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与白菜的那些事儿_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

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导语: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谢谢。
中国名人齐白石与白菜的故事在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在乡下时对白菜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下笔时,他总是能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通身蔬笋气”。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
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
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
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
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爱吃白菜,他说大白菜“越嚼越香”。
在他读到曾国藩“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又补充道:“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
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卤肉去齐白石家,卤肉外包裹着大白菜的叶子。
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
他吩咐家人把这些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再加点油,得意地说,中午又是一顿美味。
据说还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张“白菜画”,换小贩的一车大白菜,小贩根本不知道这个老头是何许人,不屑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吃,你的白菜能吃吗?”齐白石只好黯然离开。
齐白石一生起伏跌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那颗平常心。
正像他自己所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
有关齐白石的故事精选

光绪14年〔公元1888年〕,24岁的齐白石还是个雕花木匠,叫齐纯芝,人称芝木匠。
附近有个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从芝木匠的一举一动中看到了他天赋才气过人,且有刚直不阿的品格,认为他是个非凡之人,假设有名师栽培,定会前途无量。
于是,胡沁园决定将他收为门生。
胡问:“你愿不愿意读读书、学学画?〞芝木匠答:“愿意倒是愿意,只是家里穷,年岁又大了,怕学无所成。
〞胡沁园说:“怕什么!?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正当此年龄,只要有志气,什么都学得好,我有意收你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面读书,一面卖画养家。
〞芝木匠听了,冲动万分,立即向胡沁园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礼。
从此,纯芝在胡家住下,“烧松烟以夜读,步落月而晨吟〞,潜心钻研诗词书画。
胡沁园是书香门第,教育子侄外甥和家人不得对纯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并准备了15担谷、300两银子,着几个力夫送到他家,解除其后顾之忧。
胡沁园为便于纯芝将来作画题诗,给他取了几个名字。
胡沁园对为纯芝授课的陈少蕃先生说:“按照老习惯,在授课前需要给纯芝取个名、取个号,是不是取个璜字,斜玉旁的璜。
〞陈述:“好,有意思,半璧形的玉。
取个什么号呢?〞“你看,濒生如何?〞“不错,湘江之滨生,湘江之滨长。
〞胡沁园说:“画画恐怕还要取个别号。
纯芝的家离白石铺近,就叫白石山人吧!〞从此,“齐白石〞这个名字,伴随着他辉煌的艺术生涯,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传遍了五洲四海。
齐白石自称在诗书画印中其“诗第一〞。
齐白石很爱诗,作画从学诗开始,从学诗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齐白石开始攻读唐诗,不到半年就把?唐诗三百首?根本读完。
一次,胡沁园询问他学唐诗的情况,他对答如流,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
又过了2个月,他读了?孟子?、?春秋?,然后攻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硬是把一部164卷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攻下来了。
齐白石在胡家日夜吟诗作画,进步神速。
齐白石画画价钱:画一棵白菜换一车白菜

齐白石画画价钱:画一棵白菜换一车白菜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1斤?”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
”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
”齐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白石提笔很快就画出来了。
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拉车就走。
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白石65岁时,农历五月家中来了一位求画的客人。
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鱼雏鸡,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单求白石从未画过的《发财图》。
齐白石有些纳闷,便说道:“这发财的门路太多,到底您要画哪一种财路呢?”客人说:“就画一只算盘,如何?”白石老人听了这话,连连说道;“太好了!欲人钱财而不施危险,乃仁具也!”于是一挥而就,画了一幅算盘图,取名为《发财图》。
在空白处题字,便把刚才跟客人有趣的对话写在画面上,客人携画而去。
客人走后,齐白石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展开手边的宣纸,按原样再画一幅《发财图》作为家藏,这便是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作品第116号《发财图》。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
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
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
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
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5篇

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5篇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11、不闲一日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2、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3、惜时如金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4、准确的时间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5、达尔文惜时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6、抓紧时间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
”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
7、司光光惜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8、枕头睡觉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勘察时,经常用石头做枕头睡觉,一旦被石头硌醒,马上又开始工作。
齐白石的故事

精心整理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亲自给齐白石写了封信,邀请他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
备了豆豉为主料的几样湖南菜。
席间,齐白石表示:“在我的余年里,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多画些东西。
”,一幅泽东。
毛泽东收到后,立刻派田家英到齐白石家,回赠他最爱吃的湖南风味“菌油”。
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赠毛泽东《茶具梅花图》齐白石的故事:争画记齐白石一怔,不知何时给毛泽东作过画。
毛泽东让秘书把画取来,展开挂到了墙上。
是一幅全绫装裱的立轴,画着一棵郁郁葱葱李子树,树上落着一群毛绒绒小鸟,树下伫立着一头憨厚的老牛,老牛正侧着脑袋望着小鸟出神。
齐白石发急,站起身想自己摘画,却被郭沫若拦住,说此画应是齐白石送郭的,画上标着郭的名字。
且慢!毛泽东挥挥手,要如此说,画上也标有本人的名字嘛!请问,白老画的是什么树?李子树。
李子树画得茂盛吗?茂盛。
这不就是敝人之名吗?当年八路军撤离延安时,毛泽东曾对人说,离开者得胜也。
于是取名李得胜。
最终,此画还是被齐白石带回了家。
以后不知下落。
齐白石的故事:通身蔬笋气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也画白菜,可画得总不像,他最后忍不住去问齐白石,画白菜有什么诀窍?齐白石的故事:无论何人先收钱齐白石一生订过许多份润格,有的亲订,有的是弟子代订,以下这份润格,为齐白石20世纪30年代亲手订的,全文如下: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字小不刻,字大者加。
一石刻一字者不刻。
金属、玉属、牙属不刻。
石侧刻题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元。
刻上款加十元。
石有裂纹,动刀破裂不赔偿。
随润加工。
无论何人,润金先收。
有人要一幅虾子为题材的画。
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
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毫无生气,有点奇怪。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曾得一枚齐白石为其刻的石章,看了却不喜欢,认为太粗犷。
可石是好石,谭延闿就将齐刻的印磨去,留下了印石。
30年代后,齐白石名声倍增,谭这才感到齐印的可贵,于是再请齐白石为他重刻一印。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

齐白石晚年自省的故事齐白石的故事在齐白石小时候,他的家里很穷,八岁大的时候他便出去给人家放牛,干活,他深知自己家里给自己交不起高昂的上学费用,于是他便每天用一个小树枝在地上练习画画,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动物画在上面。
齐白石照片后来,为了谋生,家里让他去跟着别人学习木匠这门手艺,白天劳累的生活并没有让齐白石放弃绘画,晚上在别人都睡下后,他借着微暗的灯光,依然练习画画,不管夏天还是冬天,一直坚持到深夜才睡去。
这便是齐白石的故事。
再到后来,齐白石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有一次,他一直想画蚂蚱这种小动物,但是这个动物非常敏捷,往往是还没来得及观察就已经跑了。
很多人都劝齐白石抓一只来观察,而齐白石却说,如果把蚂蚱抓来观察的话,他会恐惧不舒服,也便不是自然界真正的蚂蚱了。
于是他依然每天坚持自己悄悄的观察蚂蚱。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认真执着的态度,齐白石绘画的技艺也一天天的开始进步。
这是关于齐白石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关于齐白石的故事是他和白菜。
齐白石从小是吃过苦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所以白菜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画的白菜叶子是翠绿色的,茎也是白亮亮的,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水灵灵的生机,这时候也有一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画家,一直都想学画齐白石的白菜。
但不管怎么画,总是感觉有差距。
于是他便去请教齐白石,齐白石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你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蔬笋的气息,怎么能画的和我一样呢?”这便是关于齐白石幽默风趣的故事。
齐白石老婆作为一个男人,齐白石先生在事业上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他的很多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和认可。
其实在感情方面,齐白石先生也可以称得上是美满的。
齐白石老婆一共有3位。
齐白石老婆齐白石的第一位老婆叫陈春君,在他十二岁的那年,由于家境比较贫寒,担心以后的齐白石娶不到媳妇,便为他收养了陈春君做为童养媳。
虽然齐白石的这位老婆没有上过私塾,但她却是整理家务干活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在齐白石放弃雕刻改学画画时,这位没有读过书的陈春君也一直全力支持着自己的丈夫,任劳任怨。
齐白石以画换白菜的读后感

齐白石以画换白菜的读后感
这是一个齐白石用画的白菜与菜农换白菜而菜农却不换的故事。
如果菜农与齐白石交换,这幅画势必后来能卖大价钱。
就在2014年,北京保利拍出了齐白石的一幅《白菜小鸡图》,成交价212万。
后来人们每当聊起这个故事,无不感慨:菜农太不识货了,纵然种一辈子白菜也换不来那幅画!设若当时换了,那该多好。
甚至,有人还得出了“穷人之所以穷,是有原因的”结论。
但事实真如此吗?虽然在2014年卖出212万放在当时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书画市场的低潮期,频繁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东逃西窜的生活。
物质生活不能过好,精神生活自然不能再有所期盼了,因此画作在当时不值钱,齐白石的画,那时候只卖一两块钱。
菜农并不是收藏画的,他当然不会用一车的时候就菜换一张不是很值钱的纸。
我们现在换一个人,换成一个有知识,有远见的收藏家,他也许看到了齐白石的潜力,但是这个收藏家很穷,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他的话换收藏家的白菜,虽然这个收藏家知道齐白石的潜力,但他依然不会去买他的画。
为什么呢?收藏家当时没有钱,迫于生计不能买。
朗读技巧训练

不同文体旳朗诵
一、记叙文旳朗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 写人物旳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旳一种文 体形式。
记叙文旳朗诵,总旳要求是:把握作品 基调,并进而拟定朗诵旳发放和技巧
渲染气氛、交代脉络、塑造人物
临近冬天,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旳白 菜又大又新鲜,就问:“多少钱1斤?”小伙子正要答话, 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 白菜,不卖!”白石老人说:“那你干嘛要来?”小伙子紧 接着说了三个字:“用画换。”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 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用画换?能够呵,不知怎样换 法?”小伙子说;“你画一棵白菜,我给您一车白菜。”齐 白石来了兴致“快拿纸墨来!”小伙子买来毛笔纸墨,齐 白石提笔不久就画出来了。小伙子接过画,把白菜全放下, 拉车就走。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说:“这么多菜我怎么 吃得完?”说着,拿几棵白菜走了。
小时候村庄离山尤其近,每年夏初,我和小伙伴 们经常去山林里摘桑椹子吃。那时旳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桑椹树在北方乡村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田边、 路旁等,到处都有它旳身影。每年春末夏初季节,桑椹树 上就结满了桑椹子,有旳青翠欲滴,有旳红艳似火,有旳 青翠中透着微红,有旳微红中泛着紫晕,颗颗翘首探脑、 粒粒饱满,远远望去好似珍珠玛瑙般挂满枝头。风一吹, 那些桑葚子左摇右晃、翩翩起舞。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 看到这满树旳桑葚子痴痴发愣、垂涎欲滴,恨不得它们立 即成熟,大饱口福。
(2)理清文章旳条理和层次
朗诵者在朗诵时首先要搞清楚文章旳脉络和层 次,注意各个部分之间旳过渡和照应。只有对文章 旳条理合层次了然于心,朗诵时才干条理分明,要
。
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旳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与白菜的那些事儿
在齐白石的众多绘画作品中,蔬果类题材占了很大的比重,蔬果类中他又对白菜情有独钟。
齐白石在乡下时对白菜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下笔时,他总是能抓住白菜肥大、嫩白、翠绿的特点入画,画出的白菜甚是鲜活,“通身蔬笋气”。
有位画家私下里学齐白石画白菜,总是画不出白菜的神韵,便向齐白石请教画白菜的诀窍,齐白石毫不客气地说:“你通身无蔬笋气,怎么能画得和我一样呢?”
齐白石画有一幅《清白传世图》,淡雅的画面上一棵白菜,三个柿子。
几笔淡墨挥写出菜叶,再用较浓的墨勾出叶筋,然后以几笔淡墨画出
菜头和菜根须,一棵青鲜的白菜便跃然纸上。
作为与白菜形成对照的三个柿子,则用加了稍许淡墨的橙色圈写出,再以浓墨点出柿蒂,呈现出柿子的成熟甜美。
极为平常的白菜和柿子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成就了一幅素雅、生动的《清白传世图》。
柿子有“食之可清火”之意,寓意“清”,白菜则寓意“白”,两者同处一图,象征着齐白石清白于世的人生理想。
齐白石也爱吃白菜,他说大白菜“越嚼越香”。
在他读到曾国藩“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时,他又补充道:“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
不若冬笋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
”
有一次,一位客人带着卤肉去齐白石家,卤肉外包裹着大白菜的叶子。
齐白石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
他吩咐家人把这些菜叶子切切,用盐码上,再加点油,得意地说,中午又是一顿美味。
据说还有一次,齐白石想用一张“白菜画”,换小贩的一车大白菜,小贩根本不知道这个老头是何许人,不屑地说:“我的白菜可以吃,你的白菜能吃吗?”齐白石只好黯然离开。
齐白石一生起伏跌宕,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生活的那颗平常心。
正像他自己所言: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