团队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4. 问题解决这一步骤是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们最为兴奋的阶段。

学生们发问、猜测、实验,寻找并验证其猜测的答案。

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监督者,需要随时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设计(3篇)

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设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探究式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为例,设计一节探究式教学实践范例,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哪些部分吗?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二)探究活动1. 观察植物(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盆植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

(2)引导学生描述植物根、茎、叶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实验探究(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根植物的根、一段植物的茎、一片植物的叶。

(2)让学生分别用放大镜观察根、茎、叶的微观结构。

(3)引导学生分析根、茎、叶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讨论交流(1)让学生结合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小组讨论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三)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结构呢?(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调查不同植物的根、茎、叶,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植物的根、茎、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探索发现,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堂初中语文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荆轲刺秦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能够分析荆轲为何要刺秦王的动机和目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思考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教学难点:能够分析荆轲为何要刺秦王的动机和目的。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吗?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荆轲为何要刺秦王呢?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出下面的故事内容。

2.学习与探究(1)阅读课文《荆轲刺秦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注重老师提出的问题:a.荆轲为何要刺秦王?b.荆轲的行为正义吗?c.你认为一个人为何会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国家谋福利?(2)学生探讨问题,并试图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但不要提供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3.整合与总结(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展示学生的答案和看法,进行课堂讨论,激发更多的思考。

4.输出与复述学生以小组形式,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强化学习效果。

5.知识巩固教师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程度。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为什么荆轲会选择刺秦王?你认为他的行为正义吗?(在作业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答案)三、课堂教学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随着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探究式课堂教学逐渐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问题驱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需要设置适当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资源丰富:教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工具等,让学生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掌握和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4.评价多样:教师可以通过结对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鼓励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和勇于创新。

2.任务的设计:针对问题,教师应该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和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工具等等。

4.评价的方式: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设置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取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探究和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

彩 1 维 毒
E C R I t t lS A C W U 鞋 C i j R E B H L M E
( 实验 作 了改 进 ,若 在石 棉 网上 进 行 实 验 ,经 多 次 本

0 7 ・m > 煤油)= . gc ~ . g e p( 9 08 ・ 。② 游 :钠在水面 9 m
学 生 感 受 到 化 学 物 质 的 丰 富 多 彩 。通 过 对 “ ” 的 钠
学 习 ,不 仅 可 以帮 助 学 生 掌 握 钠 的 特 性 和 了解 有 关 金 属 的一 些 通 性 ,更 有 助 于学 生 初 步 理 解 研 究 金 属
将 硬 质 玻 璃 管 水 平 固定 于 铁 架 台 上 ,并 将 黄 豆 大 的 一 小 块 钠 置 于 硬 质 玻 璃 管 内 靠 近 管 口的 一 端 , 用 酒 精 灯 对 准钠 加 热 ,待钠 开 始 燃 烧 时撤 去 酒 精 灯 。
“ 以教 师 为 主导 . 以学生 为 主体 ” 的 思想 抛 开 .而 是
使两 者更 有 效 的结 合 在 一 起 ,是 一 个 综 合 性 的 教 与 学 的过 程 ,其 基 本 过 程 如下 图 :
了 “ 油” 煤 ,又请 同学 们 用镊 子取 出钠 ,用 滤 纸 吸 干 其 表 面 的 煤 油 ,再 用 小 刀切 开 ,仔 细 观 察 切 面 的颜 色 、光 泽 ,最 后 将 钠 暴 露 在 空 气 中 ,继 续 观 察 钠 切
元 素 的一 般 方 法 。
( ) 探 究 式 的 导 入 一
首先 请 同 学 观 察 广 口瓶 中 的 钠 ,并 启 发 学 生 思 考 “ 什 么 金 属 钠 要 保 存 在 一 种 液 体 中? 而 这 种 液 为 体 又是 什 么 呢 ? ”课 堂 气 氛 顿 时热 闹起 来 ,同 学们 纷 纷 猜 测 。有 同学 说 钠 暴 露 在 空 气 中会 变 质 ,故 必 须 保 存 在 某 种 液 体 中 … … 于 是 ,请 同 学 们 打 开 试 剂 瓶

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设计

探究在数轴上表示 干√ ;. 出数 轴上 的点 与实数一 Ⅱ25得

对应 的结 论 .
课 文 中 涉 及 到 无 理 数 这 一 概 念 的 描 述 有 三 处 :. 1
“ 通过前两节 的学习 , 我们知道 , 很多 数的平方 根和立方 根都是无 限不 循环 小 数 , 限 不循 环 小 数 又 叫做无 理 无 数 ”2 “ . . 有理数 和无理 数统 称 为实 数” 3 “ 数轴 上表 .. 在
示 了两个无理数 : 和√ ” 7 2. r
【 究 设 计 1 探 】 目的: 初步理解“ 无限不循环” 的概念. 过程 : 请三位 同学 到讲 台上 来 , 助教 师按 照 如下 帮 步骤进行演示. 1 老 师 首 先 在黑 板 上 写 下 “ ” . 0.
理解.
有数学 , 更重要 的是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 效 果 : 生 兴 趣 盎 然 , “ 限 不 循 环 ” 了 一 个 初 学 对 无 有 步 的 了解 . 【 究 设 计 2 探 】 目的 : 数” 从“ 的角度理解“ 无限不循环” 的概念. 过程: 借助计 算器 , 你在 有 理数 范 围 内找 出一 个 请
概 念 课— — “ ” 挖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们 都 有 这 样 的 经 历 , 于 数 学 概 我 对 念课 的教学感觉很头疼 . 般来讲 , 学概念枯燥 、 象 一 数 抽

2 第一位 同学在 讲 台上投 掷骰 子 ; 投掷 一次 , . 每 骰 子 出现 一 个 数 . 3 第二位 同学将 第一 位 同学投掷 骰子 出现 的数 大 . 声报出. 4 第三位 同学将 第二 位 同学 报 出的数 依次 写在 小 . 数点的后面. 复第 2 重 步至第 4步. 随 着投 掷 次 数 的 增 加 , 数 点 后 的 数 字 不 断 地 延 小 伸 . 掷 了 若 干 次 数 后 , 到 : . 5 6 4 22 3 5 6 2 投 得 0 3 4 3 5 1 64 3 4 提出数学 思考 : 果不 断地 投掷 下去 , 如 我们 会得 到 个 怎样 的数 ?— — 无 限不 循 环 小 数 ! 意 图 : 学 生 理 解 “ 限 不 循 环 ” 意 , 受 到 身 边 让 无 之 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③Reading是发生在情人节的一个令人伤心的爱情故事,其中又插入了一个“七巧节”的故事。阅读后的讨论不但协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6④Writing的任务是写一个与文章结尾不同的结局。旨在让学生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总来说之,通过本单元的系统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节日及民俗,学习相关节日的词汇,并能够丰富语言知识,提升用英语表达观点的水平。
1.6 Using Language是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使用的练习。
1.6①Listening是课文的延伸,通过听几位学生参加TrinidadCarnival节日游行的两段对话,使学生体会参加节日游行的真实情景,既训练听力一通过问题训练了他们的分析水平。
1.6②Speaking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电话突出交际用语功能的训练;第一部分让学生编对话,能够按自己的想象、经历为内容,训练思维和表达水平。
2.教材重组
2.1口语从话题内容和功能上分析Warming Up与Workbook中的Listening和Talking相一致,旨在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并引出本单元关于节日的话题,能够整和成一节任务型“口语课”。
2.2精读可将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三个活动整和成一节“阅读课”。
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课题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学科
英语
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
本堂课的设计建构在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英语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四方面的素养:语言水平、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水平。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其中,文化品格指的是学生获得对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跨文化沟通的水平及品质。所以,在注重其他三方面素养的同时,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上。
3.课型设计与课时分配(经分析教材,本单元能够用六课时教完。)
1st periodWarming up
2nd period Reading
3rd periodLearning about Language
练习三:要求学生找出各种节日共有的三件事,然后讨论为什么这些事对各地的人们都很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温习文章内容而且要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想法,挖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本单元单词的英文释义练习和用文章中的词汇的适当形式填空;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是以文章内容为载体在语境中练习语法,掌握情态动词。由此能够看出本教材已明显地由结构为特征的传统语法训练转变到以交际功能为特征的功能语法训练,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特点。
1.1 Warming Up旨在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五个我国节日的日期、庆祝内容和民俗。能够刚刚过去的春节为话题导入对节日的讨论;使他们由自己的经历谈起,扩展到别的节日以及外国的重要节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关于节日的背景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1.2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活动。主要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及欢度方式,进而了解学生对节日的理解,以便为阅读作好铺垫。
1.4 Comprehending是考察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练习一:六个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浅层理解并考察课文细节,但又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
练习二:要求学生讨论哪些节日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最有趣的,以表格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所读节日的理解,并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推理水平。
2)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2001)
布鲁姆把认知领域内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创造贯穿整个认知过程的始终。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目标具备可测性,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所以,本课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文化品格思想的指导下,借助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设计教学流程,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2.5.泛读可将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 &&Writing和Workbook中的Reading Task上成一节"泛读课"。
2.6复习、写作可将Workbook中的Speaking Task和Writing Task上成一节复习写作课。(Workbook中的Project && checkingyourself,可视学生水平安排在本堂课或留做作业。)
2.3语言学习将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与Workbook中的Using words && expressions Using structures结合在一起,上一节“语言学习课”。
2.4听力可将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与Workbook中Listening和Listening task放在同一节课中处理,上一堂"听力课"。(Using language中的Speaking可视听力时间而定,可课上处理亦可留做课下作业下堂课提问。)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节日为话题,介绍古今中外节日的种类、由来、意义以及人们的活动和习俗,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了解我国的节日,而且对外国的节日也有所了解,进而拓展社会文化背景、增加跨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复习和巩固使用请求和感谢的表达法,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并尝试根据阅读的文章写一个不同的结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3 Reading的五篇小短文分别介绍古代节日、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节日的由来及其存有的意义。此部分载有Festivals的重要信息,还表现了大量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情态动词的用法。处理时应作为重点、整体处理,通过上下文来教词汇、语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长句、难句和复杂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