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林, 王 焱( 述)岳 启安 ( 综 , 审校)
文章编号 :0 62 8 2 0 )238 .3 1o _04(0 8 2 —4 8o
( 潍坊 医学 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 山东 潍坊 2 l4 ) 6 o 2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仅传染性强 , 许 而且病死率高。 目前尚缺乏理 想的抗病毒西药, 而有 些 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成为近年来医学研 究的热点。本文综述 中药抗呼吸道、 消化道 、 肝炎、 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的研究进展, 为具有抗病毒作用 的某些 中药在 抑制 病毒复制的 同时, 认 还可 以延缓细 胞炳变 , 且可以提高机体诱 生干扰 素的能力。
关键 词 : 毒 : 病 中药 ; 病 毒 ; 晨 抗 进
Ree rh P 0 rs t i l f cso a mo a ie eMe iie s a c r g esi An i r f t f n v a E e Tr d n l Chn s dcn ⅣC 一 ,, L 9Ⅳ
的 抑 制 作 用 。体 外 实 验 发 现 , 芩 根 煎 剂对 流感 病 毒 黄 P 8株 、 洲 甲型 流 感 病 毒 R 亚 显示 出一 定 的对 抗 作 用 ; 黄芩 根 中提 取 出的黄芩 黄酮 F 6 5, , 三羟 基 一 甲 氧 3 ( 74 8 基黄 酮 ) 特 异性 地 抑 制 流 能 感病 毒 唾 液 酸 酶 活 性 j 可 , 有效 抑 制 小 鼠 感 染 流 感 病 毒 , 抑 制 流感 病 毒 的膜 融 并 合及脱 壳现 象 。国外采用 体
ve d cepr essi f t 0 m0 C ieeme iieo ntrs ja0vvm s a t e tmvms a . iwe h U se ne cs ft md n hn s dcn na i e rtr i ,ni ne i . n . p .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概述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EBV(Epstein-Barr virus)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寻找具有EBV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材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材在抗EBV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材的筛选方法、抗病毒活性的评价方法以及已经报道的具有EBV抑制活性的中药材。

一、中药材筛选方法1. 传统经验方法传统中草药的筛选方法通常依靠医药专家的经验和临床观察。

这些专家会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和观察到的病例,选择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草药进行进一步研究。

2. 高通量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方法使用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快速筛选。

例如,通过建立细胞系或动物模型,利用高通量筛选平台,可以筛选出具有抗EBV活性的中草药。

二、抗病毒活性的评价方法1. 细胞毒性测定细胞毒性测定是评估中药材是否对宿主细胞产生有毒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和细胞形态等指标,可以判断中药材对细胞的影响。

2. 细胞内EBVDNA测定细胞内EBVDNA测定是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复制抑制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内EBVDNA的减少,可以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3. 细胞外EBVDNA测定细胞外EBVDNA测定是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释放抑制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BVDNA的减少,可以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释放的抑制作用。

三、具有EBV抑制活性的中药材1. 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柴胡中的柴胡多苷具有抗EBV活性,并且可以抑制EBV引起的细胞凋亡。

2.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补血中药,研究发现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抗EBV 活性。

丹参酮可以抑制EBV的DNA合成和病毒颗粒的产生。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活性。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苷具有抗EBV活性,并且可以抑制EBV引起的细胞增殖。

关于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课件

关于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课件
⑸鱼腥草 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
热毒痈肿、肺痈、痰热咳嗽等。其鲜草含挥发 油,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烯、月桂醛等。 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作 用。鱼腥草煎剂及合成的鱼腥草素可促进人外 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从而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 染、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大叶型肺炎等。 如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利 用了鱼腥草抗病毒的功效。
⑴金银花
中医认为,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 用。主治温病热入气分或营血,身发斑疹,热毒痈肿 疮毒。现代研究发现,其所含成分氯原酸等有机酸及 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的抗菌有效成分。金银花水煎 剂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培养上,对流感病毒、 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的复 制,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的发生,并有一定的抗炎 解热、抗内毒素作用。此外,尚能促进白细胞吞噬能 力,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表明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其植株的藤又名忍冬藤,治疗传染性肝炎,有 助于症状、体征改善和肝功能恢复。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⑶板蓝根 具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现实验研究
表明,其提取物对出血热病毒、单纯疱疹 病毒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腮腺炎病毒,缩 短治疗水痘的疗程,同时表现出对多种病 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 行性感冒杆菌等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关于抗病毒中药的 研究进展
特点
(1)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包着的遗传物质 (R N A或D N A), 体积非常小,是所有 生命形式中最小的复制性微生物。
(2)病毒只能在细胞内繁殖,完全依赖于机 体细胞提供合成和能量。

黄芪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黄芪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黄芪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黄芪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传统中药材,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尤其是在病毒感染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探讨黄芪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

一、黄芪的抗病毒作用:黄芪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素和根皮中的黄芪甲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

1. 抑制病毒复制:黄芪中的黄芪甲素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尤其是对RNA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甲素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2. 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可以显著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免疫能力。

黄芪甲素和黄芪甲皂苷可以促进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IFN-γ的产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和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3. 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黄芪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组织细胞免受病毒感染的损伤。

二、黄芪抗病毒作用的机制: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增加免疫系统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分泌和活性,增加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黄芪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3. 抑制病毒复制:黄芪中的黄芪甲素等活性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的复制过程,抑制病毒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活性,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4. 调节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种重要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

黄柏 、 苓 、 蒜等 能提 高免 疫细 胞 的吞噬作 用 ; 腥草 、 猪 大 鱼 黄 连、 穿心 莲 、 青 叶 、 菊 花 、 皮 、 黄 、 银 花 等 可 提 高 白 细 大 野 丹 大 金 胞的吞噬功能 : 五加 、 芪 、 参 、 仲 、 连 、 柏 、 草 、 刺 黄 党 杜 黄 黄 甘 灵 芝 、 苓 、 蒿 、 参 等 可提 高 单 核 细 胞 的吞 噬作 用 ; 虎 汤 对 茯 青 丹 白
面。

中枢 免 疫 器 官 和 脾 脏 、 巴结 等 外 周 免 疫 器 官 , 们 的发 育状 淋 它
况 直接 影 响 机 体 的 免 疫 力 ,许 多 抗 病 毒 中 药 都 含 有 丰 富 的 营 养 成 分 , 很 好 地 促 进 机 体 免 疫 器官 的发 育 , 加 免 疫 器 官 的 能 增 重 量 . 其 具 备 良好 的 抵 抗 病 原 微 生 物感 染 的 物 质 基 础 。 使 增 强 免 疫 细 胞 能 力 免 疫 细 胞 数 量 庞 大 , 布 广 泛 , 了 分 除 血 液 中 的 嗜 中 性 白细 胞 外 ,还 包 括 分 布 在 某 些 器 官 组 织 中 的
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发 现 , 多 中药 不 仅 可 以 直 接 杀 灭 病 毒 , 许 还 可 以 阻 止病 毒 对 宿 主 细 胞 的 吸 附 和 穿 人 ,抑 制 病 毒 在 宿 主
细 胞 内 复制 , 断 病 毒 从 感 染 细 胞 向 未感 染 细 胞 的侵 染 , 而 阻 从
液 中 的 单 核 细 胞 等 , 些 细 胞 都 具 有 强 大 的 吞 噬 、 化 病 原 体 这 消 的 作 用 . 机 体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能 参 与 细 胞 是 还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3)甘草 日本科学家曾经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
作用,抑制率高达98%。俄罗斯也曾利用甘草提取的甘草酸研制出减 缓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新药。我国各种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 法”目前开展的并不普遍。但是在应用中西药物,尤其是以传统中医 中药的方法治疗爱滋病患者、改善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质量上积累 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在相对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联合抗 病毒疗法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对爱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
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 作用,能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 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苦参碱是对乙、丙型肝炎 病毒均有效的药物。苦参素具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 心律失常,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理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 治疗,适应症同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干扰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无 干扰素的副作用。
对HBV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 从中草药中可分离得到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肝炎药物。从中草药中分离 有效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是防治慢性肝炎药物研究 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1/5/21
4
用于乙肝治疗的几种中药
(1)苦参素 苦参素是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
(5)大黄 用大黄提取液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药液对
HSV-1和HSV-2的有效浓度分别为50μg·mL-1和20μg·mL-1 ,说明大黄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HSV感染的药物。且大黄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低, 临床常以煎剂口服,故可作为全身抗HSV感染的治疗用药。实验证实, 大黄不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提示其抗病 毒的作用是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某个环节产生,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中草药,本文通过搜集多味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以及现代多用的中草药提取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来使读者了解中草药研究的发展近况。

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单体成分、提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草药抗病毒研究必将走向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这对研究并开发高应用价值的中药制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单味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 解表药的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或抗病毒研究较深入的单味中草药有下述中药。

人参人参对 HSV - 1、柯萨奇 B3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对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效果显著,有效率达 88.8 %和 76.9 % ,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艾叶据研究,艾叶对腺病毒 3型、鼻病毒、疱疹病毒,副流感 I型病毒仙台株和流感病毒 A等呼吸道病毒进行抑制实验, 结果表明,艾叶对这几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中草药抗病毒的机理及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近况、中草药抗病毒机理、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思路4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中草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中药研究的思路与出发点。

为进一步发掘祖国的医药资源和研发高效低毒的抗病毒中草药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因病毒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的比率在所有病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占36(8,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很多病毒结构简单,仅由一种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组成,缺乏完整的酶系统,有严格的寄生性,需借助宿主细胞的功能繁殖。

病毒只能在敏感的细胞内培养或感染易感机体,抗病毒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可作用于病毒。

不少抗病毒药物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因此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必须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地抑制病毒复制中的某些关键步骤,而且应当不影响机体细胞的代谢。

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和细胞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

然而,祖国医学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中成药、单味草药与复方制剂都有。

在祖国医学中,[1]虽无“病毒”之名称,但有关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早有记载,并在数千年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现就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近况、中草药抗病毒机理、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思路4个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抗病毒中药研究近况1.1 单味抗病毒中药现在研究已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兰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的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中药的最新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07-19T16:10:43.983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赵冬青
[导读] 实验证明空心莲子草对EHFV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

治疗后乳鼠生存率提高,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病毒抗原减少。

赵冬青
(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浙江义乌322000)
【中图分类号】R93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28-02
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抗菌药治疗细菌感染有了卓越的发展,同时有些疫苗成功地消除了一些病毒性疾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抗病毒药物研究的进展缓慢,迄今为止,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仍是难题。

据调查,约60%的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脊髓灰质量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学肝炎、疱疹病毒性疾病,以及新近发现的死亡率极高的艾滋病、SARS等。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某些进展。

寻找和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会意义。

现将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乙型肝炎病毒(HBV)
目前世界上有3亿多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而我国近两年据粗略估计,约有1.3亿人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有2000万-3000万左右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寻找有效的抗HBV药物是当务之急。

中草药由于其诸多优点,目前已有不少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当前常用于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及有效成分有:苦参素、叶下珠、水芹、猪菩多糖、香菇多糖、岩黄连、金钱草、茵陈、垂盆草等。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

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自1983年首次分离到HIV,迄今为止仍无一种疗效理想的化学药物问世。

现仅有11种药物得到批准用于治疗AIDS,但均不能治愈,且有很大的毒副反应,并出现了耐药毒株。

由于中药具有复方、低毒、有效、可长期服用等特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转向了中药和天然植物,并对我国的传统方剂和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学者筛选了400多种中草药,发现其中70多种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活性的作用,如姜黄素、甘草、大蒜、桑白皮、黄芪、虎杖、黄芩等。

3呼吸道病毒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其中流感病毒可以引起明显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导致数次世界性大流行。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很多中医药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不但注重中药抗病毒药效学的作用,同时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研究。

有研究表明,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药,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增殖或灭活、阻止病毒吸附细胞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补益药及有效成分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

研究人员已经筛选出一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如:黄芩、鱼腥草、黄芪、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射干等。

4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HSV)是人类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感染部位广泛,常发于癌症或其他慢性病以及应用于各种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中。

现已证实,HSV感染与先天畸形、流产、宫颈癌、脑炎、新生儿疾病、性病等10多种疾病有关。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抗病毒药物已接近50多种。

但过渡到临床治疗全身性感染的药物仅无环鸟苷较为有效,且已被发现有耐药株发生。

因此,开发利用中草药资源,寻求更新更好的抗HSV药物已势在必行。

通过有关各种实验,发现中药大黄,石榴皮,金银花等中药在对抗HSV病毒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5柯萨奇病毒(CV)
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1946年首先从美国柯萨奇城分离出,故名。

柯萨奇病毒体积较小,电镜下直径为18一25um,寄居于人类肠道,患者及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口,也可经呼吸道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传至胎儿,婴幼儿感染常与母亲患病或带毒有关.CV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无菌性脑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胸膜痛或肌痛等,而柯萨奇B组病毒(CVB)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

实验表明对CVB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有灵芝、黄芪、乌药、木香、苦参、高山红景天、贯众、虎杖等。

6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
实验证明空心莲子草对EHFV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

治疗后乳鼠生存率提高,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病毒抗原减少。

近年来,随着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已成为新药开发的方向。

也是21世纪新药研究的“热点”。

抗病毒天然药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

天然药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两种或多种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联合使用使得其抗病毒疗效有显著改善。

此外,各种生物学技术被用于大规模筛选抗病毒中草药。

在研究方法上,以传统研究方法为基础,从机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着手,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多元化探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使得中药的应用更加准确有效,安全可靠。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相信中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