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马恩主要著作历史年表

合集下载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

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1848年11月—1849年8月)184811月恩格斯和“新莱茵报”的其他几位编辑由于有被逮捕的危险,离开了科伦,因此,该报的编辑工作几乎全部落到马克思的肩上。

同时马克思还积极参加了科伦工人联合会的活动,担任该会主席,并参加了民主协会和民主主义者莱茵区域委员会的工作,动员人民群众起来积极反抗反革命的进攻。

11月7日左右恩格斯(当时在瑞士)由洛桑到纽沙特尔。

11月7日恩格斯寄给马克思一篇关于纽沙特尔共和国的文章,标题是“昔日的公国”,发表在11月11日“新莱茵报”上。

11月8日由于普鲁士正在策划反革命政变,马克思写了“柏林的危机”一文,发表在11月9日“新莱茵报”上。

11月9日左右恩格斯由纽沙特尔到伯尔尼。

11月9日恩格斯写“新的代议机构。

——瑞士运动的成绩”一文。

发表在11月15日“新莱茵报”上。

11月11日—13日马克思写关于“柏林的反革命”的一组文章,发表在11月12日(增刊)和14日“新莱茵报”上。

马克思号召人民群众用拒绝纳税的办法来回答反革命的行动。

他认为这是人民对政府施加有组织的革命压力的手段。

11月13日在科伦民众大会上选出了人民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该会委员。

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和武装群众以反抗征税,反对正在普鲁士策划的政变。

马克思参加了科伦民主协会的会议,他在会上宣读了刚从维也纳打来的关于罗伯特·勃鲁姆被处死刑的电报,这个消息在会场上引起了极大的愤慨。

11月14日法院侦查员就“侮辱”检察官黑克尔一事对马克思进行侦讯。

人民群众齐集在法院前面,表示对马克思的同情。

审讯结束后,人民陪送马克思到埃塞尔大厅,他在那里感谢人们对他的同情和支持。

马克思和施奈德尔第二代表莱茵省民主主义者区域委员会向莱茵省各民主团体呼吁,建议它们组织民众大会和号召居民拒绝纳税。

为了讨论以后的措施,区域委员会决定在11月23日召开莱茵省民主主义者代表大会。

《十五部马恩经典著作导读》全书

《十五部马恩经典著作导读》全书

《十五部马恩经典著作导读》全书引言概述:《十五部马恩经典著作导读》是一本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书籍,涵盖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

本书通过梳理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

本文将分为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个部分,详细阐述这本书的内容。

正文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1.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形成的基本经历。

1.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核心概念。

2. 《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2.1 《共产党宣言》:介绍《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历史地位和基本原则。

2.2 《资本论》:详细阐述《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等核心概念,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3. 《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3.1 《哥达纲领批判》:介绍《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建设。

3.2 《反杜林论》:详细阐述《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杜林的哲学体系的批判和对唯心主义的驳斥。

4.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4.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和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4.2 《共产主义原理》:详细阐述《共产主义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和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

5. 《反杜林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5.1 《反杜林论》:介绍《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杜林的哲学体系的批判和对唯心主义的驳斥。

5.2 《德意志意识形态》:详细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意识形态的定义和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结:综上所述,《十五部马恩经典著作导读》全书通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

马克思 恩格斯 生平及作品

马克思 恩格斯 生平及作品
1851.01
1883.01
1883.3.4 逝世
1818.5.5 出生
1844.01
1844.3 与卢格决裂 1844.8 马克思恩格斯会面 合写《神圣家族》 1844.11-1845.5 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1846 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7.7 作《哲学的贫困》 1847.11 马恩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同 盟纲领 1848.2 《共产党宣言问世》 投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 1848.3 马克思被比利时驱逐到达巴黎 1849.5 被普鲁士政府驱逐 1850.3 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70.01
1895.01
1820.11.2 8出生
1846.01
1846春,与马克思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1 加入共产者同盟 1847.6 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
创立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847.10 被选入同盟巴黎区部委员会,起草同盟的纲领草案 1847.11 出席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任大会秘书 1848.2 《共产党宣言》出版 1848.3 与马共同拟定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1848.4 担任《新莱茵报》编辑 1848-1849 流亡比利时瑞士,抵达伦敦 1850.3/6 合作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 1844.2 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1844.8 会见马克思 1844底-1845 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845 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 1845.11-1846.5 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
1870.9 参加国际工人协会领导工作 1870.10 任多国讯书记/总委员会财务委员 1871.9 在国际伦敦代表会议上,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参加阶级 斗争/建立无产阶级独立政党 1872 作《论权威》《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与国际工人协会》 1876-1878 作《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年述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年述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1843年完成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0月移居巴黎与卢格合办《德法年鉴》并撰写《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合写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从此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完成早期最重要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2年才全文公开发表。

1845年完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与恩格斯合力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7月,完成《哲学的贫困》。

1848年2月中旬,和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3月,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在巴黎成立,马克思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开始指导各国工人运动;4月,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49年《新莱茵报》5月被迫停刊,马克思遭驱逐前往伦敦,在这里马克思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

1850年完成《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852年完成《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结了欧洲、特别是法国1848-1851年革命的经验。

1857年8月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859年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864年9月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两卷在马克思死后,由恩格斯整理其遗稿,分别在1885年、1894年出版。

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马克思迅速与公社建立联系;发表《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公社的首创精神。

1875年著《哥达纲领批判》,彻底批判了拉萨尔主义。

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寓所辞世,后与妻子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马克思年表

马克思年表

马克思年表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家庭。

1835年秋,在中学毕业试卷上,他说明了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的伟大抱负。

同一年,进入波恩大学。

后转入柏林大学。

在柏林大学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

1841年,大学毕业后,接受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最后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月马克思开始为科隆的《莱茵报》撰稿。

同年10月进入该报当编辑。

他发表了一系列抨击普鲁士专制统治和德意志的封建势力的论文,不久马克思被迫离开主编职位,后《莱茵报》也被查封。

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封·威斯特华结婚,婚后迁往巴黎。

在巴黎,他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各国革命史,参加工人团体的活动。

马克思这一时期的著作里明确地、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动力和途径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844年8月底—9月初,在巴黎与恩格斯会见,开始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共同进行斗争。

1845年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前往布鲁塞尔。

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想以此组织建立国际性的共产党,以便吸收各国先进分子。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委托他俩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他们写成的纲领随即发表,这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

1848年维也纳和柏林爆发革命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意志,在科隆创办了《新莱茵报》,指导了德国和欧洲革命,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849年后定居伦敦。

到伦敦后立即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系统地全面地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历史经验。

1864年9月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通过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年谱

马克思年谱
6月11日
马克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在柏林出版。
1860年1月-2月初
马克思继续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为此,他经常去英国博物馆研究1855-1859年
工厂视察员的报告,研究斯密、魁奈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
1860年12月1日
马克思的论战性著作《福格特先生》在伦敦出版。
1861年2月28日-3月6日左右
1843年3月17日
马克思退出《莱茵报》编辑部。
6月19日
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0月底
马克思迁居巴黎,同阿·卢格合办《德法年鉴》。
1844年2月底
马克思和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创刊号(第一、二期合刊)在巴黎出版。
4月-8月
马克思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5月1日
马克思的女儿燕妮诞生。
由三十人组成的安全委员会,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被选入该委员会。
11月13日
在科伦群众大会上选出了人民委员会,任务是组织和武装群众反抗征税,反对正在普鲁士策划的
政变。马克思当选为该委员会委员。
1849年2月7日和8日
科伦陪审法庭分别以侮辱当局和“煽动叛乱”的罪名两次传讯并审判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马克思
和恩格斯在法庭上据理驳斥反动派的诬蔑,使法庭不得不宣判全体被告无罪。
的文章。
1857年10月-1858年2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注视着欧美各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危机,认为这是新的革命高潮的开端。
8月31日-9月28日
马克思写了四篇关于鸦片贸易史和关于《天津条约》的文章。
1859年5月-8月20日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伦敦出版的《人民报》撰稿。7月初马克思担任了该报的实际领导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

马克思恩格斯生平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 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 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 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 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 经济问题,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 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 众的利益。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 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 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 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 退出编辑部。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马克思及其一家经 历了流亡生活的种种艰辛, 历了流亡生活的种种艰辛,生 活非常困苦,一度濒于绝境。 活非常困苦,一度濒于绝境。 为此, 为此,马克思夫妇付出了沉重 代价。他们先后生了七个子女, 代价。他们先后生了七个子女, 在五十年代死去四个。 在五十年代死去四个。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1859年 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详尽论证剩余价 值理论奠定了基础。1867年 他的不朽名著《资本沦》 值理论奠定了基础。1867年,他的不朽名著《资本沦》第 一卷在汉堡出版(第二、 四卷在他逝世后出版)。 )。他 一卷在汉堡出版(第二、三、四卷在他逝世后出版)。他 在这部巨著中阐明了自己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 ──剩余价 在这部巨著中阐明了自己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 值理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值理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 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 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 主义的必然胜利, 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共产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 础上。 础上。
1850年 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活动,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活动,以便在 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 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要求普选权,工 人参与国家管理
反对私有制社会
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 学理论在工人运动中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 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贫富分化和经济危机加剧社会动荡)
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2)思想基础:批判地继承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 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工人运动表明工人已 经觉醒,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4)实践基础:马、恩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
(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镇 压(阶级矛盾)
2、成立:3月18日在蒙马特尔高地爆发,国民自卫军当晚占领 巴黎,临时政府逃亡凡尔赛,3月28日选举成立巴黎公社。
3、措施: (1)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以之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建 立自己的司法机构;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 罢免(打碎旧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公职人员薪金 不得超过熟练工人工资。(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体现) (2)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 工作日。(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