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美术发展

合集下载

美术概论-美术发展

美术概论-美术发展

美术概论-美术发展美术发展论发展论视角:◆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律性自律性)◆流变(中国西方当代中国美术)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美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美术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一、经济与美术发展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美术的发展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

另一方面美术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二、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神话是艺术创作的土壤;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宗教牵动和制约美术发展;哲学影响美术的创造观念。

总的来看,艺术受制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各种社会意识。

美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不是其他社会意识的简单工具。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美术发展的自律性◆一、继承借鉴与创造革新(内部历史传承):革新是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地继承;继承是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

◆二、形式风格变化律:同一种模式中的盛衰变化;审美趣味或艺术观念变化所导致的风格变异。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美术发展的自律性◆三、民族性与世界性(如何看待):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优秀的、反映共同人性的民族艺术才为世界所共赏。

四、美术的形态流变形态流变是美术发展的规律性的动态把握。

涉及三个层面:传统美学思想;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与命题;自身历史形态中国美术形态流变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1.儒家的美学价值:(中和,雄健,充实,宇宙心灵)“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得极致。

“雄健”与“充实”,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是“气势”、“气概”以及“风骨”,导致艺术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

儒家美学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美术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了解中外美术的发生发展,掌握中外美术的共性与差异性;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以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为媒介,探究中外美术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历史必然以及美学意义;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具有对美术创作、美术评论及美术理论研究的能力。

并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关注美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和增强人文素质的目的。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范梦主编.美术概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2)邹跃进主编.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主要参考书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蒋勋.艺术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4)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6)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术概论美术发生论分析课件

美术概论美术发生论分析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的意义。
审美标准
符合普遍的审美标准, 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
美感体验。
美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
专业收藏机构
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对 作品进行宜的保存环境, 如恒温、恒湿、防尘等,延缓 作品的自然老化。
修复与保养
对受损作品进行科学修复和保 养,恢复其原始状态和延长其 寿命。
详细描述
印象派强调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关注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和光影效果。艺术家通 过使用鲜艳的色彩和短小的笔触,捕捉瞬间的视觉印象,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 的画面效果。印象派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抽象派
总结词
打破传统形式,以非具象元素表现内在感受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抽象派不局限于具象表现,而是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非具象元素来表现艺术家 的内在感受和情感。这种风格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形式束缚,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
美术概论美术发 生论分析课件
• 美术概论概述 • 美术的发生论分析 • 美术的流派与风格 • 美术的鉴赏与批评 • 美术的应用与实践
01
CATALOGUE
美术概论概述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美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形象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情感。它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
02
CATALOGUE
美术的发生论分析
美术创作的起源
01
02
03
自然模仿
人类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形 态和色彩,创造出具有美 感的艺术作品。
表达情感
艺术创作是人类情感表达 的一种方式,通过艺术作 品传递喜怒哀乐等情感。
社交需求
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社交活 动的一部分,通过艺术作 品传达社会价值观和文化 传统。

美术概论复习纲要1

美术概论复习纲要1

美术概论复习纲要名词解释一、什么是美术?(广义、狭义)P1答: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二、什么是造型艺术?P3答:就美术创造的形象化手段来说,造型性是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所以又称为“造型艺术”。

如绘画通过描画彩绘的手段,雕塑通过塑造、刻镂的手段,建筑艺术通过间架营造的手段,工艺美术通过镂、蚀、切、削的手段等。

造型的含义很广,有立体造型,也有平面造型;有色彩造型,也有黑白造型。

大体上,西方的美术,其发展的轨迹以形体块面的造型为主,线的运用是附属于形体块面的;而中国的美术,线描造型却占着重要的地位,形体是通过线描来体现的。

三、什么是三维空间?P3答:美术又称空间艺术。

西方的美术传统,基本上按物理学的观念,把长度、高度、和深度称作“三维空间”。

存在于现实空间的有纵深感的三维美,特别是雕塑和建筑之类立体造型形象产生生命和力度感的重要依据。

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美,是再现性具象绘画的真实感所不可缺失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什么是工艺美术?P4答:又称实用美术,其品种最为丰富多彩,大的分类有金工、木工、漆工、陶瓷、彩塑、玉雕、牙雕、景泰蓝、珐琅、染织、刺绣,编织等。

各国各地区的特种工艺,大多数源于民间手工艺,它有雅俗共赏的特点,与人民群众有密切联系。

【是对物质材料进行艺术性的改造与加工,使之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种造型艺术。

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在工艺美术中,有形体、纹样等设计。

美术概论邹跃进pdf版

美术概论邹跃进pdf版

美术概论邹跃进pdf版摘要:一、引言1.美术的定义与作用2.美术概论的重要性二、美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美术2.中世纪美术3.近现代美术三、美术的分类与流派1.绘画2.雕塑3.建筑4.工艺美术5.摄影6.当代艺术流派四、美术的创作与表现手法1.色彩2.线条3.构图4.题材与寓意五、美术鉴赏与批评1.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2.美术批评的方法与作用六、中国美术的特点与成就1.古代中国美术2.近现代中国美术3.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七、美术教育与产业发展1.美术教育的意义与现状2.美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八、结论1.美术的价值与意义2.美术发展的前景与挑战正文:一、引言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自古以来就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既是一种表达个体情感与思想的手段,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载体。

美术概论是对美术的历史、理论、技法、鉴赏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

通过对美术概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的发展脉络,欣赏美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美术古代美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与记录。

早期的美术作品以岩画、陶器、壁画等形式为主,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例如,中国的敦煌壁画、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腊的雕塑等,都是古代美术的瑰宝。

2.中世纪美术中世纪美术受到宗教影响较大,作品以教堂建筑、彩绘玻璃窗和插图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呈现出神秘、庄重的氛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突破了传统束缚,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表现手法。

印象派、抽象派、立体派等流派的兴起,使美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近现代美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变革和人类精神追求。

三、美术的分类与流派1.绘画绘画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等多种技法,作品形式各异,如肖像画、风景画、抽象画等。

2.雕塑雕塑是一种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材料丰富,如石雕、木雕、铜雕等。

3.建筑建筑是一种大型空间艺术,具有实用性和审美价值。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

美术概念的演变与发展一、关于美术的概念与解释1、美、艺术、美术——三个命题1)美何谓“美”?《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美;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赞;⑤喜欢、称心;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美表现于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

这些形态既是审美和能动的对象,也是美感的源泉,并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美术学科的前提的“美”主要取义第6义。

2)艺术(art或arts)何谓“艺术”?《辞海》(1989)中对“艺术”的定义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作活动再现现象和表现情感,想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

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们的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作以下界定:●艺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艺术是一开放的概念。

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将不断发生演变。

3)美术(Fine art)何谓“美术”?《现代汉语词典》(1995)中“美术”的定义:造型艺术。

占一定空间、构成有美感的形象,使人通过视觉来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也叫美术。

2、什么是美术——美术概念的演变与发展“美术”一词并非一个静止不变的概念,它随着社会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不断在发生演变与扩展。

1)在古代,最初的美术被称为“模仿的技术”。

美术源于拉丁语“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等。

论述美术的发展

论述美术的发展

论述美术的发展美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美术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独特性。

美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流派。

早期的美术主要以洞穴壁画和岩画为主,这些作品记录了人类的生活和信仰。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美术作品主要表现了宗教和神话的题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美术作品更加宗教化,教堂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场所。

哥特式艺术在中世纪达到巅峰,其特点是建筑高耸、尖顶、窗户玻璃彩绘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人体和透视的表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成为经典。

进入现代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印象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则,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则进一步挑战了传统的逼真画风,将形式分解为几何图形和表现出内心世界的情感。

20世纪以来,艺术的发展进入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阶段。

各种流派和风格并存,艺术家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表现方式和材料,他们开始尝试各种新媒体和艺术形式。

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新兴流派的出现使得美术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美术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家们的努力和创新。

他们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观察,以及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和风格。

同时,艺术市场的发展和观众对美术的需求也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美术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审美的享受。

美术作品通过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让观众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无论是传统的绘画、雕塑,还是现代的摄影、影像艺术,都展示了美术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美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从早期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多媒体艺术,美术作品通过表达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美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最新-美术概论 精品

最新-美术概论 精品

M 美术的含义:1、美术是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创造出的占有空间形态的视觉艺术。

2、美术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美术的本质:客观精神说(柏拉图、黑格尔),主观精神说(康德),模仿说(亚里士多德)。

美术的特征:1、形象性(美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美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美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主体性(美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美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特点;美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点3、审美性(1、美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美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3、美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美术起源的学说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劳动”多元决定论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的美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美术呈现出多姿多态的流变,它表现出的规律是什么?):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美术发展的自律性,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美术的形态流美术发展的他律性:所谓“美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社会制约性问题,美术必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继承借鉴与创造革新的辩证统一是美术自身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形式风格变化律是美术自律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东西方两种传统文化在各自的道路上,无疑都创造了我们不能不为之永怀谢意的价值。

——贡布里希美术的形态流变;所谓的“美术的形态流变”,就是对美术发展的规律性的动态把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传统美学思想对美术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和命题;对于美术发展自身所呈现出的丰富历史形态的了解美学价值:该民族或文化所认可的终极宇宙价值美术的三大功能分别怎么理解?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美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发展论
发展论
视角: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律性自律性)
◆流变
(中国西方当代中国美术)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
◆美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美术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

◆一、经济与美术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美术的发展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

另一方面美术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
◆二、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
神话是艺术创作的土壤;
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
宗教牵动和制约美术发展;
哲学影响美术的创造观念。

总的来看,艺术受制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各种社会意识。

美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不是其他社会意识的简单工具。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
◆一、继承借鉴与创造革新(内部历史传承):
革新是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地继承;
继承是基础,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

◆二、形式风格变化律:
同一种模式中的盛衰变化;
审美趣味或艺术观念变化所导致的风格变异。

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美术发展的自律性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如何看待):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只有优秀的、反映共同人性的民族艺术才为世界所共赏。

四、美术的形态流变
形态流变是美术发展的规律性的动态把握。

涉及三个层面:传统美学思想;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与命题;自身历史形态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
1.儒家的美学价值:(中和,雄健,充实,宇宙心灵)
“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得极致。

“雄健”与“充实”,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是“气势”、“气概”以及“风骨”,导致艺术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

儒家美学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
2.道家的美学价值:(自然,虚静,空灵,素)
第一,“自然”之美。

道家提倡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

第二,“虚静”与“空灵”。

道家美学通过对“虚静”的发现,一方面以此作为“万物之鉴”在人心内部开辟出一个审美的境界。

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中国艺术积极利用虚白和空无而构造有无相生的灵动的空间,因为虚白恰如虚空,看似无一物,却充满了宇宙灵气。

第三,“玄”、“素”与水墨问题。

中国画从唐代起青绿山水渐废而文人水墨山水渐兴,道家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中国画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运用勾、皴、染、点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与西洋油画的光色塑造迥异奇趣,是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
3.禅宗的美学价值:(空,淡,圆满)
第一,存在的追问。

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中第一次注入了否定性因素,让我们意识到死亡和寂灭。

对存在的追问,为中国文艺增加了许多哲理意味。

第二,“冲淡”与“禅味”。

选择非常平淡、凡俗的日常景象来传达并表现与日常生活相对立的具有空幻深意的存在。

第三,“悟”与“圆满”。

禅宗预设的终极的美学价值,表现为彻悟存在本来面目时的圆满。

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审美超越境界。

把自然与社会、心与物、超越与内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物象,而是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抒发通天尽人之怀。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形与神
“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
◆似与真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理与法
理是自然规律法是创作的法则规律◆雅与俗
格调品味高低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古木怪石图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古木怪石图苏轼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古木怪石图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形与神
“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
◆似与真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理与法
理是自然规律法是创作的法则规律◆雅与俗
格调品味高低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意与境
“意”须由“境”生,“境”中体现“意”
◆笔与墨
◆解衣般礴(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庄子》无拘无束的抒发
◆气韵生动
“气韵”——宇宙宏观和事物内在风范气质
的抽象观念把握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中国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
“造化”指绘画对象客体,“心源”指作为
艺术家的主体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石涛话语录》)艺术创作需要大量艰苦、认真和深入的艺术
实践。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流变
◆1.中国原始美术:
陶器——彩陶;
◆2.先秦美术:
青铜器;
◆3.秦汉美术:
厚葬之风——画像石、砖;
◆4.魏晋南北朝美术:
佛教造像;绘画繁荣;
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流变
◆5.隋唐美术:
佛教艺术;绘画繁荣;
◆6.五代宋辽金元美术:
(政治正反作用)
绘画艺术高峰,官方//民间//文人;
◆7.明清美术:
绘画艺术;民间美术;工艺。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
◆两大美学价值(两希文明为精神动源):
1.希腊式的美学价值:
秩序;形式多样统一;
2.承继希伯来文明的基督教的美学价值:绝对美;光和色彩
都肯定神圣的秩序和美的根源存在于世界之上或世界之外。

西方艺术倾向于把外在的作品而非内在的心境视作实现上述美学价值的依归。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再现与表现
客观摹写与主观情绪
◆具象与抽象
◆情感与形式
内在主观的心理反映外在点、线、面、色彩等因素及组合
◆理性与非理性
◆优美与崇高
和谐统一中矛盾冲突中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主观与客观
◆摹仿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表现论
艺术家情感的充溢和表现
◆形式论
康德“单纯感觉样式”;贝尔“有意味的形式”:以某种特殊方式组合起来的线条、色彩、空间等形式以及形式之间的关系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阿波罗和
达芙妮
贝尼尼
(意大利)
1622--
1624年
罗马博格
斯美术馆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摩西像
米开朗基罗
1515 年
大理石
圣彼得教堂
罗马
意大利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人投鸟一石子》,米罗(西班牙),1926年,布上油画,73.7x92.1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西方美术理论中的主要范畴与命题
《麦田群鸦》
凡高(荷兰)
1890年7月
画布,油彩,50.5厘米X100.5厘米,
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流变
◆1.古希腊罗马美术:
古希腊→希腊化→罗马美术;
◆2.中世纪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罗马式→哥特式;
◆3.文艺复兴美术(十四到十六世纪):
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欧;
西方美术形态流变
流变
◆4.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的美术:(十七到十八世纪)
巴洛克美术 罗可可美术;
◆5.十九世纪美术: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
◆6.二十世纪美术: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
当代中国美术
历史描述
◆大变革时代的当代中国美术
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生活
◆十七年美术:
朴素的、蓬勃向上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文革”时期美术:
伪现实主义,革文化的命
◆新时期美术:复苏觉醒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