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泥板》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拼泥板活动设计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拼泥板活动设计拼泥板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拼泥板的制作过程及装饰饰品的搭配方法2、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并制作属于自己的拼泥板作品3、学生能够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及动手能力第二部分:教学重点1、拼泥板的制作过程2、拼泥板的装饰饰品的搭配方法3、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兴趣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泥板2、各种装饰材料:如珠子、羽毛等3、工具类:刀、钳、剪刀等4、制作教学课件第四部分:教学流程第一步:向学生介绍拼泥板的制作过程教师可通过PPT等工具,将整个制作过程通过图文并茂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介绍制作材料的选择以及具体制作方法。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教师可通过示范和讲解加深学生对泥板制作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制作。
第三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饰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珠子、羽毛等材料进行装饰。
第四步:展示作品并评价学生在完成拼泥板作品后进行展示,并就自己作品进行评价。
老师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教师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盘点和评估,及时了解教学的成效,并提出对学生以及自己的需求。
第六部分:教学体会学生制作完拼泥板后,发挥个人特点进行装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另外,拼泥板的制作过程也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安全要有充分的保障,同时因人而异,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结束语:本次教案的成功,离不开精心地制作,尽全力地准备以及不懈地调整。
我通过这次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更多地问题,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在改进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提高。
希望所有的教师们在教学中都能够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努力,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
拼泥板美术教案及反思小学

拼泥板美术教案及反思小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单元“有趣的泥工”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拼泥板制作。
通过运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泥板进行拼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拼泥板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泥板进行创意拼接。
2. 教学重点:拼泥板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拼泥板范例、泥板、剪刀、刀片、颜料、画笔等。
2. 学具:泥板、剪刀、刀片、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拼泥板范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颜色、形状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拼泥板范例,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拼泥板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讲解与示范:(1)讲解拼泥板的基本技巧,如切割、拼接、涂抹颜料等。
(2)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拼泥板作品,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泥板、剪刀、刀片、颜料、画笔等材料。
(2)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主创作拼泥板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技巧奖等。
(2)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拼泥板2. 板书内容:(1)拼泥板基本技巧:切割、拼接、涂抹颜料(2)创作方法:观察、想象、创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家园”为主题,运用拼泥板技巧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创意新颖,颜色搭配和谐,形状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24年度《拼泥板》教案及反思

课程背景及意义
传承泥土文化
泥土是人类最早的艺术材 料之一,通过拼泥板课程 可以传承和弘扬泥土文化。
2024/3/23
培养学生创造力
拼泥板创作需要学生发挥 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动 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拼泥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 术美感,通过欣赏和创作 拼泥板作品可以提高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示范拼泥板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和实践。
13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拼泥板
组织学生进行拼泥板 制作实践,让他们亲 自动手体验创作的乐 趣。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力,创作出具 有个性和特色的拼泥 板作品。
2024/3/23
巡视指导学生的制作 过程,及时发现问题 并给予纠正和帮助。
14
《拼泥板》教案及反 思
2024/3/23
1
2024/3/23
目录
CONTENTS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实施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 课程特色与创新点 • 课程延伸与拓展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3/23
3
《拼泥板》课程简介
01
02
课程名称:《拼泥板》
课程类型:艺术实践课
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4/3/23
16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
2024/3/23
优秀作品展示
01
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激发学
生的创作热情。
作品评价反馈
02
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
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拼泥板美术教案及反思小学

拼泥板美术教案及反思小学泥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在学校美术的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拼泥板来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忱。
下面是第一我为你带来《拼泥板》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拼泥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把握泥板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泥板来塑造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好玩的形象,提高造型表现力量。
3、增加同学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提高实践和探究力量。
教学重点:了解和把握其基本的表现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表现生活中各种好玩的人、事、物设计理念:本课运用已把握的陶艺学问和基本技法,通过用泥板制作的方法来进行造型表现,培育同学喜爱生活的情感,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老师引导同学回忆以前学习用陶泥做各种物体的方法。
(观赏泥板造型作品出示课题)2、师生争论。
揭示课题:拼泥板二、体验感受1、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做泥板? (分组争论)2、同学动手做一做。
3、老师示范泥板的成型方法,同学体验感受(演示用泥料及制作物品)三、了解工具材料泥板成型是陶艺制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引导同学熟悉工具材料消失圆木棒、瓶子、布、牙签、小刀等,标出名称和作用。
四、方法和步骤1、泥板造型的几种方法:卷(老师边讲边示范"卷'的方法、要领及留意事项)、折、切、挖、粘。
2、制作步骤:①用拍压的方法将陶泥做成泥板;②用泥板卷筒(示范做鱼)做成鱼身,捏出鱼嘴、鱼尾;③用多余的泥板做鱼鳍、鱼眼粘在鱼身上;④装饰刻画,整理成形。
五、作业要求1、将泥板卷折成型后,大胆想像装饰,独立制作成一个外形独特、新奇的形象。
留意粘接要牢。
2、争论:你会用泥板做一个什么样的物体?七、同学作业分组进行老师巡察。
八、观赏展评学校美术《拼泥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要求运用已把握的陶艺学问和基本技法,通过用泥板制作的方法来进行造型表现,培育同学喜爱生活的情感,拼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和制造表现意识。
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拼泥扳》说课稿

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拼泥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拼泥板》是湘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泥板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泥板制作工艺。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泥板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泥板进行创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泥板的基本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泥板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是,他们在泥板制作方面可能还没有接触过,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不相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泥板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掌握泥板的基本制作过程,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泥板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工艺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泥板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泥板的基本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泥板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泥板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泥板制作的过程和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泥板制作的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泥料和工具,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泥板制作的过程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泥板制作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泥板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泥板制作的过程。
3.示范:教师进行泥板制作的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泥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合作: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泥板作品。
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拼泥板教学反思

《拼泥板》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陶艺课,题目是拼泥板,正是运用了泥板成型的方式进行设计制作,若是小孩们没有一点陶艺的常识做基础,在时刻上和制作中会显现较多的问题。
我校四年级开设陶艺课,正好是对教材的一个有利的补充。
本课教学我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命题练习——鱼的制作,第二课时为泥板创作。
这一课为第一课时,我通过欣赏图片了解鱼的造型,结构,通过示范与欣赏学习制作步骤与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及尽力的方向,如此三个大环节进行教学。
鱼的制作要求运用已把握的陶艺知识和大体技法,通过用泥板制作的方式来进行造型表现,咱们在陶艺课中学习了压印泥板的方式和注意事项,和在平面的泥板上制作,学生有必然的基础,而今天的制作不同的是将泥板围成立体的大体型后再加工,因此我通过讲解和欣赏图片达到直观地视觉成效。
我提早考虑小孩们在制作进程中可能显现的问题,因此在演示环节会专门注意加以引导提示,结合课件中的步骤图进行讲解。
学生专门快明白制作步骤与方式。
方式学会后,重要的是如何制作一条有特点的鱼,因此需要启发小孩们的想象力,了解鱼的装饰的重要性,装饰多在鱼身、鱼鳍、鱼尾、鱼头部份,而且能够夸张、变形。
结合一些创作作品进行分析,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丰硕他们的想象力和制造表现意识。
通过这节泥板具体内容的练习制作课,用压、拍、卷折、切挖、粘接和刻划等手法,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其大体的表现步骤和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斗胆创作,表现生活中各类有趣的人、事、物做了一个基础的热身练习。
陶艺讲义身确实是一节比较麻烦的课,教师需要提早做很多预备,为学生预备陶泥,需要的制作工具、示范时所用的相关步骤的半成品,和将制作进程拍成图片做成课件,尽管辛苦,但小孩们却超级喜爱,在整个学习进程中几乎是用心致志。
通过陶艺的学习,尝试陶艺工具、材料的利用与制作进程,体验陶艺的学习乐趣、方式,增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大体的美术素养。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0.拼泥板》说课稿3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0. 拼泥板》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10. 拼泥板》是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泥板画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制作泥板画的过程,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泥板制作的基本技巧、泥板画的设计与创作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泥板画的基本技巧,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的泥板画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制作感兴趣。
但学生在泥板画的制作技巧和创作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泥板画的基本制作技巧,独立完成一幅泥板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泥板画的基本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创意设计和表现个人风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范画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泥板画作品,引导学生对泥板画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基本技巧讲解:讲解泥板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泥板的揉、搓、压等。
3.创意设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泥板画作品。
4.制作泥板画: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泥板画的基本制作技巧、创意设计要点等,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展示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作品的评价和过程评价。
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从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过程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总结和思考,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10课拼泥板说课(教案)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6.提醒学生及时提交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在作业布置与反馈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作业质量。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拼泥板》教学,总体上是成功的。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观察、分析、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泥板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教学管理上,我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拼泥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拼泥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拼泥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突破传统的创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泥板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美术表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掌握泥板画的基本技法,提高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泥板画作品欣赏:提供更多国内外泥板画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泥板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2)泥板画创作技法视频教程:为学生提供一些泥板画创作技法的学习视频,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创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
原来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遵循赏析——探究——制作——评价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我经过考虑,还是修改了教学方式,先不急着欣赏作品,而是先和孩子们做几个手部动作的“手指操”,“转一转,捏一捏。
”“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扁扁的象饼一样。
”“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圆圆的,象小汤圆!”“好!真棒!咱们班里的同学看来一个个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
”及时的给他们“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
“那……搓一搓呢?”“是条形!象面条一样!!”同学们更得意的抢答起来。
“答得好!同学们,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手指灵巧的话,可以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橡皮泥物品,可是,如果今天我们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做橡皮泥的话呢?比如……我只能给你们用搓的方法。
”“啊?!!”全班同学立即动起了脑筋。
“怎么可能呢?都是面条一样的条形,怎么把它们粘起来啊?”“哦!!我知道了!”有同学立即喊了起来“可以把它们盘起来啊!”“对哦”马上有人同意。
由此,我顺利的进入到了本课的课题《拼泥板》。
接下来的课堂基本就在孩子们的探究——比赛创新制作——互相赏析——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顺利开展下来。
最后,在其中的一个班里得到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优秀作品最多,也最出彩。
我立即收藏,利
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用数码相机把优秀学生作品拍下来,然后把作品归还给学生。
知道自己的心血作品可以拍照上传到学校的网站里,爸爸妈妈可以在网上看到,同学们高兴极了,纷纷问我“王老师,下次美术课上什么内容?要带什么工具,你写出来啊。
”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上美术课,而且主动要求带工具,我心里也很高兴。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
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