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习题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习题新人教版20180822410

15最苦与最乐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恩惠(huì)赔礼(bèi)如释重负(shì)B.契约(qiè)大抵(dǐ)海阔天空(kuò)C.招揽(lǎn)排解(jiě)悲天悯人(wén)D.循环(xún)监督(dū)圣贤豪杰(xián)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B)A.勘探队员以欢呼迎接黎明,如释重负后兴高采烈地又继续勘查。
B.你整天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叫人怎么能和你亲近?C.推行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实有赖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的合作。
D.这是我应得的报酬,我自觉拿得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设问)(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引用)(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反问)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5.(2017·辽宁葫芦岛月考)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1及答案

我老,15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1【模拟试题】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恩惠()缠着()契约()悲天悯人()弄巧成拙()讹诈()斟酌()娓娓动听()时髦()河堤()2.辨字组词。
惠()慧()契()擎()缆()揽()陪()赔()毫()豪()3.解释下列词语。
(l)契约:(2)达观:(3)心安理得:(4)悲天悯人:4.文中引用了不少好句子,请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解释。
(l)“如释重负。
”(2)“任重而道远。
”(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无人而不自得。
”5.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
吗?死吗?都不是。
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6.选出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
()A.课文《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全集》,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
B.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C.《少年中国说》不是梁启超的文章。
D.《谈语言》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
7.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段落你认为该怎样分?并说说各大段的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从到。
论点:第二段:从到。
论点:第三段:从到。
体。
是哲,莫。
虽独便便。
那大才论点:三个论点间的关系:8.课文用一串排比设问句开篇反复阅读课文,会这种开篇方式的优点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文章,你以前读过吗?如读过,把你读过的文头抄录在下面,然后和本文开头作一对比分析。
9.痛苦与快乐,人类永恒的话题,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对这个话题,能不能谈一些你自己的想法?二.强化阅读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最苦与最乐》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粗的字词注音。
恩惠() 如释()重负契()约卸( )却悲天悯( )人监督( )2。
下列选项中有错字的是( )。
A、恩惠如释重负B、锲约达观C、卸却悲天悯人D、监督失意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4.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是(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著有( )。
5.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C.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6。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分层训练新人教版

最苦与最乐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坟墓.(mù) 赔.礼(péi) 海阔.天空(kuò)B.契.约(qiè) 卸.却(xiè) 悲天悯.人(mǐn)C.循.环(xún) 恩慧.(huì) 揽.在身上(lǎn)D.检督.(dū) 纵.然(zòng) 如释.重负(s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听到医生说父亲已无大碍,我们都如释重负....。
B.通信行业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通信频道采访时指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任重道远....。
C.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D.他说自己当村干部几十年,为群众办事就是图个心平气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排比)②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③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对偶)④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反问)⑤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对比、对偶)4.根据提示修改病句。
在众多的“两地书”中,记者发现该校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二旅学员李强与父亲的通信很有代表性。
这两封书信,语言质朴,情真意切。
①父亲的“吃苦也是福”那句让人印象深刻。
追逐强军梦,需军民携手共同奋进。
军校学员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学员家长的教育。
②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
(1)句①语序不当,应改为:父亲的那句“吃苦也是福”让人印象深刻。
(2)句②成分残缺,应改为:这两封书信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家书、家庭教育对年轻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5.仿照例子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习题新人教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15*最苦与最乐1累积运用1.阅读以下语段,达成题目。
然而为何孟子又说“君子有终生之忧”呢?困为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要;并且他常要把各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节气。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尔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然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能够。
可是改日日在那边尽责任,便日日在那边得苦中真乐,因此他究竟仍是乐不是苦呀!(1)给下边加侧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 (xi án)②悲天悯人(mǐn)..(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毫”改为“豪”②“缆”改为“揽”2.以下句中加侧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发奋为此奋斗平生。
....B.他辞去了全部的社会兼职,如释重担,终于能够全心全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天南地北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到现在令人摸不着边。
....D.贤人之因此为贤人,正由于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襟。
....( 分析: A 项“任重道远”是肩负深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程的意思,自己包括“责任”的意思,与后边的“责任”语意重复。
)3.文学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名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将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可是改日日在那边尽责任,便日日在那边得苦中真乐,因此他究竟仍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由于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 分析: B 项依据文中的“又说”“还说”两词,可知孟子和曾子的话都是做论据。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最苦与最乐习题新人教版69

15 最苦与最乐01积累运用【课前预习】1、字词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契.约(qì)重担.(dàn)循.环(xún)排解.(jiě)失yì(意) lǎn(揽)责达.观(dá) 悲天悯.人(mǐn)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最苦与最乐》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基础提升】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B)A、恩惠.(huì)解除任重.道远(chóng)循环B、修葺.(qì) 卸下死而后已.(yǐ) 排解C、大抵.(dǐ) 纵然如释.重负(shì) 坟募D、缠.着(chán) 坚督海阔.天空(kuò) 豪杰(解析:A.“重”应读为“zhònɡ”;C.“募”应写为“墓”;D.“坚”应写为“监”。
)4、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C)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身。
B、卖油翁在陈康肃公的院子前观看陈康肃公射箭而将自己盛油的担子放下,真是如释重负....。
C、这个人海阔天空....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安理得....。
(解析:A.“任重道远”是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重复;B.“如释重负”常用来形容紧张心情过后的轻松、愉快,这里是望文生义;D.“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惟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B、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题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获奖完美实用

1 前言:该同步练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题)15 最苦与最乐1.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 ,号 ,别号,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学者。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
主要著作有《 》。
2.文体知识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论证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3.字词汇总(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契.约( ) 监督.( ) 卸.却( ) 赔.礼( ) 恩惠.( ) 悲天悯.人( ) 如释.重负( ) 循.环( ) 观⎩⎪⎨⎪⎧( )观看( )道观 佛⎩⎪⎨⎪⎧( )佛寺( )仿佛 分⎩⎪⎨⎪⎧( )分别( )分外(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得zu ì( ) z òn ɡ( )然 海ku ò( )天空⎩⎪⎨⎪⎧包l ǎn ( )l ǎn ( )绳 ⎩⎪⎨⎪⎧xi è( )去抵y ù( ) ⎩⎪⎨⎪⎧q ì( )约qi è( )而不舍(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卸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泛指很困苦的环境。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恩惠.(huì)契.约(qì)监督.(dū)B.监督..jiān dū纵.然zhòng 如释.重负(shì)C.赔.礼péi 揽.胜(lǎn)悲天悯.人(miǎn)D. 循环..xún huáng 卸.却(xiè)海阔.天空(kuò)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责备缠着忧民忧国自头苦海B.排解坟墓仁人志士心安礼得C.大底报答海阔天空操之在己D.责备逃躲任重道远死而后已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C.这个人海阔天空....的胸怀||。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
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最苦与最乐
01 积累运用
1.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困为越是圣贤毫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缆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圣贤.(xián)②悲天悯.人(mǐn)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①“毫”改为“豪”②“缆”改为“揽”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
....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
....,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
....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
....的胸怀.
(解析:A项“任重道远”是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的意思,本身包含“责任”的意思,与后面的“责任”语意重复.)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
关系不大.
(解析:B项根据文中的“又说”“还说”两词,可知孟子和曾子的话都是做论据.) 5.学完本文,大家都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一次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
[示例]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有人根据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
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总理,读书为中华之崛起
下联:匹夫,[示例]责任关天下之兴亡
(3)有的人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你怎样看?
[示例]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
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
活才有意义.
02 拓展阅读
(原创)
做难事必有所得
徐长才
①金一南说:“做难事必有所得.”诚哉斯言!这也是金一南的亲身体验与成功之道.金一南年轻时,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厂当工人,他开始吹拉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状的,没有一个成形的.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三个手指头的肉都烫坏了,终于制作的玻璃瓶子又好又快又多.后来,金一南考取了军事院校,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研读与搜集大量红军资料,不畏劳累地写出了多部有关红军研究的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敬重.
②多年前,画家、航海家翟墨明知一人驾着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是无比艰难的,更有生命危险,但他觉得这样的航海可以为祖国争光,可以在征服海洋的同时征服自己、超越自我.于是,在缺乏航海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买了条旧帆船,毅然决然地从山东日照出发,进行远航.途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在穿越印度洋时,遇上狂风暴雨,浪高七米,随时都有被大海吞没的危险.那时,他把自己绑在船的甲板上,小腿上绑着水手刀,任凭风吹浪打,随时做着死亡的准备.经历了七天七夜,他才脱离了险境.在经过海上美军某基地时,被美军关押.美军在搞清他的真实身份后,又帮他修好了船,友好地送他继续航行.在大西洋的一个海域,虽然风平浪静,长久的寂寞又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恐惧,但他挺了过来.有一条巨鲨,尾随在他的船后很多天,他也没有被吓倒.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土著人待他很友好,酋长的女儿还想嫁给他,但为了完成环球航行的大业,他毅然地“逃”了.经过好望角时,那里的人们被他的勇敢行为所感动,举办宴会邀请他.当他继续航行时,停在那里的所有船舶都鸣笛为他壮行.经过两年多的拼搏,翟墨终于又回到了日照.翟墨实践了“做难事必有所得”.
③达尔文年轻时就在学习和钻研动植物学上下功夫,能细心地对一些动植物进行反复观察,有时连吃饭也忘掉了.他大量采集植物和昆虫,把它们制成标本.后来,他大胆地好不容易在英国乘上了一艘到南美洲去的邮轮,孤身一人到南美洲进行动植物考察和收集样品.在那里,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经历了很多风险和磨难.通过多年考察、搜集和研究,达尔文撰写了巨著《物种起源》,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进步.可以说,达尔文的卓越成就是他不畏艰苦和敢于做难事而取得的.
④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做出令人惊羡的成就,不想做难事是不行的.有些人贪图安逸,做事拈轻怕重,生怕吃苦受累,生怕多费了心血多动了脑筋.这样想这样做,怎么能做出更大的成就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难事不难,只要肯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妨敢于、乐于多做点难事大事,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
(选自《做人与处世》)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概括中心论点】(3分)
[示例]做难事必有所得.(3分)
7.本文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详见本页“学法点津”】(3分)
[示例]举例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名人事例有力地证明了(1分)“做难事必有所得”的观点(1分).
8.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文章的结构】(2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请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诗.【补充论据】(2分)
[示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分)
10.《最苦与最乐》中说:“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
【拓展延伸】(3分)
[示例]一个人为了心中的追求,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这份所得除了物质上的所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所有的磨难在成功的喜悦面前,都会显得一文不值.“最苦与最乐”是一种过程和结果,经历过的苦难最难忘,历经苦难后的快乐最令人陶醉.(3分,表述合理即可)
学法点津
常见论证法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如:“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技法点睛】常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答题格式:
1.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2.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