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秦兵马俑》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说明性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设计理念:网络学习是一场智能的革命,也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者联系世界的方式,对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与发展的空间,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因此本课的教学充分地运用专题学习网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采用网络教学,利用赏读课文、浏览网页、搜集资料、想象交流等符合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结构的教学形式,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充分地浏览专题网站中的内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这堂课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表现出来,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中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一、师导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二、生观看视频全景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三、学习第2节:1、师:第2自然段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生自己读3、指名交流(师补充: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13000平方米,三个俑坑大约有一个半我们学校这么大。

)4、指名当小导游读第2自然段(还有谁?可邀请)师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让我们先来看看将军俑。

四、学习第4节:1、生看图(将军俑)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2、指名读第4节3、自己读课文,体会体会将军俑有什么鲜明的个性特点?4、师:你可以说说你的体会。

你也可以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将军俑的个性特点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生交流:(师评价:威风凛凛、指挥若定)5、男生齐读五、学习第5~9节1、师:除了将军俑外,课文中还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2、生自学(时间允许:两人交流)3、第5节(1)选择学习武士俑的举手(2)谁来说说体会?还有吗?读出体会也可以。

(3)现在想介绍武士俑的起立齐读(评价:英勇无畏、整装待发)4、还有交流其他兵马俑的吗?第6: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第7:车兵俑(忠心耿耿)第8:弓弩手(箭术高超)第9:马俑(跃跃欲试)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

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

生放视频(神态各异)六、学习第10节1、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几种神态的描写2、你能读好哪一种神态,就选这一种来读。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1、教材分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一篇状物类的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本文采用了数据、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2、说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意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1、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赁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感受、体验抽象的文字、概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时我就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受画面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网络的运用,能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创设读写结合的契机,加大重点知识的训练密度,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时我让学生写出各种俑的特点,既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学──交流──点评──理解──感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人人有学习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展示的机会,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全体性。

搜集资料,制作网络课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从哪两方面介绍秦兵马俑的?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1、学生自读,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进入规模宏大板块学习。

六年级美术上册《秦陵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秦陵兵马俑》第二课时教案新湘版

总课时第 16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能简单说出兵马俑主要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分析兵佣的外形结构特点,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兵马俑的了解和感受。凝聚集体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 难 点 了解兵佣的外形结构特点。 描绘兵马俑的线描图。 教法学法 欣赏、评析、自主表现、创意指导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游戏导入 模仿秀游戏。 二、观察分析、丰富想象 1、课件欣赏秦俑兵阵图片。 图1,概况:秦始皇陵兵马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布阵特色:变化统一,静中有动。图2,号坑:有武士佣和拖战车的陶马,排成方阵。图3,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图4,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 2、课出示件陶俑、陶马、陶车的图片。 图5,神态各异的陶俑:将军俑、军吏佣、跪射佣、骑士佣、跪坐佣、立射佣、军士佣等,它们有的呈站姿,有的呈跪姿,还有骑射、驾车等不同姿势。图6,陶马、陶车赏析。 三、方法指导、小组创作 1、重点解决兵佣正面与背面相结合的绘制方法。 2、小训练,了解兵马俑阵制作步骤:在两张硬纸板上用线条分别绘制兵马俑的正面和背面;用剪刀将兵马俑的轮廓剪下来,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空白纸作为支撑。 3、学生作业,教师随堂巡视。 四、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实地感受秦兵马佣独特的艺术魅力。 全班同学模仿兵佣。 学生欣赏图片,观察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体感知兵阵庞大的壮观气势,为场景设计做铺垫观察分析陶俑、陶马、陶车的结构及其形态特点,为佣阵的细节设计做准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3、在网络环境下,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自主查找、筛选、研究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利用网络,理解课文内容,扩展知识,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秦兵马俑》的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秦兵马俑》。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那些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3、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通过交流,我们还知道了出土的近7000个兵马俑,竟然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二、学习课文1、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学习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相关的内容,查一查相关的资料,可以同桌交流。

⑴课文写了那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⑵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最喜欢的俑,结合课文内容,并点击相应的图片,细细体会他的鲜明个性。

(呆会儿向大家介绍,要说出喜欢的原因,好好准备哦!)2、学生结合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

3、交流:⑴先请同学说说课文写了那些类型的兵马俑?你记住了几种?⑵关于这些兵马俑的个性特点,我们暂且不逐个讨论,呆会儿大家在介绍最感兴趣、最喜欢的兵马俑时要把它介绍清楚。

谁第一个来介绍?评价:介绍得怎样?他是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的?对呀,抓住俑的外貌、神态、动作、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就把俑的鲜明个性介绍的栩栩如生。

关于俑,谁还有补充?我来看看你们概括的个性特点。

⑶逐个介绍,评价,补充。

4、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走进他们,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14、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在感悟文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阅读、找关键词、朗读体会等方式,学习4—11自然段,了解课文观察与联想结合的表达方式,并模仿练习写话。

3、通过文本、资料补充、图片补充等,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1、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学习观察与联想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出示可移动兵马俑图,配乐《兵马俑幻想曲》。

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两个方面的特点,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我们还学习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的相关段落,是第几自然段?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规模宏大”这一特点。

2、作者是怎样说明“规模宏大”这个特点的呢,谁来说一说?(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二、精读“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过渡: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课文又是如何介绍“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特点的呢?1、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第4——9自然段,圈一圈课文介绍了哪种类型的兵马俑?抓住关键词句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点?(2)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3)就你喜欢的兵马俑选择朗读或口头介绍或模拟动作等方式与大家交流。

2、指名回答课文介绍了哪种类型的兵马俑。

3、交流,练读。

相机理解重点词句。

预设(1):将军俑出示将军俑图片:猜猜这是什么俑?谁喜欢将军俑的?为什么?从图片和课文的描述来看,你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位将军?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预设(2):武士俑谁喜欢武士俑的?为什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武士?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或者可以加上动作)预设(3):骑兵俑你为什么喜欢骑兵俑?你想用什么方式与大家交流?(口头介绍或朗读)预设(4):车兵俑你为什么喜欢车兵俑?你想用什么方式与大家交流?(口头介绍或朗读)预设(5):弓弩手你为什么喜欢弓弩手?你想用什么方式与大家交流?(模拟动作加朗读)预设(6):马俑你为什么喜欢马俑?“跃跃欲试”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站在马俑旁边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吗?请看——(出示:克林顿摸着马俑说:“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从克林顿总统的话中,你体会了什么?你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4、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4—9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出兵马俑鲜明的个性的?读完后同桌互相说说。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秦兵马俑 第二课时 语文A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秦兵马俑 第二课时  语文A版

16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重点:了解秦兵马俑规模、类型、个性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交流展示,汇报成果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感受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准备
录像彩图



一、课前预习,自学质疑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默读课文,分段。
(1)2~10自然段讲兵马俑的哪两个方面?
上课时间
总课时
主备人
孟洁
课题
秦兵马俑(第2课时)
学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你们的笔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俑,它还带着浓郁的秦朝气息,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呼吸声,听到了他们的交谈声,听到了历史的脚步声。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过了一把将军的瘾,老师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具体写这些兵马俑时,作者又注意了哪些写法?(a单独介绍各种俑时有详有略,详略得当b单独介绍各种俑是点的话,那第10节就是面了,点面结合c排比的句式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纸上d用词非常准确,比如“好像”
无论多少次,站在秦俑面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中我们看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在每一个兵马俑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
“绝无仅有”什么意思?和文中哪个词意思相近?(举世无双)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规模宏大?
看着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是呀!兵马俑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赞叹吧!
三、穿越历史、深情回放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他们,与每一个兵马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去亲身感受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你发现了多少种兵马俑?
这么多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板书:类型众多
有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秦军怎能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呢?
⑶课文还写了哪些俑?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骑兵俑:勇猛善战,骑兵俑能骑善射,是马背上的勇士。
车兵俑: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弓弩手:张弓搭箭,眼盯前方,准备就绪,训练有素。
马俑:说到马俑,我想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曾说过这样一句幽默的话:“我真担心它会踢我一脚。”克林顿这么说,说明……多么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啊。这就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巨大魅力呀!
课文开始总领全文,说明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最后总结全文说明秦兵马绝无仅有,这种写法叫什么?(前后呼应)
一起读读这两个段,坐正了读,大声地读,要读出对秦兵马俑的赞叹,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无限创造力的赞美。
四、拓展文本,尽情倾吐
看来,同学们都深深地喜爱上了兵马俑,难怪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以来,会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198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兵马俑,已超越了国界。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课件)其中曾任法国总理的希拉克参观秦兵马俑后,被秦兵马俑磅礴的气势所倾倒,赞道:“世界已经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算到过中国。”
14、秦兵马俑(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资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文字,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且个性鲜明”,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准备:
如果你是一名游客(导游、文物保护专家),欣赏了秦兵马俑,会怎么说?
是啊,面对这惊世之作,我们既感叹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艺术,更崇敬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我们要不断努力,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箫克
(回放《千年兵马俑》,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下课。)
这些兵马俑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真是——板书:个性鲜明
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而且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再近点,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10节)作者描写了几种神态的兵马俑?(4种)
兵马俑仅仅就这四种神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
是的,已出土的八千件兵马俑,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8000个兵马俑就有8000种神态。你能模仿课文,用“有的……好像……”来描述几种兵马俑的神态吗?(课件)
板书设(——世界第八大奇迹)
类型众多且个性鲜明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激情叩问
世界发展到今天,电脑风靡全球,飞船遨游太空,厚厚的地底下也冲出一支帝国的百万雄兵,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板书)
让我们一起去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课件)
秦兵马俑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用上你喜欢的一个词来赞一赞。
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一定有更多的感受!
(神态自若,将军面对着冲杀上来的敌人,自若的神态,给敌人以震慑、胆怯;后面是军吏和士兵,自若的神态,能稳定军心,给人以力量和信心。你能读出将军神态自若的样子吗?)
不愧是一个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将军,果然气度不凡。
⑵武士俑
能不能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威武凝重、英勇无畏)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大敌当前,武士们严阵以待,蓄势待发,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你能读出武士俑们的这种精神吗?
我们先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板书:规模宏大
(课件)谁来读?见过长105米宽68米的足球场吗?想一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应该有多大呀!(我们学校总面积是22630平方米,但却是把围墙外算进去5米算的)作者把兵马俑坑和足球场对比着写,这种方法叫做——作比较
为了让我们感受更具体,作者还用了很多——数字来说明。
二、品词析句,动情追寻
我们刚刚学习了《精读和略读》这篇课文,不妨打这么个比方,语文学习就如吃大餐,如果把略读看做是品尝的话,那精读就该是咀嚼的过程了!今天我们就用这两种读法读懂这课。
现在大家快速默读,找出课文抓住哪两方面来写秦兵马俑的?
两部分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很明显,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你能用这里的关联词说句话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仔细地读一读,用一两个词写写它留给你的印象,待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读书,圈画批注)
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兵马俑?
(1)将军俑
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在你的眼前,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威武,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他的威武?请你来读一读,把将军威武的形象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