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课件第三章产状和相

合集下载

岩层产状课件

岩层产状课件
5、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 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 ×cos 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埋藏深度
倾斜岩层的 厚度与埋深
4、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6 地层、岩体的接触关系
面状构造 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
走向(strike); 倾向(dip); 倾角(angle of dip)
1 产状与产状要素
表示面状和线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的参数
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的特征
走向与走向线 某一倾斜构造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所指的地理方位称为走向。 倾向与倾向线 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于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投影向下倾斜一端的方位角,称为倾向。
地质体的概念—— 泛指人们观察和研究的任何体积的天然岩石体
类型 成因:沉积的、岩浆(原生的地质体)的和变形——变质的(次生地质体) 变形情况:变形地质体和未变形地质体 形状、内部结构和产状:层状、块状和脉状 构造要素:面状 构造要素: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一 岩层的产状及其表示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倾伏: 倾伏向+倾伏角, 如:330 °∠ 20 °或 N30°W,20° 侧伏: 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 如: 20°S/N30°E,45 °SE
Grand Canyon of Arizona
2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特征
老地层在低洼处,新地层在高处
倾斜和直立岩层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
“V”字型法则
地面坡向 与 地层倾向 相同 (1)

岩石的产状与岩层构造课件

岩石的产状与岩层构造课件
岩石的产状与岩层 构造课件
目 录
• 岩石的产状 • 岩层的构造 • 岩石的变质与变形 • 岩石的生成与演化 • 实践与应用
01
岩石的产状
水平产状
定义
岩石的层、层组或单层在空间产 出的状态,与水平面平行,走向 延伸稳定,倾向稳定,倾角极小
,有时近于直立。
描述
水平产状的岩石受水平压力作用的 影响最大,常形成大规模的水平构 造,如水平岩层和水平整合层。
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受到垂直于岩石表面方向的压力作 用下产生的断裂变形,常导致岩石表面出现断裂 面。
节理
节理是岩石在受到水平方向的压力作用下产生的 断裂变形,常导致岩石表面出现一系列平行的裂 纹。
变质带与变形带
变质带
变质带是指由于变质作用形成的 岩石带,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和 程度可分为不同的变质带。
变形带
区域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广泛分布于地壳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梯度 引起岩石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改变,常见的区域变质岩有 板岩、千枚岩等。
动力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发生在断裂带附近,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应 力引起岩石发生变形和破碎,常见的动力变质岩有碎裂岩 、糜棱岩等。
变形作用
1 2 3
褶皱
褶皱是岩石在受到垂直于岩石层理方向的压力作 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常导致岩石层理发生连续 性变形。
分类
水平层理、斜交层理、交错层理 等。
形成原因
主要是由于沉积物或沉积岩在成 层条件下,受到地球表面不同方 向水流、风、冰等作用而形成的

层面构造
层面
岩石的表面,通常由沉积作用形成。
分类
波状起伏的层面、参差不平的层面、层状剥离的层面等。
形成原因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57页PPT文档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57页PPT文档

一、岩浆岩产状的划分及主要类型



岩 产
浆状



喷 出
产岩

产 状


整合侵入体 不整合侵入体 据火山口形态
据火山体形态
岩床、岩盖、岩盆、岩鞍及岩脊等
岩基、岩株、岩枝、岩墙、岩脉等
面式溢出(或熔透式、顶陷溢出) 裂隙式喷发(线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点式或筒式喷发)
熔岩被 熔岩流 火山锥
火山碎屑锥 熔岩锥(盾火山) 复合锥(层火山)
现代中心式喷发:武尔卡诺型喷发
武尔卡诺岛位于地中海西西里岛 附近。这种类型喷发比斯通 博利式火山熔岩粘度更大, 呈熔浆状,喷发较为猛烈。
不喷发时在火山口上形成较厚的 固结外壳,气体在固结的外 壳下聚集,压力增大时,发 生猛烈的爆炸,一些碎片和 熔岩组成的“面包皮状火山 弹”和火山渣被一起喷出, 同时伴随着含相当数量火山 灰的“菜花状”喷发云。
普林尼式喷发
岩浆粘度大、爆发强烈,火山碎屑物 常达90%以上,其中围岩碎屑占 10%-25%,喷出物以流纹质与 粗面质浮岩、火山灰为主,分布 较广,伴有少量熔岩流或火山灰 流。
这种火山喷发过程常为:清除火山通 道-岩浆泡沫化-猛烈爆发出浮岩及 火山灰-通道壁上碎石坠入及堵塞 火山通道,如此反复作用,形成 复杂的火山机构。
火山岩的产状
面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或熔透式、顶陷溢出)
据火山口形态
裂隙式喷发(线式喷发)
中心式喷发(点式或筒式喷发)



熔岩被


熔岩流
火山碎屑锥
据火山体形态
火山锥
熔岩锥(盾火山) 复合锥(层火山)

岩石的产状与岩层构造PPT课件

岩石的产状与岩层构造PPT课件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 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 层的倾向。
测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 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待倾斜器上
第4页/共18页
第5页/共18页
岩层产状的罗盘测量
•一、罗盘在公路工程野外工作中 的作用: •1.罗盘测量——测岩层和节理产 状、测公路走向; •2.通过操作结果判断岩层和节理 产状与公路工程关系。
第14页/共18页
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 的原始产出状态(即 产状)大多数是水平 或近于水平。如果经 受地壳运动(垂直抬 升)的影响,改变了 原始形成时的位置, 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 一套水平岩层组成的 构造,称为水平构 造。
第15页/共18页
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倾斜构造
2.节理产状与公路工程关系:节理密度大, 岩体破碎,不利于公路工程安全稳定;节理密 度小,但是节理面倾向公路时,与1相同,对 公路危害大。
第11页/共18页
4.岩层的分类
1.水平岩层 岩层的原始产状大部分是水平的。时代越老,出露位置
越低,越新则分布的位置越高。 2.倾斜岩层
倾斜构造是层状岩层中最常见的一种产状,它可以是断 层的一盘、褶曲的一翼或岩浆岩体的围岩,也可能是因岩层受 到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 3.直立岩层
岩层受构造运
动的影响,不仅改
变了岩层形成时的
位置,而且改变了
语原有的水平状态,
使岩层面与水平面
具有一定的交角,
于是便形成了倾斜
岩层。倾斜岩层常
常是组成其它构造
第16页Hale Waihona Puke 共18页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岩石学课件)第三章产状和相

(岩石学课件)第三章产状和相

渣状、枕状等
少、粘度低)
爆发相 火山爆发
各种火山碎屑岩
火山锥(空中坠落、 多为中酸性岩(挥发 火山口附近堆积) 分多、粘度高)
侵出相
岩浆沿通道挤出 地表
熔岩、火山碎屑岩
岩钟、岩针、岩穹
多为中酸性岩(挥发 分多、粘度高)
火山颈相
岩浆或火山碎屑 充填火山通道
熔岩、火山碎屑岩
岩颈(喇叭状,上大 -下小-底部岩墙)
5.破火山口 火山口及其周围的岩石经过破坏形成的火山洼陷。 形成原因:
(1)侵蚀成因:火山口被侵蚀加大的结果。 (2)爆发成因:火山进入活化期时,因前期岩浆岩
堵塞通道,使后继火山强烈爆发,再度炸开火 山口,崩毁火山口上部大量岩石,大者称爆发 洼地。 (3)崩塌成因: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地下岩 浆房空虚,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支撑 不住而坍塌、沉陷,形成的火山构造沉陷。
3).混合锥 火山碎屑与熔岩在火口处相间组成,混合堆积,形成高大的混合锥。
为火山爆发与溢流交替发生,
2.熔岩流产状
岩浆以较平静的溢流方式喷出地表,喷发物多为粘度较小的超基 性到中性的岩浆,酸性者少见。
溢流出的岩浆常形成线状的熔岩流、熔岩瀑布、翻花熔岩等,在 火山口周围可形成坡角缓倾(2-10º)的盾形熔岩锥——盾形火山。面 状的熔岩被、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等。
整合侵入体产状
(3)岩床(岩席)
厚薄均匀的近水平 产出的与地层整合的板 状侵入体。
(4)单斜岩体
单斜岩层间的整合 侵入体。
整合侵入体产状
(5)、岩鞍
岩浆岩呈马鞍形 或槽形分布。
产于强烈褶皱区。 褶皱过程中,岩浆挤 入褶皱顶部软弱带— 背斜鞍部或向斜槽部 所形成的同生整合侵 入体。

岩层及其产状.ppt

岩层及其产状.ppt

岩层号表示法
水平
35°
岩层直立
75°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岩层的产状
产状类型 水平、倾斜、直立
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 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指岩层在空间的展布状态
1. 岩层产状要素→表达岩层产状的指标,
描述岩层在空间上的方位。
走向 倾向 倾角
2. 岩层 产状要 素的测 定与表 示方法
✓产状测定: 地质罗盘法
具体测定见实录(产状测定)……
真倾角 视倾角
tan sin tan
岩层的产状要素表示方法: 文字和符号
①象限角表示法 常用走向、倾向 和倾角象限表示。如 N50°W∠SW35°,即走向为北偏 西50°,倾向向南西倾斜,倾角为 35°。
②方位角表示法 常用倾向和倾角 表示。如310°∠35°,310°是倾 向方位角,35°是倾角,走向可根 据倾向加减90°后得到。

岩层产状 ppt课件

岩层产状 ppt课件
潜山披覆构造是由不整合面古剥蚀面所分割的两大部分构造组成即剥蚀面以下是老岩层岩体组成的古潜山核部剥蚀面以上是较新地层组成的披覆构造潜山披覆构造示意图披覆构造通常是顶薄的穹窿构造而且为局部隆起无相应的向斜在深部该构造显著其两翼有原始倾斜或地层潜山的分类按地层据基岩断块体与断层的组合特征又可进一步分为三类
11221212221s2in22co2s
岩层产状
sin2 cos2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若已知扭应力且正应力为零则为平面 纯扭应力状态。根据平面应力状态公式可以求得任一截面上的 应力值、主应力极值和扭应力极值以及其作用面方向。
岩层产状
在平面应力状态下,若已知相互垂直的两个截面上的正 应力和扭应力则为平面一般应力状态。根据平面应力状态公 式可以求得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值、主应力极值和扭应力极值 以及其作用面方向。
地层的接触关系多种多样,但是,总起来说,不外整 合和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 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它们的产状也基本平行,即它们是连 续沉积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如果有了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层 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 有沉积作用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的岩石被侵蚀的 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
第二节 岩层厚度
岩层的厚度有四种
真厚度是指岩层顶面和底面之间的
垂直距离。
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面和底面之间
的铅直距离。产状不变的同一岩层在
各处的垂直厚度都相等。倾斜岩层的 铅直厚度永远大于真厚度。
真厚度、铅直厚度和视厚度 h—真厚度 H—铅直厚度 h′—视厚度 α—岩层真倾角 β—岩层视倾角
据沉积分异原理,靠岸为粗粒沉积物,向海沉积物颗 粒变细。海侵层位在垂向剖面中表现出由下向上沉积物颗 粒由粗变细,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由浅水到深水,由氧化到 还原。海退层位与此相反。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三章 岩体力学性质

岩石力学ppt课件第三章 岩体力学性质
(2)上凹型(塑-弹性岩体)
含软弱夹层的层状岩体及裂隙岩体 (3)上凸型(弹-塑性岩体)
结构面发育且有泥质充填的岩体。
(4)复合型:阶梯或“S”型(塑-弹-塑性岩体)
20结21/8构/17面发育不均或岩性不均匀的岩体。
23
(二)剪切变形特征:
(a)沿软弱结 构面剪切
(b)沿粗糙结构面、 软弱岩体及强风
化岩体剪切
(c)坚硬岩体 受剪切
峰前变形平均斜 率小,破坏位移 大;峰后强度损 失小。
2021/8/17
峰前变形平均斜 率较大,峰值强 度较高;峰后有 明显应力降。
峰前变形斜率大,
峰值强度高,破坏
位移小;峰后残余 强度较低。
24
(三)各向异性变形特征:(P101蔡)
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特性随方向不同而 表现出差异的现象称为岩石的各向异性。
2021/8/17
2
§3.1 概述
岩体=结构面(弱面)+结构体(岩石块体) 结构面:断层、褶皱、节理……统称
影响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因素:
结构体(岩石)力学性质、结构面力学性质、岩体 结构力学效应和环境因素(特别是水和地应力的作用)
2021/8/17
3
§3.2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地质学、复习、了解)
36
孔隙静水压力作用
(三)力学作用:
孔隙动水压力作用
当多孔连续介质岩土体中存在孔隙地下水时, 未充满孔隙的地下水使岩土体的有效应力增加:
p
σα有效应力,σ 总应力,p 孔隙静水水压力
当地下水充满多孔连续介质岩土体时,使有效 应力减小:
p
2021/8/17
σα,σ ,p : 含义同上
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剥蚀后出露地表
次火山相
岩浆侵入或地下 熔岩、火山碎屑岩、
爆炸
隐爆火山角砾岩
岩枝、岩盆、岩床、 火山机构及附近,未 岩脉、岩盖、岩瘤等 喷出地表
火山沉积相 火 积山 作作 用用叠加沉
沉积火山碎屑岩、火 山碎屑沉积岩、
层状、似层状、透镜 状(陆、海相)
细小灰尘降落沉积
二、侵入岩的产状和相
(一)、侵入岩的产状 主要是指侵入体产出的形态,包括侵入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
第三章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2、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裂隙管道或颈状管道多点喷 发,在平面上为线形喷发。
多为古生代~第三纪期间出现。
3、中心式喷发
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多为爆发方式、或爆发式与宁静溢 流式相间。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其特点是形成 火山锥。由火山碎屑岩、熔岩组成,中心为火山口或破火山口。
b.平面近圆形或椭圆形。 c.厚度与直径之比约为1:10~ 1:20。即面积大、厚度薄。 d.规模较大(几百~ 上万km2)。 e.成分多为基性,一般显示分带性,下部偏基性,上部偏酸性,
具有重力分带性。
(2)岩盖
特征:a.上凸下平,似蘑菇状、穹窿状。 b.平面近圆形或椭圆形。 c. 厚度与直径之比约为1:3~ 1:7。即面积小、厚度大。 d. 规模不大(底直径3~6km)。 e.成分多为中酸性。一般显示重力分带性,矿体多位于中下部。
渣状、枕状等
少、粘度低)
爆发相 火山爆发
各种火山碎屑岩
火山锥(空中坠落、 多为中酸性岩(挥发 火山口附近堆积) 分多、粘度高)
侵出相
岩浆沿通道挤出 地表
熔岩、火山碎屑岩
岩钟、岩针、岩穹
多为中酸性岩(挥发 分多、粘度高)
火山颈相
岩浆或火山碎屑 充填火山通道
熔岩、火山碎屑岩
岩颈(喇叭状,上大 -下小-底部岩墙)
的关系以及侵入时的构造环境等等。包括整合和不整合两类。
1、整合侵入体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与围岩层理或片理基本上平行的岩体。
是岩浆以其机械力沿层理或片理等空隙贯入形成。 主要包括: 岩盆、岩盖、单斜岩体、岩床(岩席) 、岩鞍。
(1)岩盆
岩浆侵入岩层之间,形成中央微凹的盆状侵入体。中部受岩浆重 力下沉,或向斜部位。 特征:a.顶底下凹,似盆状。
5.破火山口 火山口及其周围的岩石经过破坏形成的火山洼陷。 形成原因:
(1)侵蚀成因:火山口被侵蚀加大的结果。 (2)爆发成因:火山进入活化期时,因前期岩浆岩
堵塞通道,使后继火山强烈爆发,再度炸开火 山口,崩毁火山口上部大量岩石,大者称爆发 洼地。 (3)崩塌成因: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地下岩 浆房空虚,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支撑 不住而坍塌、沉陷,形成的火山构造沉陷。
性皆有,以Leabharlann 性为主。常出现在火山爆发之后,也可形成于火山喷发 的各个时期。
侵出相
分布在火山口中。多见于火山作用晚期,岩浆压力小,温度低, 粘度大,挥发分少,不能爆发,粘度很大的熔浆沿火山通道被缓慢推 挤出地表,犹如瓶塞堵塞通道,冷凝形成直径小,厚度大,产状陡的 岩钟、岩针、岩碑 。常为熔岩组成。 火山颈相
是火山锥被剥蚀后,残存的具充填物的火山通道,又称岩颈、岩 筒、岩管等。
次火山相
是侵入深度一般<3km的侵入岩石、但与火山岩同源的岩体。 它与火山岩“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 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 又可分为: 近地表相 0~0.5km;
超浅成亚相 0.5~1.5km; 浅成亚相 1.5~3km。 火山沉积相
6.喷出岩常见的其它产状 喷气穴、爬虫状熔岩、锥状喷气孔、绳状熔岩、熔岩脊等。
(二)、喷出岩相
岩浆喷出时的方式、深度、位置不同,岩浆的温度、压力、冷却 速度、挥发份的逸出度等一系列物化条件存在着差异,结果影响到岩 浆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产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岩石具有不 同的外貌(即表现在岩体的规模、产状、结晶程度、粒度、接触变质程度等
多为第四纪出现。
1.喷出岩产状
(1)火山锥 根据内部碎屑和熔岩组成差异分为三种类型:
1).碎屑锥 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常大于95%,以爆发方式喷
出为主。常由粘度大、挥发组分含量高的酸性岩浆形成。 2).熔岩锥
主要由熔岩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常小于10%,以宁静溢流方式喷出 为主。常由粘度小、挥发组分含量低的基性岩浆形成。
中酸性或碱性岩浆,在火山活动的晚期,由于岩浆房中挥发组分的 大量逸失,岩浆粘度变大,失去流动性,无爆发能力,只能象挤牙膏 似地挤出火山通道,称为侵出方式,并就位于火山通道上部,形成陡 立的产状,如岩穹(穹丘)、岩钟、岩锥、岩针等。
3.火山颈(火山通道)
火山锥被剥蚀后,火山通道中的充填物出露地面。 特点:
点式喷发横切面近圆形,纵切面上部为上大-下小喇叭状,中部陡 直细长筒状,下部呈岩墙状。裂隙式喷发则成岩墙状。
充填物多为火山碎屑岩、熔岩、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等。 碎屑有同源的、异源的,也有深源产物。
a
4.火山口 岩浆活动后,在火山颈顶部塌陷形成的近圆形、漏斗状的盆状凹陷坑。
如果积水后,则成为火山湖。
3).混合锥 火山碎屑与熔岩在火口处相间组成,混合堆积,形成高大的混合锥。
为火山爆发与溢流交替发生,
2.熔岩流产状
岩浆以较平静的溢流方式喷出地表,喷发物多为粘度较小的超基 性到中性的岩浆,酸性者少见。
溢流出的岩浆常形成线状的熔岩流、熔岩瀑布、翻花熔岩等,在 火山口周围可形成坡角缓倾(2-10º)的盾形熔岩锥——盾形火山。面 状的熔岩被、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等。
分布在离火山口较远处的陆地、水体中。熔岩、火山碎屑岩与正常 沉积岩互层,或混合堆积,是火山作用迭加沉积作用的产物。在火山作 用过程中皆可产生,但以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
各喷出岩相的主要特征
特征

火山活动方式
主要岩石
产状
其它特征
溢流相
岩浆溢出地表流 动
各种熔岩
岩被、岩流、绳状、 多为基性岩(挥发分
方面的差异)。 喷出岩中能反映形成环境的所有岩石特征。
以中心式喷发为例,可分为以下相及相组:
爆发相 指火山爆发,堆积在火山周围,形成火山锥,由集块岩、火山角砾
岩、凝灰岩等组成。含挥发分多、粘度大的中酸性、碱性岩浆更有利 于爆发。可形成于各个时期,但以早期及高潮时最发育。
溢流相 指由火山口宁静流出的岩浆冷凝,形成火山锥。成分从超基性到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