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概况(地质)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交通位置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
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分别通过矿区东部和西部,一矿南距孟宝铁路线上的平顶山火车站约9km,由该站往东至孟庙火车站约70km与京广线相交。
向西至宝丰火车站约28km,与焦枝线相接。
煤矿专用铁路直达矿井井口。
公路交通也较为便利,以平顶山市为枢纽,辐射附近各县、市及矿区,并与四通八达的许南、洛叶公路相连。
因此,交通十分方便。
地形地貌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现有的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m。
平顶山海拔+411.13m,落凫山海拔+492.70m。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地表水本井田内有季节性河流稻田沟、寺沟河。
稻田沟流经一、四矿边界,过流量0.023m3/s。
寺沟河穿越井田中部,流入湛河,最大过流量14.49m3/s。
地表水体对井田无影响。
气象及其地震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据历史记载,河南省有史以来的8次大地震中,7次对本地区有较大的破坏。
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区内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地形地貌所控制。
表土为残坡积物,厚度小,地质差,种植以玉米,大豆、红薯等为主。
植被以槐树为主,其次有粟树、果树等。
山涧河谷平原全部为耕地,表土厚,土质好,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薯。
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
矿井总规划及矿井开发史矿井总规划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管理实力。
三地一矿 情况汇报

三地一矿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情况汇报,三地一矿的情况如下:
首先,就三地一矿的地理位置来说,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山地和盆地的交界处,地势较为复杂。
这一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资源丰富,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其次,三地一矿的气候条件也是多变的。
夏季炎热潮湿,降水较多,而冬季则寒冷干燥,降水较少。
这种气候条件对当地的农作物种植、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再者,三地一矿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在这一地区,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都有一定的储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另外,三地一矿的人文环境也十分丰富多彩。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风淳朴,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最后,三地一矿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近年来,当
地政府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也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三地一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多变,矿产资源
丰富,人文环境丰富多彩,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然而,也需要注意
地质灾害防范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挖掘当地资源潜力,推动三地一矿的经济
社会全面发展。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

煤矿地质概况介绍煤矿地质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煤矿地质包括煤田地质、煤层地质、煤岩学等方面。
在煤矿勘探、设计、开采、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研究。
煤田地质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煤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厚度和煤储量的煤层组合。
煤田地质研究煤田的地质构造、煤层的分布规律、储量分布、成因及演化等方面。
对于煤田的勘探、开采、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煤田地质研究。
煤层地质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
煤层地质研究煤层的厚度、赋存条件、物理力学性质、煤质、煤层顶底板状况、构造变形特征等方面。
对于煤层的采矿方法选择、采煤顺序、煤层顶底板支护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煤岩学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学科之一。
煤岩学研究煤的组成、结构、特性、形成及演化等方面。
对于煤质的评价、煤的利用、煤的转化等都需要进行煤岩学研究。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面广、储量大、品种齐全,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西北等地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主要的煤种为无烟煤和烟煤,储量丰富。
其中,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区。
华中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主要的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煤种品质较高。
西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主要的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煤种品质较高。
总的来说,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
但同时也存在着煤炭资源的低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治理和技术创新,推动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阳泉一矿概况

前言阳泉一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的北部,隶属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管辖。
一矿东邻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矿、三矿;西邻七里河井田(规划井田);北邻荫营煤矿及程庄井田(规划井田)。
井田东西走向长约14.5km,南北宽约9.8km,面积约83.6126km2。
一矿现有北头嘴和北丈八两对生产井口及一座重介质现代化洗煤厂,矿井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生产系统。
北丈八井始建于1957年,后因国家压缩基建规模,于1960年停工缓建,1973年初恢复建设,1979年9月投产,北丈八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1989年经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30万吨/年,2005年一矿北丈八井生产能力核定为560万吨/年。
2006年一矿北丈八井生产能力核定为750万吨/年。
第一节井田概况一、地理概况1、交通位置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落雁垴——庙梁分水岭便是阳泉市、盂县在井田内的行政分界线。
井田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为阳泉市旧街、兴辛及平坦乡管辖;西北部、北部分别归盂县的南娄、路家村乡及阳泉市的燕龛乡和荫营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21′10″—113°29′21″,北纬37°55′26″—37°58′41″。
一矿工业广场旁有铁路专用线与电气化双轨石太线阳泉车站接轨,运距10km。
一矿的公路往南行2km经赛鱼口和太旧高速公路以及307国道线相连,与阳泉、平定、盂县、寿阳等各市县连成公路网。
阳泉市内有一路公共汽车和阳煤集团矿交车直达一矿,交通十分方便。
2、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太行山北段西翼,以落雁垴——庙梁——佛爷梁——王兰山——刘备山分水岭呈大致东西向横贯井田中南部,形成中部高而南北低的地势。
井田内地形切割强烈,南坡较北坡更甚,“U”字形、“V”字形冲沟极为发育,其山脊与沟谷多数呈大致北北东向排列于分水岭两侧,尤如羽状,形成了复杂的中低山地形地貌。
平煤集团一矿简介.

天安一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是严格按照发改运行[2006]1019号文件要求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重新核定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的通知要求,自6月13日开始认真学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核定,到9月21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6月份的初步能力核定进行了认真的复核,最后报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审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主要生产能力核定情况: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吨/年; 通风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 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 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年; 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40万吨/年。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各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情况,结合一矿资源储量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最小为400万t/a,因此天安一矿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首山矿瓦斯地质概况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平顶山矿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襄县、郏县、宝丰三县和平顶山市境内,中心位于平顶山市。
首山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市东北,距平顶山市约25km,行政区隶属襄城县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3°21′16″至113°26′22″,北纬33°45′45″至33°50′52″。
该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李口向斜北翼东端。
井田交通方便,由铁路、公路与省内外沟通。
孟(庙)宝(丰)铁路东西贯穿煤田,平顶山火车站东距京广铁路的孟庙站70km,西距焦枝铁路宝丰站26km;平顶山市到禹州市的平禹铁路于井田东侧穿过;十三矿铁路专用线穿过本井田。
公路四通八达,许(昌)南(阳)公路从井田东侧南北穿过,潘庄至七里店公路经过工业场地在七里店与许南公路相接。
详见图1-1-1,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地形地貌首山一矿井田位于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井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点为南部的孟良寨,标高+366.56m,最低点为东部的平坦耕地,标高+80~+100m左右,相对高差260~280m。
丘陵地貌分布于井田南部及西南部,呈长圆形,大致呈北西~南东及北东~南向展布。
丘间洼地分布于井田东北部潘庄~塔王庄~坡刘及中南部刘庄~孙庄~魏庄一带。
井田为剥蚀~堆积的丘陵~丘间河谷平原地貌。
丘陵地貌分布于井田南部及西南部,呈长圆形,大致呈北西~南东及北东~南西方向展布。
丘顶标高一般+225~295m,相对高差小于100m,地面坡度25~30°,地表常被沟谷切割,丘顶多出露平顶山砂岩和金斗山砂岩。
丘间洼地分布于井田东北部,地面低洼平坦,主要为耕地分布区。
地面标高一般+80~+100m,相对高差15~30m,地面坡度10~20°,主要为风化剥蚀物质近距离搬运堆积而成。
三、地表水首山一井范围内只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南、西部老马洞、李家门、马家门一带的沟谷中,由南向北流经新寨水库,在黄柳注入汝河。
潞新一矿概况及井田地质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1.1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矿井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三道岭矿区中部,行政区划属哈密市管辖,地理坐标:东经92°40′02″-92°42′05″,北纬43°07′07″-43°08′17″。
煤矿以北4.0km,有312国道通过,南13.5km处有兰新铁路通过,交通方便。
煤矿采矿许可证规定的矿界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限定,一矿井田矿界范围拐点坐标及地理坐标:见表1~1区内的总人口为34883人,主要分布在井田北部。
井田面积内没有建筑及耕田,也没有人员居住。
区内公路交错,运输便利。
工业以煤炭生产为主,同时具备煤炭勘查、煤炭设计、煤矿施工、热电厂、建材、化工、机械加工及维修、汽车运输、棉纺、硅铁、电石、石材开采及加工、农业种植、仓储服务,物业管理、钢材销售等企业。
一矿井田北部和东部以F2断层为界,东北角以4#煤层底板等高线+960为界,西部以XⅢ排勘探线为界,南部以4#煤层底板等高线+580为界。
井田东西走向平均长4.0km,南北宽2.5km,面积约为10.0平方km,开采深度由+960m至+580m标高。
矿区内有公路、铁路贯穿,东距哈密市84km,西至乌鲁木齐508km,国道312线及省道通过。
兰新铁路柳树泉站距矿区13.5km,设有专用线,交通方便。
见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1.2地形气候与水电概况1.2.1地形及地貌该井田地处巴尔库山南侧戈壁平原,地势较平坦,地形北高南低,坡度千分之二十左右,海拔高度980~1150m,属戈壁丘陵准平原地形,由干涸河床、河漫滩及低缓山丘相间的风蚀地貌组成。
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田内除保留有浅而干涸的冲沟和风积丘岗外,均为平坦戈壁。
1.2.2气象及地震矿区气候属大陆性气候,多风、干旱、少雨雪,最高气温40℃以上(7~8月),最低气温-23.4℃以下(元月),冻结期5个月(11~3月)•,冻结深度为0.7m,年平均降雨为26mm,蒸发量高达4269mm,最大积雪厚度为30mm;春秋两季多风,风向以东北风为主,最大风速为47m/s。
1矿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1矿田概况和地质特征1.1矿区概况平朔矿区位于山西省宁武煤田北端。
地跨朔州市平鲁、朔城两区,属山西省朔州市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10’〜113° 30',北纬39° 23'〜39° 37'。
矿区范围东以马营河和11号煤层露头线为界,北和西均以11号煤层露头线为自然边界,南以担水沟断层为界。
矿区勘探面积380km2资源划分见图1。
图1-1资源划分图平朔矿区南部有北同蒲铁路通过,靠近矿区的车站为朔州、大新、神头等3 个车站,相距18〜21km朔州站北距大同129km南距太原226km距秦皇岛773km 区内沿七里河已建成由北同蒲铁路的大新站接轨通往安太堡露天煤矿、安家岭露天煤矿的铁路专用线及通往刘家口集运站、木瓜界集运站的铁路专用线,沿马关河建有从神头站接轨通往杨涧、芦家窑(陶村集运站)的地方铁路专用线。
大(同)〜运(城)高速公路由矿区东南部通过,有高 速公路支线将矿区与大运高速公路相连。
朔(州)〜平(鲁)一级公路南接大运高速 公路沿七里河北上到平鲁城区,贯穿矿区南北。
详见图安家岭露天矿田,横跨安家岭和安太堡二号两个勘探区,位于平朔矿区的中 南部,其行政隶属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
地理坐标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 20' 52〃 〜112° 26' 22〃 ,北纬 39° 26' 03〃 〜39° 29' 43〃,矿区范围 由29点坐标连线圈定,矿田东西宽 7842m 南北长6556m 面积28.8832km 2,划1-2。
图1-2交通位置图出南部西易煤矿2.4959 km 2,东易4.3855 km 2,矿田面积为22.0018km 2。
本矿田属于山西黄土高原朔平台地之低山丘陵,全区多为黄土覆盖,区内 黄土台地曾经受强烈的侵蚀切割作用,加之区内植被稀疏,形成梁、垣、峁等黄 土高原地貌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井概况(一)、煤矿简介本矿井田位于淮南煤田颖凤勘探区的中部,行政区划属凤台县新集镇,距凤台城西17Km处,井田走向长6.85Km,南北宽3.65Km,面积约25Km2,原始能利用储量65736.3万吨,截止2011年12月31日新集一矿累计查明资源量58482.4万吨,2011年末保有资源储量51019万吨。
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开拓,西风井与中央风井混合式通风系统,工业广场内布置混合井(直径7.2m)、副井(直径6.5m)、主井(直径5.5m)三个井筒。
混合井配有17吨双箕斗主提和双层双车单罐副提,兼做进风。
矿井-250水平为回风水平,-450m、-550m 水平为生产水平。
现生产采区为一、三、四、五、六采区,准备和开拓采区为二、八采区。
矿井原设计为0.9 Mt/a,93年7月1日正式投产,95年8月1日开工改扩建为3.0 Mt/a的大型矿井,2007年经省经贸委核定生产能力为3.9 Mt/a。
自投产到2009年12月底共生产原煤5718.9Mt。
矿井的开采方式为前进式开采,中央皮带石门运输。
(二)、井田概况新集一矿位于凤台县城西约17公里处。
西接规划中的连塘李井田,东邻新集二矿,北与张集煤矿相接,行政区划属凤台县新集镇及张集乡管辖。
矿井范围:西起14勘探线,东止1勘探线,南自1煤层与阜凤逆冲断层或下夹片断层交面线之垂直投影,北到勘探登记边界。
东西走向长6.85公里,南北平均宽度3.6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
本矿水陆交通方便。
淮南-阜阳铁路从本矿中部通过,矿区中心的张集火车站到蚌埠141公里,西至阜阳69公里,分别与津浦、徐阜、京九铁路相接;潘集-谢桥、凤台-张集公路在矿井中部通过,且与凤台-颖上、凤台-利辛、凤台-蒙城、颖上-利辛等公路相接,可通往周围各县市。
西淝河流经矿井东端,向东南注入淮河,常年有水,可通百吨的机帆船。
凤台是较大的河港,内运外输极为方便。
(三)、矿井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新集一矿全境为厚层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平均厚度161.28m,由井田中部向南、北两侧逐步加厚,全井田的3/4的面积覆盖有推覆体,岩性为片麻岩、灰岩及砂岩、泥岩等,厚度0~714.48m,一般150-300m。
原地系统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可采煤层分布在二叠系的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共含煤45层,总厚42.53m,含煤系数4.78%,其中可采煤层11层,其余均不可采。
原地系统总体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伴有一定数量的断裂构造和波状起伏褶皱。
地层倾角浅部缓,一般10~25°,深部倾角增大,局部可达40~50°。
受推覆构造的影响,原地系统煤岩层完整性差,中、小断层极其发育,断层附近煤岩破碎,煤层厚度变化大。
2、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目前开采主要受煤系地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及采空区水的影响。
根据2010年8月份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新集一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新集一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预计矿井-550m以上水平开采期间正常涌水量为328m3/h,最大涌水量为551m3/h 。
2011年矿井实际涌水量:正常涌水量262.5m3/h,最大涌水量351.5m3/h。
3、煤层及煤质井田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1 层,自上而下分别为:20煤、13-1、13-1下、11-2、9、8、7-2、7-1、6-1、1上、1煤层,平均可采总厚度分别为27.53m。
目前主采煤层为13煤(13-1、13-1下合并开采)、11-2煤、9煤、8煤、6煤(其中13-1为厚煤层,平均厚5.03m;13-1下为薄煤层,平均厚1.12m;11-2、8、6-1为薄煤层,分别平均厚2.64m、2.66m、2.60m;9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平均厚1.48m)。
可采煤层变质程度普遍较低,为气煤和1/3焦煤,灰分以双中灰(15~25%)为主,局部有低灰(10~15%)及富灰(25~40%)出现。
全硫分除1煤为低硫煤外,其余各煤层均属特低硫煤,从上至下煤层硫分略有增高的趋势。
各煤层原煤分析基水分普遍小于2%,一般为1%左右,煤层灰熔性软化温度均大于1250℃,属高熔-难熔灰分,各主要可采煤层是良好的工业配焦用煤、动力用煤,也较适合炼焦和气化的综合利用。
经过换算各煤层的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为:20煤层为23.53 MJ/Kg、13-1煤层为25.91 MJ/Kg、13-1下煤层为23.34 MJ/Kg、11-2煤层为26.22 MJ/Kg、9煤层为24.22MJ/Kg、8煤层为27.58 MJ/Kg、7-2煤层为25.46 MJ/Kg、7-1煤层为19.97 MJ/Kg、6-1煤层为25.59 MJ/Kg、1上煤层为26.71 MJ/Kg、1煤层为28.30 MJ/Kg;由此可见20、13-1下、9、17-1煤层为中热值煤,13-1、11-2、8、7-2、6-1、1上和1煤层为高热值煤。
4、矿井储量(1)地质储量一矿自投产至今(2011年12月底)共动用煤量11774.9万吨,其中采出煤量4776.7万吨。
(2)可采储量《安徽省淮南市新集一矿2011年度矿山储量年报》经国土资源厅组织核查和验收,据此审核结果:截止2011年12月,新集一矿保有资源储量51019万吨,可采储量约15488万吨(不包括尚不能开采的1煤及1上煤预计可采储量2900万吨)。
(3)服务年限从以上可知,将1上及1煤层可采量纳入进算服务年限范围,截止2011年底,矿井尚余可采储量18388万吨,按照矿井产量为390万吨/年计算,根据以下公式服务年限= 矿井尚余可采储量1.4 * 390=33.7年(四)、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情各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类,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一般3~6个月;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为:42.78%~57.34%;经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0.87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37m3/t,2008年经省经济委员会皖经煤炭函[2008]767号《关于2008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批复为突出矿井,2009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3.38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9.01m3/t,目前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67.06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8.64m3/min,采煤工作而瓦斯涌出绝对量38.92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4.31m3/t;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绝对量12.95m3/min。
矿井-450m水平以上瓦斯含量较小,-450m水平以下煤层含量逐渐增大,但规律性差,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矿井瓦斯涌出量呈增加趋势。
二、矿井生产现状(一)矿井开拓、开采系统矿井开拓方式采用立井、多水平主要石门、分组大巷开拓方式。
目前中央区-250m水平为回风水平,-450m和-550m水平为生产水平;自2008年末矿井组织了改扩建施工,设计采取水平延深,新增一个生产水平,水平标高为-700m,开采范围-550~-700m。
根据施工、生产时通风运输等需要,同时为便于巷道维护,在中央区工业广场北侧灌浆站东新增一个回风井井筒(直径6.5m),并将现有中央回风井改为新主井。
中央回风井设计465m,现冻结段210m已施工完毕。
新中央回风井主要负责矿井中央区回风任务,在-430m设置井底车场,通过-430m 回风石门与井下现有回风系统巷道连接。
同时将现中央回风井改为新主井担负矿井部分煤炭提升,井下补建一条-362~-450m胶带机斜巷与新主井井底煤仓相连,形成新主井煤炭运输系统,目前胶带机斜巷已施工完毕,主井改造须待新中央回风井贯通后方可进行。
中央区水平延深通过现有的-450m石门采用暗斜井延深至-700m水平,再施工-700m 水平的轨道、运输大巷。
设计延深的-450~-700m轨道下山、行人下山、回风下山及皮带下山尚未施工。
按照安全技改工程安排,在西风井场地内新增西区进风井井筒,主水平在-700m设置车场,通过-700m轨道石门与-700m集中轨道大巷与采区联系;同时在-550m设置辅助水平车场,通过-550m轨道石门与矿井西部现有-550m轨道大巷相连,担负矿井西部-550m 水平的辅助运输任务,现辅助水平车场已基本施工完毕。
西区回风由矿井现有西风井新掘一条-580m~-680m回风斜巷与-680m回风大巷相连,解决矿井西部采区回风问题,目前回风斜巷仅剩余30m左右施工到位。
矿井通风系统为混合式,机械抽出式通风。
(二)安全生产系统1、提升系统混合井安装主、付两套提升系统;为立井,井筒净直径Φ7.2m。
(1)、混合井主提升系统槽钢组合罐道,提煤兼进风。
装备一套17t双箕斗,选用一台JKMD-4×4(Ⅲ)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配备一台ZKTD285/67-P型,2250KW,50.13r/min直流直联电机。
电控系统采用ABB公司PLC及DCS800全数字流直流调速系统,具有完善的监视、保护功能,设自动、手动、检修、尾绳和首绳五种运行方式,辅助设备由天津电气控制设备厂生产。
装载采用定量斗装载形式,PLC自动控制,借助测重装置实现定量装载。
卸载为卸载曲轨到位自动卸煤。
提升机制动装置采用盘形制动器,配置E141A液压站,具有恒减速制动和二级制动。
金属井架设有防过卷装置、防撞梁、托罐装置等保护设施。
(2)、混合井副提升系统槽钢组合罐道。
装备一套1t矿车双层四车单罐笼带平衡锤。
选用一台JKMD-2.8×4(Ⅲ)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配备一台ZKTD215/45-P型,1000KW,63r/min直流直联电机。
电控系统采用ABB公司PLC及DCS800全数字流直流调速系统,具有完善的监视、保护功能,设自动、手动、检修、尾绳和首绳五种运行方式,辅助设备由天津电气控制设备厂生产。
提升机制动装置采用盘形制动器,配套E141A液压站,具有恒减速制动和二级制动。
金属井架设有防过卷装置、防撞梁、托罐装置等保护设施。
(3)、副井提升系统立井提升方式,井筒净直径D6.5m,槽钢组合罐道,提矸、提人、下长材等兼进风。
装备一套1t矿车单层双车双罐;提升机型号:2JK-3.5/11.5,电机800KW。
08年11月份对电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现电控为中矿大传动所生产的串联12脉动直流调速系统及西门子S7-300主控系统,安全回路实行了双线制,配套T164液压站,具有二级制动。
金属井架设有防过卷装置、防撞梁、托罐装置等保护设施。
立井提升系统满足生产需要,安全可靠。
2、通风系统目前矿井由副井、混合井进风,中央风井、西风井回风,为中央混合式通风方式,矿井有完善、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
中央风井与西风井主扇均为抽出式,两风井主扇各有一台使用,一台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