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生理学PPT:体温调节【Temperature Regulation】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PPT课件

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体内代谢
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能量。
净能(NE,net energy)=代谢能(ME, metabolizable energy)-热增耗(HI, heat increment)。也表示为:净能(NE,net energy)= 维持净能(NEm, net energy for maintenance)+ 生 产净能(NEp, net energy for production)
④ 消化道内食物空虚,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饥
饿。
基础代谢的测定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际生产中不
易达到,如很难达到肌肉完全处于安静状态,
因此实际中常用静止能量代谢代替基础代谢。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⑵ 静止能量代谢
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 前休息时(以卧下为宜)的能量代谢水平,称 为▲静止能量代谢。
大小、性别(公>母)、年龄(幼畜>成年)、 营养状况(好>差)等。
⑷ 影响基础代谢率和静止能量代谢的因素
① 年龄(幼畜>成年)、性别(公>母)、身
高、体重、体表面积
② 生长、妊娠、哺乳、体温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消化能 (DE)
总能 (GE)
生产净能 (NEp) 净能(NE) 维持净能 (NEm) 代谢能 (ME) 热增耗(HI)
尿能(UE)、气体燃烧能(Eg)
粪 能(FE)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① 总能
(又称粗能)指饲料中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
CO2、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热量。
Ⅰ 开放式回路呼吸装置 Ⅱ 密闭式回路呼吸装置(最常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密闭式回精路选3. 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生理学第七单元 体温调节【Temperature Regulation】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生理学第七单元 体温调节【Temperature Regulation】
第七单元 体温调节 (Temperature regulation)
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basal matebolic) 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 谢水平,称为基础代谢。 条件: 1. 清醒; 2. 肌肉处于安静状态; 3. 最适于该动物的外界环境温度; 4. 消化道空虚,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 基础代谢的高低通常用基础代谢率表示。
率增加更为明显
5.营养状态;营养好的比营养不良的代谢率高 6.季节; 春季较高,夏季降低,冬季最低 7.品种;生长速度快的代谢率要高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 温
恒温动物(homeothermic animal)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体温调节
三、散热的主要方式
辐射(radiation)散热
体热以红外线的形式传给外界温度较低物体。
传导(conduction)散热
散热方式
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
对流(convection)散热
与体表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和散发热量。
蒸发(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poration)散热
体表水分蒸发。
(二)静止能量代谢 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 前休息时(以卧下为宜)的能量代谢水平称为静止 能量代谢。
静止能量代谢与基础代谢区别: 静止能量代谢包括数量不定的特殊动力作用能 、用于生产的能量以及可能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
影响因素:
1.个体大小; 2.年龄;幼年时代谢率较高 3.性别;雄性代谢率较高 4.生理状态;母畜发情期间代谢率增加、妊娠后期代谢
体温调节的基本 中枢位于下丘脑。

体温的认识课件(共15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体温的认识课件(共15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散热过程
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其次有呼吸、尿和粪便。 皮肤的散热方式 : ①皮肤表面直接散热 1、 辐射-皮肤与环境的温差 机体以热射线(红外线)形式将热能传给外界一种散热方式。 条件: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影响因素: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有效辐射面积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散热过程
2.传导-接触的温差 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3. 对流-空气或液体的流动 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散发体热的形式,是传导散热的一种 特殊形式。
散热过程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②蒸发散热-通过水分从体表蒸发散热的一种方式,可分为不感 蒸发和发汗。 注:当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是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汗腺发达的家畜:出汗散热(马) 汗腺不发达的家畜:呼吸道的蒸发(牛、猪)
中暑
临 床 指因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疾病。
高温、高湿、小风速(或无风)环境→辐射、传导、 对流的散热停止,蒸发散热困难→ 体热淤积→中暑
体温调节
生理性调节: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来调节体温 行为性调节: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调节体温
热敏感神经元 神经调节: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
冷敏感神经元 体液调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动物行为性体温调节。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 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 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
如:人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
主要产热器官:内脏、骨骼肌、脑 安静时:内脏的活动,尤其是肝脏; 运动时:肌肉的活动,产热可占90%; 饲料: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可产生大量热量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体温调节PPT课件

动物生理学第七章 体温调节PPT课件
环境温度:20~30℃ 稳定 肌肉松驰; <2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 <10℃ 代谢↑↑ 寒战,肌肉紧张度↑ >30℃ 代谢↑ 体内化学反应速度↑,
发汗、呼吸、循环机能↑
体温调节 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
可以调节机体产热与散热过程,
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不因外
一、体 温
界气温变化或机体活动情况的 改变而发生显著的变动。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释放
代谢率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 到7-8h),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产热量比进食前 有所增加,食物这种使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作用, 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蛋白质: 25-30% 糖和脂肪:4-6%
4、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均可使能量代谢升高
能源物质在体内的主要储存形式
3、蛋白质:很少 组织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更新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几个概念
1.食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单位: kJ或kcal
糖 4.1kcal/g 17.15kJ/g 蛋白质 4.3kcal/g 17.99kJ/g 脂肪 9.0kacl/g 39.75kJ/g
2、间接测热法
①测定CO2产生量和耗O2量 ②测定尿氮排出量,得出蛋白质产热量 ③计算出NPRQ ④查出非蛋白食物氧热价 ⑤计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⑥能量代谢计算
间接测热法中耗O2量与CO2产生量的测定方法
(1)开放式测定法(气体分析法) 在机体呼吸空气的条件下测定耗氧量和CO2产生
量 (2)闭合式测定法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Energy metabolish and Temperature regulation)

体温调节(temperature regulation)

体温调节(temperature regulation)

猪的耐热能力较弱,尤其是仔猪更弱。
家畜的抗寒能力一般较强。
体温调节
(三)家畜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
1.惯习(acclimation) 动物短期(通常数月)生活在超常环境温 度(寒冷或炎热)中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2.风土驯化(acclimatization)
随着季节性变化机体发生的对环境温 度的适应。表现为被毛厚度和血管收缩性 发生变化等,以增强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 的适应能力。
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① 外周温度感受器 冷感受器
热感受器
广泛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 ② 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 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 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等处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的基本 中枢位于下丘脑。
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体温调节
体温调定点学说:
在 PO/AH 区中有一 个控制体温的调定点, 而 PO/AH 区的温度敏感 神经元可能起调定点的 结构基础。 当体温处于调定点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处于 平衡状态,体温维持在调定点设定的水平。
体温调节
五、外界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
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 家畜的耐热与emperature)是指身 体深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来代表。
体温调节
二、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家禽的体温比家畜高 幼畜的体温比成年家畜略高 公畜较母畜略高 发情期、妊娠期体温较高,排卵时体温降低 肌肉活动时体温升高 采食后体温升高0.2~1℃,持续2~5h之久 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体温调节
3.气候适应(climatic adaptation) 经过几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动物的遗传 特性发生变化,不仅本身对当地的温度环境表现 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且能传给后代。

动物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精选幻灯片

动物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精选幻灯片

饿。
基础代谢的测定所要求的条件在实际生产中不
易达到,如很难达到肌肉完全处于安静状态,
因此实际中常用静止能量代谢代替基础代谢。
ppt课件.
11
⑵ 静止能量代谢
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 前休息时(以卧下为宜)的能量代谢水平,称 为▲静止能量代谢。
☆静止能量代谢与基础代谢不同之处,在于静 止能量代谢还包含数量不定的特殊动力作用的 能量、用于生产的能量和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 公式:Q=KW0.75 Q为静止能量代谢率(KJ/24h),K=70,W为 体重(Kg)。
食物的氧热价。单位是:KJ/L。
③ ※呼吸商(RQ=VCO2/VO2)
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的量的比
值,称为呼吸商。
ppt课件.
7
⑵ 测定能量代谢的方法
① 直接测热法
将动物放在专门设计的测热室中,直接测定机体在一 定时间内散发的热量。但由于测热装置结构复杂,操 作不方便,实际中难以推广很少采用。
能之差。
消化能(DE, digestible energy)=总能(GE,gross energy)-粪 能(FE,feces energy)
③ 代谢能
是指饲料中消化能减去尿能和消化道可燃气体(甲
烷)产生的能量。
代谢能(ME,metabolizable energy)=消化能(DE,
digestible energy) -尿能(UE, urine energy)-发
ppt课件.
8
② 间接测热法
该方法不仅简便易行,并且足够准确,为研究动 物营养、环境生理和内分泌实验所常用。其理论 依据是化学中的定比定律(反应物的量与产物的 量之间是一定的比例关系。同一种化学反应,不 论经过什么样的中间步骤,也不论反应条件差异 多大,这种定比关系不变)。需3个指标:耗氧量 (开放法、闭和法)、呼吸商(消耗的是什么物 质,种类,大致比例)、氧热价(单位物质供能 量)。有两类方法:

兽医病理生理学课件: 发热

兽医病理生理学课件: 发热

骤发
骤退
第四节 发热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致热性细胞因子对马CNS影响示意图
二、免疫系统
内生性致热原本身即是一些免疫调控因子
– IL-1 – IL-6 – IFN – TNF
发热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 持续高热,免疫网络平衡关系紊乱。
三、消化系统
• EPs→下丘脑PGs →中枢直接引起厌 食、恶心的感受
三、体温下降期
• “调定点”恢复到正常
• 散热>产热 • 血温仍偏高 • 出汗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波浪热
伤寒
不规则缓热发:发热持续时
缓退
间不定,热型变化不规
则,系统性戏斑狼疮。 波逐浪间上天复浪渐状歇,或发热下,弛体2败℃热 数 数 作(降可张 温 血或小天。:周至见热波症大更时后间体期正于:动等叶多合又日温性热常布高大,肺又再疟突)或鲁热于炎化下次、然微菌:在1脓℃降升三上热病数2性4,到高日升状、天小炎可正,疟达态回内时症达常如。3,归逐9、,此℃数热渐稽3水温一反以天、上9留平波~后鼠升热,动4又咬至0:不2℃复热高4高超小,发等峰持热过时,。,续1内呈然于℃体波后高。
生理性体温升高
病理性体温升高
二、发热的概念及特点
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 节中枢的温度调定点上移,将体温调节到正常值 0.5℃以上的一种病理过程。
三个基本特点:致热原作用 体温调节无障碍 调节性产热过多,而散热减少
过热
发热 调定点上移
调定点
正常体温曲线
生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和过热的区别
PVN和腹正中视前核是下丘 脑参与体温调节和发热的最基 本神经结构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件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件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heat production) 1.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 骼肌为主. 2.产热形式: ⑴战栗产热 shivering thermogenesis
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⑵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又称代谢产热。褐色脂肪产热量最大。
3
2.Core temperature ⑴特点:
A.相对稳定,各部位温差小; B.因代谢水平不同,内脏器官有温差:
肝最高→脑次之→肾、胰、12指肠略低→ 直肠最低。但血液循环可使其趋于一致。
⑵体温:一般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测量部位:直肠:平均37.5℃(36.9-37.9) 口腔:平均37.2℃(36.7-37.7) 腋窝:平均36.8℃(36.0-37.4) 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 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体温 4
(二)体温正常变动
1.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free-running period 2.性别:女>男0.3℃;女基础体温(醒
后起床前的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 ;
3.年龄: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老 年
体温低。
4.肌肉活动:代谢强,产热增,体温5
10
自主性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系统
11
(一)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
①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
内脏等处。热、冷感受器分别在局部温
度升、降时兴奋。
②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脊髓、延髓、
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处。
热敏N元:脑局部T↑,放电↑;
温度敏感 (warm-sensitive neuron,WS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蒸发散热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四、体温恒定的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的基本 中枢位于下丘脑。
视前区-下丘脑前 部 (preoptic-anterior hypothalamus area, PO/AH) 是 体 温 调 节 中枢的关键部位。
出题点:
1. 糖类和脂肪的呼吸商分别为( )。
C、对流
D、传导
4. 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动物的体温最高( )。
A、猪
B、马
C、牛
D、鸡
5. 试验研究中,通常作为机体深部温度的指标部位是( )。
A、肝脏
B、小肠
C、心脏
D、食道
6.在安静状态下,按单位重量组织进行比较,产热量最多的是( )。
A、脑
B、胃肠道
C、皮肤
D、肌肉
7.动物肌体内能促进产热量最多的激素是( )。
体温调节
三、散热的主要方式
散热方式
辐射(radiation)散热
体热以红外线的形式传给外界温度较低物体。
传导(conduction)散热
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
对流(convection)散热
与体表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和散发热量。 蒸发(evaporation)散热 体表水分蒸发。
参考答案:
BAADD BD CBD
体温调节(Temperature regulation)
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basal matebolic) 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
谢水平,称为基础代谢。
条件:
1. 清醒; 2. 肌肉处于安静状态; 3. 最适于该动物的外界环境温度; 4. 消化道空虚,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饥饿。
率增加更为明显 5.营养状态;营养好的比营养不良的代谢率高 6.季节; 春季较高,夏季降低,冬季最低 7.品种;生长速度快的代谢率要高 。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 温
恒温动物(homeothermic animal)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A、0.71 ;1.00
B、1.00;0.71
C、1.00;0.80
D、0.80;0.71
2. 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来增加产热量的方式是( )。
A、寒战性产热
B、温度刺激性肌紧张
C、非寒战性产热
D、肝脏代谢亢进
3. 在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体温时,机体散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 )。
A、蒸发
B、辐射
基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谢的高低通常用基础代谢率表示。
(二)静止能量代谢 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
前休息时(以卧下为宜)的能量代谢水平称为静止 能量代谢。
静止能量代谢与基础代谢区别: 静止能量代谢包括数量不定的特殊动力作用能
、用于生产的能量以及可能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
影响因素:
1.个体大小; 2.年龄;幼年时代谢率较高 3.性别;雄性代谢率较高 4.生理状态;母畜发情期间代谢率增加、妊娠后期代谢
生理学上的体温(body temperature)是指身 体深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来代表。
体温调节
二、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家禽的体温比家畜高 幼畜的体温比成年家畜略高 公畜较母畜略高 发情期、妊娠期体温较高,排卵时体温降低 肌肉活动时体温升高 采食后体温升高0.2~1℃,持续2~5h之久 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甲状腺激素
8. 长期饥饿的动物,呼吸商接近于( )。
A、0.6
B、0.7
C、0.8
D、1.0
9.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位于( )。
A、大脑
B、下丘脑
C、延髓
D、脊髓
10.简便方法测定能量代谢,必须取得的数据是( )。
A、食物的热价
B、食物的氧热价
C、非蛋白呼吸商
D、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