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理化性能表(GB13206-91国家标准)
甘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丙三醇
56-81-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时间长能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160
引燃温度(℃):
370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溶解性:
可混溶于醇,与水混溶,不溶于氯仿、醚、油类。
主要用途:
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及有机合成,也可用作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减震剂、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等。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粘稠液体,无气味,有暖甜味,能吸潮。
pH:
熔点(℃):
20
沸点(℃):
182(2.7KPa)
相对密度(水=1):
1.26(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1
饱和蒸气压(kPa):
MSDS_甘油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法Fra bibliotek信息:1、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44号)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
EC5:2900mg/l/8d(M.aeruginosa)
鱼类毒性:LC50:>5000mg/l/24h(C.auratus,由纯物质计算而得)
藻类毒性:EC50:>10000mg/l/24h(Daphnia magra;由纯物质计算而得)
水菌毒性: EC50:>10000mg/l/24h(magra 水菌)
皮肤接触:对皮肤粘膜有轻微刺激性
食 入:当大量食入时会产生呕吐,胃痛,头痛,嗜睡,想睡,腹泻
其他:此物质的其它危害特性不可不予考虑.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此物质大部分的生态毒性数据无可用的资料
生物影响:对水中生物具有低危害性.
细菌毒性:EC5:>10000mg/l/16h(Ps.putida)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当此物质的操作是在正常合理的状态下进行时,不会有生态影响的问题产生.
其他生态资料:
BOD71%ofThOD/5d;COD95%ofThOD;ThOD:1.217g/g
溶剂油理化性质表

一.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溶剂油
化学品英文名称:Mineral solvents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低闪点液体
二.成分/组成信息
石油烃类混合物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七.操作处置与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若有刺激感,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上下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时,隐形眼睛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取出。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患者平卧、保暖并且保持安静。若呼吸困难,给输氧。最好用活瓣气囊面罩通气,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沸点(℃):100~150
相对密度(水=1):0.73~0.76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脂肪。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的溶剂稀释,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电路清洗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十.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甘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9950—20132013-11-29发布 2014-06-01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甘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油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甘油。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1 化学名称丙三醇2.2 分子式C3H8O32.3 结构式2.4 相对分子质量92.0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3 技术要求3.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色泽无色至微黄色取适量试样置于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状态透明黏稠状液体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甘油含量,w /% 95.0~100.5 GB/T 13216相对密度(25℃/25 ℃) ≥ 1.249 GB/T 5009.2色泽通过试验附录A中 A.3脂肪酸与酯类通过试验附录A中 A.4氯化物(以Cl计),w /% ≤0.003 附录A中 A.5易炭化物通过试验附录A中 A.6灼烧残渣,w /% ≤0.01 GB/T 13216铅(Pb)/(mg/kg)≤ 1 GB 5009.12附录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应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2008中三级水的规定。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在2~3滴试样中加入0.5 g硫酸氢钾,加热,有丙烯醛样的气味产生。
A.3 色泽的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A.3.1.1 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
A.3.1.2 盐酸。
A.3.1.3 碘化钾。
A.3.1.4 盐酸溶液:1+39。
A.3.1.5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 mol/L。
3第三章甘油教案

工艺条件 pH3.8~4.2(FeCl3溶液调节) 气流搅拌 分离采用压滤法
<3>.碱处理: 目的:中和酸性,减少对蒸发器的腐 蚀,并将过量的三氯化铁转变为氢氧化铁 沉淀,同时吸附杂质,通过过滤除去。
碱处理剂:NaOH溶液。 工艺条件:
处理温度:70℃± pH8~9(用10%的烧碱溶液调节) 气流搅拌 分离采用压滤法
透明无悬浮物 透明无悬浮物 透明无悬浮物
无异味
无异味
无异味
20
30
70
98.5
98.0
95.0
1.2572
1.2559
1.2481
0.001
0.01
0.001
0.01
0.01
0.064
0.1
0.64
1.0
2
2
5
5
无沉淀或银镜 无沉淀或银镜
重点内容
1.油脂制皂废水、油 脂水解废水化学净化 的原理和工艺;
1.性状:甘油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粘稠状液
体。
2.项物理化学目 指标
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外现 气味 色泽 Hazen≤ 甘油含量%≥ 密 度 (20℃)g/ml≥ 氯 化 物 含 量 (Cl-)% ≤ 硫酸化灰分,%≤ 酸 度 或 碱 度 mmol/100g≤ 皂化当量 mmol/100g≤ 砷含量(以 As 计)mg/kg 重金属含量(以 Pb 计)mg/kg 还原性物质
2.稀甘油水溶液的浓 缩原理和方法;
3.粗甘油精制的方法、 原理和工艺过程。
第三章 作业题
1.油脂制皂废水中含有哪些主要杂质?如 何除去?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年产5000吨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学号:姓名: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 年月日目录1.总论 (6)1.1概述 (6)1.1.1甘油的性质 (6)1.1.2产品用途 (7)1.1.3甘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7)1.1.4甘油的市场需求 (7)1.2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8)1.2.1设计的目的 (8)1.2.2设计的意义 (8)1.3项目设计根据与原则 (8)1.3.1设计根据 (8)1.3.2设计原则 (8)1.4设计范围 (9)1.5甘油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标准 (9)1.5.1生产能力 (9)1.5.2产品质量标准 (9)2.生产方案选择 (10)2.1生产方法 (10)2.1.1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生产 (10)2.1.2合成甘油的生产 (11)2.1.3发酵甘油的生产 (14)2.2生产方案确定 (16)3.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说明 (17)3.1生产工艺流程图 (17)3.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19)4.工艺计算 (22)4.1物料衡算 (22)4.1.1原辅物料的计算 (22)4.1.2物料衡算汇总列表 (26)4.1.3水、电、煤的用量计算 (27)4.2热量衡算 (28)4.2.1蒸汽喷射液化器工段 (28)4.2.2连消工段 (28)4.2.3无菌空气制备工段 (30)4.2.4蒸发浓缩工段 (34)4.2.5减压蒸馏工段 (35)5.设备设计与选型 (36)5.1要紧设备的选型 (36)5.2辅助设备的选型 (45)6.车间布置设计 (47)6.1厂房布置原则 (47)6.2厂房的整体布置设计 (48)6.3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48)7.设计评析与总结 (56)参考文献 (58)1.总论1.1概述1.1.1甘油的性质(1)性质外观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无臭、无味、具有吸湿性、保润性、软化性,极显汲取空气中的水分,水溶液呈中性,可与水、乙醇、甲醇任意比例混合。
医用甘油标准

医用甘油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医用甘油的质量要求,包括甘油含量、酸度、蒸发残渣、游离脂肪酸、重金属含量、微生物限度、渗透压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1.甘油含量
甘油含量是医用甘油的重要质量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甘油含量不低于95%。
2.酸度
酸度是医用甘油中有机酸含量的指标之一,可以反映甘油的质量。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酸度不得超过0.2%。
3.蒸发残渣
蒸发残渣是指医用甘油中不挥发物质的含量,可以反映甘油的纯度和杂质含量。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蒸发残渣不得超过0.1%。
4.游离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是医用甘油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含量过高会影响甘油的稳定性和质量。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游离脂肪酸不得超过0.5%。
5.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含量是医用甘油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指标之一,如铅、汞等,对人体有害。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不得超过相关规定。
6.微生物限度
微生物限度是医用甘油中微生物含量的指标之一,如细菌、霉菌等。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微生物限度不得超过相关规定。
7.渗透压
渗透压是医用甘油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可以反映甘油的纯度和浓度。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的渗透压与标准渗透压值相符。
8.稳定性
稳定性是医用甘油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可以反映甘油的储存和使用性能。
一般要求医用甘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得出现明显变质或分解现象。
甘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回目录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回目录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