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中的灵感与直觉

合集下载

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而诗词的灵感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也可以来自于大自然的景色、人物的情感、历史轶事等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首先,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自然景色。

中国古代诗人常常以自然景色为灵感来源,描绘山水、花鸟、月夜等自然景致,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即事》中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远行的孤寂之情,展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自然景色不仅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还可以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美好体验。

其次,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典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这些典故常常成为诗人创作的重要灵感之源。

有些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赞美、抒情或者讽刺,表达了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比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绘了岳飞抗金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忠君爱国的追求。

历史典故既可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也可以启迪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再次,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人生体验。

诗人通常会通过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感悟,创作出真挚的诗文作品。

他们将自己的心灵世界融入诗篇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晏殊的《浣溪沙》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词通过渔翁独钓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寂寥的感慨。

人生体验是诗人创作的灵感之源,也是读者共情共鸣的桥梁。

最后,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诗歌常常被视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的载体,诗人可以借助文字的力量,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比如,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写到:“酒阑徐见鬟台国,昨日鸳鸯天上来。

简评诗歌创作要素

简评诗歌创作要素

简评诗歌创作要素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创作要素。

本文将对诗歌创作要素进行简评。

一、灵感与情感诗歌的创作离不开灵感与情感。

灵感是创作的源泉,是诗人思绪的闪现和灵光乍现。

它可以来自于生活的点滴,也可以来自于自然景物、社会事件、历史人物等。

而情感则是诗人对于灵感的深情表达,是诗歌能够打动读者的核心。

情感的表达可以是激动、哀伤、喜悦、愤怒等,通过对情感的真实、细腻描写,诗人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形式与结构诗歌的形式与结构也是其重要的创作要素。

形式上,诗歌可以通过词句的节奏、声韵、押韵等来呈现,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仗诗等。

不同的形式体现了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也影响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而结构上,诗歌通常分为几个意象组,每个组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一个意象的展开与变化。

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加有机、连贯,并更好地展示主题和情感。

三、意象与象征意象和象征是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

意象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帮助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

意象可以来自于自然界、人类生活、文化背景等,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形象的描写,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而象征则是通过事物的象征意义,传达出深层含义,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象征可以通过具体的符号、隐喻等手法呈现,使诗歌更具有哲理性和深度。

四、语言与表达技巧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语言和表达技巧有较高的要求。

语言要求准确、精炼,能够贴切地表达诗人的意图和情感。

在选择词语时,诗人需要注意音韵的和谐,用词要具有美感和音乐性。

同时,表达技巧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一环,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够丰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增强诗歌的艺术感。

总结起来,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创作要素包括灵感与情感、形式与结构、意象与象征、语言与表达技巧等。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性。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合理运用和组合,诗人能够创作出具有独特韵味和深度内涵的优秀诗歌作品。

诗人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与创作技巧

诗人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与创作技巧

诗人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与创作技巧诗歌是一种言语的艺术形式,它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而这些情感和思想的源泉正是诗人创作中的灵感来源。

灵感可以是来自于自然环境,可以是来自于个人的经历,也可以是来自于观察社会现象。

同时,诗人还需要一定的创作技巧来将这些灵感转化为具有艺术性的诗歌作品。

首先,自然环境是诗人创作中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

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常常能够触动诗人内心的弦。

比如,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的宏伟壮丽,或是在闲暇时散步于花园中,观察到五彩斑斓的花朵和婀娜多姿的树木,这些瞬间的感悟都能够启发诗人的灵感。

而这样的灵感也会让诗人的作品具有美感和深度,使读者能够在阅读时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其次,个人的经历也是诗人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可以通过回忆过往的点滴,激发并表达出其中的感悟和思考。

比如,一个人曾经历过重大的人生变故,或是感受到爱情的曲折与坚持,这些个人经历都能成为诗人写作的灵感源泉。

通过将个人经历与诗歌的形式相结合,诗人能够创造出独特的作品,使读者共鸣并思索人生的意义。

此外,在观察社会现象中也能够获得诗人创作的灵感。

社会是个复杂多变的大舞台,诗人通过观察社会中的人与事,能够洞察到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社会中的不公平、人性的复杂、道德的困境等等,都是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通过将这些社会现象转化为诗歌的形式,诗人有能力唤起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思索和矛盾的反思。

除了灵感来源外,诗人还需要一定的创作技巧将灵感转化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首先,诗人需要选择并熟悉合适的韵律和节奏。

韵律与节奏是诗歌的重要元素,能够给作品带来美感和节奏感。

通过合适的韵律和节奏的运用,诗人可以强化作品的表达和感染力。

其次,诗人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比喻的能力。

诗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抽象性的艺术形式,利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能够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化繁为简,使作品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诗词创作话灵感

诗词创作话灵感

诗词创作话灵感“灵感”原是一个宗教用语,本义为“神的启示”,后引进文学创作中,专指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文思如涌的文学现象。

在创作过程中,某些事物、现象、语言信息,一旦“触其心思”,顿生诗思,居然因之成篇。

这种在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神秘”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灵感。

灵感能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敏捷地去扑捉创作中所需要的“猎物”,如立意、命题、结构、字眼、人物、事物、景象、史料、典故等主客观要素,神速高效地帮助作者完成作品创作。

因此,这门知识值得学习,这种技巧值得掌握。

“灵感”这种文学现象前人早有研究和解读。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就说过:“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之可遏,去不可止。

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他在创作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文思有通有塞的灵感现象,但认为来去突然,不可捉摸。

谢榛也说:“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古索,不易得也。

……所谓‘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四溟诗话》)诗歌创作中的灵感与比兴手法中的“兴”很有关系。

“兴”的本义就是启发、感发的意思。

只是在诗歌的比兴中,“兴”仅为一种表现手法。

如果从产生创作激情、创作冲动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兴”,实际上是一种创作的际遇,一种时机,一种阶段,是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在具体的创作运思中,有时诗思受到外物的触发,突有所感,忽然贯通,从而产生创作的激情。

比如杜甫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

”(《和裴迪》)“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上韦左相》)李白更是一个极富灵感的诗人,贾至与李白同游洞庭,称李白:“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贬洞庭湖》)另一位诗人任华的《寄李白》云:“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

”李白自己也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江上吟》)“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庐山谣》)这里的“兴”,都体现了诗人勃发爽利的创作精神风貌,都是指创作灵感。

宋代诗人杨万里对“兴”作了这样的解释:“我无意于作是诗,而是物,是事适然触乎我,我之意亦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斯之谓兴。

古诗对文学创作者有何灵感启发

古诗对文学创作者有何灵感启发

古诗对文学创作者有何灵感启发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文学创作的漫漫长路。

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古诗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无尽的启示。

古诗的语言精炼而优美,往往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仅十个字,就把广袤无垠的沙漠、孤独挺拔的烟柱、蜿蜒流淌的长河以及浑圆壮丽的落日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现代文学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技巧。

它提醒创作者们在表达时要避免冗长和啰嗦,力求用最简洁、最精准的语言传递最核心的信息,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诗中的意象运用也为文学创作者打开了一扇灵感之门。

月、柳、梅、菊等常见的意象,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丰富多样的象征意义。

月亮常常代表着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便是典型的例证;柳树则寓意着离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将送别的场景烘托得格外动人。

当文学创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些传统意象,借助它们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为作品增添韵味和深度。

古诗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同样能给予文学创作者深刻的启发。

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感受到的忧国忧民之情,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体会到的坚贞爱情,古诗涵盖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创作者们可以从中汲取情感的滋养,让自己的作品更具情感的温度和力量,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也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平仄相间、押韵和谐的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这种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对于文学创作者在创作诗歌、散文甚至小说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可以使作品在语言上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再者,古诗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战争、咏史怀古、思乡怀人等诸多方面。

这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视野和丰富的素材。

诗歌中的创造与灵感

诗歌中的创造与灵感

诗歌中的创造与灵感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思考人生等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文学形式。

作为一种艺术,诗歌创作离不开创造力与灵感的融合与迸发。

本文将从创造力的源泉、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启发以及诗人们如何将创造力与灵感转化为诗歌作品等角度来探讨诗歌中的创造与灵感。

一、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源自人类内心的世界,是一种人类天生的独特能力。

而诗歌创作中的创造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体验的积累:创作诗歌需要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观察。

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丰富了诗人的情感积淀,也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2. 想象力的发挥:想象力是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诗人能够创造出美丽的意象、奇特的情节,以及独特的词句,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

3. 知识与思考的深度:诗歌往往需要诗人对于人类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储备。

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通过深度思考,诗人才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诗歌思想和观点。

二、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启发创作诗歌需要灵感的启发,而灵感往往来自诗人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

1. 自然界的启发:自然界是诗人最常寻求灵感的地方之一。

美丽的风景、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自然界中无尽的变化,都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2. 文学艺术的熏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予诗人以启发。

通过阅读经典的诗歌作品、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诗人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从而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创作。

3. 社会与人性的反思: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探索也是诗人寻找灵感的重要途径。

诗人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能够从中汲取创作的力量与灵感。

三、将创造力与灵感转化为诗歌作品创造力和灵感是诗人创作诗歌的重要基石,但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诗歌作品,才能使其真正展现出来。

1. 捕捉灵感瞬间:灵感的油然而生往往是短暂的,诗人需要学会捕捉灵感瞬间。

无论是通过记录笔记、拍摄照片或者随手写下一句话,都有助于抓住灵感的闪光点,为将来的创作提供素材。

诗人的灵感创作灵感的来源

诗人的灵感创作灵感的来源

诗人的灵感创作灵感的来源诗人的创作灵感是创作诗歌作品时所思考、感受和表达的原动力,它可以来自于多种多样的来源。

下面将探讨几个常见的灵感来源,从而揭示诗人创作的奥秘。

自然和环境大自然是诗人们最常用的灵感之源。

通过仔细观察和感知自然景色,诗人能够从中获得灵感。

大自然的特点和美妙的景色可以激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进而转化为诗歌作品。

例如,郭沫若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海阔天空,能容纳多少痛。

”他通过描绘大海和天空的广阔与无垠来表达自己的感叹和思考。

生活经历和人情世故诗歌创作中还经常受到个人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诗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经历到的情感以及他人的命运,从而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生活经验和人情世故是诗人灵感的不可或缺的来源。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根据他在长安蜀道旅行的经历而创作的,诗中展现了他对困难和苦难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历史和文化历史和文化是另一个常见的灵感来源。

诗人可以受到历史事件、传说和文化遗产的启发,创作出独特而富有思想深度的诗歌作品。

历史和文化给予诗人们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类智慧的领悟。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以夜晚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对故国沦丧和社会动荡的忧虑。

情感和抒发情感和抒发是最直接的灵感源泉。

诗人经常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转化为诗歌作品。

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和心情来表现自己的创作灵感。

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喜怒哀乐,诗歌都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考的载体。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表达了他对家人离散和伤离的思念和悲哀之情。

哲理和思考诗人的创作还往往承载了一定的哲理和思考。

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悟性,诗人能够从生活中提取出深层次的哲学和道德问题,进而通过诗歌作品来探索和表达。

诗歌所揭示的智慧和道理丰富了诗歌的意义和内涵,使其更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探讨了生命的短暂和离别的痛苦。

创作诗歌的技巧与灵感来源

创作诗歌的技巧与灵感来源

创作诗歌的技巧与灵感来源诗歌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的文字形式,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传达情感、思考和观察。

对于大部分创作者来说,灵感来源和技巧对于创作优秀的诗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创作诗歌的技巧,并介绍几个常见的灵感来源。

一、诗歌创作技巧1. 建立意境:诗歌需要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创作者可以运用比喻、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注重韵律和节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其独特之处,它通过音节和重音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美感。

创作者可以尝试运用押韵、排比、叠词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 创造独特的视角:诗歌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表达事物,这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创作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比如个人经历、自然界、社会问题等来创作独特的诗歌作品。

4. 注意结构和组织:诗歌的结构和组织对于作品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

创作者可以运用分节、折返、转折等手法来组织作品的结构,使之具有内在的逻辑和韵律。

二、灵感来源1. 自然环境:大自然是创作诗歌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

走进大自然中,观察花草树木、动物飞禽,感受四季变换,可以激发创作者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思考,进而转化成独特的诗歌作品。

2. 个人经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是创作诗歌的重要灵感来源。

生活中的欢乐、忧伤、挣扎和成长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创作诗歌的灵感点。

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创作者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

3. 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现象也是创作诗歌的重要来源之一。

反映社会的不公、人际关系的困惑、道德伦理的思考等都可以成为创作者表达的题材。

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创作者能够给予读者一种启示和思考。

4. 文学艺术: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是创作者灵感的近邻。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赏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通过借鉴和参考他人的作品,创作者能够丰富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创作中的灵感与直觉
诗词创作中的灵感与直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彭庆达涂丙炎
文艺理论界有一段时间不作兴讲创作的灵感与直觉问题,因为据说与唯心主义的哲学观总有粘连。

其实,真正的唯物主义观点并不排斥灵感与直觉,我们不能拱手让出这一领域给唯心主义去独占,而要旗帜鲜明地坚守住唯物主义灵感和直觉阵地,探索诗歌创作的科学发生过程。

科学的唯物主义灵感观就是: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科学的直觉观就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为依据,但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

诗歌创作是绕不开灵感与直觉的。

“灵感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是形象的孕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质变阶段的表现,也就是艺术家在构思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创造欲望在形象上的体现。

……它不仅促成独创的形象的产生,而且也是推动创作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它加强着艺术家的创作冲动。

”(王朝闻:美学概论179页)至于直觉,既是一种直观,即用感官直接感觉,它大量普遍地存在于主观与客观直接接触的感性阶段,作为一种艺术功能,当然也包含了初步辨别与
判断的知觉。

女作家池莉的得奖作品《有了快感你就喊》,有这样一段关于直觉的生动描写:“远远地,卞容大就认出了父亲。

这是认出,不是明确的看见,是感觉,是儿子对父亲那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感觉。

”这种经验,不写诗词的人都有过,在诗词的写作和欣赏过程中更是频繁出现。

本文为简化头绪,下面将把讨论的重点放在灵感上。

灵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有准备的心灵。

章学诚在《皇甫持正文集书后》说:“水之波澜,山之岩峭,所积深厚,发于外者,不知其然而然。

”这里强调的,正是“所积深厚”。

蒋仲葵在《尧山堂记》也说:“元代卢挚在自己的书桌上大书一“天”字,下注六个小字:“有记性,不急性。

”这里“不急性”正是强调要博闻强识,多学习多积累。

只有这样,才能如人们评马克思那样,像一艘蓄满动能的航轮,随时准备升火待发。

王士祯在《序孟浩然诗》中也说:“每有佳作,伫兴而就。

”“伫”就是久立等待,而“兴”就是灵感,兴会。

2、突然性、偶然性。

陆机《文沦》云:“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遇,去不可止。

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

”这些话把灵感的突发性,偶然性描述得很准确生动。

本来这灵感和直觉一样,有时被幽默地称为“第六感觉”,其所得或为形象,或为念头,或者仅是对多种可能的一种选择。

如电光石火,如飘风骤至,来有影,去无踪。

陆游干脆把灵感获得之功上归之于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苏询也认为玄机只能
是“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遇。

”有一位潘大临毕生传下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据说他诗兴正酣,得此一句后却忽
然被索租人来打断了,等他平静下来再握管苦吟,却怎么也找不到诗的感觉了。

这就是作弄人的“天机”和灵感。

3、客观性、必然性。

元好问的《论诗》论杜甫诗云:“眼处心生即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这里赞美杜甫笔下的长安景色如画图,诗的灵感都来自客观实际,因为他有十年长住的亲身经历,并非仅凭想象虚构。

施国祁注释《论诗》,就把《慈恩塔·曲江三章》、《丽人行》、《渼陂行》等杜诗看成“十幅图画都在把酌浩然,旷怀游目中一一写照。

”看来写诗不能没有灵感,灵感有突然、偶然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立足现实、客观必然的一面。

下面讨论一下诗词创作中怎样发挥灵感直觉的效能,提高诗词质量的问题。

一、要讲究素质修养,注重生活实践。

龚自珍在《书汤海秋诗集后》说:“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其面目也完。

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卒不能不
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在是。

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汤益阳就是汤海秋,其诗文慷慨激荡,与龚友谊深厚。

龚评其诗,正如其人,其中灵感兴会与其为人是密不可分的。

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中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非按舆地图便可云‘平野入青徐’(杜甫《登
兖州城楼》)也,抑登楼所见者耳。

隔垣听演杂剧,可闻其歌,不见其舞,更远则但闻鼓声,即可云所演何剧乎?前有齐粱,后有晚唐及宋人,皆欺心以炫巧。

”陆游虽是宋人,但他自承灵感来自客观世界:“操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有人问宰相郑綮最近写诗没有,答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中安可得之?”二、要放胆,要以写诗为乐。

叶燮《原诗》说:“识明则胆张,任其发宣而无所于怯,横说竖说,左直而右有,直造化在手,无有一之不肖乎物也。

文章一道,本抒写挥洒乐事,反若有物焉以桎梏之,无处非碍矣”。

李渔《闲情偶寄》中说:“予生忧患之中,总无一刻舒眉,惟于制曲填词之顷,非但郁借以舒,愠为之解,且尝作两间最乐之人,觉高贵荣华,受用不过如此,未有真境之为所欲为,能出幻境纵横之上者”。

把两位所说合起来看,“抒写挥洒,为所欲为”,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所以,在这里也生发出与“苦吟”背道而驰的理念:“即诗不吟,即吟不诗”。

(徐祯卿《与同年翰林论文书》)贾岛那样“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苦吟出来的诗句,用来作励志箴言犹可,若欲评为精品,一般而言恐怕难能。

二、要高度集中精力,巧运神思。

还是李渔说得好:“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

专则易于奏功,散者难于责效。

……念不旁分,妙理自出。

”他举了一个写作实例: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每天练习写作一两篇,天天如是,
还不见得篇篇都好,而在入考场后一连要写七篇文章,其中优秀的考生,能在千人当中脱颖而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这“念不旁分……只得走此一条路也。

”可见,放胆之外,灵感的光顾也是靠“收视反听,耽思精骜”(陆机《文赋》),“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刘勰《文心雕龙》)。

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

根据上述二点,下面让我谈淡自己写作诗词的一点切身体会。

蒋捷的《虞美人》词分说“少年、壮年、而今”三个阶段的不同“听雨”感受,集中抒发人生的沧桑体验,曾令我拍案叫绝,玩味不已。

上年偶遇小学时窗友,追忆儿时游乐,与其青、壮、暮年坎坷道路,窘困境况形成鲜明对照,不由触动词兴,援用“虞美人”词牌成词一阕:“而今相见秋花谢,鬓已星星也。

笑谈当日毽子功,却恨老天不刮少年风。

”末句写了出来,自己也没找到确解。

“少年风”是什么风?与老天何干?只觉得一个“恨”字用在上下文句中,把自己的繁杂感受表现得还是比较鲜明强烈的。

客观现实与平时读词习得乃至自己当时的感情体验几方面撞击碰触,就产生了这样一句看似无理,其实酝含真情的句子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