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1

合集下载

秸秆碱泡处理的原理

秸秆碱泡处理的原理

秸秆碱泡处理的原理
秸秆碱泡处理是一种利用碱性溶液处理秸秆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碱性溶液的作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可以使秸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水解反应,从而分解秸秆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成为可溶性糖类。

2. 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碱性溶液可以更好地渗透秸秆的纤维结构,促进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3. 离子交换的作用:碱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OH-)与秸秆中的阳离子(如钠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使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更为顺利。

4. 水解反应的产物:秸秆经碱性溶液处理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可溶性糖类,如葡萄糖和木糖等。

这些可溶性糖类可以进一步发酵、转化为生物质醇、生物气体等有机化合物,用于生物燃料或化工原料的生产。

总体来说,秸秆碱泡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碱性溶液的作用,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可溶性糖类,为后续的生物质能源利用创造条件。

喂羊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有哪些?注意的相关事项是什么?

喂羊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有哪些?注意的相关事项是什么?

喂羊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有哪些?注意的相关事项是什么?我在上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喂羊的秸秆饲料物理加工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今天来重点介绍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质地粗硬、适口性差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化学处理,以最终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我所了解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氨化处理、碱化处理、复合处理、酸处理四大类。

其中,在实际生产当中使用最多的是氨化处理,下文做详解。

氨化处理在收集回来的农作物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的营养水平和消化率,我们把它称做秸秆氨化。

个人感觉秸秆氨化技术并不难掌握,以下三方面是关键:一、氨化的原料我们见到的庄稼地里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都能用做氨化的原料,但主要是禾本科作物秸秆利用较多。

比如秋后收集回来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向日葵秆、稻草等等,都是很好的氨化原料,我家习惯把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氨化处理后喂羊。

注意:选取的原材料一定是无毒、无发霉变质现象才行,不然羊吃了会导致生病。

二、氨源的选择氨源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液氨(无水氨)、氨水、尿素、碳铵等。

其中的液氨适用于大量制作氨化秸秆,而氨水又不容易买到,碳铵使用较少且氨化效果不如尿素,因此,选来选去我还是认为用尿素作氨源是最普遍、最简单、最实用的秸秆氨化方法。

注意:买回来的尿素(市场上销售的农用化肥尿素就可)必须要妥善保管,以防止羊误食后发生尿素中毒。

三、氨化的技术我在给羊储备饲草时就用的尿素氨化技术,这里我把我的具体制作方法分享给大家:首先,在地下挖一个氨化窖,窖的形状为长方形,窖的大小根据氨化秸秆原材料的多少来决定,窖的建造材料选用砖和水泥,这样可以建成永久性的氨化窖,不仅使用年限久,而且方便管理;其次,用铡草机将秸秆切成2厘米左右的段,每100公斤秸秆用5公斤尿素,40~60升水,把尿素倒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化,再把溶化后的尿素水溶液分次数均匀喷洒在秸秆上面,最好在入窖前把秸秆摊开来均匀喷洒;接着,把喷洒好的秸秆分层装入氨化窖内,装的时候一层层踩实,记住不能留有空隙;最后,等填装完成后用塑料薄膜把窖顶密封,窖顶要高出30~50厘米,以便于雨水顺利排出,塑料薄膜四周用湿土压严实,至此整个尿素氨化秸秆过程圆满结束。

科技成果——秸秆碱化、氨化技术

科技成果——秸秆碱化、氨化技术

科技成果——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技术类别
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技术内容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是指借助于碱性物质,使秸秆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破坏酯键或醚键,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秸秆碱化处理应用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氧化钙;秸秆氨化处理应用的氨性物质主要是液氨、碳铵或尿素。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秸秆碱化/氨化方法主要有:窑池法、氨化炉法、氨化袋法和堆垛法。

技术特征
秸秆碱化/氨化技术适用范围广,是较为经济、简便而又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方式之一。

技术实施注意事项
一是适时适量添加氨源,避免高温季节氨素挥发,同时均匀施氨,提高氨化质量。

二是刚开封的氨化秸秆要进行放氨处理。

三是氨化饲料慎用于未断奶的犊牛和羔羊养殖,氨化饲料饲喂后不宜立即饮水,避免氨中毒。

四是氨化失败的秸秆不能养畜,只能做肥料。

适用范围
适用的秸秆主要有麦秸、稻草等。

技术标准与规范
《NY/T2771-2015农村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标准》《DB41/T616-2010秸秆氨化操作规程》《DB34/T3138-2018秸秆改良氨化及其饲用技术规范》《DB22/T3092-2019秸秆氨化饲料生产技术规程》《DB4114/T131-2019小麦秸秆氨化饲料调制技术》。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业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秸秆大国,每年约产秸秆8亿t。

秸秆主要含纤维、木质素、淀粉、粗蛋白、酶等有机物,还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秸秆可作饲料、肥料、燃料,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等。

但目前综合开发利用不多,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尚未得到合理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秸秆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农作物秸秆的种类秸秆即农作物的茎秆,在农业生产中,小麦、玉米、稻谷等农作物收获以后,残留不能食用的根、茎、叶等废弃物统称为秸秆。

秸秆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还包括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具体包括:①禾本科作物秸秆,包括大麦秸秆、燕麦秸、小麦秸、黑麦秸、稻草、高梁秸、玉米秸秆以及薯类藤蔓等。

②豆类茎秆,包括黄豆秸、蚕豆秸秆、豌豆秸、豇豆秸秆、羽肩豆秸和花生藤蔓等。

③亚热带植物副产品,包括甘蔗渣、西沙尔麻渣、香蕉秆和叶等。

④农作物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包括玉米芯、各种麦类的糠,水稻的谷壳和米糠等。

2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秸秆用途广泛,可转化为饲料、肥料、能源、工业原料,还可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

2.1秸秆转化为饲料我国有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由此培育出了高繁、耐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料化技术。

利用秸秆养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途径,秸秆转化为饲料主要采取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法。

2.1.1物理方法。

即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压力等作用,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

(1)切短与粉碎。

这是处理秸秆饲料最简便的方法之一。

秸秆经切短、粉碎后,体积变小,便于家畜采食和咀嚼。

特别是反刍动物,切短粉碎后能增加饲料和瘤胃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便于瘤胃微生物的降解发酵,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

秸秆切短和粉碎的程度,应视家畜种类与年龄而异,切短多用于养牛、羊,而粉碎多用于养猪。

秸秆饲料碱化处理的4种方法

秸秆饲料碱化处理的4种方法

秸秆饲料碱化处理的4种方法
农作物的秸秆如麦秸、玉米秸秆等,是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

许多农户都习惯把秸秆铡碎喂牲畜,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在作物的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很难被消化和吸收利用。

如果在使用前把秸秆进行一番处理,使纤维素水解和膨胀,吸收利用率就会大大提高。

现将常用的几种碱化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火碱溶液处理法。

火碱又叫苛性钠,每100公斤秸秆用4公斤~5
公斤火碱,溶解在80升~100升的水中,在常温下放置,停8小时~10小时即可使用。

也可以用火碱溶液将粉碎的秸秆喷洒、湿润、拌匀、堆积压制成块状饲料,可供长期使用。

石灰溶液处理法。

每100公斤铡碎的秸秆用1公斤~2公斤生石灰,加水200升~300升,再加入0.5公斤至1公斤食盐,拌匀后在水泥地面上堆放24小时~36小时即可使用。

混合液处理法。

将完整的秸秆铺放成15厘米~20厘米厚一层,喷洒1.5%的火碱和同样浓度的生石灰混合液,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70%
左右,压实后再一层一层地铺放喷洒,每100公斤秸秆喷80升混合液,经过7天至10天堆放即可使用。

氨水处理法。

先将秸秆铡碎,装进窖内压实。

然后按照每100公斤秸秆浇灌12升25%浓度的氨水溶液,或19升15%的氨水溶液,窖内温度不要低于20℃,密封贮存5天后取出晾晒,待氨水气味消失后即可使用。

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1

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1

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1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1秸秆的碱化处理通常是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等碱性物质进行处理的技术,而用氨水和尿素等去处理秸秆则列入氨化处理秸秆范围。

一、碱化处理用碱处理秸秆主要是提高消化率,从处理效果和实用性看,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用得较多的有氢氧化钠处理和石灰水处理两种。

(1)氢氧化钠处理用氢氧化钠处理秸秆又可分为碱化的湿法处理和碱的干法处理两种。

1、碱的湿法处理①用氢氧化钠进行湿法处理。

先配制1.5%氢氧化钠溶液,再用相当于秸秆10倍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下浸泡秸秆3天,多余的碱用水冲洗掉,最后用经处理后的秸秆喂畜。

据报道,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黑麦秸,其有机物消化率由45.7%提高到71.2%。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能维持饲草原有结构,有机物质损失较少。

经此法处理的秸秆,纤维素成分全部保存,干物质大约只损失20%。

它能提高消化率;有芳香味,适口性好;设备简单,花费较低。

但是,用这种方法处理秸秆,在用水冲洗过程中,将有25—30%的木质素、8—15%的戊聚糖物质损失掉。

而且用大量的水冲洗,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这种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②轮流喷洒法。

方法是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轮流喷洒秸秆,喷洒碱液后,不用水冲洗,而用磷酸中和。

中和溶液中可以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尿素,糖蜜和维生素物质。

用此法处理,有机物质消化率可以提高到66%。

③浸泡法方法是将秸秆放在1.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0.5—1小时,再晾干0.5—2小时,随之在10℃左右的气温下堆放成熟3—6天,最后用经堆放的秸秆喂畜。

进行第二批浸泡时要添水,并按每千克秸秆加60克氢氧化钠,以保持氢氧化钠溶液的1.5%的浓度。

据报道;经此法处理的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可以提高20—25%。

如果在浸泡液中加入3—5%的尿素,则处理效果会更好。

用氢氧化钠处理秸秆,秸秆的消化率与氢氧化钠数量有关,试验证明,只有当每100千克的秸秆用6千克以上的氢氧化钠处理时,秸秆的消化率才显著提高,当氢氧化钠达12千克时,效果最好,当然成本也更高。

处理加工秸秆饲料的方法

处理加工秸秆饲料的方法

处理加工秸秆饲料的方法物理加工法包括切短、粉碎、揉搓、热喷和制粒等,简单易行。

秸秆经过切短、粉碎和揉碎处理后,有利于家畜咀嚼,提高家畜采食量,并可减少采食过程的能耗和饲喂过程中的饲料浪费。

同时,增加其表面积使之更易与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接触,从而提高其消化利用率。

秸秆饲料的物理加工也是其他加工方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物理加工之后,化学和生物加工处理更易发挥作用。

化学处理法碱处理碱处理是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等溶液浸泡秸秆(湿法处理)或喷洒于秸秆表面(干法处理)。

碱化处理可以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酯键,使纤维膨胀,有利于瘤胃液渗入从而提高其消化率。

两种处理方法相比,湿法可使秸秆中粗纤维受到较大破坏。

由于碱浸泡秸秆后须用清水冲洗去碱,容易带来环境污染,并使营养物质损失较多,而干法较易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其方法:一是用石灰液处理法,用100千克切碎的秸秆,加3千克生石灰或4千克熟石灰,食盐0.5千克~1千克,水200升~250升,浸泡12小时或一昼夜捞出晾24小时即可饲喂,不必冲洗。

二是用氢氧化钠液处理,100千克切碎秸秆,用6 千克1.6%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喷洒,然后洗去余碱,制成饼块,分次饲喂。

氨化处理氨化是用氨水、液氨和尿素等含氮碱性物质处理秸秆,以提高其适口性和粗蛋白质含量,是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的粗饲料加工方法之一。

秸秆氨化处理因采用的氮源不同而不同,有以下三种方法:①液氨氨化法。

将切碎的秸秆喷入适量水分,使其含水量达到15%~20%,混匀堆垛,在长轴的中心埋入一根带孔的硬料管,以便通氨,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然后按秸秆重量的3%通入无水氨,处理结束,抽出塑料管,堵严。

在20℃左右气温条件下,密封2周~4周。

揭封后晒干,氨味自行消失,然后粉碎饲喂。

②氨水氨化法。

预先准备好装秸秆原料的容器,将切短的秸秆边往容器中放,边按秸秆重1∶1的比例往容器中均匀喷洒3%浓度的氨水。

盖塑料膜、封严,在20℃左右气温条件下,密封2周~3周后开启,晒干,饲喂。

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

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

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彭远荣【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1页(P192-192)【作者】彭远荣【作者单位】陕西省丹凤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丹凤 726200【正文语种】中文秸秆饲料是一类高纤维、低蛋白质、少能量、缺乏矿物质的粗饲料,而且某些粗饲料的细胞壁成分含有大量的抗营养物质(如稻草中的大量硅酸盐等)。

因此,动物对其采食量少,消化率低。

用秸秆饲料直接饲喂家畜,不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

秸秆饲料通过碱化处理,可以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改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利用率。

现简要介绍秸秆饲料碱化处理技术。

1 原理秸秆饲料碱化处理原理是借助于碱性物质,使秸秆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酯键或醚键被破坏,纤维素分子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以使反刍动物瘤胃液易于渗入,瘤胃微生物发挥作用,从而改善秸秆饲料适口性,提高秸秆饲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利用氢氧化钠、氨水、石灰水和尿素等碱性化合物处理秸秆饲料,都属于秸秆饲料碱化处理。

但是,秸秆饲料碱化处理通常是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等碱性物质进行处理的技术,而用氨水和尿素等处理秸秆饲料的技术则列入氨化处理秸秆饲料技术的范围。

2 化学试剂秸秆饲料碱化处理使用的化学试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过氧化氢、碳酸钠等,从处理效果和实用性看,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用得较多的有氢氧化钠处理和氢氧化钙处理,其中氢氧化钠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氢氧化钠可使多达50%的木质素水解。

碱化处理排出的废水容易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碱化处理将逐渐被氨化处理所取代。

3 处理方法3.1 氢氧化钠处理氢氧化钠处理分为湿法处理和干法处理2种处理形式:3.1.1 湿法处理方法是配制1.5%氢氧化钠溶液,按照秸秆与1.5%氢氧化钠溶液以1∶8~10的比例,在室温下浸泡秸秆1~3 d,后将秸秆捞出,用清水漂洗除去余碱,经处理后的秸秆饲喂家畜,可使秸秆的消化率提高24%,并使其能值达到优质干草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1
秸秆的碱化处理通常是指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等碱性物质进行处理的技术,而用氨水和尿素等去处理秸秆则列入氨化处理秸秆范围。

一、碱化处理
用碱处理秸秆主要是提高消化率,从处理效果和实用性看,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用得较多的有氢氧化钠处理和石灰水处理两种。

(1)氢氧化钠处理
用氢氧化钠处理秸秆又可分为碱化的湿法处理和碱的干法处理两种。

1、碱的湿法处理
①用氢氧化钠进行湿法处理。

先配制1.5%氢氧化钠溶液,再用相当于秸秆10倍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下浸泡秸秆3天,多余的碱用水冲洗掉,最后用经处理后的秸秆喂畜。

据报道,
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黑麦秸,其有机物消化率由45.7%提高到71.2%。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能维持饲草原有结构,有机物质损失较少。

经此法处理的秸秆,纤维素成分全部保存,干物质大约只损失20%。

它能提高消化率;有芳香味,适口性好;设备简单,花费较低。

但是,用这种方法处理秸秆,在用水冲洗过程中,将有25—30%的木质素、8—15%的戊聚糖物质损失掉。

而且用大量的水冲洗,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所以这种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②轮流喷洒法。

方法是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轮流喷洒秸秆,喷洒碱液后,不用水冲洗,而用磷酸中和。

中和溶液中可以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尿素,糖蜜和维生素物质。

用此法处理,有机物质消化率可以提高到66%。

③浸泡法方法是将秸秆放在1.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0.5—1小时,再晾干0.5—2小时,随之在10℃左右的气温下堆放成熟3—6天,最后用经堆放的秸秆喂畜。

进行第二批浸泡时要添水,并按每千克秸秆加60克氢氧化钠,以保持氢氧化钠溶液的1.5%的浓度。

据报道;经此法处理的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可以提高20—25%。

如果在浸泡液中加入3—5%的尿素,则处理效果会更好。

用氢氧化钠处理秸秆,秸秆的消化率与氢氧化钠数量有关,试验证明,只有当每100千克的秸秆用6千克以上的氢氧化钠处理时,秸秆的消化率才显著提高,当氢氧化钠达12千克时,效果最好,当然成本也更高。

表一、氢氧化钠的数量与处理的秸秆的消化率的关系。

贮液器内有浓度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启动电动机,溶液经液泵打入撒布管撒在容器内的秸秆上,再经一段时间碱化处理即可获得PH值7.9—10.3的碱化秸秆。

按此原理,我国电机部已研制出93JH400型秸秆化学处理机。

据报道,经该机处理后的秸秆含氮量增加1.4倍,每千克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0.45个饲料单位(一饲料单位相当于11.8兆焦)。

经此机型处理的稻草,其干物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达到70.5%和64.4%,比未处理的稻草分别提高12.5%
和31.6%。

用此稻草喂牛,采食量提高48%,日增重提高100%,达0.8千克/日。

秸秆的碱化处理技术2
2、碱的干法处理技术
用氢氧化钠进行干法处理时,先按每100千克秸秆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30升喷洒于秸秆,且边喷洒边搅拌,使之充分混合,以便碱溶液渗透于秸秆中。

处理后的秸秆不需要用水冲洗就直接堆存在仓库或地窖里,也可压制成颗粒饲料,需要用时即可取出来直接喂家畜。

据报道,用此种方法处理的秸秆,其消化率可提高12—15%。

但是,由于这种秸秆其碱的残余量较多,家畜饲用后引起饮水、排尿增多,且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价值不大。

(2)石灰处理
此方法就是用氢氧化钙处理秸秆的方法。

它又可分为石灰乳碱化法和生石灰碱化法两种。

1、石灰乳碱化法:
先将45千克的石灰溶于1吨水中,调制成石灰乳(即氢氧化钙微粒在水中形成的悬浮液),再将秸秆浸入石灰乳中3—5分钟,随之把秸秆捞出,放在水泥地上晾干,经24小时后即可饲喂家畜。

捞出的秸秆不必用水冲洗,石灰乳可以继续使用1—2次。

为了增加秸秆的适口性,可以在石灰乳中加入0.5%的食盐。

在生产中,为了简化石灰手续和设备,可以采用喷淋法,即在铺有席子的水泥地上铺上切碎的秸秆,再用石灰乳喷洒数次,然后堆放,经软化1—2天后即可饲喂家畜。

2、生石灰碱化法
按每100千克秸秆加入3—6千克生石灰,搅拌数次使之均匀,再放适量的水,使秸秆浸透,随之在潮湿状态下保持3—4昼夜使之软化,最后分批取出晾干即可给家畜饲用。

石灰处理的秸秆,效果虽不及氢氧化钠处理的好,且易发霉,但石灰来源广,成本低,对土壤无害,且钙对家畜也有好处,故可使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钙磷平衡,适当补充磷酸盐。

二、过氧化氢处理
用碱性过氧化氢处理秸秆时,按过氧化氢的用量占秸秆的干物质的3%计,将过氧化氢溶液均匀地喷洒在经切细的秸秆上,再用水将秸秆的含水量调至40%左右,在15--25℃条件下,密闭保存4周左右,最后开封将秸秆放在水泥地上晾干即可喂家畜。

试验证明:当用过氧化氢处理秸秆时,如果与尿素配合在一起进行,其效果更好一些,例如:用6%的尿素加3%过氧化氢处理玉米秸秆,与未处理者相比,其粗蛋白提高17.7%,而纤维素含量下降9%,干物质消化率提高4%。

当用占日粮比例分别为36%和72%的经上述处理的秸秆喂羔羊时,其日增重分别达到339克和341克。

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三、碳酸钠处理
用碳酸钠处理秸秆时,按每千克秸秆干物质用80克碳酸钠(即8%计),再按上述湿法碱化处理法进行即可。

试验证明:按每千克秸秆干物质用80克碳酸钠处理秸秆,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达68.8%,动物自由采食时,每千克体重食入量达15.9克,用4%碳酸钠溶液处理玉米秸秆、稻草、小麦秸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分别达到78.7%,64.7%和44.2%。

有机物质消化率分别达到80.3%,74.4%和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