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摘要】本文探讨了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肠内营养支持在SAP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营养配方选择、饮食管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最后讨论了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在SAP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速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营养配方,饮食管理,并发症,护理措施,应用前景,护理工作。

1. 引言1.1 胰腺炎概述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胰腺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短时间内发生急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明显,病情变化快。

常见的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原因包括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等。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较为严重,常需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治疗和护理。

SAP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对于SAP患者,及时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可以帮助SAP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补充,维持机体功能。

在ICU中,实施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管理和并发症的护理,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1.2 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胰腺炎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症,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SAP患者由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常无法正常口服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N)对于ICU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ICU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EN支持)和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的Hb、ALB、体质量指数等各项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过相应的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偏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8.8%)、腹胀(8.8%)、呕吐(8.8%)、便秘(2.9%)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7.3%、24.2%、21.2%、18.2%、21.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患者进行早期EN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关键词: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效果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主要是指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目的保护患者肠黏膜正常生理结构及其屏障功能,确保患者肠道的正常运行,避免细菌和毒素易位;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使患者身体负担减轻[1]。

通常情况下,ICU患者病情危重,机体生理代谢较为紊乱,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大约比基础值高出1/2左右,因此大多数ICU患者常常会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2]。

在ICU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EN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帮助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EN支持治疗已经逐步被应用于ICU患者治疗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n
GLU( mmol / L) 治疗前 治疗后 7 d 治疗后 14 d
治疗前
Hb( g / L) 治疗后 7 d 治疗后 14 d
治疗前
Alb( g / L) 治疗后 7 d 治疗后 14 d
44 10. 3 ± 3. 9 11. 2 ± 3. 6 11. 4 ± 4. 2 12. 07 ± 1. 23 11. 85 ± 1. 19 11. 76 ± 1. 12 34. 8 ± 4. 3 38. 8 ± 3. 5 46. 2 ± 3. 6
第一作者: 仝旭亚( 1976-)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重症医学研究。
院费用,肠内营养组〔( 4. 8 ± 2. 2) d、( 14 100 ± 3 220) 元〕短于 ( 少于) 肠外营养组〔( 6. 4 ± 3. 7) d、( 17 840 ± 4 590) 元〕( P < 0. 05)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
仝旭亚 ( 濮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ICU,河南 濮阳 457000)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23-5336-02;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23. 132
3讨论 重症脑卒中因为其出血量大,出血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常
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严重影响疾病 的恢复。患病后患者因重度脑损伤应激性发生各种代谢反应, 呈现高代谢反应,而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影响了营养的摄入
吴桂群 手术治疗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 60 例 第 23 期
0. 31
3. 00

ICU危重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ICU危重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并 发 症 的发 生都 有 积极 的意 义 。要 求瓶 装 百 普力 启盖 前 用碘 酒 或 酒 精 消毒 瓶 盖周 围及启 瓶 器 。用 输 液 器 ( 掉 前端 过 滤器 ) 接 鼻 剪 连 肠 管行 肠 内营养 支持 。滴 注器 每 日更 换 1 。 次 3 - 营养 管 的护 理 .3 2 妥 善 固定 鼻肠 管 , 防止 管 道 滑脱 移 动 , 绕 盘 扭 曲 。 固定 时 要 留有 余 地 , 免 活 动 时不 慎脱 出。防 止堵 管 , 避 由于 百 普力 营养 成 分 高 , 质黏 稠 , Foae 尔 凯) 旋 型鼻 肠 管 管径 而 l r( c 复 螺
1 临床 资 料 和 方法
养 管 一侧 的 鼻 孔 每 日用 清水 清 洗 , 涂 上 液 体石 蜡 , 并 以减 少 摩 擦 , 防止 鼻 黏 膜 损伤 。固定 鼻 十 二 指肠 营养 管 的 胶 布定 期 检 查 , 时 及
更 换 , 止 因汗 液 浸湿 而脱 落 。 防 32 .2 营养 液 的管 理 . . IU危重 患 者 对感 染 的敏感 性 和 易感 性 比 C
将 鼻 肠 管 用胶 布 固定 于鼻 翼 一侧 及 面 颊部 。
1 肠 内 营养 实 施 方 法 本 科 采 用纽 迪 希 亚公 司 的 肠 内 营 养 制 - 3 剂 百 普 力 , 含热 量 高 达 lcl l蛋 白质 、 肪 和碳 水 化 合 物 比 其 kam , / 脂 例 恰 当 , 透 压 4 0 O mL 符 合 生 理 标 准 , 于 肠 道 吸 收 , 预 渗 1m s/ , 利 可 防高 渗 透性 腹 泻 。 注方 式 均 采用 输 液 泵 2 h 续 喂 养 , 输 4持 一般 第 1
使 用 5 l 素 盐 水 进 行 封 管 。如 患 者 为 心 脏 病 等 血 液 高 凝 的 患 m肝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

icu患者的肠内营养的护理

监测肠内营养的效果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症状的严重 程度和持续时间。
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 应。
定期检查实验室指标
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了解患 者营养状况和病情变化。
03 icu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实践
案例一:长期卧床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期卧床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并发症和促进 肠道功能恢复。
对于长期卧床的ICU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减 慢,容易发生便秘、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因此,在肠内 营养护理中,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同时 注意补充水分,并定期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此 外,为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应保持适当的营养液温 度和输注速度,并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
案例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
总结词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重点在于维持能量供给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详细描述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常常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的肠内营养制剂,并保持适当的营养液温度和输注速度。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 营养液的成分和输注速度。此外,为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icu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
01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
对于无法进食或存在吞咽困难的ICU患者,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的营养
补充方式,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
02 03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90例重症加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各为45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对入住ICU48h内的研究对象进行营养支持。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营养方式后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糖(mmol/L)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采取营养支持治疗后,肠内营养组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有升高,且各项值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血糖下降值优于肠外营养组血糖下降值(P<0.05),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腹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

结论: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于ICU重症患者来说,能够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且能够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33-02ICU重症患者的身体机能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代谢率大于补充率,导致了患者身体营养出现不平衡的状态,若患者身体所需营养长期无法有效供给,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选择快速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营养,是维持患者机体功能的前提条件,也是ICU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2]。

本次研究选取了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21~89岁,平均年龄为(62.37±7.92)岁。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6-01-22T16:00:12.4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徐磊朱呈马颖颖[导读]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丹阳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优于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氮平衡、提高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ICU治疗时间。

徐磊朱呈马颖颖(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丹阳 212300)【摘要】目的:对比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8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首先都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方式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方式支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ICU治疗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促进患者氮平衡,提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ICU患者【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99-02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3.1±2.5)岁,其中肺心病10例,脑外伤19例,脑卒中15例。

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5.2±3.1)岁,其中肺心病19例,脑外伤13例,脑卒中1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推算出基础需求能量。

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给予相较肠外营养支持的优劣性。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对其治疗状况做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中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的划为A组,给予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划为B组,每组21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A组疗效胜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A组患者均低于或少于B组,差异较大(P<0.05)。

结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应在早期给予营养支持,且支持方式以肠内给予为优质选项。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给予;效果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1]。

该病一旦发生来势凶猛、变化快,伴有剧烈腹痛、腹胀、出血、水肿等症状,而且会在除消化系统之外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都有典型的症状表现,因而它又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

当患者的血淀粉酶增高超过3倍以上,在临床上就可以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3]。

这类患者由于机体处于高度代谢进行状态,营养损耗很大,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可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高达30%[2]。

因此,在发病初期如果能及时、适时给予营养支持,对于治疗及预后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证明,营养干预越早(24h前)比迟(72h)预后效果要好,但实际操作中仍有争议。

一直以来,传统做法大都是肠外营养支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近些年临床上肠内营养给予更加普遍,效果也很明显。

本文此次探究主要是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明确肠内营养支持的优势所在。

1资料与方法1.1病案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时间区间为2021年1月-2022年6月。

本次入选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入选标准:①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病案资料必须齐全完整;③对于各自的治疗方案,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3:44:44.8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王飞娟
[导读] 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于ICU重症患者来说,能够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42)
【摘要】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90例重症加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各为45例,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对入住ICU48h内的研究对象进行营养支持。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营养方式后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糖(mmol/L)情况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采取营养支持治疗后,肠内营养组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有升高,且各项值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血糖下降值优于肠外营养组血糖下降值(P<0.05),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腹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

结论: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于ICU重症患者来说,能够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且能够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33-02
ICU重症患者的身体机能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代谢率大于补充率,导致了患者身体营养出现不平衡的状态,若患者身体所需营养长期无法有效供给,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选择快速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营养,是维持患者机体功能的前提条件,也是ICU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2]。

本次研究选取了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为21~89岁,平均年龄为(62.37±7.92)岁。

患者病情包括:原发性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大型外科手术术后等。

两组实验对象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患者目标能量定为25~40kcal/kg,在所有实验对象进入ICU后48h内,肠外营养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所需能量,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维生素等,精确计算出患者身体所需能量,采用静脉滴注,将营养液在24h内匀速滴入。

肠内营养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能全力、卡文等肠内营养液,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患者用量,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补给。

1.3 观察项目及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糖(mmol/L)值。

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腹泻四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版本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

P<0.05指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数据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值均有提高,随机血糖值均有降低,且肠内营养组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三项数据值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随机血糖值下降幅度大于肠外营养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

3.讨论
ICU重症患者由于重大手术、严重疾病或严重并发症而入住ICU,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也随之降低。

受病情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胃肠消化功能、代谢功能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体液丢失严重,继而引发患者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发生衰竭,所以ICU重症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治疗,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应慎重选择营养方式。

以往临床认为,肠外营养可以提供患者所需日量的同时,还可使胰腺得以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但随着肠外营养的推广应用,人们发现患者由于缺乏肠内进食,造成胃肠黏膜萎缩,肠壁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细菌及其产物进入血液[3]。

肠内营养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还可以保持肠道内细菌生态,降低由于肠缺血而造成的损伤[4]。

本次研究表明,采取营养支持治疗后,肠内营养组的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有升高,且各项值均高于肠外营养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血糖下降值优于肠外营养组血糖下降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采取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身体所需营养,避免患者营养失调,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修复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所受痛苦,有利于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故而肠内营养方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子健.早期肠内营养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7-8.
[2]魏维.ICU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9):1815.
[3]张西军.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89-90.
[4]陈晓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ICU危重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5):819-8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