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调节
体温的调节

正常人体的温度是由大脑皮质和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所调节(下丘脑前区为散热中枢,下丘脑后区为产热中枢),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所以正常人有相对恒定的体温。
1 下丘脑前区为散热中枢,其生理功能如下:(1)促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经辐射方式散失。
(2)增加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目的。
(3)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
(4)减少肌肉活动,防止产热增多。
2 下丘脑后区为产热中枢,其生理功能如下:(1)促使血管收缩,减少辐射散热。
(2)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
(3)提高组织代谢率,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组织的氧化率。
(4)寒战,增加产热。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一、引言体温调节是生物体为了维持恒定的体内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生理过程。
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理机制,如代谢率的改变、颤抖产热、皮肤血管收缩等,来保持体温的稳定。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机制。
二、人体的基本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6.5℃至37.5℃,这是由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当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人体通过调节体温来保持体内的稳定环境。
三、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机制1. 代谢率的改变: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为了产生更多的热量,人体的代谢率会提高。
这是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加速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来实现的。
2. 颤抖产热:颤抖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的产热方式。
当肌肉快速收缩和放松时,会产生热量。
这是通过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的化学反应实现的。
3. 皮肤血管收缩: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这是通过神经冲动和一些化学物质(如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实现的。
4. 毛发反射:人体的头发和其他毛发可以形成一个绝缘层,减少热量的散失。
同时,毛发的存在也可以反射热量,使人感觉更暖和。
5. 非战栗性产热:这是一种通过调整褐色脂肪组织的能量消耗来产生热量的方式。
褐色脂肪组织是一种可以在寒冷环境中产生热量的组织。
四、体温调节的影响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机制不仅可以帮助人体保持恒定的体温,还可以影响其他一些生理过程,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例如,寒冷环境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以增加氧气和能量的供应。
五、结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理反应和调节机制。
通过这些机制,人体可以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稳定,从而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
然而,如果这些机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体温过高或过低,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和研究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机制,对于医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

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生理功能,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以下是关于人的体温调节机制的详细介绍:1. 恒温器人体的恒温器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它根据温度感受器传递的信息,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恒温器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实现这一功能。
2. 产热和散热人体产热的主要方式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和身体活动。
其中,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食物热效应是指消化食物所需的能量。
身体活动则是指身体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
辐射是指人体通过向外辐射热量来实现散热。
传导是指人体通过与外界物质的接触传递热量。
对流是指人体通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
3. 热保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保持体温。
例如,当身体感到寒冷时,交感神经会兴奋,使身体产热增加,同时收缩体表血管以减少散热。
相反,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人体则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4. 热适应热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下,身体逐渐适应并调节体温的能力。
热适应可以减少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产热和增强散热,使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
5. 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行为来调节体温。
例如,当感到寒冷时,人们会通过增加衣物、喝热水或运动等方式来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
相反,当感到炎热时,人们会通过减少衣物、喝冷饮或寻找阴凉处等方式来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
总之,人的体温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确保我们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2 管理措施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注意保暖等。
结论及未来展望
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前提。
未来研究的方向
寻找更加精准的体温测量方法、入研究体温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温逐渐降低。
2
体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体温略高,冬季体温略低。
常见的体温相关疾病
发烧微热
温度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 38℃。
发热
温度超过38℃,可能由病毒、 细菌感染引起。
低体温症
温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长 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身体 代谢障碍引起。
体温的评估和管理
1 准确性评估
内分泌系统
2
平衡体温。
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等 内分泌器官来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的步骤
扩张或收缩毛细血管、汗液分泌、肌肉抖动等调节 体温的过程。
体温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感冒、发烧、药物影响、身体疾病等引起体温失调, 可能导致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体温的生理变化
1
体温随年龄的变化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 件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体温及其调节的机制、生理变化、常见疾病等内容,为您 全面解读人体温度管理。
体温的概述
定义
体内温度的平衡状态。平均值为36.5~37.5℃。
测量方法
口腔、肛门、腋下、耳朵、额头等多种测量方 式。
体温调节的机制
1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三节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骨骼肌和内脏。
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
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1)传导散热:是人体的热量直接传导对与体表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散热方式,一般通过种方式散热所占的比例不大。
2)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散热的方式。
3)辐射散热:是人体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出去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与辐射面积有大小有关,夏天伸展四肢睡眠可以促进散热。
4)蒸发散热:是人体中水分以气体形式从体表蒸发带走热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是人体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量的大小,与环境气温、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发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蒸发散热是人体惟一的散热方式。
三、体温的调节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
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
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人为什么能维持恒定的体温

人为什么能维持恒定的体温
人体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是由于身体内部存在着调节体温的生理机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温度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中存在着温度调节中枢,
可以监测体内和外部的温度。
一旦体温偏离了适宜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
2.体温调节反馈循环:身体通过神经和激素反馈机制来调节
体温。
当体温升高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导致血
管扩张、出汗和呼吸加速,以便在体表散热。
当体温下降
时,血管收缩,肌肉会发生抖动,以增加热量生成。
3.代谢调节: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和能量产生也会影响体温。
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帮助维持体温。
4.皮肤调节:皮肤也起着重要的温度调节作用。
当体温升高
时,血液会通过皮肤表层的血管扩张,让更多的热量散发
到空气中。
相反,当体温下降时,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
散发。
通过这些调节机制,人体能够快速调整代谢和热量散发,以维持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这种恒定的体温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生理过程和酶活性都对体温敏感。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身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睡眠中的体温调节

睡眠中的体温调节睡眠是人体重要的生理需求之一,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而在睡眠过程中,体温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睡眠中的体温调节机制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一、体温的变化与睡眠周期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会有规律性的变化,形成一种叫做“体温节律”的生理现象。
这种节律在睡眠周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般来说,人体的体温在白天逐渐升高,到了晚上逐渐下降,达到最低点后又开始升高。
这种体温的波动与睡眠的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二、体温调节与入睡入睡是睡眠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而体温的调节对于入睡起着重要作用。
当人体体温开始下降时,会给大脑发送信号,促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这是因为体温下降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液流向皮肤表面,从而散热,使体温降低。
这种体温下降的信号会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促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三、体温调节与睡眠质量体温的调节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夜间体温下降的速度和幅度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当体温下降较快且幅度较大时,人体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相反,如果体温下降缓慢或幅度较小,人体容易出现浅睡或易醒的情况,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
四、调节体温的方法为了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调节体温:1. 调整室温:保持卧室的温度适宜,一般来说,18-22摄氏度是比较理想的睡眠温度。
2. 使用适宜的被褥: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被褥,以便更好地调节体温。
3. 睡前热水浴:热水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体温逐渐升高,然后在入睡前逐渐降低,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
4. 避免过度加热:过度加热会导致体温上升,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在睡前过度加热身体。
总结:睡眠中的体温调节对于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人体体温的变化与睡眠周期密切相关,体温的下降信号是人体进入睡眠状态的重要因素。
合理调节室温、使用适宜的被褥以及睡前热水浴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体温,提高睡眠质量。
〖医学〗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散热<产热 如在 高温环境过久,产生的 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发热: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 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
出汗与气温的关系为: (1)低于25℃,一般不会出汗; (2)25℃至28℃,稍有出汗; (3)29℃至30℃,明显出汗 (4)34℃至38℃,(湿度低于30%)大量出汗; (5)41℃以上,中暑、热衰竭。
1、当寒冷刺激时,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神经 )和( 体液 ),产热的主要途径是
(
)
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2)当学生在体育课上剧烈活动时,散热的主要 途径是(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 )。
腺活动加强
(3)夏季,人从空调房里出来,皮肤血管
( 舒张 ),汗腺活动( 加强
)
(4)临床上采用低温麻醉是因为人体温下降(不 低于280C)时,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强,其原因 是( 人体新陈代谢降低 )
人的体温下降至20℃时,通常不能恢 复。 人的最高致死体温大约是45.5℃ 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
4、中暑是怎么发生的?
中暑是指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时,人 体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 因过高环境温度超过了人体最大程度的调节、 适应能力,特别是在高热而湿度大的环境中 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辐射、对流、传导 和蒸发等散热过程都发生困难,于是体内热 量大量积累,体温急剧升高,最后导致中暑。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的对恒定: 产热:
肝脏、骨骼肌、 脑;
立毛肌收缩;
甲状腺激素加速 物质氧化分解;
肾上腺素使代谢 活动加强
产热 =散热 散热: 环境温度<体温: 传导、对流、辐射、 蒸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神经调节
❖ 结构和功能单位:_神__经__元_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反_射__ ❖ 反射的结构基础:__反_射__弧_,由_感__受__器_、_传__入__神__经_、_神__经__中_枢_、
_传__出__神_经__和_效__应__器_共同组成。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__电__信__号,也叫__神__经__冲__动。
TRH
垂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SH
甲状腺
体温调节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散热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产热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原因: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 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少,感毛受细到血变管化收缩;
产热增加
产热增加:骨骼肌、肝脏
等的产热增加。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体温升高
散热增加 体温降低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寒冷
刺激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散热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
肾上腺素增加 产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热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 _化__学__信__号 __电__信__号
激素调节
❖由_内__分_泌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_化__学__物_质__通 过体__液__作用于特定的_靶_器官或靶__细胞的一种调 节方式。
❖基本调节机制是_反__馈__。
体液调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体液调节: 2. 传递方式:
神经调节
缩手反射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调节的平衡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实例一: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体温: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1)口腔温度 平均为37.2℃ 2)腋窝温度 平均为36.8℃
血管 舒张 ,皮肤血流 量_增__加__,皮肤温度 __上_升__,散热量增__加__。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 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1℃
皮肤散热的方式:
皮肤的温度受皮肤 血流量的控制。
人体表面温度> 环境温度时
直接散热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的形式) 对流散热(热量被冷空气带走)
蒸发散热
传导散热(与人体接触)
体温=环境温度,唯一散热方式
低温
正常体温
高温
血管_收__缩__,皮肤血流量 _减__少__,皮肤温度_____, 散下热降量____ 减少。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起体温
升高.
(中暑)
1、分析人的体温变化,并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 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 甲__状__腺__激__素___和____肾__上__腺__素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此时机体可通过 _毛__细_血__管__舒__张_和__汗_腺__分_ 泌的汗液增多_,使散热量增大, 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 性体现在通过影响酶 的活性,进而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 行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7)与上图相反的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D )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 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增加产热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 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 , →传出神经→甲状腺 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 反射。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 在 大脑皮层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实例一:人体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激素调节(主要)
其它化学物质的调节 ( CO2、H+、组织胺等化学物质) 体液传送。主要指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 和淋巴)
3. 作用对象: 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 单细胞和一些多细胞的低等动物 只有体液调节 • 多细胞动物: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举例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分布: 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类型: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激素调节
相关激素: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放能, 使体皮温肤升冷高觉。感受器 皮肤温觉感受器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减下少丘:脑汗腺分泌减 散 加热 ,增 毛加 细: 血管汗散舒腺张分热;泌减增少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 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胞、组织 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 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想一想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
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_____、
B 骨骼_肌
肾_上、腺C
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皮肤_。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 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 。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 3)直肠温度 平均为37.5℃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细胞内氧化分解。
产热
安静时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 热为主。
散热
散热途径: 1)皮肤(主要) 2)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 3)随尿和粪便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