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I. 文言文阅读和汉语言文字常识1. 文言文阅读理解(1)横排、竖排与交错阅读(2)意群、结构和语法分析(3)古诗文的韵律、格律和修辞2. 汉语言文字常识(1)汉字基础(2)词语的构成与演变(3)汉字的结构、形状和笔画(4)音系、声调和语音变化II. 修辞与修辞手法1. 修辞方法(1)比喻(2)夸张(3)象征(4)符号2. 修辞手法(1)排比(2)对仗(3)倒装(4)拟人(5)反复III. 作品鉴赏与文学常识1. 作品鉴赏(1)文学流派和风格(2)作品的结构和文本分析(3)作品的主题、意义和价值2. 文学常识(1)文学概念和理论(2)文学史和文学批评(3)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和人文主题IV. 写作与写作技巧1. 写作者的思维(1)写作方式(2)创意和想象2. 写作技巧(1)文体和文体变换(2)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的技巧(3)篇章和段落的结构和风格V. 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学1. 古代文化(1)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2)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2. 古代文学(1)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学流派(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VI. 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史和流派(1)中国现代文学史(2)西方文学史和流派2.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1)现代文学作品主题、风格和意义(2)现代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和创作手法VII. 美学与艺术欣赏1. 美学基础(1)美感、审美、美德和美学(2)美学理论和美学范畴2. 艺术欣赏和鉴赏(1)艺术史和艺术流派(2)艺术形式、内容和风格分析以上是高中语文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归纳,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高一至高三)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第一部分必备知识点一、高中语文20条必背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喻证法D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词性分三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二、语文学习方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C写到Write D说到Speak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B找寻明暗线索C依据时空顺序D依据逻辑顺序5.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对比写法B象征写法C烘托写法D以小见大写法E先扬后抑写法F虚实结合写法G夹叙夹议写法三、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24.其他:(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2)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

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内容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2024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2024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根据2024版教材内容)
1. 古代文化经典篇
-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分类:古代文学的特点、叙事文学、抒情文学、议论文学等
- 古代诗歌:古代诗歌的特点、古代诗歌的体裁、唐诗宋词的特点
- 古代词赋:古代词赋的特点、元曲的特点、明清小说的特点
2. 现代文学经典篇
- 白话文学与现代散文:白话文学的发展、白话文学的特点、现代散文的特点
- 新诗与小说:新诗的特点、新诗的体裁、现代小说的特点、现代小说的题材和风格
3. 修辞格与修辞方法
- 修辞格: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格的理解和运用
- 修辞方法:描写手法、比较手法、衬托手法、对照手法、拟人手法、象征手法等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4.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理解
- 文言文篇章阅读:古代文言文名篇、古代文言文传统故事、古代小说片段
5. 古代诗词辞章
- 古代诗词名篇:古代诗词中的名篇、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 古代辞章和古代诗词曲赋的关系:古代辞章的特点、古代辞章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 名篇选读:《离骚》、《观沧海》、《赤壁赋》等
6. 阅读与鉴赏
- 阅读与鉴赏技巧:阅读中的关键词理解、段落内外的推断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解读等
- 文学作品鉴赏:名著、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的鉴赏方法和要点
以上整理的知识点主要涵盖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材的内容,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具体的学习进度和重点还需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和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调整。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整理汇总如下:
1.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还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文本。
2.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3.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表现手法等。
4.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言技巧,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习和分析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5.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其中的意思和信息。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主旨、细节、推理等。
6. 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选题、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
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提高写
作技巧,包括写作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7.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学习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格律和修辞手法等。
8. 文化常识:语文学习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文学流派、文学作品的背景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优秀6篇)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优秀6篇)语文跟其它任何一个科目都不同,它的难度系数不高,但想要拿高分很难。
在考试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一一、语文基础题先说时间的分配。
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
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
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1、看清题干要求。
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
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
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
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个日积月累的长久过程,里面重要的知识点相互联系!弄清语文体系,有了体系化的知识,以后就会轻松很多啦,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知识点1写作手法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高中语文知识点2修辞8大手法一、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史上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史上最全高中语文知识点梳理1高中语文有哪些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线索:时间线索 空间线索(《核舟记》) 物件线索(《项链》) 情感线索(《白莽作<孩儿塔〉序》
(四)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
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神态 描写。(细节) 2.环境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特定气氛,烘托 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塑造人物形象,交代社会 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 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 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 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 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 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 应得体。
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 深刻见解.
(八)语言 1、语言风格(语淡情深含蓄隽永;诙谐 幽默;清新自然;古典雅致(多用文言 的文章);平实朴素;夸张讽刺;善用 方言(例如《胡同文化》这类带有浓郁 地方特色的文章);文白间杂等。); 2、语言结构特点,整散结合,长短结 合。 3、叠词:拟声、状物、绘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
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 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 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 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 念,把自己 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 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 欣赏中获得独特的 美感享受.
5、卒章显志:在结尾处体现命意。 6、借古讽今:如《促织》《阿房宫赋》
(五)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 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 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 情酣畅.
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8、伏笔、铺垫:前者是暗的,后者是明的。
9、想象、联想:前者是无中生有,后者是由此及 彼。 10:点面结合:(《塞下曲》独立扬新令,千营 共一呼。)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有:对比、 类比、环境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 秋月白)、转述…… 4.场面描写:人+环境(《告别权利的瞬间》)
景的种类:大景小景——以小衬大; 远近 动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虚实:虚实相生 声静:以声衬静 声色:有声有色 明暗 高低:俯仰结合 壮柔 写景的角度:五官、立足点 景和情的关系:顺的(借景抒情) 逆的(以乐景衬悲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文语言特点:简洁、通俗、准确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 义、列图表、分类别、打比方、引资料 议论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方法:例证、对比论证、引证、喻证、 假设论证
(六)结构安排。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 密, 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 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新颖,有力.
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1、读懂文章,把握选文的主旨,一是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 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 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 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二是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 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三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 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 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 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 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七)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 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
做铺垫,埋下伏笔,激发兴趣,点题,首尾呼应; 2、尾
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
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
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 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 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 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
2、规范答题,强化得分点的意识。绝大多数考生在现 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求大概,只抓 住皮毛,不全面,没有得分点的意识。所以掌握进行 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每题的 分值决定答案的要点的多少。从高考阅卷标准来看, 一般的原则是“采点给分”。所以答题是否全面、完 整就要依据赋分:一般情况3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 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 (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 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 3、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并 划出关键词句。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把命题所涉及 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
(九)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 被象
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 义于物”也就是 “借此言彼” ,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 事物加以描绘,使其 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 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掌握几种答题模式。
(1)句子含义:关键词语含义+句子本身大意+作品 主旨。
(2)语(句)段作用:结构作用+内容表达作用+主 旨体现作用。 (3)人物形象:思想性格+处境身份+社会意义。
(4)表达技巧:手法技巧+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 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