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
23/78
延迟显性
带有致病基因杂合子(Aa)个体在出生时未表现 出疾病状态,待到出生后一定年纪阶段才发病。
Ⅰ
45
100
1
2
80
Ⅱ 1
Ⅲ 1
32 23 21 2
40 4
42 3
60
40
5
2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Huntington舞蹈症系谱(MIM 143100)
34/78
近亲结婚
假如一个AR病携带者频率为0.01 假如一个AR病携带者频率为0.001
随机婚配 近亲婚配(三级亲属)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
35/78
近亲结婚
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指两个 有共同祖先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含有 相同等位基因概率。
结论:❖ 近亲婚配比随机婚配所生后代患AR 风险高。
共显性遗传
是指不一样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性和隐性 关系,在杂合子中这些等位基因所决定性状 都能充分完全表现出来。
ABO血型系统 (MIM 110300) MN血型系统 (MIM 111300)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
22/78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类型
❖ 完全显性遗传(complete dominance) ❖ 不完全显性遗传(incomplete dominance) ❖ 不规则显性遗传(irregular dominance) ❖ 共显性遗传(codominance) ❖ 延迟显性遗传(delayed dominance)
医学遗传学单基因病
32/78
近亲结婚
Ⅰ
1
2
Ⅱa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23
分子诊断原理和技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一)珠蛋白基因簇的结构
• α珠蛋白基因簇:16Pter -p13.3
24
分子诊断原理和技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 β珠蛋白基因簇:11p15.5
25
分子诊断原理和技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二)镰状细胞贫血症的分子诊断
• 镰状细胞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 红蛋白(Hb)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 易感染和再发性疼痛危象以致慢性局部缺 血导致器官组织损害。也是严重危害母子 健康的疾病,可使胎儿死亡率达5%,孕妇死 亡率达4.62% 。
26
分子诊断原理和技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 因β-肽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 替,构成镰状血红蛋白(HbS),取代了正常 Hb(HbA)。在氧分压下降时HbS分子间相互 作用,成为溶解度很低的螺旋形多聚体, 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
8
分子诊断原理和技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Y连锁遗传病
• Y连锁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传递给儿子,女 性不发病。
• 因Y染色体上主要有男性决定因子方面的基 因,其他基因很少,故Y连锁遗传病极少见。 目前已经知道的Y伴性遗传的性状或遗传病 比较少,肯定的有H-Y抗原基因、外耳道 多毛基因和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等。
间接诊断策略和方法:
• 采用多态性连锁分析的方法,寻找具有基 因缺陷的染色体、相关基因的等位基因型 和单倍体型等,并判定被检者是否有这条 存在基因缺陷的染色体、相关基因的等位 基因型和单倍体型等。
15
分子诊断原理和技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
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摘要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
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其中,单基因病是遗传病中最主要的一个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遗传病,又称孟德尔式遗传病。
目前已知的很多疾病都属于单基因病。
如:血友病、色盲、多指、并指、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等【1】。
关键字: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诊断预防与治疗1.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2】根据决定某一性状或疾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是受显性基因决定,还是隐性基因决定【3】。
可将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五类:1.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及其常见病症致病基因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
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
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
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趾)、并指(趾)、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多囊肾、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多发性成骨发育不全、视网膜母细胞瘤。
1.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
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
1.3 X连锁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
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
男性患者病情重,他们全部女儿都将患病。
常见X伴性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族性遗传性肾炎。
1.4 X 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
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

四、X连锁显性遗传病(XD)
显性致病基因(B)位于X染色体。
正常: 患者:
XbXb XbY XBXb XBXB XBY
XD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Rickets)
症状:患儿于1岁左右发病,出现“O”形腿; 进行性骨骼发育畸形、多发性骨折、骨痛。
病理:患儿肾小管、肠道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影响骨质 钙化,形成佝偻病。
3、子代发病风险:
亲代(Aa)(患者)
亲 代
Aa
a Aa aa
正 a Aa aa 常
(aa)( )
子代表型 正常(aa) 患者(Aa)
概率
1/2
1/2
百分比 50% 50%
其它常见AD遗传病
疾病中文名称 疾病英文名称
短指(趾)症
Brachydactyly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y hypercholesterolemia
cc
BB bb
CC
1 基本概念
表型和基因型:可观察到的性状称为表型,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如Aa)称为基因型。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中相同位置上(基因 座位)的两个基因。
显性基因:能在杂合体(Aa)
中表现出性状的基因A。
A
隐性基因:在杂合体(Aa) B
中不表现出性状的基因a。
a等
b
位 基
因
亨廷顿氏舞蹈病
病因:
定位于式多达10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错 义突变,也包括移码突变、缺失突变等。
2、系谱特点
Ⅰ
Ⅰ
Ⅱ
Ⅱ
Ⅲ
Ⅲ
Ⅳ
Ⅳ
• 系谱无连续传递,常散发 散发
• 疾病的发生与性别无关 平均
• 患者双亲是携带者
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的主要应用

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的主要应用
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的主要应用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包括遗传性疾病和非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是指,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特征进行诊断,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可以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疾病。
它还可以用于检测同时携带多种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以及用于早期诊断初发症状尚未显现的遗传病。
此外,分子诊断还可以用于诊断非遗传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的特定基因突变,以识别发生癌症的原因,并有助于开发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有效治疗策略。
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技术也可以用于孕妇的早期筛查,以检测妊娠期间携带的遗传疾病,有助于预防或治疗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
由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遗传病诊断
结果,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1 -。
第十六章单基因遗传病ppt课件

(二)外显率和表现度
1、外显率(penetrance) 是指一群具有某种致病基因的人中, 出现相应病理表现型的人数百分率。
例如:单纯性尺侧多指(趾)畸形(AD),共调 查了115个家庭,子代中均有此种多指(趾) 畸形,理论上115家中亲代应有115个患者, 但实际上这115个家庭中,91对的婚配类型 为受累者x正常;24对为正常x正常,他(她) 们是不外显者,占20.87%。其外显率为 91/115=0.79或79%。
(3)XhX x XhY 女性(携) 男性患者
正常亲代(携带者) XhX
子代基因: XhX
患者亲代 XhY
Xh
XhY
XhXhY
Xh X XhXh XhX
XXhYY XY
表现型:女性(携)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正常男性
概率: 1/4
1/4
1/4
1/4
概率比: 1 : 1 : 1 : 1
每胎出生患者的机会是1/2,男、女机会均等。
返回
1、典型婚配类型
患者亲代
(1)Dd x dd
Dd
患者 正常
Dd
正常亲代 dd
d
Dd
dd
d Dd dd
子代基因型:Dd dd
表现型:患者 正常
概率: 1/2 1/2
概率比: 1 : 1
返回
概率与概率比之间的关系:
可以相互转换,分母相同时,分 子之比即为概率比;分母不相同 时,则通分后的分子之比则为概 率比
139
2
0
2023
suspected
mendelian basis
Total
18443 1112
59
63
19677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本文是关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疾病特征|疾病分类,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单基因遗传病的名词解释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有6600多种,并且每年在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单基因遗传病已经对人类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
单基因遗传病的疾病特征据有关医学研究证明,80年代统计,人类单基因病有3300多种,其遗传方式及再发风险符合Mandel规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如有一个突变,这个突变基因的异常效应就能显示发病。
这类疾病已达17OO多种,如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
多指、并指等。
其遗传系谱特点是;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患者双亲往往有一方为患者。
若双亲无病,子女一般不发病;患者常为杂合型,苦与正常人婚配,其子女患病概率为50%;常见连续几代的遗传。
显性致病基因有时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杂合子个体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并不表达,即不完全外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外显率为60%-9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当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能发病。
即隐性遗传病患者,大多是由两个携带者所生的后代。
已确定这类疾病约1200多种,如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杂合型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本身不表达相应的性状,但可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谱系特点: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发病与性别无关;双亲为无病携带者,子女发病概率为25%;常是越代遗传;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患病率大为增高。
如苯丙酮尿症在人群中随机婚配时,发病率为1:14500;表兄妹婚配则为1:1700。
全身性白化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40000;表兄妹婚配则为1:3600。
性连锁遗传病多为隐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女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已确定这类疾病近200种。
单基因遗传病简介及基因检测

B
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基因 座位的一对基因,互为等位基因,控制同
一性状,位于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是指某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的传递方式遵循孟德尔分离律
单基因遗传病
危害性:
致畸、致残、致死,无有效治疗方法
特点:
先天性、终身性、遗传性、临床表型 和遗传异质性
发病率:
单一发病率低,但种类多,总发病率达2.5%。
3. X连锁显性遗传病
• 决定某疾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此基因对其相应的等位基因来说是显性的,这种遗传病的遗 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XD)。
•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缺少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只有 成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故称半合子(hemizygote),其X染色体上有此基因就表现出相应性状或疾 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遗传病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AD)。由这种致病基因导致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
• 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均等; • 一个致病等位基因即可致病; • 患者双亲之一为患者,同胞中有1/2的可能为患者; • 正常者的后代无患者; • 疾病常存在连续传递现象; • 散在病例源于新产生的突变。
诊断方法
常见基因检测技术:
Lench Nicholas., Barrett Angela., Fielding Sarah., McKay Fiona., Hill Melissa., Jenkins Lucy., White Helen., Chitty Lyn S.(2013). The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for single-gene disorders: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made. Prenat. Diagn., 33(6), 555-62. doi:10.1002/pd.41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的简述单基因遗传病,属体检、保健科类疾病;常发于其他等部位;该病无传染性且不在医保范围。
单基因遗传病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亲或母亲的一对染色体上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
这类疾病虽然种类很多,3000种以上,但是每一种病的患病率较低,多属罕见病。
按照遗传方式又可将单基因病分为四类: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③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
④伴性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的病因DNA人类受精卵继承来自双亲的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传递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的遗传信息。
这些DNA片段构成了基因,已知是由2-2.5万个基因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
基因可在细胞复制时发生差错,也可因外界因素作用产生突变。
突变的基因可以有害,或为中性,少数也可能有益。
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将人类455 0余种性状与特定的基因联系起来,90%与疾病有关,少数性状属于正常变异,如ABO血型。
其中真正危及人类健康的遗传病约1300余种。
遗传因素的作用包括主要基因、特异性基因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基因突变频率增高,人群中致病基因增加。
已知的4000多种遗传病中,其遗传方式大多已阐明。
应注意一些表现相似的疾病,其病因和遗传方式可能各异,因而其预防、再发风险和预后也不相同。
遇到问题时,应注意进行完整的谱系分析和有关的特殊检查。
单基因遗传病的症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指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由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即可起病的遗传性疾病。
常见的亚型包括:①完全显性;②不完全显性;③不规则显性;④共显性(⑤延迟显性;⑥从性显性等。
临床表现(一)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患者多为遗传的。
高脂蛋白血症在生物化学上可分5型,其中Ⅱ型及Ⅲ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最密切。
(二)马尔芬氏综合症:此病也叫蜘蛛指症。
患者一般身材较高,四肢细长,脊柱后侧凸,关节松弛,胸部凹陷或突起,两臂伸开长度大于身高,脚、手大,指(趾)细长,头长,眶上蜷明显;肌肉系统发育较差,皮脂少;眼部有晶体上颞部半脱位,虹膜震颤,近视,自发性视网膜剥离。
(三)威尔逊氏综合症:往往在10~20岁之间突然发作,出现脑中心退化,肝细胞被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肝硬化,角膜中间出现色环,眼球震颤,肌张力亢进,尿中含大量末端双羧氨基酸的肽和氨基酸残基等。
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患者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
(四)亨丁顿氏舞蹈病:20岁后发病率逐渐增高。
发病时,最初表现为情绪波动,随后出现舞蹈性动作,癫痫发作,体力和智力不断减退,进行性痴呆。
常于症状出现后的4~20年间死亡。
(五)结肠息肉:患者最早可在20岁左右发生恶变,结肠上长有大小不等的肉瘤,引起胃肠出血和腹泻,息肉恶变的可能性较大,需进行结肠切除手术。
同此病相类似的另一种肠道遗传病是空肠息肉(syndromeⅡ),患者的早期在口、唇周围及口腔粘膜和手指上面出现色素斑点,到成年则有消退的趋势。
(六)阵发性心动过速:此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可连续几代遗传。
能在任何年龄阶段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病理多属器质性的,也有纯功能性的。
(七)体质性低血压:此病患者常见于体质瘦弱者,女子多于男子。
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疲倦、健忘、头晕、头痛等。
这些症状常因合并某些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
(八)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此病是有两个不同位点上的基因各自控制的疾病,患者有5 0%或更多的红细胞呈椭圆形、卵圆形、香肠形和杆状(正常人最多为10%)。
此病患者在儿童少年多无症状表现,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血,其中包括伴发再生障碍危象的严重溶血形式,而且病人有脾大现象。
(九)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最常见的症状是颌部和手部肌肉松弛、收缩困难,肌肉萎缩、无力,面容无表情,可发生白内障。
男性有额秃,睾丸萎缩;女性则有闭经,痛经和卵巢囊肿。
患者可有心律不齐、传导缺陷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有智力障碍。
(十)先天性肌强直:此病主要症状为普遍性肌强直和肌肥大,多数在出生时或儿童早期即发病,少数至青春期发病。
患者肢体僵硬,动作笨拙,静止不动后或在寒冷环境中症状加重,反复运动可暂时减轻症状。
症状严重程度可因人而异,最轻者甚至无自觉主诉,仅在家系调查中发现。
(十一)周期性麻痹:一种类型是在激烈运动后长时间休息、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焦急忧虑、遇到寒冷或服用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肾上腺素、乙醇、一些无机物、皮质激素和甘草属植物)等情况下,可促发机体低血钾麻痹。
而另一种类型是激烈运动时、服用氯化钾以及使用某些麻醉剂可引起高血钾性麻痹。
(十二)胱氨酸尿症:此病主要原因是肾小管对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所致。
患者尿中有上述4种氨基酸排出,但无任何症状。
由于胱氨酸易生成六角形结晶,故可发生尿路结石(胱氨酸结石)。
尿路结石可引起尿路感染和绞痛。
(十三)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此病是一种慢性溶血性贫血,主要特征是黄疸、脾大、红细胞球形改变、脆性增加。
新生儿期发病时可有严重贫血和黄疸症状,婴儿期除轻度或中度贫血外常无其他症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种类很多,除上述以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软骨发育不全症、短指畸形、肾性糖尿病、先天性白内障、夜盲症、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眼睑下垂、多指畸形、多囊肾、遗传性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牙齿肥大症、多胎妊娠及尿崩症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
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
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
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按照“一基因、一个酶”(one gene one enzyme)或“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one cistron one pol ypeptide)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临床表现1、白化病。
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
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
2、苯丙酮尿症。
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
3、半乳糖血症。
病因:由于α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
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4、粘多糖病。
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
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6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
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
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
男性患者病情重,他的全部女儿都将患病。
临床表现1、抗维生素D佝偻病。
病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
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
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
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
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
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
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
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
临床表现1、血友病A。
病因: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AHG即第Ⅷ因子凝血时间延长。
临床表现:轻微创伤即出血不止,不出血时与常人无异。
2、血友病B。
病因:血浆中缺乏凝血酶成份PTC,即第Ⅸ因子。
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
3、色盲。
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
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
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
Y连锁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传递给儿子,女性不发病。
因Y染色体上主要有男性决定因子方面的基因,其他基因很少,故Y连锁遗传病极少见。
目前已经知道的Y伴性遗传的性状或遗传病比较少,肯定的有H-Y抗原基因、外耳道多毛基因和睾丸决定因子基因等。
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查(一)系谱分析是遗传病诊断的基础系谱是用以表明某种疾病在患者家族各成员中发病情况的图解。
临床遗传工作者不仅要绘制系谱,熟悉系谱中常用的符号,而且还应掌握根据系谱特点来判断其遗传方式的基本技能。
一个完整、清楚的系谱不仅有利于确定患者所患疾病是否为遗传病,而且还可以依次判断此病属于哪种遗传方式,区分某些表型相似的遗传病,以及同一种遗传病的不同类型。
此外,还可以为此家庭保留一份遗传病的宝贵资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尽可能地从患者及其家属中获得完整、详细、准确、可靠的资料,以便所绘系谱能准确反映出家系的发病特点。
所以做好家系中系谱分析是诊断遗传病的基础。
(二)染色体检查(核型分析)的适应症核型分析是确定染色体病的重要方法。
目前采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能准确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综合症,而且通过显带,特别是高分辨显带技术,可以对各种结构异常,包括微畸变综合症作出准确诊断。
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必须掌握适应症,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
一般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进行染色体检查:1.有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和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皮肤纹理异常者;2.可疑为先天愚型的个体及其双亲;3.原因不明的智力低下者;4.家庭中有多个相似的多发畸形的个体;5.原发性闭经和不孕的女性;6.男性不育、无精子症的个体;7.有反复流产、死胎史的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