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交通运输)京杭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竞争力分析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必要性和穿黄工程方案研究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必要性和穿黄工程方案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是连接北方和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
由于黄河以北段通航条件较为困难,导致这一段运河一直无法实现畅通。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对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的通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黄河以北段的运河条件并不理想,水深不足且河道不畅,导致船只难以通行。
由于大运河的重要性,使得解决黄河以北段通航问题变得尤为紧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建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穿黄工程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在黄河以北段开挖新的河道,将大运河和黄河串联起来,从而实现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的通航。
这一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便利化以及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提出在推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一些问题。
黄河以北段长期以来未开通通航,导致了区域内的水运交通无法有效发展,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河道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桥梁高度不够,都成为了通航的障碍。
环境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航对水质、生态环境等方面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认真评估和研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科学的方案,才能确保通航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的必要性分析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连接着南北两大水系,贯通了江、淮、汉、黄、淄、济六大河流。
黄河以北段是运河的重要区域,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水利工程的瓶颈,导致了现在该段通航条件较差。
重新开通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通航具有极其重要的必要性。
重新开通黄河以北段通航可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从物流的价值角度谈一谈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从物流的价值角度谈一谈京杭大运河的意义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的物流价值。
通过对物流的理解和探讨,以下将从物流的角度探讨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首先,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水运通道,对于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它连接了中国北方的京城以及中国南方的杭州,串联起了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两个经济繁荣地区。
通过京杭大运河,商品和物资可以轻松地从北方运到南方,实现了地理上的畅通和一体化。
这样的交通网络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商品和物资的流通,促进了货物的交换和贸易活动。
其次,京杭大运河为当时的物流运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
运河的通行费用相对较低,航道较为平整,无需担心地面交通的阻塞和交通事故。
相较于陆地运输,水运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成本的优势,可以大量运输多种货物。
通过船舶运输,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供应链的畅通,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还体现在其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
运河两岸的城市在运河的带动下得以发展,沿途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商业城镇。
商贾云集的城镇为商品的买卖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这些城镇成为了当时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为物资流通和商业交往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和环境。
同时,运河的存在也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京杭大运河的意义还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理解。
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通过运河,来自南方和北方的各地商品和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运河沿途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也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体现了中国古代物流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河之一,其物流价值不可忽视。
它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商品和物资的流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式。
京杭大运河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规划分析以及相关思考我国主要河流受地形限制,都是从西向东而流。
而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通过开凿运河造成腹地广阔的水路交通网,以弥补东西向河流的不足。
因此,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但在隋朝以前,运河都是地区性的,且流程也较短。
隋朝统一后,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利用天然湖泊,疏浚古运河,重开一些新渠道,第一次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集航运、灌溉、防洪工程于一体, 历经千余年, 一度成为古代中国沟通华北、中原与江浙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带动了沿河上百座城镇商阜的兴起和商品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巩固、军事防务、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讨和借鉴京杭大运河恢弘的大水利规划思想, 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与综合治理措施的不同方面, 传承博大精深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京杭大运河工程规划的借鉴1.大水利规划思想的借鉴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末年, 开邗沟, 沟通江淮, 奠定了今日淮扬运河的基础;隋朝统一中国后,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次年便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 对邗沟也进行了整治。
公元605年开成通济渠、公元608 年在黄河北岸引黄河水开挖永济渠至蓟城(今北京) 、610年又开江南运河, 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送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至此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部告成, 曲折连通了京杭两地。
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均在北京建都,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而漕粮又多取之于长江下游。
京杭大运河对当时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起着巩固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巩固了国家军事防务。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 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
河线绵延上千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创我国南北漕运之盛世。
北运河调研报告

北运河调研报告北运河,位于北京市市区的西部,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运通道。
运河两岸的开发利用一直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北运河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北运河的历史北运河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当时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
在明清时期,北运河得到了进一步的规模扩大和利用。
然而,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北运河的水运功能逐渐减弱,逐渐沦为废弃状态。
进入新世纪以后,京杭大运河被重新发掘,北运河也开始受到重视。
二、北运河的现状目前,北运河两岸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首先,沿线的道路交通网络不完善,交通拥堵问题突出,限制了沿河地区的发展。
其次,沿线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沿岸停车场、码头等,影响了水运的顺畅进行。
再次,河岸环境存在问题,如河水污染、岸边垃圾等,影响了沿河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北运河的发展前景北运河作为一条重要的水运通道,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整治和发展,北运河将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其次,沿线的城市化进程将带动沿河地区的综合发展,提升地区经济水平。
再次,北运河可以成为环保交通的示范,通过优化交通结构,减少车辆排放,降低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四、对北运河发展的建议为了更好地发展北运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对沿线交通网络的改善力度,提高通行效率。
其次,加强沿河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码头、停车场、休闲设施等,提升水运条件。
再次,加强河水的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岸边环境质量。
最后,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实施联合开发,推动北运河发展。
五、结论北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通过加大对沿河地区的开发利用力度,北运河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北运河的发展提供参考。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北运河必将焕发新的生机。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杭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
没有运河杭州最多只能称杭县,杭州之所以称为杭州就是运河。
杭州的历史可以说是和运河历史是一样长的,杭州的名字真正出现,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话,和运河差不多一样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长城,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
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
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是作为杭州市“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以五大工程(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为支撑,实现六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到2006年国庆节初见成效。
此外,还有配合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许多举措。
杭州市还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保护项目正好配合了“生活品质之城”计划。
为此必须保护好运河,更要发展好运河。
2006年9月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2008年9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3条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投入16条仿古漕舫船,大推复古旅游,航道总长达60多公里,贯通杭州东、西、北3个方向的水域。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第02期):专题09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背景材料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和对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丝绸之路在长途贸易、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个典范,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1.经济生活财政作用。
资料显示,2008~2013年,国家财政共拨专款经费5.87亿元用于遗产区的保护整治项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政治生活管理和服务是政府职能。
文化部出台《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先对大运河进行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组织专家系统评估,随后又对遗产清单和保护规划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3.文化生活文化塑造人生。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运河和丝路文化深入人心,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

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京杭大运河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其对中国南北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因此,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作为目前杭州旅游开发重点,凭借着本身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极具开发潜力。
我们小组结合运河综合保护的“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针对运河旅游现状分析运河旅游的开发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运河的开发与“申遗”、运河的特色休闲业态、运河航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和可实施性方案,并将规划重点放在大兜路段。
一、运河(杭州段)旅游开发现存问题近几年来,杭州市政府大力开发运河水上旅游活动项目、积极保护和改造运河周边历史景区景点以及完善改造旅游基础设施,但就目前旅游开发现状看,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河及其滨河地带对水上旅游所带来的影响虽然运河(杭州段)的功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变迁,总体来看,交通运输(航运)的功能是最根本的,近代大运河的航运,虽因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而逐渐衰退,但江南运河依然繁忙,如今仍承担着杭州15%左右的对外运输量,随着运河、钱塘江沟通工程的完成,运河年货运量增长率达12%,无疑运河的航运功能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水质污染,河面堵航,桥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运河生态环境、观光旅游、水上游憩等造成严重影响。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产生旅游行为的首要因素,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满足程度。
目前在运河两岸现存的建筑大多说是近现代的,稀少的古迹的保存与大量的近现代建筑混合在一起,破坏了运河原有的浑厚的历史感,因为旅游气氛环境是由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产生,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事业单位招聘必看题库知识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2023年版)

事业单位招聘必看题库知识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强化练习:1、单选题在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最大的是: _____A : 黄河B : 珠江C : 长江D : 京杭运河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试题分析:长江江阔水深,为我国南方之交通大动脉,当前长江的干支流的通航里程已达到 9.6 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年货运量大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之70%,在我国排名第一。
故本题选 C。
2、单选题我国是一个流动人口大国,每年春运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现象,这也说明目前我国运输主要依赖_____A : 公路运输B : 航空运输C : 水路运输D : 铁路运输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中国初步形成了由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春运会出现“一票难求”现象是最好的证明.3、单选题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形成了三横五纵的格局,构成了我国铁路网的基本框架,下列铁路干线中属于三横的是_____ ①陇海线②京包~包兰线③焦柳线④宝成线~成昆线⑤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A : ①②⑤B : ②④⑤C : ①②③D : ③④⑤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我国铁路干线的理解。
我国铁路干线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横五纵,其中三横为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故①陇海线②京包~包兰线⑤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故①②⑤是正确的。
4、单选题长江沿江地带不仅水运便利,全国性的铁路干线也很多,经过武汉、南昌的铁路干线分别是_____A : 京沪线、京广线B : 京九线、京广线C : 焦柳线、京九线D : 京广线、京九线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交通运输业试题分析:我国现已形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南北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等;东西铁路干线有滨洲- 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等,长江沿江地带不仅水运便利,全国性的铁路干线也很多,经过武汉、南昌的铁路干线分别是京广线、京九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京杭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竞争力分析1. 引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在国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京杭大运河航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显现,如何优化资源配置,转变运输增长方式--即在继续发展公路、民航的同时,加快铁路、水运的发展已提到重要议事议程。
当前,在铁路、公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运的绿色、环保优势日益凸显,今天,运河依然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通过对京杭大运河交通竞争力的研究来充分发挥京杭大运河水运在特定货种以及沿岸城市运输系统中的的优势,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本课题将立足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针对水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进行关联比较的研究,通过对京杭大运河南北通航现状、京杭运河沿岸城市货运量生成及运输特点的分析,建立一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评价分析,对怎样提高京杭大运河在运输特定货种以及沿岸城市运输系统中的的优势提出解决措施。
2. 交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2.1 什么是竞争力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笼统地说竞争力有大有小或强或弱。
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
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
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
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
2.2 如何评价竞争力要评价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比较竞争力的群体,根据目标时间在竞争群体中的表现评价它。
测定和评价竞争力可以采用未来研究方法,但竞争力测定的是对象“现在”中包含的“未来”。
3.京杭大运河运输发展现状3.1京杭大运河通航河段及现代运输发展概况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
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京杭大运河主要通航河段见下表。
表3-1 京杭大运河主要通航河段京杭运河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
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
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
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
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
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堡船闸出钱塘江;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开发区的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靠铁路运输,电煤从淮南煤矿到电厂每吨将多花10至20元的运费,如果全部走水路,10万吨煤就能省下100万至200万元的成本。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今天,运河依然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内河水运网络“一纵、两横、两网”中唯一的纵向通道,也是北煤南运和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通道。
3.2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货运量生成及运输特点京杭大运河流经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沿岸经过城市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的廊坊(香河)、沧州,山东的德州、聊城、济宁、枣庄,江苏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4个城市,共21个地级以上城市。
<2>学界一般将1840年以前的中国称为传统社会,之后称为近代社会。
对运河城市来说,可以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中断为标志,将运河沿线城市划分为前后两个发展时期。
在此之前,所有的运河沿岸城市都可以称之为“传统运河城市”,在此之后,都可名之曰“近代运河城市”。
而按近代以来的区域发展水平,笔者将上述运河城市划分为“发达运河城市”和“欠发达运河城市”两组类型。
第一组类型为发达运河城市:北京、天津、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一共11个城市;第二组类型为欠发达运河城市:廊坊、沧州、德州、聊城、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一共10个城市。
这样的划分是相对的,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主要按2004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人均国内总产值等指标划分。
表3-2 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概况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市统计公报资料、《2005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2005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杜2006年版)等计算整理。
德州人口为2003年底数据。
按2005年CDP总量排列,运河区域城市的排名依次为(单位亿元):北京(6814)、苏州(4006)、天津(3663)、杭州(2918),无锡(2805)、宁波(2446)。
2005年,运河省市在全国的CDP捧名为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北京、天津6省市分别排在全国的第2、3、4、6、10、20。
前4省都达到万亿以上。
按城市排名也非常靠前,北京第2、苏州第5、天津第6、杭州第8、无锡第9。
运河城市2000亿元以上的有6个,1000亿元以上的有5个,1000亿元以下的8个。
表3-3 京杭大运河城市在各省和全国的地位最近一百五十年来,运河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性,发达运河城市至今仍然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为中国城市的精华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欠发达运河城市,虽然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制约,和发达运河城市相比,其经济差距仍然很大。
运河城市发展现状比较呈现严重不平衡性。
因为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发展严重不平衡,各城市货物运输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别,不同城市对京杭大运河的利用程度有高有低,运河沿岸主要城市货物运输情况具体见下表。
表3-4 运河沿岸主要城市货物运输情况表运河沿岸城市通过运河主要运输的货物主要是煤炭矿建材料,北方地区生产的煤炭向南方,主要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运输,是中国煤炭运输长期存在的主流向。
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平衡,华北地区是煤炭主要产区,煤炭生产大于消费,是煤炭输出区。
华东和华南地区煤炭消费大于生产,是煤炭输入区。
这种煤炭产消分布格局决定了华北地区,特别是山西、陕西北部和内蒙西部煤炭,向华东和华南地区,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运输。
北煤南运运量大、运距长,主要采用铁路、海运和内河水路运输。
京沪、京九、京广、焦枝等铁路、沿海、长江和京杭运河水路运输线都是北煤南运的主要线路。
4. 京杭大运河沿岸其他运输通道交通发展现状4.1 京杭大运河沿岸主要运输干线(一)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199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6.43万公里,其中国家铁路营业里程为5.76万公里,地方铁路营业里程0.67万公里。
除西藏之外,各省、市、自治区都为铁路所联通,形成了以“九纵十横”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全国铁路网络系统。
我国南北主要铁路干线有:1.京沪线京沪线北起北京, 经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 南抵我国最大城市—上海, 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全长1 462km, 1968 年建成。
京沪线贯穿了我国三大直辖市, 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 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因此成为我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2.京九线京九线北起北京, 经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 南至香港九龙的一级双线铁路, 全长2 397km。
加上两条联络线, 总长2536km, 1996 年开通运营。
京九线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工期最短的铁路干线。
它的建设主要是为了缓解当负荷过大的京广铁路, 以及促进京广铁路以东贫困地区的发展。
3.京哈—京广线京哈线由北京经天津向北, 经河北、辽宁、吉林到黑龙江哈尔滨的铁路, 全长1 388km, 1912 年建成。
京哈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 连接了我国的华北与东北地区, 是东北三省的核心铁路干线。
京广线由北京向南, 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 直达祖国南大门—广东省的广州, 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五大流域, 连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全长2 324km, 1957 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