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重点参考3——评价标准)08-5-5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

0.20
硒 Se
0.12
锡 Sn
0.5
铊 Tl
0.32
铅 Pb
0.5
钒V
0.24
锌 Zn
检出限
(μg/L)
0.06 0.2 0.4 0.08 0.02 0.09 0.08 0.7
测定下限
(μg/L)
0.24 0.6 1.7 0.32 0.08 0.36 0.32 2.7
1-1-3 方法原理 经预处理后的地下水样品由载气带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中,在雾化系
实值差别超过±0.1 amu 或调谐元素信号的分辨率在 10%峰高所对应的峰宽超过
0.6~0.8 amu 的范围,应依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质谱进行校正。
7.6 校准曲线的绘制
依次配制一系列待测元素标准溶液,可根据测量需要调整校准曲线的浓度范
围。在容量瓶中取一定体积的标准使用液(5.8.3),使用硝酸溶液(5.4)配制系
1-1-1 编制依据
本方法依据《水质 65 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00—
2014)编制。
1-1-2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地下水中 16 种重1 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本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中镉、铅、砷、铬、铜、锌、镍、锰、钴、硒、钒、锑、
铊、钼、铍、锡的测定。
本方法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 0.02~0.7 μg/L,测定下限为 0.08~2.7 μg/L。
6.7 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瓶:100 mL。
6.8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1-1-7 分析步骤
7.1 样品的采集
地下水样品采集执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
(试行)》,可溶性元素样品和元素总量样品分别采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5

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5-1土壤pH-电极法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A-1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土壤、沉积物样品pH值的测定。
A-2土壤样品宜过20目筛(1mm),因为土壤过细过粗对pH测定均有影响。
土样应贮在密闭玻璃瓶中,要防止空气中的氨,二氧化碳及酸碱性气体的影响。
B原理土壤试液或悬浊液的pH值用pH玻璃电极为指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测量电池,可测出试液的电动势,由此通过仪表可直接读取试液的pH值。
C试剂C-1 pH4.01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经105℃烘干2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10.21 g,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1000 mL,在20℃时,其pH值为4.01。
C-2 pH6.87标准缓冲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3.39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3.53g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ml,此溶液在25℃,pH值为6.87。
C-3 pH9.18标准缓冲溶液:称取四硼酸钠(Na2B4O7·10H2O)溶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000 ml。
此溶液在25℃的pH值为9.18。
C-4 无二氧化碳蒸馏水:将蒸馏水置烧杯中,加势煮沸数分钟,冷后放在磨口玻璃瓶中备用。
D仪器D-1 pH计:读数精度0.02pH,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D-2磁力搅拌器。
E分析步骤E-1试液的制备称取过20目筛的土样10g,加无二氧化碳蒸馏水25ml,轻轻摇动,使水土充分混合均匀。
投入一枚磁搅拌子,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1分钟。
放置30分钟,待测。
E-2 pH计校标开机预热10分钟,将浸泡24h以上的玻璃电极浸入pH6.87标准缓冲溶液中,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pH计定位在6.87处,反复几次至不变为止。
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水份,再插入pH4.01(或9.18)标准缓冲溶液中复核其pH值是否正确(误差在±0.2pH单位即可使用,否则要选择合适的玻璃电极)。
E-3测量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去水分,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土壤试液或悬浊液中,读取pH值,反复3次,用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目录

目录1土壤样品前处理方法-试剂的制备 (1)1-1电热板/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消解 (1)1-2高压密闭/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消解 (1)1-3微波炉/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消解 (1)2土壤样品无机项目分析测试技术 (2)2-1砷 (2)2-1-1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2-1-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2-2镉、铅 (8)2-2-1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2-2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3钴 (14)2-4铬 (15)2-5铜、锌 (17)2-6氟 (19)2-7汞 (21)2-8锰 (24)2-9镍 (26)2-10硒 (28)2-11钒 (30)2-12锂 (31)2-13钠和钾 (32)2-14铷 (33)2-15铯 (34)2-16银 (35)2-17铍 (36)2-18镁、钙 (37)2-19锶 (39)2-20钡 (40)2-21硼 (41)2-22铝 (42)2-23镓 (44)2-24铟、铊 (45)2-25钪 (47)2-26稀土分量(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 (48)2-27钍 (49)2-28铀 (50)2-29锗 (51)2-30锡、钼和钨 (52)2-31钛 (54)2-32锆、铪 (55)2-33锑 (56)2-35钽 (60)2-36溴 (61)2-37碘 (62)2-38铁 (64)2-39稀土元素总量的测 (65)2-4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镉、铅、铜、锌、铁、锰、镍、钼和铬 (67)2-4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方测定镉、铅、铜、锌、铁、锰、镍、钼、铬和砷 (70)3土壤有机类物质前处理方法 (73)3-1提取 (73)3-1-1有机物的提取和样品的制备3-1-2索氏提取(EPA3540)3-1-3 快速溶剂提取(EPA3545)3-2 净化 (87)3-2-1净化(EPA3600)3-2-2氟罗里硅土柱净化方法(EPA3620)3-2-3硅胶柱净化方法(EPA3630)3-2-4硫的净化(EPA3660)3-2-5硫酸/高锰酸钾净化(EPA3665A)3-2-6凝胶渗透净化(EPA3640)4 土壤有机类物质分析测试技术 (106)4-1 有机氯农药 (106)4-1-1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B/T14550-2003)4-1-2有机氯农药的气相色谱测定(EPA8081A)4-2多环芳烃类 (139)4-2-1气相色谱法(EPA8000)4-2-2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毛细管柱技术)(EPA8270)4-2-3多环芳烃类(EPA8100)4-2-4多环芳烃类(EPA8310)4-3酞酸酯(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分析方法 (178)4-4气相色谱法测定多氯联苯(EPA8082) (183)4-5石油烃总量 (206)4-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209)4-6-1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4-6-2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4-7 除草剂草甘磷 (219)4-8 除草剂2,4-D (221)4-9 除草剂敌稗 (222)4-10 除草剂西玛津 (224)4-11 地亚农(二嗪磷) (226)4-12 阿特拉津 (227)4-13 氯酚(CPS) (228)4-14 多溴联苯醚(PBDES) (233)4-15 二噁英类化合物 (236)4-17氰化物 (249)4-17-1 土壤中氰化物提取方法(EPA9013)4-17-2 氰化物的测定(EPA 9012 AND 9013)4-18 有机锡 (255)4-19 三氯杀螨醇 (260)4-20 代森锌锰 (265)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 (267)5-1土壤PH-电极法 (267)5-2全氮 (269)5-3全钾 (272)5-4 全磷 (274)5-5有机质含量 (277)5-5-1重铬酸钾容量法5-5-2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5-6土壤颗粒组成分析 (282)5-6-1 吸管法5-6-2 比重计法5-7阳离子交换量 (294)5-8土壤容重 (296)5-9 硝酸盐含量 (298)5-9-1酚二磺酸比色法5-9-2还原蒸馏法5-10有效态磷含量 (303)5-10-1 0.05mol/L HCl-0.025 mol/L H2SO4浸提法5-10-2 0.03 mol/L氯化铵—0.025 mol/L盐酸浸提法5-10-3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5-11碳酸盐含量 (311)5-12盐分 (313)5-12-1质量法5-12-2电导法5-13 土壤水分的测定6 无机污染物生物(植物)有效态分析方法 (327)。
华南某典型玻璃厂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 6 2023ꎬ Vol 43ꎬ No 18
农业与技术 ※资源环境
区域
宿舍及办公区等
面积 / m 2
潜在污染源
7500
生产车间、
油品储罐
6500
—
特征污染物
潜在污染迁移途径
重金 属 ( 砷、 锑) ꎻ 氟 化 物ꎻ
石油 烃 ( C 10 - C 40 ) ꎻ 苯 系 物
( 苯、 甲苯、 乙苯、 二甲苯) ꎻ
多环芳烃 ( 苯并 [ a] 芘等 8
种) ꎻ 多氯联苯
生产废水排放过程中渗漏、 油类物质的
(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ꎬ 广东 广州 510045)
摘 要: 为充分摸清华南某典型玻璃生产企业遗留场地的污染情况ꎬ 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ꎬ 开展了该地块土
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ꎮ 地块环境调查结果表明ꎬ 按第二类用地评价ꎬ 该玻璃厂地块存在重金属和有机
物复合污染ꎬ 关注污染物为砷、 氟化物、 苯和苯并 [ a] 芘ꎬ 地下水存在氟化物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ꎮ 风险
的检测值均未超过各指标的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或未
检出ꎮ 砷超标点位位于油类储罐储存区和生产车间外
空地处ꎬ 超筛选值样品为 2 个ꎬ 氟化物超标点位位于
生产车间清洗区域和生产车间外空地处ꎮ 4 个地下水
宿舍及办公楼和 1 处杂货间ꎬ 生产设备已拆除完毕ꎮ
地块周边 500m 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为居住区、 农用
地等ꎮ
该玻璃企业产生废水、 废气、 固废等ꎮ 废气包括
配料、 投料时产生的颗粒物粉尘ꎬ 切割、 打磨、 钻孔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中土壤环境监测点位的布设;2 点位布设原则全面性原则调查点位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的土壤及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重点区域要全面覆盖调查区域内各种污染类型的场地,能代表调查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可行性原则点位布设应兼顾采样现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等方面可实施采样的环境保障; 经济性原则保证样品代表性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采样成本、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资源;连续性原则点位布设在满足本次调查的基础上,应兼顾“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布设的背景点位情况,并考虑国家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的需要;分级控制原则土壤调查点位网格布设尺度按国家、省、市不同层次需求分级设定,确定的调查点位实行分级控制、分级管理;相对一致性原则同一采样区域网格内的土壤差异性应尽可能小,在性质上具有相对一致性;而不同采样区域网格内土壤差异性尽可能大;3 点位布设准备硬件设备点位布设辅助设备全球定位系统GPS、数码照相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绘图仪、彩色打印机、扫描仪、用作GIS网格布点的ArcGIS软件全国统一布点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点位布设底图原则上要求各省以1:25万电子地图作为点位布设底图各省根据需要可选用其它比例尺的电子地图作为布点底图;点位布设底图应包括行政区划全省、市界、市县城区、乡镇区域、水系地表水如河流、湖库;地下水、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交通公路、植被等基本图;根据土壤调查的类型、面积和精度,可采用不同比例尺的点位布设底图;1针对土种或污染场地的土壤调查,推荐采用1:10000~1:50000;2针对土属或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推荐采用1:10万~1:20万;3针对亚类或省级或流域为单位开展的土壤调查,推荐采用1:25万;资料收集与分析自然环境1地理、地质和地形地貌特点地理位置经纬度及面积;地表风化层特征;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高低起伏状况,周围的地貌类型山地、平原、沟谷、丘陵、海岸等状况;2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成土母质类型冲积、洪积、坡积、堆积、风积、海积、沉积、淤积、残积等、分布及其与土壤类型发育的关系;3区域气候与气象特征区域主要气候与气象特征,包括降水量、降水酸度、年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梅雨、冰雹和寒潮;4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特征地表水资源的分布、流量及利用情况,地表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的矿化度及化学性质等资料,以及相应比例尺的水系图;地下水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径流、排泄、补给等,水源地及其保护区的划分等;5植被及生态系统情况地表特征性植被类型、分布及覆盖情况;农、林、牧业栽植的树、草、农作物等资料;当地主要生态系统农田、城市生态、森林、草原、湿地、水域等现状;社会环境1人口与健康状况人口分布、密度,人均收入与寿命,地方性长期的或新出现的疾病、各类疾病的发病率等;2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状况耕地面积,种植结构,作物产量,主要“菜篮子”种植区肥料化肥、有机肥、农药使用品种及施用水平,污水灌溉情况,土地利用类型及规划;3工业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工业污染源类型、数量与分布并将污染源标注在工作底图上;污染场地类型、污染源及其历史状况,包括污染场地产权状况及使用者变更情况,工业过程企业产品、使用的化学品、原材料和中间产物的储存和运输,废物及废物处理场位置,废水、废气及其主要污染物向土地和水体的排污状况,污染事故发生情况,固体或液体的燃料动力含燃料储存和灰分处理,场地的外来填充物,土壤污染事故发生区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图件资料调查区域内土壤类型图、地形地貌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污染源分布图、土壤调查历史布点图、大比例尺电子地图电子和纸质等资料,以及采样期内场景照片;布点编码所有点位必须统一编码;编码规则要求简洁,不易出错;编码要求样本编号要求能够准确地确定野外采样的空间位置及其样本的特征属性,同时要求编号系统直观、实用,易于操作;通过样本编号和标签的颜色差别,样本保存人员可以快速地进行样本分类,实验室分析人员可以快速确定样本的行政位置和采样剖面层次;同时,此编码也便于与后期数据库建设的编码系统进行衔接和转换;编码方法样本编号采用12位码;具体编码方法和各位编码的含义如下:1第一至第六位码:为我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其中第一、第二两位码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四位码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或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县、县级市汇总码、省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汇总码;第五、六位表示县自治县、县级市、自治旗、市辖区、林区;编码方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代码GB/T 2260-2002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1月发布的最新的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新疆建设兵团的行政编码参照国家行政编码系统方案编制;其中前两位为90,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便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编码分开;中间两位代表同一兵团下属的师部编号;后两位为师下属的团场农场、牧场编号;为了便于样品采集责任人查询编码,所有的行政编码统一印发给各单位;2第七至第九位码:为以县自治县、县级市、自治旗、市辖区、林区为空间计算单元的采样点总数;例如,第50号采样点的编码号为050;3第十至第十二位码:土壤采样剖面的深度下限值单位为厘米,例如,取样深度下限为25厘米时,编码为025;取样深度下限为185厘米时,编码为185;现场踏勘根据重点区域调查的要求,需要在布点前对重点区域进行调查、现场踏勘和确定布点方法,重点调查土壤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分布范围或点源污染影响状况、污染物种类、来源等,了解重点区域现场及周围环境,调查区域土壤污染代表性;4 调查区域类型划分以市、县域为基础调查单位,对区域内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植被类型、灌溉水源等进行调查,据此划分土壤调查区域;普查区域普查区域重点指耕地、林地原始林除外、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区域,掌握普查区域的分布范围、面积等,建立所布设的普查点位与其代表性区域内的土壤、环境间的关联关系,以利于实现普查点与其所代表区域间点、线、面之间的结合;重点区域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共定义了10种污染类型的场地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各省应以省辖市为单位,通过调查将区域内所有符合各污染类型的场地作为重点调查区域,重点区域的选取应符合全面性原则;10种污染类型的重点区域定义如下:1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行业企业主要指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泥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13种重点行业企业;根据各市主要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污染物排放量、直接或间接对土壤造成污染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综合确定,特别注意粗放型土法生产企业及周边地区;2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重点指近20年内遗留或遗弃的工业企业场地包括已经改变用途的遗留或遗弃的工业企业场地和城市已废弃的加油站;3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按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工业园区的优先选择顺序,重点选取建成时间较长的化工、电子、生物制药等污染较重的工业园区;4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及其周边地区;重点指使用时间在5年以上包括已经改变用途的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5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指依据油田、矿区规模、开采历史、周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及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场地;6污水灌溉区;指污灌历史较长、有污染反映或怀疑受到严重污染的灌溉区域;7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周边;主要蔬菜基地指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规模较大的城郊主要蔬菜基地;畜禽养殖场指常年存栏量在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周边;8大型交通干线两侧;选择使用时间较长的国、省道高速公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土壤南方地区约为150米,北方地区约为1000米范围,包含所选交通干线上的收费站、服务区加油站所在地,各省可选择2条以上公路;9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结合省、市地方政府需要,选择土壤污染引起的疾病高发区、土壤污染纠纷多发区和重大污染事故场地及其影响区等政府高度关注的热点地区;10其它地区;指废旧电器、汽车等拆解场地、灭钉螺区、灭蚁区或规模较大的木材防腐处理场地及其影响区;混合区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土壤类型、耕作情况基本相同的相邻区域;也包括同一网格内土壤类型交差分布的区域;5 点位布设土壤调查点位分为普查区域调查点位、重点区域调查点位、背景调查点位剖面点;普查区域调查点位布设普查区域采用网格法均匀布点,由省级环保部门利用1:25万或其它比例尺,各省根据实际实情况而定电子地图进行网格布点,各市、县按省级环保部门提供的点位经纬坐标进行现场勘查、定点,最终形成普查区域内土壤调查监测点位库;以省为单位利用Arc GIS软件在1:25万或其它比例尺电子地图上统一划分网格,按国家要求的耕地8km´8km、林地原始林除外和草地16km´16km、未利用土地40km´40km尺度划分网格表1;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与耕地相结合的区域重点指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的边缘区域,按耕地布点要求结合到耕地与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交差的网格中进行布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如城市用地,并对点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开展加密布点调查;选用1:25万比例尺以外电子地图进行布点的,上报国家的点位图需统一标注在1:25万电子底图上;表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基本网格要求完成电子地图网格划分后,利用GIS软件在电子地图上制作网格中心点网格划分为正方形,网格及中心点位见图1,网格中心点即为土壤调查点位;将中心点经纬度信息转换为数据文件格式,按全国统一编码要求由省级环保部门进行全省统一编码;现场勘查时需要通过GPS准确定位初始调查点位;图1网格布点及中心点位示意图重点区域加密点位布设各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确定需要进行加密监测的重点区域,在重点区域外附近相同土壤类型地设置1个背景点,作为该重点区域土壤调查对照点;重点区域调查点位布设,由市、县监测部门按指定方法进行现场布点,并测定点位的经纬度坐标,报省级环保部门进行电子地图定点,按全国统一编码要求由省级进行全省统一编码,以确定重点区域内土壤调查监测点位;重点区域所布设的监测点位应满足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需要;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周边地区废气污染企业及其周围土壤,点位以污染源为中心的四个方向放射状布设,每个方向根据废气污染影响范围确定布点数,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适当增加监测点;废水污染企业及其周围土壤,沿企业废水排放水道带状布点,监测点按水流方向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布点数量根据废水排放水道的长度确定;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布点综合采用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具体网格要求如下:表2 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布点基本要求注:大型企业原则上要求在企业内采集土壤样品;工业企业遗留或遗弃场地按场地大小进行网格布点,布点网格基本要求为50m´50m网格面积约4亩1个点,可根据场地大小调整网格尺度;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首先按园区大小进行网格布点,网格尺度根据园区级别、面积而定,国家级工业园区不大于500m´500m, 省级工业园区不大于300m´300m, 市县级工业园区不大于200m´200m;其次,园区内的重污染行业企业布点依据要求进行调整;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处理处置场地及其周边地区点位以填埋场地为中心由密渐疏向四个方向放射状布设,每个方向在场地周边500米范围内至少布2个点;场地周围有水源流过的,应在河流流经场地的下游1000米范围内至少布设3个点;油田、采矿区及周边地区油田和采矿区污染物分布空间异质性强,布设土壤采样点时,应综合考虑这一特点;原则上,其点位以油田或油井群、主矿区为中心由密渐疏向周围放射状布设;开阔地带油田或矿区,按以油井或矿口区为中心沿四个方向每个方向至少布2个点对油井可在100m内布点;依靠山体的矿区在矿口区按扇形3个均匀角度每个方向至少布2个点;在油井群、输油管和落地原油污染严重的地块以及矿渣堆放处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布点;污水灌溉区根据收集资料确定灌区边界、干渠及污水流向;采用网格布点,监测点自污水灌入处按水流方向由密渐疏,污水灌入处1km范围内网格不大于100m´100m,1km外网格原则上不大于500m´500m;面积为1万亩的灌区,其采样点数可控制在50个左右;可根据污灌区面积、灌溉污水量以及危害程度,按实际需要作适当加密调整;主要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地主要蔬菜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地按网格布点,网格尺度按100m´100m设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地有污水排放的,等同于废水污染企业周边布点,依据要求进行调整;大型交通干线两侧依据所选择公路的里程数原则上按50公里等距离划分间距,同时兼顾省辖市内公路段和车流量,按同一省辖市内公路段设一个间距点的原则进行调整,在每个间距点两侧50米、100米、150米北方地区可适当调整至1000米范围内,增加300米、500米、1000米等处放射状布点;原则上1条公路各选择使用时间较长的1个收费站、1个服务区加油站进行调查,收费站按上述间距点要求进行布点,服务区加油站按50米、100米、150米北方地区可适当调整至1000米范围内,增加300米、500米、1000米在外侧进行单侧放射状布点;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地区按特定需要,采用上述方法之一或综合上述方法进行加密布点;其它怀疑污染区域按特定需要,采用上述方法之一或综合上述方法进行加密布点;重点区域土壤及水质、农产品采样点位布设各类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样品采集规定见表3;要求采集地下水、地表水和农产品样品的重点区域,采样点与该区域土壤采样点要求统一;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的采集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背景点位布设以“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布设的4095个土壤典型剖面和862个主剖面点位作为本次调查的背景点,原布设点位已不具备采样条件的,取消该背景点,但应提供原背景点的现场景观照片和出具核准说明书;背景点内包含土壤剖面点,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宽,深,具体采样要求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技术规定;各省应组织对土壤典型剖面进行重新勘查,并绘制1:25万比例尺的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点位优化调整混合区域根据调查资料和调查网格划分情况,对均匀布点的相邻监测点位,如所代表区域内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相同、污染物分布很可能均匀,可将相邻区域合并为同一土壤采样单元,对合并区域内土壤按均匀布点采样,混合样品进行监测分析,减少实验室分析样品量;分析结果应代表原划分的各个网格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主要适用于草原和沙漠地区;重点区域加密布点后,该区域内原有的按普查区域网格布点法所布设的网格点自动取消,保证重点区域不进行重复布点;表3 重点类型区土壤布点及环境样品采集要求一览表如同一网格区域内土壤类型不同,则应按不同土壤类型将该区域分别并入到周围同类土壤网格中,取消该网格内中心点;或按该网格内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定类,选取该网格内主要土壤类型区域布点;同时做好土地利用方式情况的记录;省域交界处跨越两个或多个省的网格区域,应在该网格内所占面积较大的省域内布点;背景点与网格中心点落在同一网格内时,选取背景点作为该网格内的监测点位,该背景点表层样代表该网格内的监测点位样;普查区点位布设经现场勘查,遇到下列几种情形的,应予以调整:1网格中心点落在大面积的河湖、库面的,应取消该类网格中心点;部分网格落在河湖、库区内的中心点,应将点位平移至网格区内的最近距离的非河湖、库区选择备采点;2网格中心点落在山地,中心点所在山地采样困难的,取消该类网格中心点,在山地周围边缘区布点网格内选取或增加监测点作为备采点;3网格中心点落在公路带的,在公路两侧150m以外分别选取一个点作为备采点;4网格中心点落在高原戈壁、沙漠区,区域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可适当将相邻网格区域合并,缩减区域内监测点位;6 地图布点与现场勘查校正通过上述方法确定的调查区域内理论监测点位集,还要通过必要的现场勘查,最终对理论布点进行检验和优化;现场环境条件不具备采样条件需要调整点位的,现场点位调整后要对电子地图网格所布点进行调整,最终形成调查区域内实际需要实施监测的点位集;现场勘查可与采样行动结合:在按已布设的监测点位实施采样时,可根据现场环境条件进行调整,记录调整原因和调整结果,确定新的监测点位地理属性,校正原调查点位;7 注意事项布点验证在点位布设不能最终确定前,可进行现场调查及预采样,根据背景资料与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用于初步判断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土壤污染程度,对布点方式作适当的验证;补充布点正式采样、监测结束后,若发现布设的样点未能满足调查目的,则要及时增设采样点,进行补充采样和分析测定;采样点要求采集土样时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及属性的典型性、代表性;一是剖面点尽量选择剖面较完整、发生层段较清晰的土壤,采集剖面土壤样可利用自然发生发育形成的土壤剖面;二是一般选择地形相对平坦、植被分布较均匀的地点采样;三是注意避开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较大的地点;四是不在多种土类、多种母质母岩交错分布、且面积较小的边缘地区布设采样点;。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摘要:土壤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各种生产建设所造成的土壤污染程度的不同,极大地影响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建设用地为对象,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采取措施优化。
但目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存在诸多不足,如现场调查不足、取样点设置不当、检测因素统一、检测工艺不规范等,无法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重要性出发,简要分析了调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进一步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为后续的污染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在调整过程中,原有的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公共建设用地不断进行拆除重建,在拆除过程中,将用于服务用地和住宅用地,导致污染的出现和扩大,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查、管理和修复,将对社会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
对建筑工地进行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内容1.1现场基本情况调查现场土壤污染调查通常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现场基本情况调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项目组在进行建设用地现场调查时,需要完成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人员访谈等相关工作,深入了解建设用地的历史变迁、内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块规划等情况。
要通过建设用地所在地历史数据的收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和土地功能变化的清晰度,摸清土地历史数据信息,在历史数据的收集和研究中,尽可能查阅相关数据,收集足够的数据支持调查成果,特别是历史影像资料,特别关注土壤及周边地区存在重污染工业企业的情况,以及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研究,重点关注企业使用的原辅料、生产工艺,布局和废物的产生和处置。
在野外调查中,需要对现场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
土壤质量检测技术标

土壤质量检测技术标准包括:
1. 色谱分离技术:通过色谱法分离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和农药残留等。
2. FS检测方法:FS(傅立叶变换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可以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
3. AFS检测方法:AFS(原子荧光)技术,用于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等。
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用于检测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农药残留。
5. TG土壤检测方法:通过热解重金属法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铜、锌、镍等。
此外,土壤质量检测的国家标准包括《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与管制项目》(GB 15618-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GB 36600-2018)、《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GB/T22105.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41-1997)以及《土壤检测系列标准》(NY/T 1121-2006)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类书籍。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石油烃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石油烃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现状与趋势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采油区土壤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PAHs);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PAHs[1]。
目前,石油烃污染场地已经成为国内外污染场地的重要关注类型之一。
为加强对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风险管控,生态环境部已将石油烃类列为土壤中的主要污染项目并加以限制。
继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以来,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2]。
然而由于石油烃组成复杂的,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毒理性质差别很大,亟待推出土壤中石油烃的配套测定方法标准和石油烃类标准样品。
2018年最新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以下简称国家建设用地土壤标准)制定了基于人体健康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使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
为了兼顾分析方法的可操作性,此标准只对可萃取性石油烃(C10~C40)作了限值规定。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国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分析了石油烃类污染物检测方法的现状与趋势,并对比分析了各标准制定的石油烃及其指示化合物的风险评估筛选值,旨在为今后开展基于人体健康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完善土壤石油烃及其指示化合物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提供一定的保障。
1 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石油主要由碳、氢、硫、氮、氧等无机元素和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组成,是一种含有多种烃类(正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及少量其他有机物(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等)的复杂混合物。
烃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包括苯系化合物(BTEXs)、PAHs等。
由于每种烃类的组分含量测定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因而常用总石油烃来衡量这类物质的总量。
较为常见的BTEXs、PAHs等烃类物质由于毒性较大且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其严重的潜在危害,因而常常作为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指示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项目
标准值 (mg/kg)
参考值来源
有机氯农药
六六六总量
0.10
滴滴涕总量
0.10
多环芳烃类
苯并(a)芘*
多氯联苯类(总量) *
石油烃类(总量)*
0.10 0.10 500
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中农用地标准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农业用地标准值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农业用地标准值
序号
多环芳烃类
TEFs(当量毒性因子)
1
苯并(a)芘
2
萘
3
二氢苊
4
苊
5
芴
6
菲
7
蒽
8
荧蒽
9
芘
10
苯并(a)蒽
11
屈
12
苯并(b)荧蒽
13
苯并(k)荧蒽
14
茚并(1,2,3-cd)芘
15
二苯并(a,h)蒽
16
苯并(ghi)苝
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1 0.001 0.001
大家好
1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写技术培训班(北戴河 2008.5.8-9)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讲解人: 林玉锁
环义:
指自然或人类活动的因素,使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 合物含量增加,超出了土壤环境净化能力(容量),导 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并出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的 现象。
耕地、蔬菜、果园、茶园、草地、林地
……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
污染场地评价标准
污染场地鉴别标准
污染场地修复清洁标准
……
11
……
评价标准采用原则:
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行业标准:《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32-2006 国内没有标准的项目,等效采用国外标准
3
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评价(“三性”评价) 第一阶段:土壤元素或化合物累积性评价 第二阶段: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 第三阶段:土壤污染风险性评价
4
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评价目的:
1.污染物种类 2.污染程度 3.污染范围 4.污染危害
5
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评价的不确定性:
污染物特性(种类、形态、生物有效性) 土壤特性(pH、CEC、OM等)(土壤类型-环境条件) 受体特征(人群、环境生物、生态系统) 危害特性(毒性终点)(剂量-效应关系)
6
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评价分类: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土壤环境质量认证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与评价 土壤环境科学研究
7
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评价原则:
1.科学性和客观性 2.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3.权威性和严肃性
8
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评价三要素:
1.评价项目(指标) 2.评价依据(标准) 3.评价方法(结果表征)
9
注:
①注*的项目,表中所列为评价参考值。 ②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均适用本表所列评价标准。
③六六六总量: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四种异构体总和。 ④滴滴涕总量:p, p'-DDE、o, p'-DDT、p, p'-DDD、p, p'-DDT 四种衍生物总和。 ⑤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类物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以苯并(a)芘(BaP)为参照,其当量毒性因子(TEFs)为1.0, 其余15种多环芳烃类的当量毒性因子见附表。将各PAHs物质以实测浓度与其TEFs相乘得到以BaP为参照物的等效 质量浓度BaPeq,再用BaPeq与BaP标准参考值相比较进行评价。
14
2.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无机类项目)(表1)
序号
评价 项目
标准值(mg/kg) 耕地、草地、未利用地
pH<6.5
pH 6.5~7.5
pH>7.5
林地
1
镉
0.30
0.30
0.60
1.0
参考值来源
2
汞
0.30
0.50
1.0
1.5
砷
40
3
旱地
40
30
25
水田
30
25
20
4
铅
80
80
80
100
铬
注:
①注*的项目,表中所列为评价参考值。
15
②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 的土壤,评价标准
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③草地、未利用地,评价砷时执行旱地标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2.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值(有机类项目)(表2)
400
5
旱地
150
200
250
水田
250
300
350
6
铜
50
100
100
400
7
锌
200
250
300
500
8
镍
40
50
60
200
9
锰*
1500
澳大利亚保护土壤及地下水调研值
10
钴*
40
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标准值
11
硒*
1.0
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标准值
12
钒*
130
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标准值
基本概念
土壤优先控制污染物 无机元素
有机污染物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有机氯农药类 多环芳烃类 多氯联苯类 邻苯二甲酸酯类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10
其他特征污染物
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评价标准体系
污染控制标准
土壤中有害无机元素污染控制标准
土壤中有害有机物质污染控制标准
专项标准(按功能分类)
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6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2.3评价方法与分级:
采用土壤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计算公式为:
P ip
Ci S ip
式中:
Pip为土壤中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
Ci 为调查点位土壤中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Sip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参考值
17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16种多环芳烃类物质的当量毒性因子TEFs
农业用地:加拿大 工业用地:荷兰、美国、前苏联等
1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中: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土壤背景点环境评价 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评价
13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2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2.1评价项目
(1)无机类项目(12种):砷、镉、钴、铬、铜、汞、锰、镍、铅、硒、 钒、锌。
(2)有机类项目(5类): 六六六总量(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四种异构体总和 )
滴滴涕总量(p,p'-DDE、o,p'-DDT、P,P'-DDD、P,P'-DDT 四种衍生物总和 ) 多环芳烃类(萘、苊、二氢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 (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16种物质 ) 多氯联苯总量(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 PCB153和PCB180七种单体总和) 石油烃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