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1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A . 撬开(qiào)拮据(jū)栈桥(zhàn)B . 于勒(lè)变更(gèng)糟蹋(tà)C . 煞白(shà)罪恶(è)拖累(lěi)D . 手帕(pà)无赖(lài)张皇(huāng)2.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党中央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布署,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B . 大海是沧茫的天空,天空是寂静的大海,我想我是海,梦是我张望的天空。

C .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诠释生命,去体味一种刻骨明心的辉煌。

D .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3. (2分)下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恻隐:对受刑的人表示同情。

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B . 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而显得混浊。

盘缠:路费。

C .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D . 顶礼膜拜: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峥嵘:高峻,突出。

4. (2分)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走出林间小路,豁然开朗,一潭水波不兴的浩淼湖泊依然清晰明鉴。

我独自静静地欣赏难得的自然风光。

这时,,,,。

那亮色犹如孩童嫩肤般的柔和顺畅。

瞬息,夜开始拉起暮色苍茫的帷幕,湖面上有了薄薄的青雾浮现。

①东边悬挂起一轮妩媚的月亮②晚霞也褪去原有浓重的红艳,变成了浅色的橙黄③西边的太阳渐渐远去④天地间的淡淡的光耀,分不清是沉落红日的余辉或是初升皓月的映照A . ③②①④B . ①③②④C . ①④③②D . ③①④②5. (2分) (2017七下·岳池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夜。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根底知识局部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恩惠.〔huì〕契.约〔qì〕监视〔dū〕B.监视..jiān dū纵.然zhòng 如释.重负〔shì〕C.赔.礼péi 揽.胜〔lǎn〕悲天悯.人〔miǎn〕D. 循环..xún huáng 卸.却〔xiè〕海阔.天空(kuò)2、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责备缠着忧民忧国自头苦海B.排解坟墓仁人志士心安礼得C.大底报答海阔天空操之在己D.责备逃躲任重道远死而后已3、以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建立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4.以下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

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理解决。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严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奉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5.以下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寂静多年的“O〞记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2020年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0年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5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18分)1.下列加下划线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契约(qiè) 揽住(lǎn)悲天悯人(mǐn)B. 卸却(xiè)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C. 恩惠(huì) 缠着(chán) 自投苦海(tóu)D. 坟墓(mù) 大抵(dǐ)心安理得(ān)【答案】A【考点】常用字字音,最苦与最乐【解析】【分析】“契”应读qì。

【点评】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韵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 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 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 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答案】C【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最苦与最乐【解析】【分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滥”为“烂”;B项“眩”为“炫”;D项“至”为“致”。

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不难,错别字易于辨识,汉字出现错别字,原因在于汉字形似字、同音字太多,如果不细心就会出错。

很多汉字是形声字,学习时要注意根据形旁和声旁判断字义,正确的使用汉字。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

B. 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 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 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答案】C【考点】词义理解,错用修改,最苦与最乐【解析】【分析】“心平气和”指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心安理得”。

【点评】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含义,包括原意、引申义及比喻用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技巧性,即结合题目表达的各种特点,通过比较成语的准确含义、感情色彩、特殊用法、使用范围、搭配特点、语法功能、语句的逻辑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甄别。

陕西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陕西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陕西省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绰号,“九纹龙”是史进,“黑旋风”是李逵,“智多星”是吴用,“及时雨”是宋江。

B.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风雪山神庙。

C.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个故事。

D.外国优秀小说作品《变色龙》《格列佛游记》《我是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夏洛蒂乔纳森•斯威夫特、日本的夏目漱石和法国的莫泊桑。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快乐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2)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3)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的文字。

A.固然孕育深恶痛疾B.当然培育痛心疾首C.当然孕育痛心疾首D.固然培育深恶痛疾4 . 下列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B.本文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抒发了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和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C.课文第1段写“我”患病后,脾气暴躁,意志消沉,丧失了生存的乐趣。

D.课文通过一些家庭琐事,表现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最苦与最乐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16.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读《最苦与最乐》回答: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C【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析】【分析】A.正确;B.正确;C.孟子和曾子的话都用作论据;D.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指出,大部分加湿器抽检样品虽无安全问题,而且标志和说明问题较多。

B.我市文明办开展和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C.在旅游旺季,相关部门应该做出预警,避免人流聚集可能导致的踩踏现象不要发生。

D.圣贤豪杰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他们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所以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答案】D【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解析】【分析】A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而且”改为“但是”;B项,语序不当,应将“开展”和“策划”互换位置;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要”。

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

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 第4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走近作者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来源:Z。

xx。

k主题解说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重点掌握(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提示: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

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

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痛苦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难点突破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痛苦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痛苦和快乐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第二部分中的痛苦是作者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恩惠.()缠.着()契.约()招lǎn()循.环()xiè()却()监dū()死而后yǐ()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其意义。

(1)如(释)重负:。

(2)任重(道)远:。

(3)悲天(悯)人:。

(4)心安(理)得:3.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

×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为人处世,但求心安理得,别人要怎样议论,我并不在意。

B.为了培养孩子悲天悯人的情感,他经常带儿子去孤儿院,去慰问那里的孩子。

C.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D.时光如梭,22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而道远。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有些手机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甚至黄色读物,殊不知这会侵蚀青少年的尚未成熟的心智。

B.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地展览在读者面前。

C.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D.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在座位上夸夸其谈,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3 .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中最富有思想性的部分是“风”。

B.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在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真实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人际关系。

C.《社戏》《孔乙己》《故乡》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品中塑造的阿发、孔乙己、阿长等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老舍的作品语言生动、平易、富有京味。

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作者巧用叠词“干巴巴”“毒花花”“白亮亮”,语言“俗白”生动,既写出了天气的酷热,又“京味”十足。

4 . 下面对《衔肉的狗》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划线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B. 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C. 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D. 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 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 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 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考试终于结束了,同学们如释重负,心情放松了许多。

B. 在双方有矛盾时,年轻人尊重比你年长几轮的阿伯,老人家原谅比你小数十年的后生,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

C. 从坚决不收到不好意思不收,再到心平气和地收,自称“不差钱”的局长收起钱来已经轻车熟路了。

D. 由于特殊情况和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实现学前免费教育,做好这一民生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A. 我班同学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话。

(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B. 通过这次野外学习,使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大了。

(缺主语,删掉“使”字)C. 建国六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革。

(主谓不搭配,“改革”换为“提高”)D. 昨天下午,我等了他整整一小时左右。

(前后矛盾,将“整整”改为“足足”)5.读课文《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 课文第4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游览了白塔、钓鱼台、五亭桥和很多风景点。

B.旅鼠不去大量繁殖,就可以不避免这种悲剧。

C.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估计,使用汽油和柴油,每年都导致3万名美国死亡。

D.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经过长久实践的检验,而是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

2 .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它被公认为是一部“异常优美”的作品。

B.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古稀之年”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六十岁。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像寡人、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垂询、尊君、贤侄、家慈、足下等是敬称,而“若屈伸呼吸”中的“若”则只是一般的第二人称代词。

D.我们这学期学的《皇帝的新装》《女娲补天》《蚊子和狮子》等童话故事都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增长智慧。

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

②还是刻骨铭心的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

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

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A.①④⑤②③B.④①⑤②③C.①⑤②③④D.④⑤②①③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爱因斯坦童年时说话做事都比较慢,从小就被认为天资鲁钝。

B.他担心那人脊椎受伤,因此不敢贸然搀扶,以致延误了救治时间。

C.随着世锦赛的目子越来越近女排姑娘们的竞技状态也在与日俱増。

D.莫扎特的大名在音乐界如雷贯耳,音乐爱好者几乎无人不晓。

二、现代文阅读
微时代里的微表达
顾文豪
法国大革命时期,歌德在《诗与真》里写:“在我们的小圈子里,我们既不关心报纸,也无意传播消息,我们的工作就是认识人。

”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据说身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是微博控的“微时代”,耽溺于一呼即应的互动体验,瞬间转发的信息散布,光怪陆离的微博文体,我们还会念及歌德这段话吗?
古人序、跋、铭、记、奏、表之类,如今更添新丁,名曰微博体。

但论字数,古人写作本就尚简,主张文贵精洁,寥寥数语穷其隐微,尽其毫忽;论格调,微博上那些转发量颇高的文字,似乎也不外是送一碗鸡汤给你喝,指点人应对世情的所谓箴言,这些去翻翻《呻吟语》、《菜根谭》、《增广昔时贤文》,定然要慨叹古人从语词到深意的既富且美,我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见解与表达;论学养,算了,学养这事就不提了吧。

这类微博段子集,似乎从未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写作探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这样的微时代中,胜出的永远只能是充斥着娱乐性并且成功投射民众欲望的所谓“话题”与“事件”。

没有噱头的问题是根本没机会进入读者视界的。

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演讲《电影作为哲学实验》极为深刻地指出,“‘大众’属于一个活跃的政治范畴,而‘艺术’属于一个贵族范畴。

……‘艺术’所做的无非是保留一个精英贵族的范畴,而‘大众’则典型属于民主
范畴。

在‘大众艺术’中,你拥有的是一个在民主要素和历史的贵族要素之间的悖论关系。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一个贵族范畴,而微博的受人欢迎本质上即是基于其民主性,但民主的靠近不代表艺术的同时来临。

试问这样的写作,怎么可能进入问题的核心?怎么可能作缜密细致的析解,而非如狂风过境,其来也忽,其去也速?专业话语的失效,粉丝效应的大行其道,使得讨论不再向深刻的一端赶赴,而是奔趋于最大公约数的浅平。

有作者甚至认为这种浅平,是接地气。

我以为接地气是假,求听众是真,看似是作者引领读者,实则是读者裹挟作者。

昔年鲁迅评陶元庆之画,用了一个比方,“心里的尺”,他说:“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失‘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

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


那么,所谓微时代,所谓微表达,大抵也不过是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又一个微词汇而已。

在这个莫名的“微时代”里,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心里的尺”。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6 .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首先,由歌德的话引出对“微博体”的反思。

7 . 简述文章写阿兰·巴迪欧的话的作用。

8 . 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三、综合性学习
9 .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

据报道,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

学校拟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项目学生时前“触网”交友影下载音乐络游戏客
所占比例82.9%70.4%61%
29.1
%
49.8%40%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
(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