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一、引言抗病毒药物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随着全球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增多和病毒变异的出现,研发和应用抗病毒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1. 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最常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它们通过模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干扰病毒复制和传播。
例如,阿昔洛韦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拉米夫定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2. 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的药物,从而阻断病毒复制的过程。
例如,利托那韦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例如,干扰素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4. 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是一种可以与病毒结合并阻止其进一步侵入宿主细胞的抗体。
这种药物通常用于预防病毒感染。
例如,疫苗就是一种通过激发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来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
三、抗病毒药物的现状1. 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酶的活性,阻断病毒复制过程,从而减轻病情。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减少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
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种慢性肝炎,目前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肝脏损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1. 新药研发:随着病毒变异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出现耐药性。
因此,新药的研发对于应对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正在致力于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如病毒蛋白酶抑制剂、RNA干扰等。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引言概述:随着全球疾病的不断蔓延和进化,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病毒感染的机制1.1 病毒侵入机体细胞的方式:病毒感染机体细胞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侵入细胞、通过受体介导侵入、通过融合膜侵入等。
了解病毒侵入机体细胞的方式对于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2 病毒复制的关键步骤:病毒复制的关键步骤包括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装配等。
不同类型的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存在差异,因此研发抗病毒药物需要针对不同病毒的特点进行具体设计。
1.3 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
了解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可以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二、已有的抗病毒药物2.1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机制和作用靶点进行分类,包括抗病毒核苷类药物、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免疫调节剂等。
不同类型的抗病毒药物对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疗效。
2.2 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特定病毒感染时疗效显著,但副作用较大,需要权衡利弊进行使用。
2.3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一些抗病毒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仍然有一些病毒感染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供使用。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策略3.1 靶向病毒复制关键步骤:针对病毒复制的关键步骤,研发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干扰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或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例如,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就是通过抑制病毒的离子通道蛋白而发挥作用。
3.2 利用免疫系统增强抗病毒能力:研发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病毒能力来抑制病毒感染。
例如,一些抗病毒免疫调节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一、引言病毒感染是世界各地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应对不同病毒的感染,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研发抗病毒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根据作用机制和病毒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如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抗核苷类似物等。
2. 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机体抵抗病毒感染,如干扰素、免疫增强剂等。
3. 疫苗: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病毒感染,如流感疫苗、HPV疫苗等。
三、抗病毒药物的现状1. HIV/AIDS治疗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治疗HIV/AIDS的主要药物。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2. 流感治疗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治疗流感的主要药物。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3. 乙肝治疗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乙肝的主要药物。
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病情。
4. HPV感染治疗药物: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HPV感染,但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和HPV疫苗已经被用于预防和治疗HPV感染相关疾病。
四、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1. 新药物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抗病毒药物不断涌现。
例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多靶点药物:病毒具有高变异性,单一靶点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多靶点药物的研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高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性。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病毒的变异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4. 抗病毒药物与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疗法具有互补优势,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毒复制和免疫逃逸。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陈修婷沈阳药科大学 76期药学院基地班摘要:本文对病毒的影响和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介绍关键词:抗病毒药物实验研发前言:病毒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危害性极大、影响面甚广。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是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
近年来,由于病毒的肆意蔓延,抗病毒类药物发展较快,已成为抗感染药物中举足轻重的品种,可以说,抗病毒药物有了一定的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也仍在研发与临床试验中,这将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大类。
本人也借此综述讨论一下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
病毒:一种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的恶意代码。
病毒无法自动获得运行的机会,必须附着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代码上或隐藏在具有执行脚本的数据文件中才能被执行。
专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还有药学方面的专业学科。
引用文献起止1962-2010新的病毒在不断滋生,导致了各类传染性疾病流行,从而带动了抗病毒药物的快速发展。
有数据显示,约有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自然成了医药界投资的热点。
乙肝免疫球蛋白、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单克隆抗体、干扰素α-2b等一系列抗病毒药品已成新宠,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对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为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①。
1991年至今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庚型肝炎病毒、人疱疹7~8型病毒,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Sin Nombre病毒,巴西出血热病毒和委内瑞拉出血热病毒等②。
1998年1月~2003年3月底,国外首次上市的抗病毒新药共12个,(1)抗疱疹病毒药3种,占25.0%,(2)抗流感病毒药2种,占16.7%,(3)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6种,占50.0%,(4)广谱抗病毒药1种,占8.3%。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生物科技的进步,抗病毒药物在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原体,其生命活动方式很不同于细菌,因此才需要专门的抗病毒药物来攻击和控制感染。
本文将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一些解决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策略。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在现代医学中,抗病毒药物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分为几类:1. 核苷类药物:如乙酰胆碱,环鸟苷等,通过模拟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结构来抑制病毒复制。
2. 非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和奥司他韦等,不依赖病毒核酸结构而直接抑制病毒酶的活性。
3. 免疫类药物:如干扰素等,通过调整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来增强免疫力。
4. 整合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等,直接抑制病毒将其基因结构整合到人体细胞基因组中的酶的活性。
二、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包括流行性感冒、淋巴细胞病毒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其应用方法也因病毒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些严重病毒感染,如埃博拉、西尼罗河病毒等需要在早期给予高剂量的抗病毒药物来阻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复制。
对于普通感冒等较为轻微的病毒感染,则可以通过少量或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形式来减轻疼痛和缩短病程。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如麻疹、流感、腮腺炎等,这些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率,并且对大量生产有利。
在临床实践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些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例如乙肝病毒就很难治愈,因为其基因结构比较稳定,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来抵抗药物的抑制作用,这就增加了治愈国家。
此外,抗病毒药物的长期使用还容易导致耐药问题,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失效。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一些值得介绍的研究进展: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一、引言随着全球病毒性疾病的不断增加,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辟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对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包括抗病毒药物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研发流程、市场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定义与分类抗病毒药物是指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的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标病毒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如核苷类似物药物、蛋白酶抑制剂等。
2. 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力,匡助机体反抗病毒感染,如干扰素、免疫增强剂等。
3. 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剂:用于减轻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如解热镇痛药、抗炎药等。
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病毒复制:通过抑制病毒的核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等关键环节,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2. 抑制病毒侵入:通过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逆转录酶的活性等方式,阻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3. 加强免疫应答: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反抗能力。
四、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流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流程普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毒筛选与鉴定:选择目标病毒,进行病毒的筛选和鉴定,确定病毒的特性和复制机制。
2. 药物设计与合成:根据病毒的特性和复制机制,设计合适的药物份子结构,并进行合成。
3. 药效评价: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价药物的抗病毒活性、毒副作用等。
4. 临床试验:将药物应用于人体,进行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5. 上市与监管:通过临床试验的数据,申请药物上市许可,同时接受药物监管部门的监管。
五、抗病毒药物的市场现状目前,抗病毒药物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病毒性疾病的增加,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估计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2. 新药研发发展缓慢: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新药的研发发展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一、引言抗病毒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对于控制和消除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病毒感染的不断蔓延,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靶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分类包括:1. 核苷酸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模拟病毒所需的核苷酸,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例如,阿昔洛韦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
2.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和病毒复制。
例如,利托那韦是一种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蛋白酶抑制剂。
3. 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例如,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
4. 病毒复制抑制剂:这类药物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
例如,奈法韦是一种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病毒复制抑制剂。
三、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领域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和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应用领域:1. HIV感染: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治疗HIV感染的主要药物,如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酸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
2. 流感病毒感染:抗流感病毒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如病毒复制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3.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
4. 疱疹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包括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等。
四、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挑战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病毒的变异性和适应性使得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面临很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抗病毒药物研发中的主要挑战:1. 药物耐药性:病毒的变异能力使得部分病毒株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给药物的疗效和持续使用带来了挑战。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__引言概述抗病毒药物是治疗各种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病毒抗药性的增加,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抗病毒药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探讨该领域的最新发展。
一、抗病毒药物的现状1.1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病毒类型可分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抗DNA病毒药物、抗RNA病毒药物等。
1.2 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范围抗病毒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1.3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浮现副作用,如恶心、头痛、肝功能异常等。
二、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2.1 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未来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向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
2.2 多靶点药物为了应对病毒变异和抗药性问题,研究人员正在开辟具有多靶点作用的抗病毒药物。
2.3 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基因工程疫苗和抗体药物。
三、抗病毒药物的新发展3.1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中有着巨大潜力,可以精准修复受病毒感染的细胞。
3.2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抗病毒药物可以更好地传递到感染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3.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抗病毒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可以加速药物筛选和设计过程,提高研发效率。
四、抗病毒药物的挑战与机遇4.1 病毒变异病毒的变异性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主要挑战之一,需要不断更新药物以适应病毒变异。
4.2 抗药性病毒的抗药性也是一个严重问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寻觅新的治疗方法来克服抗药性。
4.3 多学科合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五、结语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抗病毒药物问世,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希翼。
希翼本文对抗病毒药物的了解有所匡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
陈修婷沈阳药科大学 76期药学院基地班
摘要:本文对病毒的影响和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作了简要概述,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介绍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实验研发
前言:病毒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危害性极大、影响面甚广。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是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
近年来,由于病毒的肆意蔓延,抗病毒类药物发展较快,已成为抗感染药物中举足轻重的品种,可以说,抗病毒药物有了一定的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也仍在研发与临床试验中,这将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大类。
本人也借此综述讨论一下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发展。
病毒:一种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的恶意代码。
病毒无法自动获得运行的机会,必须附着在其他可执行程序代码上或隐藏在具有执行脚本的数据文件中才能被执行。
专题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还有药学方面的专业学科。
引用文献起止1962-2010
新的病毒在不断滋生,导致了各类传染性疾病流行,从而带动了抗病毒药物的快速发展。
有数据显示,约有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自然成了医药界投资的热点。
乙肝免疫球蛋白、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单克隆抗体、干扰素α-2b等一系列抗病毒药品已成新宠,迄今,全世界已发现的病毒超过3000种,而且新的病毒还在不断被发现,对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已成为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艾滋病是危害性极大、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①。
1991年至今新发现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有庚型肝炎病毒、人疱疹7~8型病毒,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Sin Nombre病毒,巴西出血热病毒和委内瑞拉出血热病毒等②。
1998年1月~2003年3月底,国外首次上市的抗病毒新药共12个,(1)抗疱疹病毒药3种,占25.0%,(2)抗流感病毒药2种,占16.7%,(3)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6种,占50.0%,(4)广谱抗病毒药1种,占8.3%。
1998~2002年国外开发的抗病毒药新制剂③2、1998~2002年国外开发的抗病毒药新制剂2)利托那韦软胶囊(雅培,1999),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3) trivizir含有阿巴卡韦300mg、拉米夫定150mg和齐多夫定300mg的复方制剂(葛兰素史克,2000)④;(4)司他夫定缓释片100mg(百时美施贵宝,2002),一日给药一次;(5)依非韦伦口服液及胶囊(默克,2002)。
3、国外统计年报未作为新药统计的新活性物(1)干扰素复合物(先灵葆雅,2000),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的聚乙二醇复合物,与利巴韦林合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2)干扰素复合物(2001),干扰素α-2b的聚乙二醇复合物,单用或与利巴韦林合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⑤4、新上市的生物制品1998~2002年有18种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剂首次上市,如基因工程甲型、乙型肝炎疫苗和甲、乙型混合疫苗,水痘-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旅行者及婴幼儿腹泻的轮状病毒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和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等⑥。
我国批准生产的抗病毒药物(1)1998~2002年,我国首次生产的原料药及制剂,共8个品种:膦甲酸钠及其注射剂和3%软膏(1998);泛昔洛韦及其片剂和胶囊(1998);喷昔洛韦及其1%乳膏(2000);盐酸金刚乙胺及其片剂和口服液(2001)⑦;齐多夫定及其片剂和胶囊(2002);司他夫定及其胶囊(2002);奈韦拉平及其片剂(2002);去羟肌苷及其胶囊、分散片和散剂(2002);⑧(2)1962~2002年我国首次批准生产的原料药总数共20种,按类别统计:抗疱疹病毒药11种;广谱抗病毒药1种;抗流感病毒药2种⑨;截止2008年12月,共25个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被FDA批准投放市场。
⑩(3)1998~2002年我国批准生产的抗病毒药新制剂:阿昔洛韦分散片(1998)、凝胶剂(1999)、氯化钠输液(2000)、咀嚼片(2002)○11;利巴韦林葡萄糖输液(1998)、氯化钠输液(2000)和冻干
粉针注射剂(2002);更昔洛韦氯化钠输液(2002)。
2009年3月,甲型H1NI流感疫情在墨西哥爆发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各国着手对此疫苗的研制,其中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引来部分争议○12。
如今各类抗病毒药物仍在发展中,并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掀起一阵又一阵的巨浪。
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采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LAD方案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及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观察临床疗效。
方法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peg-IFNct-2a(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67.5 g/周+利巴韦林6O0mg/a,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IFN(赛若金,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00万u,隔日一次肌内注射,加利巴韦林600mg/d,逐渐增加剂量。
若化验及患者症状允许,peg —IFN(x-2a及IFNot每2~4周增加一次剂量,peg—IFNa-2a由90 g/周增加至135 g/周,IFNa增加至300万U。
利巴韦林每2周增加200mg/d至有效剂量。
结果 44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38例完成了疗程,治疗后12周ALT、AST、TBIL、HCV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元明显差异。
治疗后24周ALT、AST、TBIL、HCV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24周HA、LN、PC—llI、C.IV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有8例完成了IFNct+利巴韦林疗程,治疗后12周ALT、AST、TBIL、胆碱酯酶 (CHE)、HCV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24周ALT、AST、CHE、HCVR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BIL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12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llI型前胶原(PC.II)、Ⅳ型胶原(C.Ⅳ)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24周HA、LN、PC—m、c-iv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LADR方案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抑制病毒复制,且效果安全可靠。
O13
新的病毒靶向方法使抗病毒药更有效: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改变病毒存活和复制所需条件的方法,这种方法并非攻击病毒本身,而是通过使感染部位变得不适合病毒存活与复制,使病毒不容易变异和建立耐药性。
这种方法可以同时针对多种病毒。
这项对调节相关蛋白质合成的microRNA进行分析的研究,发表于今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科学家们通过操纵microRNA水平,调节蛋白质网络阻止病毒生长。
很多现有的抗病毒疗法只针对一种病毒。
然而,通过调节病毒宿主环境,研究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毒。
这项研究有望用于受到不同感染的患者的治疗。
爱丁堡大学免疫、感染与进化中心的艾米巴克博士表示,“现有的一种疗法只针对一种病毒的抗病毒疗法,面临的一问题是病毒产生变异和抗性,由于新的毒株不断出现,使得很多感染难以诊断和治疗。
知道针对感染的新方法非常重要,希望能够使用宿主导向疗法支持自然免疫反应,消除病毒存活所需条件从而消除病毒。
”研究人员研究了多种疱疹病毒,包括可以引起癌症的Epstein—Barr病毒和主要由蚊子传播的西门里克森林病毒。
两种病毒具有不同的特点,疱疹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而西门里克森林病毒在细胞核外复制。
利用这种方法针对流感病毒的进一步研究也已经开始。
○14
总结:抗病毒药物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进展较快、最为引人瞩目的药物,20世纪末掀起了一浪高潮,1998年~2003年国外新上市了3个抗疱疹病毒药物——福米韦生、多可沙诺、缬更昔洛韦,占了抗病毒新药的25%。
虽然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并未停顿,但是更侧重于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抗乙肝病毒的开发。
非典、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使得对病毒的研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争取为人类抗病毒的药物发展做出贡献,相信这条路会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①杜磊益艾康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AIDS患者47例临床观察河南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1008-0805(2008)11-2954-01 ②姚立新新的病毒靶向方法广东
药学院学报③伊藤盛彦抗病毒候选药生物产业技术 2010 02 ④刘煜婷制药领域中的抗病毒药物医药与保健 2008 ⑤罗端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6 (03)⑥段佩若抗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的研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8(04)⑦冯霞泛昔洛韦胶囊和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5(05)⑧周平去羟肌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05)⑨李建华原料药的生产中国药学科技杂志 2003(02)⑩王丽已上市的抗艾滋病药物齐鲁药事 2009 VOL.28,NO.7 ○11刘向荣原料药的生产中国处方药 2003(09)○12蒋荣蒙、徐艳丽、李兴旺,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传染病信息VOL.23NO.7 ○13曹艳雪 5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短片论著 2010年8月第四卷第八期○14姚立新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