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蕃”究竟怎么读

合集下载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吐蕃,是历史上西藏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权。

那么,“吐蕃”这个词的读音在藏汉文中应该如何确定呢?本文将通过考察吐蕃的来源、历史记录以及藏文和汉文的语音规律等方面,来探讨吐蕃的正确读音。

我们来看一下吐蕃这个词的来源。

在中国古代史书《资治通鉴》中,提到了吐蕃这个名词,但并未注明具体的读音。

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吐蕃,但同样没有注明读音。

而在藏文中,吐蕃被写作“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其中的发音不能直接映射到汉语中。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来确定吐蕃的读音。

在唐朝时期,吐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权,时常与唐朝交战。

多次唐朝文献中都提到了吐蕃,但并没有详细的记录其发音。

在后来的宋朝,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宗教,藏文成为主要文字的特殊文化背景。

而在明清时期,西藏地区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汉文对西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这些历史时期的文献中,依然没有具体说明吐蕃的读音。

接着,我们来研究一下藏文和汉文的语音规律。

藏文是一种音节文字,单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而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字。

在音节结构上,汉语有开合音之分,而藏语没有明确的开合音之分。

汉字的读音受到声母和韵母的影响,而藏语没有声母,只有一个字母代表整个音节。

鉴于以上的考察,结合吐蕃的历史背景和语音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根据吐蕃这个名词在唐代和后世的汉文文献中常以“吐蕃”这个字形出现,而且在唐代文献中也没有提到其读音。

这说明在当时对于吐蕃的音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藏语的语音规律,吐蕃在藏文中被写作“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བ”,其中的发音不能直接映射到汉语中。

综合考虑,我们可以认为“吐蕃”在汉文中没有特定的读音,可以按照字形的读音来称呼。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西藏地区可能有特定的读音,但在汉文中,“吐蕃”这个字形暂时无法确定具体的音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字形按照“吐蕃”来称呼。

也需要尊重藏文的发音习惯,在涉及到西藏地区和藏传佛教等相关话题时,可以使用藏文词汇和发音。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同学因为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名和地名等不能正确读音,往往闹出很多历史笑话。

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时,应首先将字读正确。

以下就是对易读错的人名和地名的举例,以飨读者。

1、会稽(ɡuìjī)2、岑参(cãn shēn)3、炮烙(páo luî)之刑4、大月氏(rîu zhī)5、女娲(wā)6、樊於期(fán yújī)7、苻(pú)坚8、龟兹(qiūcí)9、可汗(kâhán ) 10、吐蕃(bō)11、帝喾(kù) 12、万俟勰(mîq íxiã)13、赤嵌(kàn )城14、褒姒(bāo sì) 15、范蠡(lǐ)16、焚(fãn)书坑儒(rú) 17、呼韩邪单于(yãchán yú)18、金兀术(wùzhú) 19、祖逖(tì) 20、老聃(dān ) 21、汨(mì)罗江22、淳(chún )于越23、临洮(lín táo ) 24、鸭绿(lù)江25、芒砀山(mánɡdànɡ) 26、缇萦(tíyínɡ) 27、于阗(tián ) 28、张骞(qiān ) 29、谯(qiáo )县30、应玚(yīnɡyánɡ) 31、阮瑀(ruǎn yǔ) 32、拓跋珪(tuîbáɡuī)33、元昊(hào ) 34、郯(tán )城35、暹(xiān )罗36、蕲(qí)县37、虞姬(yújī) 38、范滂(pānɡ) 39、鄯善(shàn shàn ) 40、蔡邕(yōnɡ) 41、许攸(yōu )42、刘歆(xīn )42、邗(hán )沟43、范缜(zhěn ) 44、鄄(juàn )城45、郓( yùn )城46、鲜卑(xiān bēi ) 47、樵(qiáo )夫48、大汶(wân)口49、燧(suì)人氏50、蚩尤(chīyïu ) 51、有扈(hù)氏52、亳(bï)53、镐(hào)京54、夏桀(jiã) 55、商纣(zhîu ) 56、共(ɡōnɡ)伯和57、藁(ɡǎo)城58、蟠(pán)龙59、郢(yǐnɡ) 60、李悝(kuī) 61、阖闾(hãlǘ) 63、公子虔(qián) 64、大宛(yuān) 65、邯郸(hán dān) 66、虢(ɡuï)国67、弈(yì)秋68、阿房(ēpánɡ)宫69、骊(lí)山70、胡亥(hài ) 71、垓(ɡāi )下72、刘濞(bì) 73、主父偃(yǎn) 74、菑(zī)川75、齐桓( huán)公76、李膺(yīnɡ) 77、陂(bēi)塘78、冒顿(mîdú) 79、阏氏(yān zhī) 80、王嫱(qiánɡ) 81、胡笳(jiā) 82、周髀(bì)算经83、王粲(càn) 84、迦毗(jiāpí)罗卫85、蹴鞠(cùjū) 86、曹丕(pī)87、刘禅(chán) 88、齐王冏(jiǒnɡ) 89、长沙王乂(yì) 90、河间王颙(yïnɡ) 91、遒(qiú)县92、司马懿(yì) 93、疆埸(yì) 94、洧(wěi) 水95、钟繇(yïu)96、翟(zhái)让97、入彀(ɡîu)98、颉(xiã)利可汗99、李勣(jí) 100、阙(quē)特勤101、苾伽(bìjiā)可汗102、回鹘(hú) 103、靺鞨(mîhã) 104、大祚(zuî)荣105、晁(cháo)衡106、和同开珎(zhēn) 107、马嵬驿(wãi yì) 108、颜杲(ɡǎo)卿109、唐僖(xī)宗110、冤句(yuān qū) 111、宇文恺(kǎi) 112、洨(xiáo)河113、刘焯(zhuō) 114、邙(mánɡ)山115、李峤(qiáo) 116、下邽(ɡuī) 117、羌(qiānɡ)族118、步辇(niǎn)图119、李存勖(xù) 120、赵匡胤(yìn) 121、赵顼(xū) 122、鄞(yín)县123、潢(huánɡ)河124、澶(chán)州125、钱镠(liú) 126、澉(ɡǎn)浦镇127、斡难(wînàn)河128、萨都剌(lá) 129、赵孟頫(fǔ) 130、张瑄(xuān) 131、拂菻(fúlǐn) 132、苏洵(xún) 133、李煜(yù) 134、黄筌(quán) 135、孟昶(chǎnɡ) 136、米芾(fú) 137、濠(háo)州138、朱棣(dì) 139、浡(bï)泥140、倭(wō)奴141、俞大猷(yïu) 142、脱懽(huān) 143、鞑靼(dádá) 144、萨尔浒(hǔ) 145、多尔衮(ɡǔn) 146、蒯(kuǎi)祥147、陈洪绶(shîu) 148、周瞾(zhào) 149、王谠(dǎnɡ)150、拳毛騧(ɡuā) 151、冕旒(miǎn liú) 152、妫(ɡuī) 153、榷(quâ)场154、燕蓟(jì) 155、郾(yǎn)城156、朱彧(yù) 157、俳(pái)优158、狼筅(xiǎn) 159、昭梿(lián) 160、身(yuān)毒161、嫘(lãi)祖162、濮(pú)阳163、鲧(ɡǔn) 164、皋陶(ɡāo y áo )165、妇好(hào) 166、髹(xiū)漆167、利簋(ɡuǐ) 168、重(chïnɡ)耳169、邲(bì) 170、捭阖(bǎi hã) 171、圭(ɡuī)表172、日晷(ɡuǐ) 173、程邈(miǎo) 174、酎(zhîu)金杯175、蒙恬(tián) 176、毛玠(jiâ) 177、氐(dī) 族178、鄠(hù) 杜179、羯(jiã)族180、伊尹(yīyǐn) 181、邹(zōu)国182、曩(nǎnɡ)时183、岷(mín)江184、秭(zǐ)归185、墨翟(m îdí)186、苜蓿(mùxu)187、琅琊(lánɡyá)188、木屐(jī)189、缑(ɡōu)氏188、褚(chǔ)遂良189、长垣(yuán)190、宫阙(quâ)191、瓦剌(lā)192、唐摭(zh í)言193、幞(fú)头194、陶埙(xūn)195、钺(yuâ)196、稔(rěn)197、膏腴(yú)198、夯(hānɡ)199、骨力裴(pãi)罗生僻字的读音1. 觊觎(读音:jì继yú鱼):非分的希望或企图;例句-亚洲车商“觊觎”美国人才。

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

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

再谈“吐蕃”的读音及其规范作者:***来源:《辞书研究》2022年第06期摘要文章指出,作为唐代时藏族政权名、古藏族族名和古地名,“吐蕃”不是汉语本有词,而是汉语中的音译词。

它有两个读音,一是t俪b侪,它广泛存在于藏人的语言中,是官方承认、采用的读音;一是t俪f佟n,它是一个错误类推而成的读音,存在于一些个人撰写的古诗中和古文音注中。

t俪b侪和t俪f佟n是正音和俗读音的关系;t俪b侪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规范读音。

关键词吐蕃读音规范一、引言“吐蕃”是七世纪在青藏高原兴起的古代藏族政权名,也是民族名、地名。

关于“吐蕃”一词的读音到底读t俪f佟n还是t俪b侪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争议不断。

辞书中,由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的《国语辞典》,“吐蕃”的注音是t俪f佟n;《辞海》《汉语大词典》则一直标为t俪b侪。

《现代汉语词典》第1—4版标t俪f佟n,第5版开始改标t俪b侪,这样“吐蕃”在辞书中的标音就完全统一了。

就在大家以为“吐蕃”读音问题的争论已经尘埃落定之际,有好几位学者对“吐蕃”的读音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其中以《中国语文》2020年第2期发表的南小民、周志琴、孔凡秋《“吐蕃”音原》最引人关注。

该文认为“吐蕃”应该读t俪f佟n,若“尊史从古”则应读作t俪bi佟n或t俪b佟n;他们否认唐蕃会盟碑上“蕃—bod”的对音;认为“吐蕃”最初是“吐谷浑蕃部”或“吐谷浑的蕃国”的意思,“唐人所以用吐蕃二字称呼bod政权主要缘起吐谷浑:先简称吐谷浑为吐蕃,后阴差阳错将此简称施于bod政权”;认为历代文献中的“土波”“土钵”等“吐蕃”的译音词是“奇葩对音词”;否认立足当代、名从主人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审音原则,从而认为藏族人自己读“吐蕃”为t俪b侪的观点“应是一个美丽错误”。

该文转引自姚大力(2014)文章中提供的一则新材料尤值得注意,即元代蔡巴·贡嘎多吉用藏文写的《红史》里,提到它有关“唐-蕃史事”的叙述源于元初汉族译师胡将祖对《唐书·吐蕃传》的藏译,其中“吐蕃”的“蕃”依汉字读音译写,其今音应该读f佟n。

一字多音

一字多音

多音字集锦1、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2、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

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3、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4、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5、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6、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7、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历史趣闻吐蕃是现在的哪里?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

历史趣闻吐蕃是现在的哪里?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吐蕃是现在的哪里?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
导语:吐蕃一词,始见于唐代汉文史籍。

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

吐蕃主要就是现在的藏族。

吐蕃除了今天的西藏,但还包括青海省,四川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代汉文史籍。

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

吐蕃主要就是现在的藏族。

吐蕃除了今天的西藏,但还包括青海省,四川,云南,新疆这些地方的领域。

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威利:bon chen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

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生活常识分享。

注意历史教科书中这些字的读音

注意历史教科书中这些字的读音

注意历史教科书中这些字的读音和写法王爱军山东省垦利县教育局教研室(257500)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8页有这样一则材料:“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有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这则材料时,把其中的“藉”错读成jí,在其演示的多媒体课件练习题中,“藉”也被错打成“籍”。

不久前,笔者在《咬文嚼字》2009年2月号看到一篇题为《草头“藉”和竹头“籍”》的文章说:“藉,应读jiè,从草,本义是指古代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

……引申指以物衬垫。

……现在表示此义的‘藉’与‘借’归并,统一写作‘借’。

”而“籍,本义是指书册、书籍,由于在纸张发明以前,一般以竹简做书册,所以‘籍’从竹。

引申指‘人名簿’‘登记’等。

人一般都会在出生地登记户口,所以‘籍’又引申指‘籍贯’。

”其实“藉”字有jièjí两音,其中藉jiè基本字义为:垫在下面的东西、衬垫、同“借”。

还有抚慰、含蓄、假设、假使之意。

而藉jí基本字义为:践踏、凌辱,杂乱、进贡等,有时通“籍”。

藉作姓时,读作jí。

教科书对上述材料中“藉”的注释是“藉,借助。

”其读音当然是jiè,有些师生读作jí,很有可能是把“藉”与“籍”混淆了。

中学历史老师虽不必像语文老师一样去讲解字词,但历史课堂同样不允许历史老师读错、写(包括手写和电脑打字)错字。

笔者在多次听课视导活动中发现,尽管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很多生僻字、词加了语音、语义注释,但在历史课堂上仍有一些没有注释或注释不全的字、词,时常被师生读错、写错。

现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以下简称七上、七下)为例,将笔者在听课视导中发现的问题辑录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历史老师的注意。

一、容易读错的多音字七上P12“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被”应读pī,古同“披”,意思是覆盖。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

“吐蕃”读音的藏汉文依据考察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吐蕃”是一个古称,指的是今天的西藏地区。

在古代,西藏地区的统治者被称为“吐蕃”,而这个称号也延续了很长时间。

关于“吐蕃”读音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吐”字的读音上。

一种观点认为,“吐蕃”中的“吐”应该读作tǔ,这是根据藏语中与“吐”字相对应的音标tu来推测的。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吐蕃”原词音应该为土蕃,而非吐蕃。

实际上,“吐蕃”这个音译名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玄宗时期,西藏向唐朝朝贡,而唐朝在受到西藏使臣的朝贡册文中写下了“吐蕃”二字,而音译的方式是tūfān。

从这个记载来看,“吐蕃”读作tūfān是有依据的。

关于“吐蕃”读音的考察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加以佐证。

唐代文献中有一部名为《唐六典》的书籍,其中有关于西南地区吐蕃使臣来长安朝贡的记载,其中提到使臣的来历是“穷尼萨吐蕃”。

这里的“吐蕃”读作tǔfān,与前面提到的tūfān相一致,这也可以作为“吐蕃”读音的进一步佐证。

“吐蕃”读音问题一直争议不休,各种观点都有其依据和支持者。

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地区有不同的记载和使用。

从藏汉文依据来看,“吐蕃”读作tūfān是有一定依据的,这既有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也有音译规律的参考。

五年级下册十八十九课生字多音字

五年级下册十八十九课生字多音字

五年级下册十八十九课生字多音字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

”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

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xǐng)人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蕃”的“蕃”究竟怎么读
吴蓟晔等小读者来信问:《文成公主进西藏》中“吐蕃”的“蕃”字,书上注音是tǔbō,而字典上的注音却是tǔfān。

这叫我们怎么读啊?
答:“蕃”是个多音字。

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它有两个读音:①fān指外国或外族的,如蕃茄、蕃薯。

②fán形容茂盛的样子,如草木蕃茂;或指繁殖,如蕃衍滋生。

的确,“蕃”在现代就只有这两个读音。

翻开2002年增补本的《现代汉语词典》第1278页,右上角的第一字条就是:[吐蕃]tǔfān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今青藏高原上。

唐时曾在我国境内建立政权。

看来,“吐蕃”当今的规范读音,应该是tǔfān了。

但是,教科书上的注音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因为历史上“蕃”还有两个读音:1989年出版的《辞海》缩印本第695页上,对“蕃”是这样注释的:①fán茂盛,繁殖……
②fān古时对外族的通称。

③pí姓,东汉有蕃响。

④b ō见“吐蕃”。

而在第818页上,又明确无疑地为“吐蕃”注释为“吐蕃(—bo)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

公元7-9世纪是存在于青藏高原。

”可见,pí和bō都是“蕃”在特定历史时代,对特定事物的特有读音。

pi只用在人的姓氏上,而bo只用在古藏族政权名“吐蕃”上。

所以,就尊重历史而言,书本上把“吐蕃”注意为tǔbō,无疑也是有道理的。

当然,倘能在扁中加注古音,并在课文的注释上说明古今读音的变迁,那“叫我们怎么读?”的困惑就不会产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