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方面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ydb201101207.aspx
——一一一一~…一..拉术市场 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柏承宇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4) 【摘要l单片机在很多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对其可靠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单片机系统受到干扰时,就会导致程
序失控。简要分析了单片机干扰的来源,并就单片机如何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进行抗干扰给出了一些看法.
【1]余发山.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2]吴晓苏,张中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万方数据
企业导报2011年1月(上)293
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柏承宇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4 企业导报 GOUFANG ZHINAN 2011(1)
【关键词】单片机;抗干扰 一、干扰的主要来源 工业现场环境中干扰是以脉冲的形式进入单片机系统的, 其主要渠道有三条,即空问干扰、供电系统干扰,过程通道干 扰。空间f扰多发生在高电压、大电流、高频电磁场附近,通过 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方式侵入系统内部;供电系统干扰是由 于电源的噪声十扰所引起的;过程通道干扰是于扰通过前向通 道和后向通道进入系统。干扰一股沿各种线路侵入系统,系统 接地装置不可靠,也是产生干扰的重要原因;各类传感器、输入 输出线路的绝缘损坏均有可能引入干扰。 二、单片机系统抗干扰分析 1.单片机硬件抗干扰。(1)开关电源设计。一是减少环路 面积,要求开关电源在~次整流回路中二极管与变压器彼此靠 近,在二次整流回路中,二极管、变压器和输出电容彼此靠近。 二是在电源输入端连接低通滤波器。滤波高次谐波以改善电源 波形,这样既可抑制开关电源产生并向电网反馈的干扰,也可 抑制来自电网的噪声对电源本身的侵害;在开关电源次级加低 通滤波器可吸收变压器产生的浪涌电压。三是采用变压器双隔 离(初、次级屏蔽)措施减少分布电容,提高系统抗共模干扰能 力。(2)电磁辐射防干扰的设计。众所周知,在电场中电场强度 与距离的平方存在着一个反比的关系,防止电磁辐射干扰最有 效方法之一就是使小信号和数字信号离干扰源尽可能的远,将 控制器屏蔽起来,即将控制器装入一个屏蔽的金属盒子中,再 将金属盒的外壳与大地相连接,这样电磁辐射不会再影响到控 制器件的正常工作。(3)电路板的抗干扰设计。在电路板设计 时,为降低系统各连线之间的分布参数,单片机采用的电路板 最好选用4层以上,采用分层处理的布线设计,中间两层为电 源及地;注意将强、弱电路分开,不要把它们设计在一块电路板 上,特别是系统中采样信号取自220V交流电,更应注意防止交 流干扰及高压放电;电源线的走向尽量与数据传递方向一致, 将正负载流的导线分别布在电路板的两面,设法使两个载流导 体平行;将模拟地与信号地分离,接地线应尽量加粗,在印制电 路板的各个关键部位配置去耦电容器。(4)接地设计。单片机系 统中接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利于系统稳定工作。在单 片机系统中主要有模拟地和数字地两种地线。由于模拟地与电 网直接相连,为“火地”,故会串入电网中的各种干扰,数字地富 含各种高次谐波并具有较强辐射作用。常见的接地方法有:一 是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在接地设计时,当系统工作频率小于 l姗z时,屏蔽线应采用一点接地;当系统工作频率在1Mtlz~ lOl吁lz时,屏蔽线应采用多点接地。二是将机箱的外壳与屏蔽层 直接接地,以起到防漏电的效果。三是数字地和模拟地应分开 接地,最后在一点接于电源端接地线。 2.单片机软件抗干扰。(1)指令冗余设计。在CPU受到干 扰后,会将一些操作数作为指令码来执行,导致程序紊乱。指令 冗余是指在程序的关键地方插入一些单字节指令,或将有效单 字节指令重写。NOP指令的插入是指令冗余设计的一种主要方 式,MCS一51系列的所有指令都不超过3字节,且大部分单字节 指令,因此在双字节指令和3字节指令后插入2字节以上的 NOP指令,即使程序“乱飞’,;客到操作数上,由于存在空操作指令 NOP,就可以使程序自动纳入止轨。(2)软件陷阱的设计。软件陷 阱就是用一条引导指令,该指令强行将捕获的程序引向错误处 理程序或复位地址0000H。就是当单片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受 到干扰使CPU离开原有的“轨道”乱飞进入非程序区,冗余指令 就失去了作用。此时可通过软件陷阱迫使程序强制跳转到错误 处理程序,使程序重新纳入正轨,提高单片机的可靠性。但在单 片机系统中不能随意设置软件陷阱,否则会打断程序的正常流 程,造成程序执行紊乱,一般放置在空白的EPROM区域和一些 跳转指令等断点(如在RET指令之后)。(3)看门狗技术。在系统 运行时启动看门狗计数器,看门狗就开始自动计数,到了规定 时间如果没有够计数器重新置初值,看门狗计数器就会溢出从 而引起看门狗中断,使系统复位。(4)开机自检。开机自检程序 通常包括对RAM、ROM和Uo口状态的检测。在编制程序时将 RAM或ROM中的内容分区存放,在程序运行初始或中间过程经 常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检查,若发现数据出错,则重写这些数 据。(5)延时抖动技术。单片机系统可能会遇到强干扰,如浪涌 电压、电源过压、欠压以及尖峰干扰等,在软件设计中可采取措 施加以避开,当干扰到来时,使CPU暂停工作,待干扰过后再恢 复CPU工作。 抗干扰技术是单片机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 使用软件、硬件抗干扰技术,可使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扰的 产生,使系统恢复正常,保证系统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

如何提高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王业胜(集宁师范学院物理系,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列举了一些单片机系统因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的实例,针对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结合工程实践的情况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提高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单片机;抗干扰;设计中图分类号:T P3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4)05—0093—01单片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单芯片计算机,随着智能化产品的不断普及,单片机的应用技术日益广泛,所以单片机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迫切需求的一门重要实用技术。
虽然单片机有着很多优点,且应用相当广泛,但是从事单片机开发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开发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实验室环境下单片机系统运行非常正常,但是在批量生产后或者在应用现场,却出现了程序运行失常、误动作等不规律的异常现象,剖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设计时,对于抗干扰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考虑不全面造成的。
对单片机系统的干扰,可以归纳成两大因素:环境因素和设计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电源产生的干扰、通道产生的干扰、空间电磁波产生的干扰、P C B设计的合理性、软件设计的合理性等。
笔者从干扰来源出发,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不同的干扰类型,确定需要采取的抗干扰措施,从而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1 电源引起的干扰及抗干扰措施来自电源方面的干扰:①近些年来电网的负载构成复杂,在电网上产生了非常多的干扰源,这些干扰来自电子整流器、家用电器等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电网上形成了很多高频谐波。
这一点用收音机就能证明,大家打开收音机的中波波段会听到很多干扰噪声,有时甚至会无法正常收听,但是在电网停电时收音机中却非常寂静,这足可以证明来自电网的干扰是非常严重的。
②近些年的很多电子设备多使用开关电源,这种电源成本低、效率高,但是这种电源的工作频率非常高,更容易形成干扰,其原因在于高频率信号更容易向外辐射。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2)

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2)单片机系统硬件抗干扰的常用方法介绍提高单片机系统抗干扰能力的主要手段1.接地这里的接地指接大地,也称作保护地。
为单片机系统提供良好的地线,对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极为有益。
特别是对有防雷击要求的系统,良好的接地至关重要。
上面提到的一系列抗干扰元件,意在将雷击、浪涌式干扰以及快脉冲群干扰去除,而去除的方法都是将干扰引入大地,如果系统不接地,或虽有地线但接地电阻过大,则这些元件都不能发挥作用。
为单片机供电的电源的地俗称逻辑地,它们和大地的地的关系可以相通、浮空、或接一电阻,要视应用场合而定。
不能把地线随便接在暖气管子上。
绝对不能把接地线与动力线的火线、零线中的零线混淆。
2.隔离与屏蔽典型的信号隔离是光电隔离。
使用光电隔离器件将单片机的输入输出隔离开,一方面使干扰信号不得进入单片机系统,另一方面单片机系统本身的噪声也不会以传导的方式传播出去。
屏蔽则是用来隔离空间辐射的,对噪声特别大的部件,如开关电源,用金属盒罩起来,可减少噪声源对单片机系统的干扰。
对特别怕干扰的模拟电路,如高灵敏度的弱信号放大电路可屏蔽起来。
而重要的是金属屏蔽本身必须接真正的地。
3.滤波滤波指各类信号按频率特性分类并控制它们的方向。
常用的有各种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用在接入的交流电源线上,旨在让50周的交流电顺利通过,将其它高频噪声导入大地。
低通滤波器的配置指标是插入损耗,选择的低通滤波器插入损耗过低起不到抑制噪声的作用,而过高的插入损耗会导致“漏电”,影响系统的人身安全性。
高通、带通滤波器则应根据系统中对信号的处理要求选择使用。
印制电路板的布线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对单片机系统能否抗干扰非常重要。
要本着尽量控制噪声源、尽量减小噪声的传播与耦合,尽量减小噪声的吸收这三大原则设计印制电路板和布线。
当你设计单片机用印制电路板时,不仿对照下面的条条检查一下。
印制电路板要合理区分,单片机系统通常可分三区,即模拟电路区(怕干扰),数字电路区(即怕干扰、又产生干扰),功率驱动区(干扰源)。
加强单片机PLC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加强单片机PLC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措施如今二十一世纪,科技的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PLC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单片机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自身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不论是在处理能力上还是抗干扰能力方面,单片机的性能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单片机作为计算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它的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的具体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单片机PLC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具体措施。
标签:单片机;PLC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措施PLC控制系统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工作稳定、运行可靠、控制力强、技术成熟等特点赢得了很多商家的青睐。
在单片机的应用中,PLC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其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片机主要利用PLC必备的编程接口来进行通信,使用LCD作为用户的界面,界面中可以显示出PLC的工作状态、工艺参数,也可以使用相应的按键来设置具体的工艺参数。
PLC控制系统确实在单片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各类的问题,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干扰源,严重影响了单片机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做好相應的抗干扰措施,对于加速单片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影响单片机PLC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影响单片机PLC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很多,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多方面,只有综合了各方面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就主要分析具体的干扰因素:(1)电源波形的畸变干扰。
在PLC控制系统中多是采用GRT、GTO等电力半导体器件,这些半导体器件在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谐波、噪声等多种干扰,这些干扰也正是导致电源波形畸变的主要原因。
进而对PLC 控制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2)电路耦合干扰。
电路耦合干扰是由于回路公共阻抗发生耦合从而产生电流,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电流自然对PLC控制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发生耦合的主要原因是PLC接地点的选择不当或者是接地不良造成的。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方法要消退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干扰,只要去掉干扰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干扰源、传播路径、敏感器件)之一即可,内部的干扰源可以通过合理的电气设计在肯定程度上予以消退,外部干扰源则实行屏蔽、接地、隔离等措施予以消退或切断。
抗干扰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这一部分绽开的,上述三个部分也不是肯定划分的,通常一个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实践中,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一般是通过硬件抗干扰设计和软件抗干扰设计两种途径来实现的。
硬件假如设计得当,就可以将绝大部分干扰拒之门外,但仍旧会有少量干扰,所以软件措施必不行少。
由于软件措施是以占用CPU为代价的,假如没有硬件消退绝大部分干扰,CPU将疲于奔命,严峻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实时性。
因此一个抗干扰性良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则是由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相辅相成而构成。
1.硬件抗干扰设计① 电源电路单片机系统使用的电源,一般都是由电网的工频沟通电源经降压、整流、滤波等环节后供应。
由于电网的影响以及生产现场大容量电气设备的开停,会使沟通电压中含有高频成分、浪涌电压、尖峰脉冲或者发生较大幅度的电压波动。
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干扰通过电源途径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源做得好,整个电路的抗干扰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很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因此,应采纳抗干扰的开关电源或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削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
电源线的布置除了要依据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租导体宽度外,还要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与数据传递的方向全都。
这将有助于增加抗噪声的力量。
每种型号的单片机都有一个稳定工作的电压范围,例如凌阳SPCE061A单片机工作电压为3.3V~5V ,超出这个范围将消失特别。
② 硬件复位电路图1 采纳MAX6827的复位电路复位电路是最简单受干扰的(由于CPU 内部的复位电路的阻抗都比较高,为10~50kΩ) ,影响也是最大的。
因此,必需实行抗干扰措施。
如何解决单片机的抗干扰问题

如何解决单片机的抗干扰问题随着单片机的发展,单片机在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处于同一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通过电或磁的联系彼此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由于运行方式的改变,故障,开关操作等引起的电磁振荡会波及很多电气设备。
这对我们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单片机测控系统必须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否则将导致控制误差加大,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单片机的抗干扰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干扰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影响1.1测量数据误差加大干扰侵入单片机系统测量单元模拟信号的输入通道,叠加在测量信号上,会使数据采集误差加大。
特别是检测一些微弱信号,干扰信号甚至淹没测量信号。
1.2 控制系统失灵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通常依赖于某些条件的状态输入信号和对这些信号的逻辑处理结果。
若这些输入的状态信号受到干扰,引入虚假状态信息,将导致输出控制误差加大,甚至控制失灵。
1.3 影响单片机RAM存储器和E2PROM等在单片机系统中,程序及表格、数据存在程序存储器EPROM或FLASH中,避免了这些数据受干扰破坏。
但是,对于片内RAM、外扩RAM、E2PROM 中的数据都有可能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化。
1.4 程序运行失常外界的干扰有时导致机器频繁复位而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若外界干扰导致单片机程序计数器PC值的改变,则破坏了程序的正常运行。
由于受干扰后的PC 值是随机的,程序将执行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指令,最后进入“死循环”,这将使输出严重混乱或死机。
2 如何提高我们设备的抗干扰能力2.1 解决来自电源端的干扰。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技术重点要求

㈡常用软件抗干扰措施:
1.开机自检 2.软件陷阱(程序“跑飞”检测) 3.设置程序运行状态标记 4.输出端口刷新
5.输入多次采样
6.数据滤波
7.指令冗余
8.软件“看门狗”
1、开机自检
开机后首先对单片机系统的硬件及软件 状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正常,就进 行相应的处理。开机自检程序通常包括 对RAM、ROM、I/O通道等的检测。
软件陷阱 NOP NOP NOP LJMP FLY
⑴ 程序存储器未使用区域的代码 数据: FFH 相当指令:MOV R7,A
0000H
. . . .
FF FF FF FF FF
有程序区
无程序区
07FFH
⑵ 在程序存储器未使用的区域设软件陷阱
设有4K地址范围:0000H~0FFFH,空区域0800H ~0FFFH ORG 0800H NOP ;软件陷阱 0000H . NOP . NOP . LJMP FLY 07FFH . ORG 0C00H NOP 0800H NOP NOP ;软件陷阱 NOP NOP LJMP NOP FLY_h LJMP FLY
脉冲
DOG
CPU RESET
· · ·
RESET
“喂狗”过程一般安排在监控循环或定时中断中,如果有比 较长的延时子程序,则应该在其中插入“喂狗”过程。目前有 很多单片机在内部已经集成了片内的硬件WATCHDOG电路,使 用起来更为方便。对于片内看门狗,是通过两条特定的赋值指 令来完成。此外,也可以也可以用软件程序来形成WATCHDOG。
求 和 区 . . .
00
⑵ ROM检测程序
ROMT1:MOV DPTR,#0000H MOV R2,#20H MOV B,#0 R0MT2: CLR A MOVC A,@A+DPTR XRL B,A INC DPTR MOV A,DPL JNZ ROMT2 DJNZ R2,ROMT2 MOV A,B RET ;首地址
探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探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摘要:单片机控制系统是一种监控功能强、可靠性高、方便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多种领域受到广泛应用。
在进行单片机控制系统应用时,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需要避免单片机控制系统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通过分析单片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干扰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抗干扰措施,避免单片机控制系统在运行中受到干扰,造成不必要的生产问题。
关键词:单片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一、单片机控制系统干扰源分析单片机作为工业生产运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由单片机所构成的控制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灵敏度。
但同时,灵敏度越高,则意味着系统可能引入干扰因素越多。
特别在强噪声环境下,被测信号可能被淹没,影响测量效果的实现。
工业现场应用中,存在大量且多类型的干扰源,这些干扰源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对计算机测控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整个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进而对测量控制结果的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结合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在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业现场应用中,所承受干扰以电磁能量干扰为主。
具体而言,单片机控制系统内外部干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无线电设施所产生射频干扰;第二是发动机装置上高压点火线圈向外辐射磁场强度大且频带宽的电磁波信号干扰;第三是单片机内部晶振电路干扰;第四是外部交流电路系统中所产生工频信号干扰;第五是数字电路本身门电路频繁的导通、截止造成电源地线在电流变化因素作用下所产生高频电磁干扰。
二、抗干扰的措施2.1软件抗干扰措施在单片机运行时,会有少数的干扰进入单片机控制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必不可少。
因为软件抗干扰措施是以CPU为代价的,所以,如果没有硬件抗干扰措施来消除绝大多数的干扰,CPU就会一直忙碌,没有精力进行正常工作,进而严重影响单片机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实时性。
下面介绍几种CPU解决抗干扰的措施。
2.1.1人工复位针对于失控的CPU,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CPU进行复位,使程序自动从OOOOH开始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六方面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干扰问题,一直是电力设备仪器的一个难点。
对于单片机也不例外。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测控系统必须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否则将导致控制误差加大,严重时会使系统失灵,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单片机的抗干扰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单片机的干扰问题,一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解决。
模拟信号采样干扰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通常要对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将其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不仅要保证传感器本身的转换精度、传感器供电电源的稳定、测量放大器的稳定、A/D转换基准电压的稳定,而且要防止外部电磁感应噪声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微弱的有用信号可能完全被无用的噪音信号淹没。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具有差动输入的测量放大器,采用屏蔽双胶线传输测量信号,或将电压信号改变为电流信号,以及采用阻容滤波等技术。
数字信号传输通道的干扰
数字输出信号可作为系统被控设备的驱动信号(如继电器等),数字输入信号可作为设备的响应回答和指令信号(如行程开关、启动按钮等)。
数字信号接口部分是外界干扰进入单片机系统的主要通道之一。
在工程设计中,对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过程采取的抗干扰措施有:传输线的屏蔽技术,如采用屏蔽线、双胶线等;采用信号隔离措施;合理接地,由于数字信号在电平转换过程中形成公共阻抗干扰,选择合适的接地点可以有效抑制地线噪声。
硬件监控电路的干扰
在单片机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增强抗干扰能力,需要配置硬件监控电路,硬件监控电路从功能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电复位:保证系统加电时能正确地启动;
(2)掉电复位:当电源失效或电压降到某一电压值以下时,产生复位信号对系统进行复位;
(3)电源监测:供电电压出现异常时,给出报警指示信号或中断请求信号;
(4)硬件看门狗:当处理器遇到干扰或程序运行混乱产生“死锁”时,对系统进行复位。
解决来自电源端的干扰
单片机系统中的各个单元都需要使用直流电源,而直流电源一般是市电电网的交流电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后产生的,因此电网上的各种干扰便会引入系统。
除此之外,由于交流电源共用,各电子设备之间通过电源也会产生相互干扰,因此抑制电源干扰尤其重要。
电源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电源线中的高频干扰(传导骚扰)
供电电力线相当于一个接受天线,能把雷电、电弧、广播电台等辐射的高频干扰信号通过电源变压器初级耦合到次级,形成对单片机系统的干扰;解决这种干扰,一般通过接口防护;在接口增加滤波器、或者使用隔离电源模块解决。
2.感性负载产生的瞬变噪音(EFT)
切断大容量感性负载时,能产生很大的电流和电压变化率,从而形成瞬变噪音干扰,成为电磁干扰的主要形式;解决这种干扰,一般通过屏蔽线与双胶线,或在电源接口、信号接口进行滤波处理。
这二种方法都需要在系统接地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滤波器、接口滤波电路都必须良好的接地,这样才能有效的将干扰泄放。
软件抗干扰原理及方法
尽管我们采取了硬件抗干扰措施,但由于干扰信号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且具有很大的
随机性,很难保证系统完全不受干扰。
因此,往往在硬件抗干扰措施的基础上,采取软件抗干扰技术加以补充,作为硬件措施的辅助手段。
软件抗干扰方法具有简单、灵活方便、耗费低等特点,在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1.数字滤波方法
数字滤波是在对模拟信号多次采样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算法提取最逼近真值数据的过程。
数字滤波的的算法灵活,可选择权限参数,其效果往往是硬件滤波电路无法达到的。
2. 输入信号重复检测方法
输入信号的干扰是叠加在有效电平信号上的一系列离散尖脉冲,作用时间很短。
当控制系统存在输入干扰,又不能用硬件加以有效抑制时,可用软件重复检测的方法,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直到连续两次或连续两次以上的采集结果完全一致时方为有效。
若信号总是变化不定,在达到最高次数限额时,则可给出报警信号。
对于来自各类开关型传感器的信号,如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操作按钮等,都可采用这种输入方式。
如果在连续采集数据之间插入延时,则能够对付较宽的干扰。
3.输出端口数据刷新方法
开关量输出软件抗干扰设计,主要是采取重复输出的方法,这是一种提高输出接口抗干扰性能的有效措施。
对于那些用锁存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这些措施很有必要。
在尽可能短的周期内,将数据重复输出,受干扰影响的设备在还没有来得及响应时,正确的信息又到来,这样就可以及时防止误动作的产生。
在程序结构的安排上,可为输出数据建立一个数据缓冲区,在程序的周期性循环体内将数据输出。
对于增量控制型设备不能这样重复送数,只有通过检测通道,从设备的反馈信息中判断数据传输的正确与否。
在执行重复输出功能时,对于可编程接口芯片,工作方式控制字与输出状态字一并重复设置,使输出模块可靠地工作。
4.软件拦截技术
当窜入单片机系统的干扰作用在CPU 部位时,后果更加严重,将使系统失灵。
最典型的故障是破坏程序计数器PC 的状态,导致程序从一个区域跳转到另一个区域,或者程序在地址空间内“乱飞”,或者陷入“死循环”。
使用软件拦截技术可以拦截“乱飞”的程序或者使程序摆脱“死循环”,并将运行程序纳入正轨,转到指定的程序入口。
5.“软件看门狗”技术
PC 受到干扰而失控,引起程序“乱飞”,也可能使程序陷入“死循环”。
当软件拦截技术不能使失控的程序摆脱“死循环”的困境时,通常采用程序监视技术WDT TIMER(WDT),又称“看门狗”技术,使程序脱离“死循环”。
WDT 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抗程序跑飞措施,其硬件主体是一个用于产生定时T 的计数器或单稳,该计数器或单稳基本独立运行,其定时输出端接至CPU 的复位线,而其定时清零则由CPU 控制。
在正常情况下,程序启动WDT 后,CPU 周期性的将WDT 清零,这样WDT 的定时溢出就不会发生,如同睡眠一般不起任何作用。
在受到干扰的异常情况下,CPU 时序逻辑被破坏,程序执行混乱,不可能周期性的将WDT 清零,这样当WDT 的定时溢出时,其输出使系统复位,避免CPU 因一时干扰而陷入瘫痪的状态。
PCB电路合理布线的干扰
PCB板设计的好坏对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
因此,在进行PCB 设计时,必须遵守PCB 设计的一般原则,并应符合抗干扰设计的要求。
下面着重说明两点:
1.关键器件放置
在器件布置方面与其它逻辑电路一样,应把相互有关的器件尽量放得靠近些,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噪声效果。
时钟发生器、晶振和CPU 的时钟输入端都易产生噪声,要相互靠近些;CPU 复位电路、硬件看门狗电路要尽量靠近CPU相应引脚;易产生噪声的器件、大电流电路等应尽量远离逻辑电路。
2.D/A、A/D 转换电路地线的正确连接
D/A、A/D 芯片及采样芯片均提供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别有相应的管脚。
在线路设计中,必须将所有器件的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别相连,但数字地与模拟地仅在一点上相连。
另外,也可以采用屏蔽保护,屏蔽可用来隔离空间辐射。
对噪声特别大的部件(如变频电源、开关电源)可以用金属盒罩起来以减少噪声源对单片机的干扰,对容易受干扰的部分,可以增加屏蔽罩并接地,使干扰信号被短路接地。
随着单片机系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突出,推广现有的、成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抗干扰的新技术、新方向是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当务之急。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及应用中,只要充分考虑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消除干扰,就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有这方面困扰的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