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也逐年增加。
然而,农药的使用不仅仅带来了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的潜在风险,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农药使用的情况,为制定相关农药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广泛征集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关于农药使用的意见和看法。
调查对象主要分为两个类别: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
农民调查对象以村庄为单位,随机抽取10个村庄作为样本。
农业专业人士调查对象以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为单位,随机抽取5个单位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农民调查结果(1)农药使用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
其中,有60%的农民表示农药使用量较大,40%的农民表示农药使用量适中。
仅有少数农民表示农药使用量较小。
(2)农药选择大部分农民选择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其中杀虫剂占比高达70%,除草剂占比约为20%,其他种类的农药使用较少。
(3)使用频率根据调查结果,农民平均每周使用农药2-3次,而有些农民甚至每天都会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的频率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增减,农民在作物生长期和繁殖期使用的频率较高。
2.农业专业人士调查结果(1)农药知识普及情况农业专业人士调查显示,农药知识对农民普及的情况并不理想,约60%的农民对农药的选择和使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农民需要接受更多关于农药使用的培训和教育。
(2)农药使用管理情况调查还显示,农药的储存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约30%的农民没有专门的储存农药的设施,导致农药的贮存不当或过期损坏。
(3)农药安全意识大部分农民对农药的安全性存在较高水平的认知,但仍有一些农民不具备基本的农药安全知识。
农民需要接受更多的农药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讨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农药使用在农业生产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农民在农药使用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不当操作。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农村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辅助工具,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其过度和滥用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为了了解农村农药使用情况,本次调查主要旨在探讨农村地区农药使用的程度、农民对农药的认知以及情况。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民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农田面积、作物种类以及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目的等问题。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严格保护农民的个人信息和答案的机密性。
三、调查结果1.农田面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民中,大多数的农田面积在5亩以下,占总受访者的60%。
而农田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民仅占10%。
2.作物种类参与调查的农民主要种植蔬菜、水稻和小麦等常见作物。
其中,蔬菜种植占比最高,达到40%。
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分别占总受访者的30%和20%。
3.农药使用频率在农药使用频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0%的农民使用农药,并且超过一半的农民每个种植季节使用3-5次农药。
4.农药类型和使用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民使用的主要农药类型是杀虫剂和除草剂,占比分别为70%和20%。
对于杀虫剂的使用目的,超过80%的农民表示是为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还有部分农民表示农药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农民对农药的认知和意识1.农民对农药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对农药的成分、贮存和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其中,有70%的农民对于农药的使用规范和安全知识了解甚少,只有少部分农民能正确使用农药。
2.农民对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关注度不高。
在对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的看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40%的农民认为过度使用农药会对农田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绝大多数农民对农药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
农药 调研报告

农药调研报告农药调研报告一、引言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药的使用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以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环保、安全的农药使用策略。
二、农药使用情况通过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得知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非常普遍。
农民们大多会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常用的农药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三、农药使用问题虽然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环境污染:农药的喷洒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例如地下水和土壤。
这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2. 农药残留:农药使用不当或不合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上残留过多的农药。
这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能对食品链中的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3. 病虫害抗药性:长期大量使用同一农药会导致目标生物体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病虫害防治效果逐渐降低。
4. 农民安全:由于农药的毒性,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不合理的操作和缺乏个人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四、农药使用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1. 推广绿色农药:加大对绿色农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使其能够有效替代传统农药,以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2. 合理施药: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病虫害情况和农药的使用说明,制定合理的施药方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
3. 农药残留监测: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检,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旋换使用农药:针对特定病虫害,根据不同的作物轮流使用不同的农药,避免目标生物产生抗药性。
5. 安全培训和指导:加强对农民的安全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降低农民中毒事故的风险。
五、结论农药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农药使用调查报告

农药使用调查报告农药使用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的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农药使用所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了解农药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农药使用调查。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者。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农药使用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在农作物生产中使用了农药。
其中,有超过70%的农民表示他们每年都会使用农药来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这一数字表明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然而,也有一部分农民对农药的使用量表示了担忧。
他们认为过量使用农药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于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减量使用,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宣传。
二、农药种类调查数据显示,农药的种类繁多,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
其中,杀虫剂是最常使用的一类农药。
这是因为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害虫的侵害,而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调查结果还显示了一个问题,即农民在农药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有些农民只关注农药的价格和效果,而忽略了对农药的成分和安全性的了解。
因此,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农药的认知和选择能力。
三、农药使用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在农药使用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些农民倾向于使用喷洒的方式,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上。
而另一些农民则更倾向于使用浸泡的方式,将农药溶解在水中,然后将农作物浸泡其中。
然而,无论是哪种使用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喷洒方式容易造成农药的飘散和浪费,而浸泡方式则可能导致农作物中残留农药的浓度过高。
因此,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应根据作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
四、农药环境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可能会对土壤微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农药还可能通过水体和空气传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污染。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农村地区农民对农药使用的情况,并对其使用农药的原因、使用方法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通过对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发现和建议。
一、引言农村地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农民对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农药的使用方式和频率一直存在一些问题,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农村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制定了一份针对农民的调查问卷,通过走访农村地区的农户进行调查。
其次,对农田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田经营者的实际使用情况。
三、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农药类型和使用频率大部分农民使用的农药类型以杀虫剂为主,其次是除草剂和杀菌剂。
农药的使用频率大多数在每个生长周期使用1-3次。
2.农药使用原因农民普遍认为,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杂草和病菌侵害。
虫害问题是他们使用农药的主要原因。
3.农药使用方法大部分农民在使用农药时遵循了农药的使用说明,并使用农药喷洒设备进行喷洒。
然而,少数农民对使用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不规范操作。
4.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药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使用过量的农药可能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对农作物自然天敌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四、讨论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讨论:1.农村地区农民对农药使用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对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
2.农药的类型和使用频率需要适度控制,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的情况,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农药正确使用和安全环保意识,减少不规范的操作。
4.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农药,减少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负担更小。
五、结论农村农药的使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药调研报告

农药调研报告一.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做出评估,以便提出改进和建议。
二. 调研方法我们以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为主要调研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200名农民作为样本,通过问卷收集了他们对农药的使用情况和看法。
在现场观察中,我们走访了几个生产基地,观察了农药使用和管理的情况。
三. 调研结果1. 农药使用情况在调查的农民中,有80%的人使用过农药。
其中60%的人表示使用的是非常规农药,比如三氯甲烷和苯并噻唑。
另外,有70%的农民表示,他们不是通过官方途径购买农药的。
这些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2. 农药管理情况在调查的生产基地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基地并没有进行农药管理或者管理不够规范,例如未能悬挂农药安全使用宣传标志、农药存放不当等等。
这也给农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四. 建议1. 加强对非常规农药的监管。
经过调研,在非常规农药使用者中,占比较高比例的三氯甲烷等农药成分存在着一定毒性。
应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限制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
2. 促进农药宣传。
农民对于安全使用农药的认知度不够,应大力宣传农药的使用方法,教育农村工人正确使用和管理农药。
3. 采取措施减少农药残留。
应建立实用而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确保农药使用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从而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
五. 结论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农药的使用和管理还不够规范。
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相关的监管和宣传工作,从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
同时,我们也要采取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保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024年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2024年全国农药使用情况,为今后的农业发展和农药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3000份问卷。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农民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为农药使用情况,包括农药类型、使用频次、使用时期等。
三、调查结果1.农民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7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农药使用的农民以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的中年人为主,占总人数的60%。
其中男性占比70%,女性占比30%。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为小学及以下学历。
2.农药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农民普遍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其中,杀虫剂最为常用,占比达到80%。
其次是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占比15%和5%。
农民普遍认为农药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他们主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在农药的使用频次上,大约60%的农民选择了每季度进行一次喷洒,30%的农民选择了每月进行一次喷洒,只有少数的农民选择了每周进行一次喷洒。
另外,农民在使用农药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农药的使用量上,有近40%的农民存在使用过量的情况,这会带来农作物残留、土壤和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
其次,在农药的使用时期上,有近20%的农民在作物生长期使用了不适合的农药,造成了一定的病虫害控制效果下降。
四、调查结论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024年农民普遍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杀虫剂最为常用。
2.农民在选择农药时主要考虑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严重程度。
3.农民对农药的使用频次普遍为季度或月度。
4.农民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量过大和使用时期错误的问题。
五、建议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民对农药的使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其正确和科学地使用农药。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

农药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农药是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化学品,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评估农药的使用状况以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了解其常用的农药类型、使用频率、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访谈则是对农药生产企业和销售商进行的,以了解其产品质量监控措施和销售管理情况。
三、调查结果1.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调查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约80%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表示他们使用过农药。
农药使用的频率和剂量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病虫害情况有所不同,但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需要经常施用农药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2.农药类型调查结果:调查显示,主要使用的农药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其中,杀虫剂使用最为普遍,占总调查对象的60%左右。
杀菌剂和除草剂的使用率分别为30%和10%左右。
3.农药使用方法调查结果: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施用农药前会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使用。
但是约2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并不了解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导致可能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4.农药生产企业和销售商调查结果:实地访谈结果显示,农药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有一定的产品质量监控措施,例如备案登记和抽检等。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执行,仍存在一些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情况。
同时,农药销售商普遍存在销售不合格或过期农药的现象。
四、讨论与建议1.强化农药生产企业的质量监控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加强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和宣传,普及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的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销售商的监管,防止销售不合格或过期农药。
4.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推广生物防控技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指导老师:陈可涛团队名称:新芽队长:闫凯队员:冯晓红、王珍珍、张迪农药残留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日常食用的农产品水果很多都残留农药农药残留一般在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恰当的使用方法目录前言…………………………………………1.研究概述…………………………………1.1调查目的………………………………………………………1.2调查原因……………………………………………………1.3调查意义……………………………………………………1.4调查内容……………………………………………………1.5调查方法……………………………………………………1.6调查样本……………………………………………………1.7调查问卷……………………………………………………1.8调查过程……………………………………………………2.调查结果及分析…………………………2.1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2.2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2.3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2.4各国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举措………………………………………2.5农药残留的解决方法和对策…………………………………………3.总结………………………………………前言一、世界农药发展历史世界农药发展历史农药的使用可追朔到公元前几百年。
在古希腊,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虫及防病的记录,中国也在公元前就用莽草、蜃炭灰、牡鞠等灭杀害虫。
而作为农药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天然药物及无机化合物农药为主的天然和无机药物时代,第二阶段是有机合成农药的时代,这使植物保护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天然药物时代类常常把包括农牧业病虫草害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以后,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逐渐认识到一些天然物具有防治农牧业中有害生物的性能。
后来陆续发现了一些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农用药物。
他们把烟草、松脂、除虫菊、鱼藤等杀虫植物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
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导的杀虫剂。
美国人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灭杀虱、蚤,将除虫菊花加工成防治卫生害虫的杀虫粉出售,并制造了鱼藤根粉。
在此时期,除虫菊花的贸易维持了中亚一些地区的经济。
这类药剂的普遍使用,是早期农药发展史的重大事件,并至今仍在使用。
(二)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农药。
滴滴涕是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杀虫剂。
现在广泛使用的绝大部分农药,如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均是。
有机合成农药是由人工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
对这类农药的使用限制主要在4个方面:(1)、品种的限制可以使用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有机合成农药仅限于本文第一部分第1条中被禁用品种之外的品种;(2)、使用次数的限制每种可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品种在一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3)、施药量和施工药安全间隔期的的限制可以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某种作物上的使用必须遵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的施药量和施药间隔期的规定执行;(4)、在农产品中残留量的限制有机合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使用准则”规定的最高残留量二、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农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受到关注,其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一、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农产品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农产品病虫害加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
各地在防治农产品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市一般每亩年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农产品农药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农药年用量每亩在9kg以上。
多年来由于大量、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农产品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由此,对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
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农产品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期间,江苏省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端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
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
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近年不断好转,总体现状较好,但仍存在隐患。
具体来说,一是全国每年3~5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显示逐年好转和大为改善的结果,不仅表现于农药残留超标率逐年持续下降,已从十年前的超过50%到目前的10%以下;而且表现在残留检出值也是明显降低,十年前检出超过1mg/kg农药残留量的农产品数量较多,但现已很少见,仅偶有检出超过1mg/kg的。
二是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总体较高,如稻米和水果高达98%以上,农产品和茶叶也达95%以上。
三是目前农药残留状况尚不稳定,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如南方地区或其他地区的夏季由于病虫害发生重、农药使用量大、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又如在设施反季节栽培情况下由于农药用量大并且不易降解、也易引起农药残留超标,还有随着国内外残留限量标准的提高或监测农药种类的增加、原来不超标的农产品变成了超标;特别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太小,有众多千家万户的农民分散生产和经营,加上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造成监管更加困难。
同时,我国农药残留的标准数量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少,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研究概述1.1调查目的通过对我国现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情况的了解,同时为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国食品农药残留的现状,深刻认识解决农药残留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特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1.2调查背景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体系中,农药由于具有高效、快速和使用简便的特点,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使用农药平均可以挽回35%的作物损失,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以农药为主体的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农业管理措施之一。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在看到农药巨大优点的同时,农药的毒性危害以及所引起的农药残留(Residence)、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猖獗(Resurgence)即所谓的3R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因农药的残留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全球每年估计有100万到500万起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每年发生农药中毒10 余万人,病死率近20%,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发生数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据1992—1996 年对26 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5年间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247 349例,年均病死率为9.95%。
而在此之前的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卡尔森在其着名的着作《寂静的春天》中报道了有机氯化学农药可以造成人的生殖障碍、引起肝病等现象,从而导致了后来对六六六和DDT等有机氯类杀虫剂的全球禁用。
那么目前中国的农药消费情况又是什么状况呢?据统计中国在2006年的农药总产量为129.6万t(100%有效成分),其中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各为50.5、11.2 和 38.7 万 t,分别占总消费量的 39.0% 、8.6% 和30.0%。
每年的使用面积达2.8亿hm²,使用制剂约60万t左右。
这些药剂被植物体所截留的不足20%,有80%以上进入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不仅被植物体所截留的部分会产生残留毒性,而且进入环境中的部分也会通过食物链达到生物富集,进而产生残留毒性。
由于不同农药类型的靶标生物及其作用方式不同,决定了农药毒性的不同。
其中杀虫剂(杀螨剂)和杀线虫剂的作用靶标多为昆虫的神经系统,杀鼠剂则主要引起老鼠的肺水肿或抗凝血,这些药剂的作用位点与人和高等动物很相近,因而,对人和动物所表现出的毒性也很高。
而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菌,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作用于植物,它们的靶标与人和动物差别较大,因此,所表现出的毒性也相对较低。
目前,中国已经禁用的18种农药中,杀虫剂和杀鼠剂分别占11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眯、二溴乙烷、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制剂和铅制剂)和5种(毒鼠强、毒鼠硅、甘氟、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而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只有一种(敌枯双和除草醚)。
即将禁止生产和使用的16种药剂(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涕灭威、克百威和灭多威),在果树、农产品、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19种农药(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克百威和涕灭威)以及禁止在茶树和果树上使用的2种农药(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均为杀虫剂。
说明农药中对人和高等动物造成毒害最为严重的是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和杀鼠剂,当然其它类型农药中也有残留期较长和具有一定致突变作用的药剂,如除草醚、敌枯双和百菌清等。
1.3调查的意义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农产品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检出率分别为12.0%、21.2%和41.3%,超标率分别为10.6%、17.5%和30.4%,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