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游开发设想

合集下载

开发生态旅游区,再造一个武夷山——武夷山大峡谷生态公园开发构想

开发生态旅游区,再造一个武夷山——武夷山大峡谷生态公园开发构想
飞 流直 下 .气 势 磅 礴 ,2公 里 外 听到
看 峡 谷 :红 河 谷 长 约 80余 米 , 0 豁红 色 的 花 岗岩 铺 就 河 床 , 潺 溪 流 从 上 面 漫 过 . 明丽 剔 透 .红 绿 杂
山旅 游 业 发 展 具 有 重 大 和 深 远 影 响
的决 策 。 在旅 游 资 源 普 查 的 基 础 上 . 我 们发 现 .人 工 林 采 伐 基 本 无 木 可 采 的 四 新 伐 木 场 , 却 有 着 丰 富 的 旅 游
和农 户 生产 积 极性 。
— —
确 保 质 量 、保 证 进 度 的 要 求 , 在 上
半年 基本 完成 全 市 集 体 林 改 革 任 务。 做好林 改验收,做到 资料齐全 ,手
续 完 备 .合 同 规 范 ,认 真 开 展 林 改 发 证试 点 工作 。
— —
寸r 优 化 投 资 软 环 境 战 . 好 树 立 形 象 增 后 劲 。 加 强 整 顿 . 标 本
生 产 在今 年 落 实 l6万 亩 的 基 础 上 , 20 要 向 22万 亩 目标 迈 进 。 抓 03年 .
好 畜 牧 业 、 蔬 菜 扩 种 、花 卉 开 发 等
城 市 。全 方 位 加 强 市 容 整 治. 完 成
武夷 大 道 及 市 区 主 街 道 路 灯 工 程 、
实 基 础 增 后 劲 。对 今 年 下 半 年 的 秋 冬 农 业开 发 , 围 绕 三 个 突 破 ( 田 大 种 植 、烤 烟 、畜 牧 业 ) 、调 整 结 构 、 农 民 增 收 的 目标 .做 到 早 计 划 、 早 安 排 、 早 部 署 。 把 黄 村 、城 西 、 下
打 好 改 善 人 居 环 境 战 , 强

武夷山风景区简介及营销策略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简介及营销策略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旅游营销策略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

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

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核心面积63575公顷,核心次面积36400公顷,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公顷。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武夷的美感在于山。

由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加之重力崩塌、雨水侵蚀、风化剥落的综合作用,使山体发生奇特变化:峰岩上升,沟谷下陷;山色因地热氧化而显红褐,山形因挤压而倾东。

它是全国200多处丹霞地貌中发育最为典型者。

地壳运动使这里的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有的亭亭玉立……就武夷山的景观而言,则是神似居多,似乎更加耐人品味。

武夷的灵性在于水。

武夷山麓中有众多的清泉、飞瀑、山涧、溪流。

流水潺潺,如诉如歌,给武夷山注入了生机,增添了动感,孕育了灵气。

其中,最具诱惑的莫过于九曲溪。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环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

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

武武夷山则集山岳、河川风景于一身,不仅"奇、秀、美、古"兼而有之,而且在山与水的紧密结合、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上达到绝妙的境界。

清澈碧绿的九曲绕山而行,曲折萦回。

发育典型的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临水而立,千姿百态。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

侯 大 为 :武 夷 山 茶 文化 旅游 SWOT分 析 及 发 展 战 略
· 23 ·
“晚干侯 ”。之后 经 范仲 淹 、欧 阳修 、陆游 、苏轼 、朱 熹等 山茶 文 化底 蕴 ,茶 艺表 演者 又 缺少 武 夷 山旅游 常 识 ,
诸 多 人 的作 品宣 扬 ,赋予 了武夷 茶 深厚 的历史 文 化底 非 常不利 于推 广武 夷 山茶文 化旅游 产 品 。
劣 势 、机 遇 和 风 险 ,并 进 一 步 提 出促 进 武夷 山茶 文 化
1.地理优 势。武夷 山地处 福建 西北 部 ,毗邻 江西 ,
旅 游 发 展 的策 略 。
位 于长 江三 角洲 经济 带 和珠 江三 角洲 经 济带 之 间 ,这
一 带 区域 经 济 发 达 ,著 名 风 景 区林 立 ,武 夷 山市 交通
3.种 质 资 源优 势。武夷 山素有 “茶树 品种 王 国”之 总收入 为 2.9万亿元 ,市 场需求 庞 大 ,武 夷 山作 为 中国
称 ,蒋希 召 (公元 1884—1934年 )在 《蒋 叔南 游 记 》中记 仅 有 的 四个 双 世界 遗产 地 之一 ,无 论 是在 品牌塑 造 和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是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近年来由于大红袍和红茶市场看好开发了许多新茶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常不利于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武夷山茶园面积超过10所以开发茶文化旅游新产品最好还是要以原有的已开发的资源为主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开发综合性市场需求机遇产品市场机遇利用文化和自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产业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的生态茶园时在单位面积内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产业融合机遇利用政策优势政府提高服务意识业融合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就要在事前对施材料外观设计等方面制定周密的计划大的方向风险t应该是产品能够和环境相融合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

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武夷山风景区,制定了一份总体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一、开发规划1、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提出要从自然、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开发旅游产品,包括景点、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等,力求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规划要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导游等方面的服务,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项目协调发展。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在不破坏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旅游项目,达到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效果。

二、生态保护1、科学规划旅游区域。

考虑武夷山独特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条件,合理安排旅游区域,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2、生态保护措施。

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包括治理山水林田湖、防火、防污染和环保教育等方面,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3、古建筑保护。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少是古建筑。

规划要求通过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管理,保护这些古建筑,同时也要考虑向游客开放的问题。

三、交通规划1、交通配套设施。

规划要求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公路、机场、港口等,提高游客到达的便利性。

2、交通出行方式。

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和自驾游路线,减少车辆拥堵和环境污染。

3、大力发展旅游交通。

要求开发景区周边的交通资源,包括航线、客运和旅游专线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

四、产业发展1、挖掘旅游发展潜力。

通过发掘武夷山的独特文化、特色产品等,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发展本地经济。

要求将旅游业与本地农业、手工业等有机结合,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高旅游产业质量。

规划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保证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武夷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的制定,旨在全面发扬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和保护的有机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 浪漫武夷 、 风雅茶韵” 茶旅营销活动 , 树大红袍送藏 国家 母 博物馆 , 成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首家现代茶叶。成功举办全 国主流电视媒体联合采风 大赛 、 奥运选手举重选拔赛 、 全国
定 向运动锦标赛 、 首届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 、 中国武 夷山 老年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 ; 组织参加云南昆明困际旅游交 易会 、 二角旅游交易会 、 长 三 大连 东亚 国际旅 游博览会等 十多
20 年第 1 期 09 3 总第 5 期 l
经济研究导刊
EC 0MI S AR 0N C RE E CH GUI DE
No 1 2 0 .3。 0 9
S r l .1 ei 5 a No
武夷山 游业发 旅 展的S T分 WO 析及对 议 策建
徐 淑 云
(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 福州 30 0 ) 5 0 7
关键词 : 武夷山; 旅游业;WO S T分析 ;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5 0 F9.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6 3 2 1 (0 9 1— 17 0 17 — 9 X 20 )3 0 4 — 2


武夷 山旅游 业的发展 现状
机场 , 已经开通北京 、 上海 、 、 广州 厦门 、 福州及香港等 2 6条航
线。 横南铁路的开通, 为武夷山通往上海 、 南京、 合肥 、 无锡 、 厦
近年来 , 随着国家旅游业蓬勃发展 , 武夷山旅游业以势如 破竹之势得到迅猛发展 , 取得很大成就。 20 到 0 7年, 武夷山共 接待游 客 5 21 4. 4万人次 , 20 比 06年增长 2 . 实现旅游收 24 %, 入 2 .7 3 亿元 , 2 同比增 2 . 3 %。武夷 山旅游业发展不仅体现在 9 量的增加上 , 而且在质上也有了较大提高。 回首 2 0 , 0 8年 武夷 山旅游业的发展可谓硕果累累。 5 1” “ ・3旅游节 、 第二届海峡茶

江西武夷山擂鼓岭开发构想

江西武夷山擂鼓岭开发构想

江西武夷山擂鼓岭开发构想作者:武彬龚玉和来源:《老区建设》2008年第01期一、前景分析武夷山脉南北走向,绵延数百里,以水流南北走向为界,分闽赣二省。

江西武夷与福建武夷一脉相承,两地气候植被地质相同,人文风貌相似。

同样以丹霞地貌构成“峰峦岩壑秀拔奇伟,溪涧泉水清澈澄碧”自然景观,同样以“奇秀甲于东南”而著称于世。

坦言之,两地却有着颇为异迥的风貌。

闽省武夷自古就是游乐胜地,而地处西北坡的江西武夷,由于偏离交通主干线等因素,显得较为寂寞。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巍巍武夷山,仿佛只在福建,而与江西无涉。

最近,课题组赴上饶铅山县的江西武夷实地考察,观铅山武夷之胜,感慨良多:区内山势雄峻陡峭,错落有致,沟壑纵横,与东南坡之福建武夷相比,景观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随着高速公路开通,瓶颈之虑化为乌有,将给赣省武夷开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铅山武夷,地处江西上饶,向有“扼赣闽浙皖四省之咽喉”称誉,辐射长三角、华中南各省,区位优势明显。

以武夷之胜,以武夷山蜚声海内外的高知名度,只要开发得当,成为又一个世人心驰神往的旅游热点,应该是意料之事。

据保守估计,如果拓展得当,并与周边城镇资源有效整合,开发之后,近期可望分流福建武夷1/5客源;中期有望与福建武夷平分秋色;远期,闽赣两省武夷山连成一体,优缺互补,成为举世闻名的东南亚最大旅游胜地之一,应该是一个可望可及的设想。

江西武夷山的开发,可能成为上饶,乃至赣省经济起飞的一个新增长点,有助于江西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强省,也将为江西逐步融入工商业繁荣的长三角地区,成为其南翼作出贡献。

当然,受惠最多的地区还是铅山县,随着铅山武夷开发,可迅速打响铅山知名度,由一个默默无闻的省陲小城,一举成为举世炫目的旅游热土,工农业产值随之提升,人均GDP大幅提高。

目前进入擂鼓岭颇为不易,游客由高速上饶出口下来后,沿信江支流岑源溪进入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擂鼓岭。

车抵车盘镇后,再由镇区进入擂鼓岭有千余公里公路,道路崎岖,车行颠簸。

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方案

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方案

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方案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

然而,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为了提升竞争力和吸引更多游客,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也必须不断进行整改和提升。

下面是我对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方案的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景区基础设施是游客体验的基础,必须保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完善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保证游客的出行和生活便利。

此外,要加大投入,提升景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打造独特的环境氛围。

其次,提升景区服务水平。

景区服务是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素质。

同时,要加强游客管理,健全景区导游队伍,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要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增加互动性的项目和活动,提供更多有趣的体验和娱乐项目,让游客在景区中得到更好的享受。

第三,推广武夷山的品牌形象。

武夷山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并且是茶叶的发源地,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提升武夷山的品牌形象。

可以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庆典,展示武夷山的传统文化风貌。

同时,要加强对武夷山的宣传,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提升武夷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第四,加强管理和保护。

作为5A级旅游景区,必须加强管理和保护工作。

要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加强对景区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保证景区的整洁和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此外,要加强对景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倡导游客文明观光,禁止乱丢垃圾和破坏环境行为。

最后,提升景区的软实力。

除了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要增强景区的软实力。

可以举办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学者来到武夷山进行创作和学术交流。

此外,还可以开展文化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推动武夷山的文化产业发展,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2021·01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近年来,我国产茶地围绕茶文化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中,福建武夷山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代表性。

本文以茶文化旅游和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概况,试图为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视角。

一、茶文化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资源(一)茶文化旅游在我国文化旅游业不断壮大和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茶文化旅游作为主题文化旅游中的一支劲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对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

余悦、王柳芳在《茶文化旅游概论》一书中将茶文化旅游的定义总结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涵盖了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古迹游览、茶特色建筑参观、茶事劳作、茶俗体验、茶艺观赏、茶修保健、茶商品购物等多种内容,是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旅游、养生旅游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

这也是本文所理解和使用的概念。

(二)茶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分类》一书中,旅游资源被定义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根据这一概念,有学者将茶文化旅游资源理解为“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各种茶文化旅游活动,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一切可以用于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因素”。

按照资源的存在形态,可将其划分为有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有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如古代茶具、茶书诗画等文化遗存,古茶园、古茶树、茶古道等地理遗迹遗址。

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如茶道、茶德等精神观念,冲泡技艺、加工技艺等制作工艺和茶风茶俗、茶歌、茶舞等习俗。

(三)茶文化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文化资源只有通过开发利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将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武夷山旅游开发
1.生态旅游
目前武夷山自然景观开发中主要问题为“景点开发少,后备开发不足”。

因此在自然景观中,我们应该加大开发力度。

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就极具开发价值。

我们可以根据其特色建一个绿色氧吧,绿色氧吧主要是为了让一些大城市的旅客,呼吸下新鲜空气,并参观亚热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让游客亲自贴近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2)休闲旅游
武夷山丹山碧水风景秀丽,素有“武夷山水天下奇,千峰万壑皆图画”的美誉。

它有黄山奇峰和桂林山青水秀之特色,加上气候清爽宜人,一年四季皆可游览。

平日,无论阴晴朝暮、风云雨雪,其山川景色总是奇幻莫测、魅丽迷人。

武夷山的风景主要有一溪七滩、九潭十一涧、十三泉、三十六峰、六十一石、七十六洞、九十一岩、一百零八个景点。

武夷山风景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每一山、一石、一峰、一岩的东面如峭拔挺立,南北面似成横东西,而西面都有一斜坡,在西坡和顶峰竹木繁盛、郁郁葱葱;二是九曲溪“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碧流千姿影,红岩座座桥”,它是武夷山旅游资源精华所在,游人在此乘竹筏漂流溪上,犹如漫步在画廊里,令人应接不暇。

这些自然环境可开展越野赛跑、垂钓、登山、漂流、蹦极及热气球运动,是游客户外运动与休闲的理想场所。

2.5 民俗文化旅游
武夷山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的武夷岩茶具有独特的韵味,其中包括大红袍、肉桂、铁罗汉等50多个品种,堪称“茶的王国”。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远销国外,逐渐形成了“乌龙入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27道武夷茶艺。

可开发以九龙巢为核心的武夷茶文化体育旅游路线。

组织游客登山看茶,骑马赏茶,在茶树开花的季节可以举行茶花竞走比赛。

在茶园喊山台恢复传统的喊山习俗,这样既可以游客了解茶文化,又可以体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1)体验朱子理学
武夷书院为朱熹当年在武夷山讲学的地方,我们就可突出文化主题,将其的主题定义为朱子理学。

让游客参观书院的时候深刻体会朱子理学的魅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书院内上演大型的朱子理学的文化表演,重塑朱熹当年在武夷书院讲学的经典。

2.3 以古汉城遗址为代表的古越文化及闽越文化旅游资源
武夷山是古越文化和闽越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在武夷山地区,拥有大量与闽越人相关的文化遗址、遗物及遗风遗俗,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很多旅游项目。

结合武夷山的自然条件,在九曲十八湾沿途的崖壁上,选择合适的地点为游客进行悬棺仿古吊装表演,再现古越人的悬葬习俗。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王城周围依山傍水兴建“干栏式”平民建筑,重现闽越平民生产生活情形,如下水捕鱼、上山打猎、打水战等。

观赏与参与相结合,游人不仅能触目
动心,而且能亲自体验,聘请陶艺师现场表演,教游客制陶,并举行
制陶比赛等。

(2)保护整修现有文化景观
在保护现有文化景观中,尽可能把历史氛围,历史空间,历史格局,历史情调,历史感保护起来,力求原汁原味,原模原样,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增强可视性,使游客深刻体会文化景观的新魅力。

3.其他方面
(1)线路重新调整
首先打造新线路,缓解客源压力针对目前客源景点差距较大的问题,在一些较冷的线路,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对较冷线路进行铺陈创新,增加吸引游客的亮点。

通过给这些线路注入新的视觉,使其锦上添花,再换青春。

通过这样来吸引游客的注意,打造旅游线路的新品牌。

其次开发新的文化旅游路线。

比如,我们通过整理李商隐、范仲淹、李纲、陆游、辛弃疾、徐霞客、戚继光等古代名人学者和吴冠中、吴作人、丁聪、关山月等现代作家及画家在武夷逗留期间的覆迹,及其相关的大量论文、书画、诗歌等整理成书籍,修建新的博物馆,开发一条新的文化旅游路线,让游客参观,增加游客对武夷文化的了解。

比如,我们还可开发茶文化旅游路线。

武夷岩茶乃茶中珍品,驰名中外,武夷“大红袍”乃茶中之王。

对于茶文化,我们应该加大对其的发扬。

如我们可开发一片茶园,组织游客上茶山,亲自参与采茶、制茶的过程,品尝自己制作的茶叶,可在茶园兴建喊山台,恢复喊山习俗,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2)发展旅游商品,建设旅游文化
在市场方面,我们应该将武夷山旅游文化融入武夷山旅游商品之中,在提高武夷山旅游文化品位同时,使武夷山旅游商品更具消费、纪念和收藏价值。

这样武夷山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旅游商品的品牌。

通过积极的树品牌、创名牌来带动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运用品牌理论,给武夷山旅游住入一针强心剂。

(3)实行规范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岗位培训,使得从业人员了解自己的岗位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扩宽他们的知识面。

只有大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才能使武夷山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登上新台阶。

•(7)以治理水资源为核心治理当地生态环境
•武夷山素有“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美誉,这点的来源就是九曲溪对武夷山的滋养。

因此,有人把九曲溪比作武夷山的灵魂、武夷山的心灵。

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立,山与水的天然结合,才是自然景观的最高境界。

但近几年九曲溪在洪水期的水量骤增与枯水期水量骤减,影响
到行筏及景区的自然景观,景区的水资源保护已经成为极为重
要的任务,景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焦点集中在了水资源的
治理上。

•兴建一定的水利设施,严格管制水体利用,保护河道和水体的洁净安全,对武夷山的林地进行维护,尽快涵养水源回复武夷
山的正常生态环境状态。

对于水帘洞等景区进行重新规划,营造清亮的水环境旅游地。

合理控制人流量
武夷山属于运行比较成熟的景区,而且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吸引了无数旅游者。

尤其是节假日时,游客量异常的多。

因此,这就需要把游客量控制在环境能承载的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