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古诗《春日》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词】春日古诗的诗意和赏析

【古诗词】春日古诗的诗意和赏析

【古诗词】春日古诗的诗意和赏析
春日古诗的诗意:《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面上看
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
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
明主题。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
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
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
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解析1:原文:春日偶成程颢〔宋代〕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春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②寻芳:「芳」花草。

春游踏青的意思。

③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

④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

⑤东风:春风。

翻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

赏析:《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游春观感,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为你提供其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背阴乘槎漠漠春,小山深谷疑无人。

初晴细雨乱云散,万树深红千点分。

暖风拂林花满蕊,轻雨湿石柳含鳞。

小径闲人归寂寞,流莺时唱绕林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我会对每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背阴乘槎漠漠春:背阴指的是背阳坐下的凉爽之处,乘槎是指乘坐小船观赏景色。

漠漠春指的是春天显得模糊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整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宜人感觉。

小山深谷疑无人:小山和深谷都是指景色中难以涉足的地方,疑无人表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

这句表达了春山静谧、人烟稀少的意境。

初晴细雨乱云散:初晴指早晨天空开始放晴,细雨乱云散则形容细雨点点洒落,云层散开的样子。

整句写出了春天常有的细雨和云散的景象。

万树深红千点分:万树指大自然中的树木,深红表示花朵盛开的颜色。

千点分指千千万万的花朵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句表达了春天中繁花似锦的美景。

暖风拂林花满蕊:暖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拂林表示轻轻触碰到树林。

花满蕊指春花盛开。

整句表达了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的惬意感受。

轻雨湿石柳含鳞:轻雨指细小的雨水,湿石表示雨水打湿了石头。

柳含鳞则形容柳树上的新芽嫩绿如鳞片。

这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小径闲人归寂寞:小径是指僻静而狭小的道路。

闲人指的是无事可做、悠闲自在的人。

归寂寞则表示归来后的寂寥孤单。

整句表达了春天小径上少有行人,寂寥孤单的氛围。

流莺时唱绕林春:流莺指鸟儿在树林间飞舞歌唱。

时唱表示它们歌唱的时机随机。

绕林春指它们围绕在树林间唱着春天的歌曲。

这句表达了春天鸟语花香、充满活力的情景。

通过对《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细腻婉约的诗意。

他巧妙地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每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春天的特点或场景,给人以愉悦和想象力的空间。

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流连忘返。

古诗春日的诗意赏析

古诗春日的诗意赏析

古诗春日的诗意赏析《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名句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

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人、哲学家。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

其词结有《晦庵词》。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春日》原文及赏析

《春日》原文及赏析

《春日》原文及赏析《春日》原文及赏析《春日》原文及赏析1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

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

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

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

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

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

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

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春日》原文及赏析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东风:春风。
作品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品表达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 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 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 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古诗《春日》赏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