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

合集下载

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对比

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对比

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对比在中美两国,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我们可以看到两国文化的不同之处,也能够理解两国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强调。

首先,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在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倡导团结和互助,比如“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友善,乐于助人”等。

而美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则注重个体主义,强调学生的独立和自主,例如“尊重自我,关注他人”、“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特点。

其次,中美小学生守则在内容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中国的小学生守则注重学生的自律和诚实,比如“自律自省”、“诚实守信”等。

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教育注重纪律和责任感的特点。

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则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乐于学习,比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独立学习和自我反思”等。

这体现了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动性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特点。

最后,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学生规范准则通常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语言含蓄且庄重。

而美国的学生规范准则常以简明的英文陈述,语言直接且简洁。

在小学生守则的呈现上,中国常以诗唱或儿歌的形式,用朗朗上口的语言来教导学生,而美国则更偏向于使用简短的话语或图片来传达守则。

综上所述,中美学生规范准则及小学生守则在方向、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学生品德培养的侧重点。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学生规范准则和小学生守则,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引导。

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对方的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启示,改进自己的规范准则和守则,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中英美日四国《小学生守则》

中英美日四国《小学生守则》

中英美日四国《小学生守则》一、英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10、坏人可以骗。

二、美国《小学生守则》,共12条: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

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其中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

三、日本《小学生守则》,共7条: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

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四、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一中国小学生守则与外国小学生守则

一中国小学生守则与外国小学生守则

中国、英国、日本、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一本叫《花季雨季》的杂志,里面一页展示了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

先看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再看英国小学生守则,也是10条: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日本小学生守则,7条: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最后看美国的,12条: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中小学生守则》的比较及启示美国和中国的中小学生都有守则去规范他们的行为。

它们的守则的内容和目的不尽相同,一些守则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注重彼此尊重、自觉遵守学校行为准则及维护学校秩序等。

本文将对比分析美国和中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挖掘其中的差异,以期对守则的规定提出更好的启示。

首先,不同国家的守则规定的内容不尽相同。

中国的守则往往明确提出了详细的规范,例如"禁止参加任何有损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等。

而美国的守则往往给出的是比较宽泛的指导性的内容,例如"保护学校的财务资源,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滥用学校资源"等。

这表明中国和美国的学生守则制定者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应做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审美,这也体现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角度。

其次,从根本上讲,中国的守则往往是严谨、极端的,以管制学生行为和维护秩序为主,而美国的守则往往是比较宽泛的、以引导行为和促进个人成长为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更好地说明这种差异。

首先,中国的守则相比美国具有更多的禁止性约束条款,如完全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打架;而美国的守则则将这类条款改为对学生有更多的行为宣导,通过“进步”和“省思”来达到一个健康、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中国的守则相比美国也具有更严格的分类制度,在某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不得在上课时穿无袖衣服”。

由此可见,中国的监管力度更多的倾向于管制学生的行为,而美国的守则则多以“人性”化的视角,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

本文对比了中国和美国的《中小学生守则》,指出了学生行为准则制定中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折射出中国和美国两国在价值观角度上的不同。

从这种见解里,可以启示我们关注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守则,而非一味的提出一些行为规则。

此外,可以通过注重早期教育,强调社会理念,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具有思想性和价值观念的学生守则,避免行为上不必要的禁止性规定,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谈谈中美小学生守则的差别在哪里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 对比”的图表走红网络, 被各大论坛纷纷转载, 引发众网友热议。

短短几天, 就有近千条评论。

看完两则守则, 厦门的一线教师普遍认为, 美国小学生守则更贴近小学生实 际,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相对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在表述上 比较政治化,学生难理解。

一位五年级的厦门小女生甚至觉得,“守则平时没什 么用,写作文的时候倒是用得着。

” 对此,厦门的不少家长呼吁:时代在变,校规要更亲切、更人性化,不要板 起脸来说教。

教师:美国版重细节中国版太宏观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 知道 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 兴地帮你”„„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 可以发现美国版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 微,口语化的表述通俗易懂。

看完美国版小学生守则, 厦门从事德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叶老师直呼“实属难 得”。

叶老师说, 美国版小学生守则更多的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 来制定,尤其在表述上,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更贴近学生的日 常生活和学习。

虽然中国小学生守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相关的品质, 目的一样, 但表述上比 较“政治化”,对小学生而言像 “探究”、“实践”、“自尊自爱”这类的词 语,比较难理解,学生比较难从自己的小事当中去做到位。

嘉滨小学德育处主任王妙香也坦承, 单从两则守则来看, 美国版更加重视细 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中国的则是口号式的,比较宏观。

王妙香认为, 对于小学生应该是更加具体的行为, 比如说“热爱祖国”这条, 应该更加具体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怎么样才是爱国。

学生:“写作文的时候用得到” 一位教师告诉导报记者,目前,厦门教育界所使用的小学生守则和规范,是 教育部 2004 年发布的,全国都在使用。

相比 1981 年颁布的旧版,新版本已经有 所改进。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差异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差异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差异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 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 引得网友一边倒的板砖: 中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空洞, 可操作性差。

然而,不少专家却指出,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美 国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而我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同样细致。

在美国这样一个连各个州府都能自定法律的国家, 很难想象, 小学生行为会 有一个全国统一标准, 所以“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说 法还是可信的。

我们在微博上所看到的图表也的确有可能只是某一个学校的行为 规范。

而在另一方面, 我国也制定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其中“大胆提问, 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上涂抹刻画”等要求也同样具体可行。

那么, 为什么同样存在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而网友们却要一边倒地认为“美 国的月亮圆”呢若干年前的“青歌赛”上, 评委余秋雨就质疑: 为什么所有的选 手都是朗诵腔、抒情调,套话、空话像模板一样成了选手们表达的规范。

可见, 这不是一个两个年轻人的问题。

回忆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时代的发言,到工作经历的报 告 ,大家所使用的口气几乎一致。

一个更为极端的例子是,某大学校庆上,居 然有 5 位官员的开场都是一模一样:“金秋八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 堂……” 这样的话语体系固然有它历史的原因,但是,时代既然在进步,社会既然在 开放, 我们的思维就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语境当中, 我们应该向这种虚伪的语言 方式表达拒绝的态度。

“中美小学生守则差异”的热议,算是其中的一次发声。

1/52/53/54/55/5。

中美 学生规则标准对比

中美 学生规则标准对比

中美学生规则标准对比中美学生规则标准对比引言:随着中美两国的不断深入交流与合作,两国间的教育交流逐渐增多。

然而,由于两国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差异,学生在其中可能面临不少困惑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中美学生规则标准,以求更好地理解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学校纪律中美两国在学校纪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的学校中,纪律严明,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如服装要求、校园禁烟等等。

同时,学生在校园内需要保持安静、有秩序。

当然,在中国学校的校规校纪对于学生的要求也相对更加苛刻,但这也有助于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

与之相比,美国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

在美国的学校中,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喜好选择自己的服装风格,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学习方式安排个人的学习时间。

同时,美国的学校也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往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作业与考试在作业和考试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学生通常承受着较大的学业压力,特别是中小学生。

他们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并面临密集的考试安排。

有时候,学生甚至会为了应对考试而放弃了其他一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学生通常面临较少的作业量和考试压力。

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同时,美国的教育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学生们更多地从他们独立完成的项目中得到评价和反馈。

三、学生自治在学生自治方面,中美两国学校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的学校,学生一般很少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

关于学校事务的决策往往由学校管理层或老师全权决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能被充分听取和采纳。

相比之下,美国学校非常注重学生自治。

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学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组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甚至参与到学校的决策过程中。

这样的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机会。

中日美英《小学生守则》比较

中日美英《小学生守则》比较

中英美日法五国小学生守则对比看后也是醉了互联网创业刊2015/01/04 11:27有一本叫《花季雨季》的杂志,其中有一页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

看后,瞬间从心里升起淡淡的忧愁,浅浅的悲哀。

先看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英国小学生守则,也是10条: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日本小学生守则,7条: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再看美国的,12条: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
教育话题
03-21 16:31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

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

对此,不少专家指出网友一边倒的看法或存在误读。

其实,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学校细则,包含了具体的规定。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

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1.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空洞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可以发现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

口语化的表述及其简单易懂的要求,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版的小学生守则就显得过于抽象空洞、刻板教条,“遵守法律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有网友认为,凭小学生们对言语词汇的“一知半解”,根本难以“参透”守则的“高深内涵”。

甚至有网友还评论说,“美国小学生守则像个聪明的老师引导孩子怎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地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也在其新浪微博上发了此图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1700多条发,557条评论。

网友一边倒的看法存误读
面对网友一边倒的看法,沪上不少校长和老师都表示,相比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的确较为抽象,但家长和网友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除了小学生守则外,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学校细则。

在学校细则里包含了具体的规定。

”瑞金二路小学校长王平表示,准时到校、上课举手发言等诸如此类的内容,不少学校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国家站在宏观的角
度制定守则,地方和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具体规定,这其实是并行不悖的。


王校长还指出,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学习准备期,学生们都会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学生守则,加强对其理解;也会学习学校细则,用微观具体要求充实宏观的概念。

“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从内容上看,更像是中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不少小学老师读完对比后表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20条,对学生日常行为作了细致的要求。

而《守则》是一个总纲,代表了一个大方向,守则订得太细不现实,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育特色和理念制定校规,这样比较好操作。

家长渴望教育更贴近实际
此外,一些对美国教育文化有所了解的校长还表示,其实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

这样不对等的对比,本身就有失偏颇。

“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中国的小学生守则非常宏观,涵盖了学生发展目标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期望。

”市教科院科研处处长吴增强老师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文化传统与表达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网上对中美学生守则的热议,也说明了家长希望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实际,口号、教条少一点,更具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