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

合集下载

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交通的关系

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交通的关系

交通拥堵:影响城 市用地布局,可能 导致城市中心区过 度拥挤
交通便利性:影响 城市用地布局,可 能导致城市中心区 过度扩张
交通规划:影响城 市用地布局,可能 导致城市中心区过 度集中
交通设施:影响城 市用地布局,可能 导致城市中心区过 度依赖公共交通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 展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协调
城市交通发展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交通便利性影响城市用地布局,如交通枢纽附近 土地价值较高
城市用地布局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城市用地布局影响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如商业 区、住宅区等不同用地布局对交通需求不同
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协调: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布局,可以优化城市交通 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YOUR LOGO
城市用地布局与 城市交通的关系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标题 城市用地布局城市交通对城城市用地布局
对城市交通的市用地布局的与城市交通的
影响
影响
协调发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城市用地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通拥堵
城市交通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引导作用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方向 交通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交通流量分布: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分布和密度 交通政策制定:引导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交通可达性影响城 市功能布局:交通 可达性高的地区, 功能布局更加集中, 反之则更加分散。
交通可达性影响城 市空间结构:交通 可达性高的地区, 空间结构更加紧凑 ,反之则更加分散 。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在逐渐加大,在城市各种项目建设中,交通规划属于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不仅能够将土地利用率有效提升,还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巨大的便利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紧密,相关人员应当将城市空间的发展与交通战略布局综合考虑,不断优化城市交通与土地一体化规划措施。

本文详细阐述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关系引言:在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相关部门只片面考虑影响交通的各方面因素,却没有对诸如环境、资源消耗等其他因素加以重视,因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

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中,将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联系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做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是有充足的土地利用。

而城市的土地面积和结构也对交通规划模式有着影响。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首先应当立足城市土地基本特点,真正改善城市交通。

第二,若在交通规划中对城市的土地过度使用,不仅会加重交通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严重的也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市容。

第三,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会对城市的自身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若在城市中比较繁华的地区出现土地使用过度的现象,这一地区不仅会有交通阻塞的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公共安全等的隐患,另外,交通繁华和交通萧条也会使城市发展出现不均衡现象。

由此可见,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之间既互相推动又相互制约[1]。

二、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在一些城市中,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仍然有一些问题,常见的有城市规模过大、城市中心过分集中、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这些都是阻碍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在不断转型和变革期间,由于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及人们的意识影响,使得城市用地也在不断变化。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120 100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ppt(共84页)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ppt(共84页)
1. 交通运输本身就是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之一 2. 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先决条件 3. 城市大多数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地
07.08.2019
6
07.08.2019
7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的影响; 2. 确定了城市的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3. 交通枢纽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
城市道路的功能:
(1)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 (2)为城市基础设施管道提供地下空间 (3)沿街建筑采光、通风,逃生通道 (4)城市开发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5)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因素 (6)户外活动场所
07.08.2019
10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组 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07.08.2019
22
机动车道的宽度 = 所需车道数 × 一条车道的宽度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07.08.2019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
性质、流量、形式
23
07.08.2019
24
(六)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 机动车最大坡度
3%
• 非机动车坡度
2%
07.08.2019
25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1. 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问题分析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问题分析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问题分析一、引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旨在合理布局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而交通规划则致力于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出行便利。

本文将对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二者相互影响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造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停车场等方面的规划,以提高交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相互影响1. 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a. 基础设施布局:交通规划的道路网络布局会影响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建造布局,例如,交通枢纽的布置会影响周边土地的开辟利用。

b. 交通需求与容量:交通规划需要根据城市规划的人口分布、用地结构等因素来预测交通需求,以确保交通系统的容量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c. 环境保护: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例如,减少交通对空气质量和噪音污染的影响。

2. 城市规划对交通规划的影响:a. 用地规划: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规划会影响交通规划中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的选址,例如,商业区的规划会影响周边道路的通行需求和停车需求。

b. 人口分布:城市规划中的人口分布会影响交通规划中的交通需求,例如,人口密集区域需要更多的公共交通设施和道路容量。

c.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例如,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协同发展1. 协同规划: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需要在早期阶段进行协同规划,确保二者的目标和策略一致,避免后期调整和冲突。

2. 数据共享: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需要共享数据,例如,人口分布、用地规划、交通流量等数据,以支持决策和分析。

论城市布局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论城市布局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论城市布局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__-__0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交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解决好城市发展布局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已成为首要的问题。

一、古时城市布局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发展从古至今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交通,而交通路网又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形态,城市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交通的形成,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我国从原始社会后期至商周就出现了最初的道路交通“井田制”,这种道路交通制度决定了城市的形态,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这一种“井田制”的道路交通系统一直影响着后代王朝的城市规划建设。

历史上在周王城的规划中就是由井田制派生出来的。

城市道路网由经涂、纬涂、环涂和野涂组成,并按王城、采邑、公邑的等级规定了不同的规划标准,而这些道路网对城市用地的组织起到了“骨架”的功能。

周王城的田间五涂把乡村的生产、居住、水利、交通很好地规划为一个有机联系而有秩序的整体,城市道路网则把城市的各类用地和交通很好地组织为有秩序的、功能合理的整体,这体现了城市整体布局与道路交通的关系。

此外在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为了体现和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和绝对权威,而将帝王的宫城设计在城市的中心处,并且修筑供帝王使用的经涂与纬涂。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城市的建设出现了一系列的革新,“城市”由主要的政治职能开始转变为兼具经济职能了,至此城市的性质、规模乃至城市形态、城市规划结构都开始发生了变革。

城市的分区更为明确,礼制的规划秩序也逐渐与经济相结合,城市的布局形态都有了新的变化。

但在这些历史的进程中,城市的布局规划自始至终不变的就是对帝王崇高地位的强调。

帝王的宫殿总要设计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此外要设立专供帝王使用的道路等等,其他的商业区、居民区在围绕着王宫设计布局。

城市的总体形态还会沿用井田制的特征,大致上的方格网形,当然这其中会有一些沿河流的道路和街区会顺着河流的走势而建设。

二、近现代工程师的探索在进入近现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等城市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三章一、公路设计的技术要素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桥面车道数1.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绿化、通信、照明等2.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的字母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

3.公路快速干线网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大气和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地质水文影响、交通事故4.按照公路运输场站的使用功能不同,传统上一般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在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少量客车或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

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70结合图)1、这是一种改造旧有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而将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入口处,使入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在进入市区。

2、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

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

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

4、在大规模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与城市中心区外围。

5、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道交通,兼做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干道。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其在城市范围内的布置,应遵循“近城不进城。

进城不扰民”的布置原则。

具体分为(71图):1、环形绕行式——该形式适用于主枢纽的特大城市。

2、切线绕行式——当有两、三条高速公路进入城市时。

采用切线绕行式可减轻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如无锡。

3、分离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多数车流如果与城市无关,则最好远离城市分布,用联络线接入城市,如困死,镇江。

4、穿越式——高速公路从城市组团间穿过。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最新版最新版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基于自上而下的战略研究,构建了路网宏观组织结构。

该规范指出,合理配置路网资源、循序渐进地扩容升级、促进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一般规定方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15%,对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

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7~15m²。

在城市道路网布局方面,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

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处,当城市放射的干路与外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其它车辆应在环路外的道路上行驶;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的流量流向确定,可采用半环或全环;环路的等级不宜低于主干路。

河网地区城市道路网应符合下列规定: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对跨越通航河道的桥梁,应满足桥下通航净空要求,并应与滨河路的交叉口相协调。

城市桥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应该与道路的车行道和人行道等宽。

在可行的情况下,城市桥梁可以建造双层桥,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管线设置在桥的下层通过。

客货流集散码头和渡口应该与城市道路统一规划。

码头附近的民船停泊和岸上农贸市场的人流集散和公共停车场车辆出入,均不得干扰城市主干路的交通。

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道路网应平行于等高线设置,并应考虑防洪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
➢机动车道的宽度 = 所需车道数 × 一条车道的宽度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
25
城市规划原理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停车场的规模 F=A×n×a
F----全市停车场所需的总面积 A----城市规划期末的汽车总数 n----使用停车场的汽车百分数 a----每辆汽车所占用的面积
2020/4/3
26
城市规划原理
(二)停车场的分布与位置选择
1. 停车场的分布 2.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2020/4/3
20
城市规划原理
2. 采用工程措施改善道路系统
(1)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 (2)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修立交桥,安装红、绿灯,并调整循环周
期。
2020/4/3
21
城市规划原理
(五)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宽度,包括道路横断面上各种用地的宽度。 道路宽度: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 2.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2020/4/3
19
城市规划原理
(四)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 改善措施 1. 结合城市用地布局,从布局上改善道路系统
(1)通过布局,调整城市的人流和物流,对道路从新分工; (2)疏散车流量,开辟环行道和绕行道,减轻主流道路上的压力; (3)组织单行道,提高车流速度; (4)减少交叉口,加大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高潮。 3. 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展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 4. 20世纪末期发展综合运输。
2020/4/3
3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一)城市交通构成
1. 空间分布上有城区、城郊和城乡交通; 2. 运输方式上有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
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3. 组织形式上有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4. 运输对象上有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城市规划原理
2020/4/3
15
城市规划原理
2020/4/3
16
城市规划原理
2020/4/3
17
城市规划原理
2020/4/3
18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道路的功能分工
1. 交通性道路 2. 生活性道路
(三)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 分离
2020/4/3
4
城市规划原理
(二)现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1.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 3. 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 城市道路系统多级化 5. 城市交通组织立体化
6.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2020/4/3
5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机动车公共停车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地区<300m,在中心地区 <200m
➢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为50—100m,不能>200m
城市规划原理 2020/4/3
2008/11/13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2020/4/3
2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世界交通的发展分四个阶段:
1. 早期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海洋开展水运。 2. 以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铁路建设
2020/4/3
8
城市规划原理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 运输设备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2. 车站码头影响城市干道的走向 3. 对外交通的布置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置 4. 城市面貌的反映 5.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2020/4/3
9
城市规划原理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 交通运输本身就是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之一 2. 交通是城市化过程的先决条件 3. 城市大多数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地
2020/4/3
6
城市规划原理
2020/4/3
7
城市规划原理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的影响; 2. 确定了城市的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3. 交通枢纽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
12
城市规划原理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应有利于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 (五)道路布置要能满足各种管网工程和人
防工程的建设。
2020/4/3
13
城市规划原理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方格网式
–放射式
–放射环形
–自由式
–混合式
2020/4/3
14
1. 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2. 合理的城市干道网密度
➢ 城市干道网密度 = 城市干道长度/城市用地(km/k㎡)
➢ 主干路: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
➢ 路网间距
• 主干路 600—1000米,次干路 300—500米, • 支 路 200—300米
2020/4/3
11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道路的功能:
(1)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 (2)为城市基础设施管道提供地下空间 (3)沿街建筑采光、通风,逃生通道 (4)城市开发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5)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因素 (6)户外活动场所
2020/4/3
10
城市规划原理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组 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二)按交通性质、分级布置;
• 我国城市道路目前可分三级
1. 主干道(全市性的干道),联系城市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
枢纽和公共场所。红线宽为40—70m;
2. 次干道(区干道)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干线,红线宽为30—
50m;
3. 支路(街坊道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20—30m左右

2020/4/3
• 道路横断面类型 板
• 红线宽度的20确20/4定/3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
性质、流量、形式
23
2020/4/3
24
城市规划原理
(六)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 机动车最大坡度
3%
• 非机动车坡度
2%
202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