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之地貌

合集下载

地貌知识点

地貌知识点

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是地球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气候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演化历史和地质构造特征。

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地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

一、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地球的地壳由岩石构成,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是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

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内部的应力释放所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运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隆起、下陷、抬升和滑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地壳的隆起形成了山脉,地壳的下陷形成了盆地,地壳的抬升形成了高原。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岩石层的变动。

地壳运动可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指地壳的隆起和沉降,水平运动主要指地壳的抬升和滑动。

这些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是多样的,如地壳的隆起形成了山脉,地壳的沉降形成了盆地。

3.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引起了地壳的震动和变形。

地震对地貌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地震会导致地表的滑动、断裂和隆起,形成新的地貌特征。

4.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的喷出和喷溢。

火山喷发对地貌的影响是显著的,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凝固形成了火山岩,火山岩的堆积形成了火山山体和火山口。

二、气候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气候是地球表面的大气状态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平均表现。

气候变化会对地貌产生重要影响。

1.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风力对地表岩石的侵蚀和破坏。

风蚀作用主要有风蚀、风化和风积。

风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明显的,如风蚀作用形成了沙丘、沙漠和风成地貌。

2.水蚀作用:水蚀作用是水流对地表岩石的侵蚀和破坏。

水蚀作用主要有河流侵蚀、海岸侵蚀和雨蚀等。

水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河流侵蚀形成了河谷和峡谷,海岸侵蚀形成了海岸线和海蚀地貌。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5

自然地理学第五章地貌55

一、荒漠
★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荒漠约 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 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 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 风积地貌)。
结束
世界荒漠的分布
冰斗与峡湾 澳洲
★羊背石
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 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 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羊背石 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 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 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 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 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 形成表面坎坷不平作锯齿状的陡坡。
(三).冰水堆积地貌 主要有 冰水扇和冰水河谷沉积 平原、季候泥、冰砾阜阶地、锅穴、蛇行丘等几类。
(四).冰面地貌 冰川表面因受褶皱、断裂、冰床坡度 变化、差别消融、流水侵蚀等影响而形成的地貌形态。 主要有冰瀑、冰裂隙、冰川弧拱、冰面河、冰面湖、 冰蘑菇、冰塔林等几类。
冰 褶 皱
冰 面 地 貌
冰 面 河


4.热融地貌 热融作用可分为 热融滑塌和热融沉陷两种。 热融滑塌
热融沉陷
结束
冰碛物类型
侧碛
侧碛
中碛
底碛
终碛
冰舌 终碛
冰川的搬运 明永冰川
表碛(细)
明永冰川
表碛(粗)
明永冰川
表碛与侧碛
侧碛与终碛
漂砾
冰川融水与冰碛物
冰碛物
明永冰川
杂乱堆积的冰碛物 明永冰川
★冰斗
冰斗是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 的冰坎(冰斗槛)所组成。冰斗三面 为陡壁所围,朝向坡下的一面有个开 口,外形呈围椅状。 冰斗多发育于雪线附近,因此冰斗具 有指示雪线的意义,即可以根据古冰 斗底部的高度来推断当时雪线的位置。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

高中地理16种常见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形,是地质结构、地球物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在地理学中,地貌被分为许多种类,下面介绍高中地理中常见的16种地貌。

1.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低于200米,地势平坦,缺乏高低起伏的地形。

平原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2.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海拔高于200米的地区,地面起伏较大,山峰、山脉和山谷等构成。

山地地貌通常由岩石、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地势较为平坦,但比平原地貌高,而比山地地貌低的地形。

高原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许多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本身、河岸、河床和河谷。

河谷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的重要区域。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地质构造、冰川活动、水流侵蚀和沉积等因素形成的湖泊和周边地区。

湖泊地貌通常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

6. 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由沙丘、沙漠盆地、石漠和荒漠等构成的地形。

沙漠地貌通常由风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7. 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冰川本身、冰川谷、冰原、冰斗和冰露等构成。

冰川地貌通常由冰川沉积物、岩石和土壤等构成,是地球气候演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8. 火山地貌火山地貌是指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侵蚀形成的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等构成。

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岩、沉积岩和冰川沉积物等构成,是地球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

9.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由石灰岩、石膏和盐岩等溶解作用形成的地形,包括喀斯特洞穴、地下河、石柱和地下湖等构成。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学
断层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断层地貌:断层带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地貌 • 断层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产生影响
03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的科学
•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 •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变化和规律
03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自然地理现象的信息 和数据 • 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应用领域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定量分析和模型研究: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 现象 • 跨学科研究:与其他学科如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进行交叉研究 • 全球变化研究:关注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等全球性问题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地质构造活动可能导致地形地貌的破坏和变形 • 影响地形地貌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联性分析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成因关联
•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与地质构造作用密切相关 • 地质构造是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联
• 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 • 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特征与地形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 关
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劈理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劈理地貌:劈理带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地貌 • 劈理对土壤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影响
褶皱构造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 背斜和向斜地貌:背斜地貌通常表现为山地,向斜地貌通常表现为盆 地 • 穹隆和盆地地貌:穹隆地貌通常表现为高地,盆地地貌通常表现为低 地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1. 地理地貌分类地理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和水域两类。

陆地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谷、沙漠等;水域地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湿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是由地壳变动、水体、风、冰雪、生物、人类等多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壳变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运动、地质岩石的堆积和剥蚀等。

地表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的侵蚀和堆积,冰雪的侵蚀和堆积,生物的侵蚀和堆积,人类的开发和开采等也会对地貌造成影响。

3.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突出地形,山脉是一系列山岭或高地的集合。

山地的形成多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包括造山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

山地地形不仅包括山峰和山谷,还包括山脉、山梁、山间盆地、峡谷、崖壁、瀑布、冰川等。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它们起伏不平,但比山地平缓。

丘陵地貌的形成多是由于水体和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引起的,还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冰雪的影响。

5.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广阔而平坦的地形,由于受到水体的沉积和风的侵蚀以及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形成。

平原地貌种类繁多,有沿海平原、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冰川平原等。

6. 高原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较高而平坦的地形,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高原地貌具有起伏不平的地形特征,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河流和湖泊穿插其中。

7. 盆地盆地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貌类型,其周围是山脉、丘陵或高地,盆地内部多为平坦,盆地地貌的形成多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

盆地内部积聚了大量的河流和湖泊,也是人类聚居的地方。

8. 河谷河流在长时间内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谷地貌,包括V字谷、冲谷、盆地谷等,河谷地貌是地质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9. 沙漠沙漠是一种干旱、多风且植被稀少的陆地环境,沙漠的地貌特征是沙丘、沙漠盆地、风蚀褶皱等,由于地表水分极端匮乏,生物也稀少,同时沙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五章 地貌

自然地理学课件 第五章  地貌

硬度(硬)
(软)
体积
增大30%
(2)水解作用
化合物与水反应而成的分解作用。水体进入地表岩石,水中的 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发生交换形成可溶性盐类,即矿物 遇水分解的过程。
例 正长石水解形成高岭土、SiO2溶胶等
2KAlSi3O8+CO2+2H2O
岩石
Al2Si2O5(OH)4+4SiO2+K2CO3
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15o~30o的坡 度最适宜发生蠕动。
蠕动的过程


坡面上的蠕动现象
蠕动形成的鳞片状山坡
第三节 流水地貌
• 一 流水作用
1.地面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
坡面水流——即坡面径流,降雨或冰雪 融水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 薄层水流;
2FeS2+15O2+10H2O 4FeO(OH) +8H2SO 4
化学风化取决与温度、湿度和水溶液的pH值。
3.生物在化学风化中的作用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学风化 提供了反应剂;植物根系的分泌与吸 收作用促进矿物分解和元素迁移;生 物残体分解促进化学风化。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 括少量残存液体;
(3) 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 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 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 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2.风化壳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1) 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 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学风化)
内 蒙 古 高 原(锡林郭勒)
黄土高原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所呈现的形态和特征。

它是自然界地理过程的产物,包括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侵蚀、运移和沉积作用所造成的不同形态的地形。

地貌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地理高考中的主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从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地貌类型以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貌形成的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受到了地质构造、风、水和冰等自然力量的长期作用导致的。

首先,地球的地壳是由大规模的地质构造活动造成的。

地壳的抬升和沉降,构造的抬升和降低,形成了山脉、高原、盆地等不同形态的地貌。

其次,风、水和冰的侵蚀作用也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风力能够侵蚀岩石表面,形成风蚀地貌如沙漠和雅丹地貌;水力能够侵蚀河流河道和海岸线,形成河谷、冲沟、峡谷和海岸地貌;冰雪的作用能够切割山地和形成山地地貌。

二、主要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地壳构造的隆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山地地貌以地形起伏、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等特点而闻名。

山地地貌的山脉是由于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岩石富含矿物质,适合农业和旅游业的开发。

2.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和风、水和冰的作用导致的。

高原地貌地势较平坦,海拔较高,平均海拔超过500米,地形逐渐升高起伏。

高原地貌的气候多样、生态丰富,适合农业、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

3.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由于地壳形成的坳陷而形成的。

盆地地貌的特点是地势低洼,周边环山,四周地形倒扣。

盆地地貌适宜农业发展,盛产农作物和资源。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加深造成的。

河谷地貌中河水流淌,地形险峻。

河流对附近地区的经济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是农田灌溉和交通运输的要道。

5.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和波浪的冲刷造成的。

海岸地貌被海洋包围,形成了崖壁、沙滩、湾泊等特点。

海岸地貌具有独特的海洋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三、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如下所示:首先,地貌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湖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点地貌总结

湖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点地貌总结

湖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学重点地貌总结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地貌特征。

在湖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对于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湖南省考研自然地理学中的重点地貌进行总结和归纳,供大家参考。

一、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是由地壳的隆升和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是一种相对平坦、缓坡的地貌形态。

湖南省的台地地貌主要分布在湘西山地地区,是湘西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台地地貌以石灰岩台地为主,有山体内嵌式和山体轮廓型两种形态。

1. 山体内嵌式台地山体内嵌式台地是指位于山地内部,山体被台地包围,则其周缘形成断崖、陡坡和峡谷等地貌特征。

湘西山地地区的矮岭和零岭是典型的山体内嵌式台地。

2. 山体轮廓型台地山体轮廓型台地则是指山地的轮廓边界与台地相邻,形成台地的边缘为陡坡或者峭壁的地貌特征。

湘西山地地区的桂东段是山体轮廓型台地的代表。

总的来说,台地地貌在湖南省考研自然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重点掌握。

二、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是由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湖南省的河流地貌主要有三个特点:水力条件良好、河道发育规模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

1. 平原河流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即河流在平原上运行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湖南省的长江、湘江和资水都属于平原河流地貌的典型代表。

平原河流地貌特点是河道宽阔,洪流能力大,具有很强的冲刷和输沙能力。

2. 山地河流地貌山地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山地中的地貌类型。

湖南省的湘西山地和湘南山地都有丰富的山地河流地貌。

山地河流地貌特点是河道曲折,峡谷陡峭,流域陡坡、落差大。

3. 岩溶河流地貌岩溶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喀斯特地貌区经过岩溶地段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湖南省的岳阳、崀山和常德等地有发育完善的岩溶河流地貌。

岩溶河流地貌特点是河床多为洞穴、峡谷和地下河,地貌形态复杂多变。

三、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由于地表形成凹地而蓄水形成的地貌类型。

湖南省是一个湖泊众多的省份,湖泊地貌非常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 风蚀谷间的残留高地或 孤立丘岗就是风蚀残丘。形态与风蚀残丘近似 但由蚀余松散土状堆积物,如河湖相地层形成 的一类特殊风蚀残丘,则称雅丹地貌。如下图 所示:
2021/3/11
10
风蚀残丘群- 风蚀城
2021/3/11
11
2021/3/11
风蚀城残墙
12
2021/3/11
几种常见的风蚀残丘
2021/3/11
3
2021/3/11
4
2021/3/11
风蚀坑
5
2021/3/11
风 蚀 穴
6
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平裂 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岩,形成孤立的风蚀柱, 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成风蚀蘑菇。
2021/3/11
7
风 蚀 柱
2021/3/11
8
2021/3/11
9
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 风吹蚀地面松散物质后 形成的直径10~100m,深1米,平面呈圆形或 马蹄形的洼地,称为风蚀洼地;风蚀盆地的规 模比风蚀洼地大的多。风蚀洼地与盆地深度低 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可流出地面聚积成湖, 称为风蚀湖。
2021/3/11
21
2.沙丘的移动 据研究,单位时间内沙丘移动距 离为:
D=Q/rH
Q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宽度的沙量;
H为沙丘高度;
r为沙的容量。
我国沙丘年平均移动速度多在5~10m间,小 部分或超过10m。
2021/3/11
22
三、黄土与黄土地貌
(一)黄土
1.描述: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远观)
长条形黄 土丘陵地貌 类型之一, 其顶部为残 塬的称为塬 梁;顶部较 平的称为平 顶梁。
2021/3/11
34
2021/3/11
黄 土 梁
(近 观)
35
黄 土 滑 坡
2021/3/11
36
黄 土 漏 斗
2 桥
38
2021/3/11
黄 土 墙
强,抗蚀性弱,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因此黄土高原地区水
2土021流/3/11失严重,土壤贫瘠有沙漠化趋势。
23
5.定义:黄土是一种灰黄色、均质的、疏松多孔的、富 含碳酸钙的粉沙质沉积物。
2021/3/11
24
6.黄土的成因
风力侵蚀、搬运、沉积。
物质来源:西北干旱荒漠地区
搬运动力:风力吹扬,成沙尘暴运动迁移, 随着风力减弱,分选沉降堆积。
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与气流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 这种作用称为吹蚀;而磨蚀则强调使砾石表面形成 风棱,甚至于深入岩石空隙发生旋磨,形成风蚀龛、 风蚀穴、风蚀蘑菇等一类特殊地貌现象。
(二)搬运作用 搬运的形式有三种:悬移、跃移和表层 蠕动。
(三)风积作用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
2021面/3/11,这种现象就是风积作用。
2.分布:全球黄土覆盖面积达1000×104km2,我国的 覆盖面积有38×104km2。最厚的黄土在甘肃中部,超 过400m。
3.性质: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粒级以粉沙为主, 粘粒及细纱较少。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 矿物为主,并易含溶盐及粘土矿物。有原生黄土和次 生黄土之分。
4.特征:疏松、遇水易散,垂直节理发育,有孔隙,湿陷性
2
二、风沙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棱石与石窝 戈壁砾石迎风面长期风蚀后 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 风面再次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就形 成风棱,即形成风棱石;石窝是一种直径20cm 至1~2m,深10~15cm上下至1m的圆形或 椭圆形小洞或凹坑,通常出现于迎风崖壁上, 密集时犹如蜂窝,由风沙旋磨岩石裂隙而成。 如下图:
28
2021/3/11
29
花 瓣 状 冲 沟
2021/3/11
30
黄土塬峁 黄土梁峁
2021/3/11
31
黄土塬: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极为曲折, 常因沟谷溯源侵蚀而被肢解。
2021/3/11
32
黄土峁: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缘发育大量辐散 状沟谷。
2021/3/11
33
黄土梁
16
2021/3/11
17
2021/3/11
18
(2)纵向沙丘:是指走向与起沙风合成风向平行或夹
角小于30°的沙丘,通常称为沙垄。巨大沙垄体上叠置 较小的沙垄,则形成复合纵向沙垄。
2021/3/11
19
“L” 型 沙 垄
2021/3/11
20
(3)多风向形成的沙丘:包括金字塔形沙丘、 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反向沙丘 等。如下图所示:
39
2021/3/11
黄 土 峡 谷
40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2021/3/11
41
2021/3/11
42
2021/3/11
43
一、海岸地貌
基本定义: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 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海岸是 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激浪作用到达处为 上界;潮间带位于高、低潮间,高潮时淹没,低 潮时露出;水下岸坡则指低潮线以直到波浪有效 作用下界。
沉积环境:干旱、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平 坦地面,缓坡地面。
2021/3/11
25
黄土高原的范围:
(1)1955年中国地形区划:面积50万km2; 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祁连
山以东。 (2)张宗古:面积40万km2;
北接毛乌素沙地,南抵秦岭,西达祁连山 南段东侧,东到吕梁山。
2021/3/11
第五章 地貌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2021/3/11
1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风沙作用
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与磨蚀两方面。
26
(二)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重力作用、潜蚀和风蚀均为黄土地貌的 外动力,流水作用居首位。
1.黄土沟谷地貌
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几 种。
2.黄土沟间地地貌
典型沟间地地貌有塬、梁、峁;所有黄土沟间地地貌都 易形成陷穴、崩塌和滑坡。
如下图所示:
2021/3/11
27
黄土冲沟
2021/3/11
13
2021/3/11
雅丹地貌
14
雅 丹 地 貌
2021/3/11
15
(二)风积地貌
1.沙丘及其形态特征 沙丘的分类:横向 沙丘、纵向沙丘和 多风向形成的沙丘。
(1)横向沙丘:走 向与合成起沙风向 垂直或交角不小于 60°,主要包括新月 形沙丘、新月形沙 丘链和复合新月形 沙丘链三类。
2021/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