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分析研究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分析研究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分析研究在人类与病毒的漫长斗争中,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治疗各种病毒性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背景病毒是一类极小的病原体,它们能够侵入人体细胞并利用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和繁殖,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过去,由于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认识不足,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进展相对缓慢。

然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此外,一些重大病毒性疾病的爆发,如艾滋病、流感、新冠病毒等,也促使全球科研人员加大了对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投入。

同时,人们对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推动了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向着更高效、更特异、更低毒副作用的方向发展。

二、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策略1、靶向病毒复制周期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等多个环节。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可以针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干预。

例如,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酶、聚合酶等关键酶的活性,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和蛋白质加工,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

2、靶向病毒进入细胞病毒进入细胞是感染的第一步。

研发能够阻止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或者干扰病毒进入细胞的融合过程的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策略。

3、增强宿主免疫防御除了直接作用于病毒,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还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例如,开发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的药物,或者抑制病毒诱导的免疫抑制机制的药物。

4、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利用X射线晶体学、冷冻电镜等技术解析病毒蛋白的三维结构,基于结构信息进行药物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了解病毒蛋白与药物的结合模式,能够设计出更具特异性和亲和力的药物分子。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李秋;王珊【摘要】病毒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抗肝炎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类(如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等),核苷(酸)类(如恩曲他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如肌苷单磷酸脱氧酶抑制药利巴韦林、干扰素诱导药盐酸阿比朵尔、M2蛋白离子通道抑制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神经氨酸酶抑制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奈韦拉平、地拉韦定、依非韦伦等).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球新药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抗病毒药物面临抗药性突变株的挑战,为克服抗病毒药物存在的缺点,应尽可能寻找有效的新化学实体药物,并对已有的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制备新的衍生物;寻找有效的药物载药释药系统,提高抗病毒药的疗效是目前研究重点.【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30)006【总页数】4页(P732-735)【关键词】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研究进展【作者】李秋;王珊【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435000;黄石理工学院高职学院,湖北,4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7;R969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甲型H1N1和H5NI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 virus,SARS-CoV)等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全世界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将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抗肝炎病毒药物抗HBV治疗的重要目标是HBV-DNA不可测、氨基转移酶水平恢复正常和肝脏的组织学改善。

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interferon,IFN)和核苷(酸)类似物。

医药行业抗病毒新药研究进展

医药行业抗病毒新药研究进展

医药行业抗病毒新药研究进展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抗病毒药物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医药行业对于抗病毒新药的研发。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药行业在抗病毒新药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基于核酸技术的研究突破近年来,基于核酸技术的研究成为抗病毒新药研发的热点。

核酸技术能够直接干预病原体的遗传物质,从而阻断病毒的感染过程。

已有研究表明,使用核酸技术制备的新型病毒抑制剂在抗病毒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二、新一代抗病毒药物的研制除了核酸技术之外,医药行业还在研制新一代抗病毒药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这些新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靶向病毒,并抑制其复制和传播。

例如,在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名为“Virocidin”的药物,该药物通过针对病毒衣壳蛋白的结构进行干预,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感染。

三、药物复方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病毒的感染,医药行业也在积极研究药物复方的应用。

通过将多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进行组合,可以实现更广谱的抗病毒效果。

例如,某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复方药物,将抗病毒药物A和抗炎药物B进行了合理的配伍,结果显示该复方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病毒感染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

四、疫苗研究的突破在全球范围内,疫苗研究一直是医药行业的重要方向。

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最近,科学家们在冠状病毒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了COVID-19疫苗。

该疫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接种,取得了显著的防控成效。

综上所述,医药行业在抗病毒新药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核酸技术、新一代药物的研制、药物复方以及疫苗研究等方面的突破,为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

然而,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我们仍需要持续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和资源,不断创新和进取,以确保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一、引言病毒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各种病毒性疾病不断出现,如SARS、禽流感、甲流等,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抗病毒药物成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二、病毒和抗病毒药物的概述病毒是一类非细胞体,只能依靠寄生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和生存的微生物。

它们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都是人类健康的威胁。

目前,对于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很多。

根据病毒的种类,可以分为抗DNA病毒药物、抗RNA病毒药物、抗病毒酶药物等。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病毒进入细胞。

2. 抑制病毒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3. 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

4. 抑制病毒的装配和分裂。

5. 强化机体免疫功能。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1. 海洋生物抗病毒药物海洋中具有天然的、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已经成为很热门的研究领域。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在抗病毒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例如绿藻发酵液可抑制口腔疱疹病毒等病毒;海产共生菌次生代谢物可对KHSV引起的疱疹病毒呈现生物活性。

2. 抗艾滋病药物目前,全球范围内正面临着艾滋病疫情的威胁。

抗艾滋病药物研究是重点。

除了治疗,还需要预防,因此治疗和预防独立发展。

目前,我们可以采取药物复方疗法,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增加治疗效果和减小副作用。

3. 疫苗与免疫治疗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抗病毒疫苗目前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开发,已在多个领域获得了成功。

免疫治疗也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采用PD-1抑制剂,可提升患者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抗病毒能力。

4. 抗HCV药物HCV是危害严重的病毒,它会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

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索菲那(sofosbuvir),它是第一个由不含干扰素的组合制剂组成的抗HCV药物。

5. 神经元细胞保护药物神经元细胞保护药物是在针对神经细胞损失时开发的药物,能够抑制病毒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保护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内的传导。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物科技的进步,抗病毒药物在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原体,其生命活动方式很不同于细菌,因此才需要专门的抗病毒药物来攻击和控制感染。

本文将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一些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在现代医学中,抗病毒药物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分为几类:1. 核苷类药物:如乙酰胆碱,环鸟苷等,通过模拟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结构来抑制病毒复制。

2. 非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和奥司他韦等,不依赖病毒核酸结构而直接抑制病毒酶的活性。

3. 免疫类药物:如干扰素等,通过调整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来增强免疫力。

4. 整合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等,直接抑制病毒将其基因结构整合到人体细胞基因组中的酶的活性。

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包括流行性感冒、淋巴细胞病毒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其应用方法也因病毒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些严重病毒感染,如埃博拉、西尼罗河病毒等需要在早期给予高剂量的抗病毒药物来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复制。

对于普通感冒等较为轻微的病毒感染,则可以通过少量或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形式来减轻疼痛和缩短病程。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如麻疹、流感、腮腺炎等,这些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率,并且对大量生产有利。

在临床实践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些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例如乙肝病毒就很难治愈,因为其基因结构比较稳定,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来抵抗药物的抑制作用,这就增加了治愈国家。

此外,抗病毒药物的长期使用还容易导致耐药问题,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一些值得介绍的研究进展: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摘要:抗病毒药物是指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某种细菌感染的非细胞型或半细胞型疾病的药物,如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真菌病以及其他对人类有严重杀伤作用的传染性炎症。

近年来,人们对于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要求。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时就已经开始出现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一种或几种具有免疫性、对细菌有杀伤作用的物质,它可以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病原菌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于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更严格要求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炎症。

它具有多种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对人类有杀伤力、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还能抑制细菌分泌物及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传染炎症一、引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亚太地区最大规模抗生素市场,抗病毒药物在我国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研究开发速度缓慢、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与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人类对健康意识观念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疾病预防和治疗。

很多科学家对抗病原药物在感染性病原菌和细菌耐药基因的临床治疗的应用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新开发热点之一,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不仅能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治疗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预防感染病原菌,从而减少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的研究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抗病毒药物的理论基础(一)病毒的感染(基因治疗)理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在1941年提出。

该学说认为,病毒具有传染性和扩散性。

当一种杀菌剂被杀死时可能会引起另一个细菌产生抗病反应,并导致其死亡或遗传物质合成减少等一系列不良结果,如果对另种灭活疫苗没有耐药现象则不能很好的起到治疗作用或者抑制病原体生长,从而使疾病继续恶化,甚至诱发其它恶性肿瘤、癌症及其他严重毒理学病症如神经炎和脑膜炎[1]。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2)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2)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播快,流行广,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其治疗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较慢。

病毒对抗病毒药的产生耐药性的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本文综述了主要抗病毒药物的抗病毒谱、抗病毒机制和适应征。

关键字: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病毒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仅由核酸(DNA或RNA)组成核心,外包以蛋白质外壳。

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内,需要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酶进行繁殖而缺乏自主的酶系统。

它一方面干扰宿主细胞的代谢,一方面又深藏于细胞内不易为一般抗菌药物所消灭,因而寻找专一性地作用于病毒而不影响宿主细胞的药物比较困难。

20世纪80年代以前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十分缓慢,数量不足10种;20世纪90年代后有了较大发展,数量达到30多种;21世纪以来开发的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属于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

现将主要抗病毒药按时间顺序分述如下: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抗病毒药物:1.1碘苷(idoxuridine,IDU)是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HSV感染的药物,为嘧啶类抗病毒药,能与胸腺嘧啶核苷竞争性抑制磷酸化酶,特别是D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DNA中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或代替胸腺嘧啶核苷渗入病毒DNA 中,产生有缺陷的DNA,使其失去感染力或不能重新组合,使病毒停止繁殖或失去活性而得到抑制。

主要用于人疱疹型角膜结膜炎。

但由于它不能区分病毒和宿主细胞功能的差别因而无法用于全身抗病毒治疗。

1.2吗啉胍(moroxydine,ABOB)本品能抑制病毒的DNA和RNA聚合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繁殖。

在人胚肾细胞上,1%浓度对DNA 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RNA病毒(埃可病毒)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病毒增殖周期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

对游离病毒颗粒无直接作用。

用于流感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也可用于禽流感、病毒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病等。

1.3环胞苷(cydocytidine,CC)在体内转变为阿糖胞苷,其作用与阿糖胞苷相似。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种新型病毒的爆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特别是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性病毒更是给全球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就在这时,研究和应用抗病毒药物成为了各个国家的紧急任务,也成为了当下世界医学科学发展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

一、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领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研究经历和成果。

在全球病毒大爆发的背景下,各国科学家和医学专家更加密切地合作,在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上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机制和体系。

这些年来,各种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四大类:病毒复制酶抑制剂、病毒解离剂、病毒RNA核苷酸酶抑制剂和病毒蛋白酶抑制剂。

在这些抗病毒药物中,病毒复制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类,例如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此外还有抗HCV药物厄洛替尼、索菲布韦等。

另外,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开发抗病毒药物,国际上也建立了多个技术平台和科研合作机构。

例如在中国,目前已经有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病毒性疾病药物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在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研究所也在积极开展新型病毒治疗的研究工作。

这些平台和机构为抗病毒药物科研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也为世界各国更好地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

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现状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和推广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但是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也与研究和生产同等重要。

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治疗并不能保证疫情得到全面地控制,但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缓解患者的症状,甚至可以降低病毒的传染性。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已成为治疗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应对中,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已经策略性地使用了若干种抗病毒药物,如广谱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洛匹那韦等。

虽然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药物剂量的合理性、药物品质的差异性等,但总体来说,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当前疫情应对中仍然体现出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摘要】病毒是一种病原体,能够危害人体健康。

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治疗。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陈述,并综
合所查文献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部分观点,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病毒;感染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1962年碘苷局部治疗疱疹性角膜炎获得成功,一直沿用到今天。

一、病毒及其特性
病毒包括DNA及RNA病毒,病毒吸附并穿入宿主细胞内,病毒脱壳后利用宿主细胞代谢系
统进行增殖复制[1],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按照病毒基因组提供的遗传信息进行,待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

病毒具有严重的胞内寄生特性,而且在复制时需要依赖宿主
细胞的许多功能,以及在其不断的复制过程中会因出现的错误而形成新的变异体,病毒的这
些分子生物学的特点,使得理想抗病毒药物的发展速度变得相对缓慢[2]。

直到今天,全世界
发现的病毒已有3000余种,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及研究
(一)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1、竞争细胞表面的受体,对病毒吸附进行阻止。

2、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

3、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4、增强宿主抗病能力,抑制蛋白合成、翻译和装配。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及作用
1、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病毒生长繁殖进行抑制,主要有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物和生物制剂类药物。

利巴韦林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鸟苷类衍生物,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效,包括甲
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3]。

也有抗腺病毒、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4]。

干扰素
被感染的肌体细胞受其他刺激后,产生有抗性的糖蛋白物质。

在病毒感染时起作用。

转移因子
是从健康人白细胞中提取出的一种核苷肽,无抗原性[5]。

可治疗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霉
菌感染等。

胸腺肽α1
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的免疫活性肽,可调节功能。

抗HIV药
当前抗HIV药主要通过抑制反转录酶或HIV蛋白酶发挥作用,包括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三类[6]。

齐多夫定
为脱氧胸腺衍生物,是第一个上市的抗HIV药,治疗AIDS的首选药,对人和动物的反转录病毒进行抑制,治疗HIV诱发的痴呆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7]。

扎西他宾
为脱氧胞苷衍生物,与其他多种抗HIV感染药物有协同作用,适用于AIDS和AIDS相关综合征,也可与齐多夫定合用治疗临床状况恶化的HIV感染患者[7]。

司他夫定
为脱氧胸苷衍生物,对HIV-1和HIV-2均有病毒活性,常用于不能耐受齐多夫定或齐多夫定治疗无效的患者,但不能与齐多夫定合用[7]。

拉米夫定
为胞嘧啶衍生物,抗病毒作用机制齐多夫定相同。

去羟肌苷
为脱氧腺苷衍生物,若有严重的HIV感染,可首选,齐多夫定不耐受或治疗无效时,可选择去羟肌苷。

抗疱疹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
为嘌呤核苷类衍生物,属人工合成。

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EB病毒等其他疱疹病毒有作用。

HSV感染首选药。

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前体)、泛昔洛韦(转化为贲昔洛韦)、贲昔洛韦等,与阿昔洛韦相同,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复制,对疱疹类D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Ⅱ型,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CMV)有效[8]。

更昔洛韦
与阿昔洛韦机制相似,半衰期长于阿昔洛韦。

抗肝炎病毒药物
目前对病毒性肝炎治疗没有效果特别好的药物。

急性肝炎(像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种不会转为慢性的)和重型肝炎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干扰素,它不仅不会减轻病情,还会加重病情。

所以抗肝炎病毒治疗适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者急性丙型肝炎。

拉米夫定
目前治疗HBV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阿德福韦
无环腺嘌呤核苷同系物,适用于HBeAg和HBV DNA阳性、ALT增高的慢性乙肝患者,特别是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

恩替卡韦
鸟嘌呤核酸同系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流感病毒药
金刚乙胺和金刚烷胺
α-甲基衍生物,特异性抑制A型流感病毒,大剂量也可抑制B型流感病毒、风疹或其他病毒[9]。

奥司他韦
治疗流行性感冒,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抗生素的使用有很大的作用。

扎那米韦
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改变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聚集和释放,临床上治疗由A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10]。

如果直接用抗病毒药物杀灭病毒,会损伤宿主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容易被病毒感染,出现immune response(免疫应答),病毒繁殖后能够引起组织损伤,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疾病。

抗病毒药主要抑制病毒繁殖,缓解病情等。

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尽早治疗,疗效更好。

至今,许多病毒性传染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狂犬病和白蛉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和细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等还没有抗病毒治疗药,必须事先用疫苗或抗病毒血清预防,一旦错过防疫期,后果十分严重[11]。

三、总结
由于病毒的易变异性,以及临床上的局限性,抗病毒药物还有很长的研究之路要走。

不过,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抗病毒药物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春峰. 抗病毒药物在儿科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4(4):3-4.
[2]柳树亮胡喜娥. 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因治疗的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10):50-51.
[3]臧翠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01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4
[4]唐广辉.国内抗病毒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2005
[5]吴亚君. 浅析流感病毒与抗病毒药物[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4):156-157.
[6]雷存容董兴齐劳云飞. HIV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 云南医药,2013(6):82-86.
[7]抗病毒药-百度文库
[8]董宗祈. 抗病毒药物的进展与临床应用[J]. 医药导报,2003(5):3-5.
[9]杨柳. 金刚烷胺干预博尔纳病毒感染C6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10]杨勤.抗病毒剂西多福韦其新前药设计及合成研究
[11]陈本川,陈历胜.抗病毒药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D]1004-0781(2011)09-1119-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